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最新:我国元明清广告发展史

最新:我国元明清广告发展史


(做叫科,云)查梨条卖也!查梨条卖也!……假若 是怨女旷夫,买吃了成双作对。纵然他毒郎狠妓,但尝 着助喜添欢。春兰秋菊益生津,金橘木瓜偏爽口。枝头 乾分利阴阳。嘉庆子调和脏腑。这枣头补虚平胃,止嗽 清脾,吃两枚诸灾不犯。这柿饼滋喉润肺,解郁除焦, 嚼一个百病都安。这荔枝红蠲(juān)烦养血,去秽生 香,长安岁岁逢天使。这查梨条消痰化气,醒酒和中, 帝城日日会王孙。查梨条卖也!查梨条卖也!(唱)
◇声响广告 元代小商小贩走街串巷进行贸易已较为普遍,声响广告也 多见诸于文字记载。元曲中描写的一个场景:唱曲之人扮演
收破烂的货郎,手拿蛇皮鼓作为道具,直观再现了现实生活
中的声响广告形态。 “街市蒸作面糕,诸蒸饼者,五更早起,以铜锣敲击,时 而为之。小经纪者,以蒲盒就其家市之,上顶于头上,敲木 鱼而货之。”如卖针头线脑的货郎边吆喝边手打拔浪鼓并美 其名曰“唤娇娘”。磨铜镜的匠人手持铁呱打板,边打边吆 唱“磨镜子哟!”并美其名曰“惊闺”。卖油的敲木梆子, 卖酒的敲竹板等,只要人们一听到这些不同声响,就知道是
元 杨茂造剔红观瀑图八方形漆盒 口径17.8cm 高26cm 北京故宫博 物馆 传世品。这件漆盘为木制。呈八方形。 盘表面髹朱漆约百道,堆漆肥厚。盘壁 和背面剔刻牡丹、千日榴、栀子、茶花 和菊花等。盘内开光部位雕刻亭阁古松, 一老人观瀑,二童子侍立,并以三种不 同的锦纹表现天、地及水纹。圈足内饰 黄色漆地,隐约可见针刻的“杨茂造” 单行款,另有刀刻戗金的“大明宣德年 制”款,显然系后来所镌。此盘亦是元 末雕漆名家杨茂的力作。
草标广告
明朝王象春“竹枝词”《济南百咏》中《鬻女》词 就满含悲痛心情写道:“委巷低门立小鬟,青衫竖草 惨愁颜。惯收瘦马临清客,鬒法成云又卖还。”
第三节
一、中国古代社会经济的繁荣
清代中国古代广告的大繁荣
首先,农业、手工业生产得到较快的恢复和发展。 其次,是城市商业发展进入繁荣兴 盛时期。
其三,处于城乡结合地区或庙市、墟市也相当活跃。 其四,商业组织和商业管理机构 山西平遥古城日昇昌票号旧址大堂内陈列的清代全国票号总览 的进一步发展。
公益广告
明朝历代皇帝每年年初,都要颁布劝农勤耕的谕旨。
明朝中期,杭州学者田艺衡曾写过一条公益广告劝人 爱惜花木:“名花犹美人也,可赏而不可亵,可爱而不
可折。颉叶一瓣者,是猎美人之裳也;掐花一痕者,是
挠美人之肤也……爱花赏花,莫煞风景……”
木板年画广告
目前见到最早的一幅木 版年画是南宋刻印的 《隋朝窈窕呈倾国之芳 容》。清代中期,尤见 盛行。建国后,年画在 传统的基绌上推陈出新, 丰富多彩,更为人民群 众所喜爱。
中流箫鼓,日夜不绝,盖带繁 华佳丽,自六朝以来已然矣。”
三、明代商品广告的成熟形态 • 口头叫卖 • 吟唱广告 • 诗歌广告 • 声响广告 • 印刷广告 • 招牌广告 • 幌子广告
《南都繁会图卷 》中的幌子 广告
古代银号的招牌广告
叫卖广告
如:茉莉花儿街上卖,红粉佳人叫进来,这样花正好 在奴头上戴,叫丫鬟问他花儿怎么卖,卖花闻听喜笑 颜开,叫姑娘挑着大朵只管戴,莫提价,我不图赚钱 只图快。(《霓裳续谱》卷四 的杂曲)
吟唱广告
明代人记载北京小商贩的唱卖活动云:京城三月时桃花 初开,满街唱卖,声音悦耳艳丽,而数日后花将谢尽, 叫卖之声也转入悠长低哀。而五月时分,各类时鲜的瓜 果蔬菜齐集,小贩们“随声唱卖,听唱一声而辨其何物 品者、何人担市”。唱卖稻麸的,旧有四句,带着韵律, 活像今天的“打油诗”。
