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渴望在社会中保留一块只属于自己的空间,这样才能自由地放松自己的身体和心灵,从而获得内心世界的安全感和私人生活的安宁,体会到做人的尊严。
活动二:★“隐私就是丑事”的说法准确吗?为什么?从隐私的概念和内容能够看出,“隐私就是丑事”的说法是错误的,隐私简言之就是与公共利益无关的个人秘密,包括的内容相当广泛,涉及个人的很多方面,如电话号码、身高、收入等,不可将隐私等同于丑事。
⑷保护隐私的意义①是人独立自由的需要;②是人们对自身安宁和安全的需要③是建设以人为本、崇尚人性与个性的现代社会的需要。
2、让自己的心灵有个家的权利活动三:★报纸应不应该在个人的私生活上做文章?★该报刊登的这个文章是否构成侵权?报社刊登的内容,相关明星年收入部分合法,相关婚恋部分则侵害了该明星的隐私权。
一般来说,个人收入、婚恋情况是他人的隐私,报纸不应该在个人的私生活上做文章,同时对他人的个人收入、婚恋情况等隐私有保密义务,只有权利人才能公开或允许他人公开自己的隐私。
但是公众人物的隐私范围与一般人相比要小得多,公众人物享有有限的隐私权,这是现代社会保护社会公众知情权所必需。
公众人物作为社会知名人士,其工作、生活等方面信息属于社会大众感兴趣、极欲了解的社会生活的一部分;公众人物占有更多的社会财富,理应负有更多的社会责任,接受社会的监督。
所以,明星的年收入涉及社会分配问题和纳税问题,这已不属于个人隐私,报社有权披露而不属于侵权行为。
至于明星婚恋情况只要不违背法律和道德,纯属个人隐私,报刊未经明星同意就刊登其婚恋情况,是侵犯隐私权的表现。
⑴隐私权的含义隐私权,是指公民依法享有私人生活安宁和私人信息保密并排除他人干涉的一种人格权。
⑵保护隐私权的意义隐私权赋予公民对其个人秘密的自由决定权,它划定了个人空间与公共空间的界限,维护了个人的人格独立和人格自由。
法律保护公民的隐私权,能够促动社会和谐,维护社会的安定。
活动四:★你同意哪种看法?为什么?派出所的行为是不合法的行为。
隐私权的内容包括私生活的自由和安宁,保护正常生活不受干扰,内心世界不被侵扰。
公民的住宅属于公民个人的生活领域,未经本人允许,任何人不得擅自侵入或非法监听、监视,执法人员不得无视法定程序非法搜查。
而该故事中,派出所虽然是有搜查权,但是只有依照法定程序实行的搜查才是合法的,没有搜查证的搜查是违反法定程序的,所以是不合法的。
⑶隐私权的内容隐私权的内容是与公共利益、社会利益无关的纯个人私事。
具体包括以下几方面。
①个人生活安宁权。
指权利主体能按照自己的意志支配自己的私生活,不受他人的干涉与破坏。
如自然人(即公民)的私生活不受非法窥视和骚扰,自然人的住宅不受非法的监视、监听、摄影等。
②个人信息保密权。
指权利主体(即公民)对于自己的个人信息和生活情报的收集、储存、传播享有排他的控制权并有权加以保密。
诸如个人的身高、体重、生活经历、信仰、爱好等。
活动五:★上述行为是否合法?说说理由。
★老师或父母拆看未满10周岁的学生或子女的信件,是否合法?拆看他人信件的行为是不合法的。
宪法第40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
除因国家安全或者追查刑事犯罪的需要,由公安机关或者检察机关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对通信实行检查外,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侵犯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
所以老师拆看学生信件、父母拆看子女的信件、领导拆看下属的信件都是侵犯他人通信任密的行为,是违法的行为。
老师拆看未满10 周岁学生的信件也是违法的,因为根据未成年人保护法第31 条的规定,对未成年人的信件,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隐匿、毁弃;除因追查犯罪的需要由公安机关或者人民检察院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实行检查,或者对无行为水平的未成年人的信件由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代为开拆外,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开拆。
老师不是法定监护人或者其他监护人,所以拆看学生信件是不合法的。
而家长拆看未满10 周岁的子女的信件是合法的,因为未满10周岁的子女是无民事行为水平人,所以家长作为监护人能够代拆,但是应保护未满10 周岁儿童的隐私权。
③个人通讯秘密权。
指权利主体有权对个人的信件、电子邮件、电报、电话、传真的内容加以保密,禁止他人擅自查看、刺探和非法公开。
④个人隐私的利用权。
指权利主体有权依照自己的意志利用自己的隐私从事相关活动,不受他人非法干涉,但不得违反法律的规定。
