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公共课《心理学》+大纲2020doc

公共课《心理学》+大纲2020doc

《心理学》教学大纲1.课程中文名称(英文名称):心理学(Psychology)2.课程类别: 公共课程☐学科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其他3.课程性质: 必修课☐选修课4.课程总学时:34总学分:25.适用专业:全校师范类专业(不包括教育系)6.先修课程:无;后续课程:教育学、教育心理学。

一、课程简介《心理学》是全校师范类专业的教育基础理论课。

课程内容以普通心理学为主,简要介绍普通心理学中最基本的概念与原理,是高度简化了的普通心理学。

通过学习,学生应掌握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了解心理学的体系框架,形成学科思维,为后续的教育学、教育心理学、心理健康教育等课程的学习奠定理论基础。

二、课程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学习,学生要正确理解人的心理的实质,树立科学的心理观,初步形成多种视角的心理学观点,并具备一定的综合运用心理学和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阅读、听课和认真思考,在教师精心的组织下,综合运用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由浅到深,由易到难,理解学科概念和理论知识。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整体系统学习,牢固树立专业思想,正确认识心理学学科性质;培养学生多元思维和问题意识,形成正确心理观;树立正确世界观,积极主动参与生活与学习。

三、课程学时分配、教学内容与教学基本要求第一章导论教学基本要求:掌握心理学的基本概念;理解心理学的对象,了解心理学的发展历史和体系、任务和性质,树立科学的心理观。

教学重点:科学心理观;学习心理学的意义教学难点:科学心理观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话法教学时数:3教学内容:第一节心理学概况一、心理学的对象二、心理学的任务和性质三、心理学的体系四、心理学的发展第二节科学的心理观一、心理是物质世界中的一种反映形式二、心理是脑的机能三、心理受客观现实制约四、心理具有主观性五、心理是在实践中发生和发展的第三节心理学研究方法一、心理学研究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二、心理学研究的类型三、心理学研究的具体方法四、心理学研究的基本程序第四节高师生学习心理学的意义一、有助于将来运用心理学原理提高教学工作质量二、有助于将来运用心理学原理提高思想工作的效果三、有助于将来运用心理学原理进行教育科研四、有助于将来运用心理学原理促进自身发展五、有助于将来运用心理学提高现时的社会适应能力思考题:1.人的心理现象包括哪些?2.如何正确理解心理科学的任务?3.为什么说心理学是一门交叉学科?4.科学的心理学包括哪些主要内涵?5.你能说出当前几种主要心理学派的基本观点吗?第二章注意教学基本要求:理解注意的概念和规律,掌握注意的品质指标,体会注意规律的运用。

教学重点:注意的品质教学难点:注意规律在教育中的运用教学时数:4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教学内容:第一节注意的概述一、注意的概念二、注意的种类三、注意的品质第二节注意的一般规律性一、注意的功能二、注意发生的心理机制三、影响注意引起或保持的因素四、影响注意品质的因素五、青少年注意的特点第三节注意规律在教育中的运用一、注意规律在教书育人中的运用二、注意规律在自我教育中的运用三、注意规律在教育中的运用举例思考题:1.什么是无意注意?引起和保持无意注意的条件有哪些?教学中怎样运用无意注意?2.什么是有意注意?怎样保持有意注意?3.注意的品质有哪些?影响注意品质的因素是什么?4.教师应该如何运用注意规律来组织教学活动?第三章感知觉教学基本要求:让学生掌握感、知觉的含义、种类及其生理机制,并能利用这些概念来解释生活实例;在掌握理解感、知觉规律的基础上能把它们应用到教学中去;能正确理解观察力及其重要意义,掌握培养观察力的正确方法。

教学重点:感知觉种类及生理机制教学难点:掌握感知规律并能与实际教学相联系教学时数:4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教学内容:第一节感知觉概述一、感知觉的概念二、水平及其种类第二节感知觉的一般规律一、感受性及其变化二、影响某些复杂知觉的因素三、知觉的特征及影响因素四、青少年感知觉的特点第三节感知规律在教育中的运用一、感知规律在教书育人中的运用二、感知规律在自我教育中运用三、感知规律在教育中运用举例思考题:1.如何划分感知觉的水平?2.在教学中如何运用感知觉的规律?3.以感知规律为依据对自己经历的一节课加以分析评价?第四章记忆教学基本要求:理解记忆的概念、种类、记忆过程的规律及记忆系统的信息加工理论,掌握培养中学生记忆的策略。

教学重点:记忆的过程;记忆系统教学难点:记忆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教学时数:4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话法教学内容:第一节记忆的概述一、记忆的概念二、记忆的种类三、记忆的基本过程第二节记忆的一般规律性一、人类的遗忘二、影响识记的因素三、影响保持的因素四、影响回忆的因素五、青少年记忆的特点第三节记忆规律在教育中的运用一、记忆规律在教书育人中的运用二、记忆规律在自我教育中的运用思考题:1.什么叫记忆?它有哪些种类?2.从信息加工的观点说明记忆过程三个阶段(感觉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的特点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