诗歌广告
扬子津头风色起,郎帆一开三百里。 江桥水栅多酒垆,女儿解歌山鹧鸪。 —— 《忆远曲 》 绿盆小树枝枝好,花比人家别开早。 陌头担得春风行,美人出帘闻叫声。 移去莫愁花不活,卖与还传种花诀。 —— 《卖花词 》
第四章
元、明、清中国广告的发展
(公元1271年—公元1911年)
第一节
元代中国广告发展的新起点
第二节
第三节
明代中国广告传播的新特征
清代中国古代广告的大繁荣
合肥工业大学广告学系
何玉杰
第一节
元代中国广告发展的新起点
一、中国古代广告环境的重大变化 元王朝的建立,不仅奠定了元、明、清六百多年中国国家的长期统一, 而且也为商业经 济发展提供了一个新的环境,元代的商业发展因而也呈现出新的特点。元代统 治者加强了商 业经济发展的控制 ,在全国范围推广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元代的城市商业 也逐渐恢复并趋 向兴盛 ,为诸多广告形式的出现奠定了物质基础 。 二、元代广告表现形式的创新发展 ◇印刷广告 元代的印刷广告分为几种类型: 一是书坊的广告,这在宋代已较流行,元代更是普遍存在。 二是书籍广告,在元代则有所发展。在元代还出现了一种 新的印刷广告形式,就是在图书中为图书征稿。
第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节 特征
明代中国广告传播的新
明代随着社会分工的进一步扩大,商品生产不断细分,区域贸易更富特 色,商人的地位提高,商业行会组织在区间贸易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 ,商 业广告在新的广告环境中也得到进一步发展。 一、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整体提高 1. 棉花的种植不再仅仅局限于湖广和两广一带。 2. 不同地区的商人依靠商会的力量从事区间贸易。
◇标识广告
《析津志》,又名《析津志典》,《燕京志》,凡34册。元人熊梦 祥撰,是析津(今北京市)最早的地方志书。 “酒槽坊,门首多画四公子:春申君、孟尝君、平原君、信陵君。
以红漆阑干护之,上仍盖巧细升斗,若宫室之状。两旁大壁,并画车马。
驺从伞仗俱全。又间画汉钟离、唐吕洞宾为门额。正门前起立金字牌, 如山 子样,三层,云黄公卢。夏月多
3. 明代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有南京和北京。
4. 开通了大运河,沿运河、沿长江城市也迅速发展起来。
二、影响明代广告环境变化的几个因素
1.明初的统治者对商业的发展实行较为宽容的政策 。 2.明代的对外贸易多以海路为主,且政府严格管理。 3.明代商业环境的变化同明代资本主义萌芽相关联 。
“金陵秦淮一带,夹岸楼阁,
明清时代的广告形式具有浓郁的知识性、趣味性,并 形成了我国 独特的民族气派。 (1)对联广告 (2)书刊广告 (3)公益广告 (4)木板年画广告 (5)草标广告
• 文字广告 明代《金陵繁胜图》中就画有标着“茶、酒、书、药、 米、帽”等 字样的招牌。旧北京德爱堂药店,店前竖立一块长牌,上 写:“德爱 堂沈家祖传七代小儿七珍丹只此一家别无二处”。字大醒 目,老远就 瞧得见。
7 2 1 5
祁县:永聚祥(茶庄)、祥云集(烟店)、晋
昌源(铁铺)、天禄园(饭馆)、复清当(当
铺)、义生店(油坊)、聚珍店(转运站)
• • • • • • • • •