⑷不得滥用隐私权二、尊重和维护隐私权1、尊重隐私是道德的期盼活动一:★父母擅自翻阅子女日记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吗?如何避免这种事情的发生?①父母翻阅子女的日记不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因为子女并非父母的附属物,其人格独立。
法律保护公民的通信秘密和通信自由,子女的日记是个人隐私的一部分,父母也理应尊重子女的隐私,树立隐私意识,明确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破除传统文化中宣扬人格依附的陈旧观点。
②如果发生这样的事情,我们应该采取恰当的方式,与父母沟通、交流,不要激化矛盾,互相尊重,问题一定会解决。
(1)如何尊重他人的隐私?①就要树立隐私意识明确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不干涉他人私人空间;不打听、不传播别人秘密;矫正不尊重他人隐私的陋习。
活动二:★如何评价肖肖的行为?肖肖公开好朋友荣荣的日记内容,其行为侵犯了荣荣的隐私权,同时也是没有责任和不讲信誉的表现,受害人有权要求侵害人承担相对应的法律责任。
尊重他人隐私,要强化责任和信誉意识,亲人、朋友之间分享一些秘密是基于彼此的信任,所以理应为对方保守秘密。
②需要强化责任与信誉意识责任保证个人隐私的安全,信誉体现对他人的忠诚。
亲人、朋友、同学之间常常会分享一些个人秘密,这是基于彼此信任。
此时,我们要承担起对这份隐私的责任和信誉,这不但能保护自己的隐私,也是对他人隐私的保护和尊重。
活动三:★上述行为哪些是尊重他人隐私的行为?哪些是不尊重他人隐私的行为?★选择其中两三项实行剖析。
①在银行柜台前设l米线,进他人房间先敲门,这些行为是尊重他人隐私的行为。
②我们的习惯用语你多大了?你多重?谈恋爱了吗?每月收入是多少?网站将其注册会员的照片、家庭住址、电话号码等信息整理成册,卖给某信息公司。
因为有人曾将厂里的产品藏在厕所里,所以工厂在厕所安装监视器。
以上行为是不尊重他人隐私的行为。
③警方对犯罪嫌疑人的住宅电话实行监听,是合法行为。
分析①在银行柜台前设1米线是保护银行客户的账户安全的行为,防止因为办理存取款等业务的客户之间因为排队距离太近而造成客户银行密码被窃取等事件的发生,保护了客户的储蓄秘密的隐私安全。
②进入他人的房间要敲门,这是尊重他人生活安宁不受干扰的表现,这样不但能够告知他人有人来访,而且也做到了非经他人允许不干扰他人的私人空间的要求。
③我们的习愉用语,网站出售客户信息,工厂在厕所安装监视器,这些行为都是不尊重他人隐私的行为。
④警方对于犯罪嫌疑人的住宅电话实行监听是合法行为。
虽然犯罪嫌疑人的隐私也理应得到尊重和保护,但是公安机关出于侦查需要,经过法定程序实行的监听是法律保护的行为。
小结:相互尊重彼此的隐私我们应该如何维护自己的隐私权?2、依法维护隐私活动四:★是什么原因导致小松如此委屈、痛苦?小旺的想法有道理吗?★你希望老师如何处理这件事?①小旺的理由不合法。
他的行为是侵犯他人隐私权的行为。
因为小松的身世是个人隐私,受法律保护,任何人都负有不得侵害他人隐私权的义务.即未经他人同意不得传摇、扩散其隐私。
小旺在班上传播小松隐私的行为即使不是出于故意,但有过失,是侵害小孙隐私权的行为。
②如果你是老师,理应支持小松的请求。
因为小旺传播小松被收养的身世,给小松精神上造成很大的刺激,身心受到侵害,所以理应承担其行为造成损害的责任,即赔礼道歉、消除影响并支付精神损害赔偿金。
(1)侵害隐私权表现①侵扰他人私生活、公开他人隐私。
②监视、窥视他人私生活,以偷看日记、私拆信件等手段千方百计刺探他人的秘密,道听途说传播他人的隐私,非法利用他人的个人信息等。
活动五:★你认为教室里应不应该安装监视器?★对于银行和超市安装监视器的现象,你怎么看?在教室安装监视器对学生没有构成侵权。
因为教室属于公众场所,不属于私人空间,在公众场所安装监视器不侵犯个人的隐私权。
但是,在教室安装监视器有其弊病,比如反映出对学生的不信任,易挫伤学生的自尊心,使学生无安全感,有压力等等。
所以,在教室安装监视器应慎重,即使安装了,也必须依法使用监控系统中的信息。
银行,超市属于公共活动空间,从行业特点出发安装监视器合理合法。
(2)如何保护隐私权?①当隐私权受到侵害时,我们应勇敢地拿起法律武器,采用自行与侵权人协商、请求司法保护等方式,要求侵权人停止侵害、赔礼道歉。
②若所以造成较大的精神痛苦,还有权要求精神损害赔偿。
(3)如何增强自我保护隐私的意识?我们在增强法制观点,依法律己,尊重他人隐私的同时,还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给自己的隐私上把锁。
①在向熟人敞开心扉时,要认真选择倾诉对象。
②上网时要掌握网上安全运行的知识,以避免个人隐私在网络中被浏览和扩散。
(4)保护隐私与沟通交流的关系能够自觉地尊重和维护隐私及隐私权,是现代文明的标志,是社会进步的体现。
保护隐私不等于自我封闭、与世隔绝。
当自己遇到麻烦、产生困惑、出现烦恼时,应学会与值得信任的人沟通和交流,以获得成长所需的理解和协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