二、清代广告表现艺术日臻成熟 叫卖和吟唱 声响广告 招幌广告 店堂装饰广告 实物展示广告 冲天招牌 诗词广告 印刷广告 对联广告
清金尊年《货郎图》局部
“京师细民有以打鼓收买敝物为业者,持小鼓如盏击之, 负箱笼巡行街巷中”,“有荷两筐击小鼓以收物者,谓之打 鼓,交错于道,鼓音不绝”。杂耍艺人们则靠打锣吸引观众, “耍耗子。一人肩负小箱行,鸣锣或吹唢呐,箱上设诸玩艺,耍 时有蹬轮、爬梯、钻塔、钻桃各式”,“耍猴儿。……箱上 栓猴,行鸣锣,耍时作居官、归田、走马、跑羊各式”。 “京师荷担卖物者,每曼声婉转动人听闻。”北京卖粥 和饼小贩的唱词为:“喝粥咧,喝粥咧,十里香喝热的咧。 炸了一个焦咧,烹了一个脆咧,脆咧焦咧,像个小粮船 咧,好大的个儿咧。锅炒的果咧,油又香咧,面又白咧, 扔在锅里瓢起来哩,白又胖咧,胖又白咧,赛过烧鹅的 咧,一个大的油炸的果咧。水饭,豆儿多咧,子田原汤 儿绿豆的粥咧。”
声响广告
“有摇小鼓两旁自击,卖„„胭脂胡 粉之属者;有„„磨镜洗剪刀者;有„„卖彩线绣金者; 有„„卖零星缯帛者;有„„卖油者;有„„卖豆末者; 有„„卖蒸羊者;有煮豆入酒肆撒豆胡床以求卖者;„„ 往来梭织,莫可殚纪。”
《祥符县志》记载
招牌广告
北京的招幌广告
清院本《清明上河图》
四、明代商品广告的发展形态
冲天招牌
“普济质店”幌子
店堂装饰、招牌 广告
如北京王麻子刀剪店(1651)的广告语:“刀店传名本胜王, 两边更有万同汪。诸公试目分明认,头上三横看莫慌。”这 则广告采用了诗歌形式,每句七个音节,声调平仄相间,诙 谐自然。
商家已经开始把广告印在包装纸上。湖南沅陵1985年出 土一纸元代“票报”。票报即现今的海报 。右边竖印: “潭州升平坊内白塔街大尼寺相对住危家,自烧洗无比鲜 红紫艳上等银朱、水花、二朱、雌黄,坚实匙箸。买者请 将油漆试验,便见颜色与众不同。四方主顾,请认门首红 字高碑为记。”左边竖印:“主顾收买银朱,请认元日祖 铺内外书印号为记。”这是当时潭州即今长沙一家油漆店 的广告。是一条较为完整、典型的包装广告。
• 对联广告 清陈云瞻《簪云楼杂说》中记载“春联之设,自明太祖 始。帝都 金陵,除夕前忽传旨,公卿士庶家门口须加春联一幅,帝 微行时出观 。” ——双手劈开生死路,一刀割断是非根。 “祖传技 艺” 唐寅:生意如春草,生意似水泉。 祝枝山:东兴酒馆对联
书刊广告
明孝宗时期刊印的书籍《新刊大字魁本全相参增奇 妙注释西厢记》的底页上,就有金台岳家书铺的广告: “……本坊谨依经书重写绘图,参订编大字本,唱与图 合,使寓于客邸,行于舟中,闲游坐客,得此一览始终, 歌唱了然,爽人心意。” 《西游记》中,既有插图绣像,也刊有印坊的《书 林刘莲台梓》的大字广告。
载大块冰,入于大长石枧中,用此消冰之水酝酒,槽中水泥尺深。” (P202)
“市中医小儿者,门首以木刻板作小儿,儿在锦朋中若方相模样为 标榜。又有稳婆收生之家,门首以大红纸糊篾筐大鞋一双为记,专治 妇人胎前产后以应病证,并有通血之药。”“生产之家,门悬草圈, 上系以红帛,则诸人不相往来。”(P208)
元 杨茂造剔红花卉纹漆尊 口径12.8cm 高9.4cm 北京故宫 博物院藏传世品。这件漆尊为木胎、 硕腹、短颈和喇叭口,是宋代钧瓷常 见的器形。此尊内外均髹朱漆约百道, 颈与腹饰弦纹一周.漆尊通体剔刻秋 葵、山茶、桃花、梅花、栀子、菊花 和百合花等,花间为黄漆硬地,圈足 内髹褐色漆,其上用针细刻“杨茂造” 单行款。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