3.何为识记?识记有哪些种类?影响识记的主要因素有哪些?4.影响保持的主要因素有哪些?5.回忆包含哪两种主要形式?影响回忆的主要因素有哪些?第五章思维教学基本要求:理解思维和想象的概念,掌握思维的种类和思维过程,了解青少年思维发展的特点,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和想象力。

教学重点:思维和想象的概念;影响问题解决的思维因素教学难点:问题解决中思维活动的规律性教学时数:4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话法、演示法教学内容:第一节思维的概述一、思维的概念二、思维的种类三、思维的特殊形式——想象四、思维的心智操作五、思维的品质第二节思维的一般规律性一、问题解决的思维活动阶段二、问题解决的思维策略三、影响问题解决思维的心理因素四、问题解决中的创造性思维特点五、青少年思维发展的特点第三节思维规律在教育中的运用一、思维规律在教书育人中的运用二、思维规律在自我教育中的运用三、思维规律在教育中的运用举例思考题:1.什么是思维?思维有哪些种类?2.问题解决的思维活动有哪些阶段?各阶段的主要任务是什么?3.影响问题解决的思维因素主要有哪些?4.创造性思维有哪些特点?学校教学中应注意哪些方面以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第六章情感教学目标:情绪和情感的概念、分类、关系,了解情绪的外部表现—表情、情绪的调节,掌握情感规律在教学中的运用。

教学重点:情绪和情感的概念、分类、情绪的外部表现教学难点:情感规律在教学中的运用教学时数:4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教学内容:第一节情感的概述一、情感的概念二、情感的种类三、情绪状态第二节情感的一般规律性一、情绪情感的生理变化和外部表现二、情感功能三、情绪发生的心理机制四、青少年情感的特点第三节情感规律在教育中的运用一、情感规律在教书育人中的运用二、情感规律在自我教育中的运用思考题:1.什么是情绪和情感?二者有什么区别和联系?2.情绪情感与认识有什么关系?3.情绪情感有什么功能?4.表情分哪几种?5.情绪的四种基本形式是什么?第七章意志教学基本要求:理解意志的概念,掌握意志与认知、情感、动机等心理现象的关系;准确把握意志行动及其心理过程,掌握意志品质的有关知识。

教学重点:意志的概念;意志行动的心理过程教学难点:意志的品质教学时数:2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话法教学内容:第一节意志的概述一、意志的概念二、“意志自由”问题三、意志的社会历史性第二节意志的一般规律性一、意志和认识二、意志和情绪情感三、意志和动机四、意志行动的过程五、意志的品质六、青少年意志的特点第三节意志规律在教育中的运用一、意志规律在教书育人中的运用二、意志规律在自我教育中的运用三、意志规律在教育中的运用举例思考题:1.什么是意志?意志和人的认识过程和情绪情感过程有什么关系?2.意志行动可分为哪些阶段?3.意志的品质包括哪些方面?4.如何利用意志的有关规律培养和调动青少年的意志以促进学习?第八章气质教学基本要求:理解并掌握气质的概念及特征,了解气质学说,掌握气质类型及其行为表现,明确气质在教育中的运用。

教学重点:气质的概念及特征,气质类型及其行为表现教学难点:气质与教育教学时数:3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教学内容:第一节气质的概述一、气质的概念及特点二、气质的心理特征三、气质的类型第二节气质的一般规律性一、高级神经活动类型特点与气质的对应关系二、气质是天赋性、稳定性和可变性的统一三、气质对性格和能力的影响四、青少年气质的特点第三节气质规律在教育中的运用一、气质规律在教书育人中的运用二、气质规律在自我教育中的运用三、气质规律在教育中的运用举例思考题:1.什么是气质?生活概念的“气质”和科学概念的“气质”有何区别?2.典型气质类型的划分依据及各种典型气质类型的表现是什么?3.分析自己的气质特征及对学习的影响。

4.怎样理解“气质类型无好坏之分”?第九章性格教学基本要求:理解并掌握性格的概念、结构和性格的类型划分;理解性格的动态特征,了解影响性格形成的主要因素;能运用有关性格的心理学原理对学生进行良好性格培养。

教学重点:性格的概念及其结构与特征教学难点:不同的性格理论;性格的培养教学时数:3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教学内容:第一节性格的概述一、性格的概念二、性格的结构三、性格的类型第二节性格的一般规律性一、影响性格形成的因素二、性格形成的微观机制三、性格的动态特征四、青少年性格的特点第三节性格规律在教育中的运用一、性格规律在教书育人中的运用二、性格规律在自我教育中的运用三、性格规律在教育中的运用举例思考题:1.什么是性格?性格的结构包括哪些方面?2.影响性格形成的因素有哪些?3.如何利用性格规律对学生进行培养。

第十章能力教学基本要求:理解能力的概念,了解能力的分类和结构,掌握能力个别差异及其培养,学会能力规律的运用。

教学重点:能力的概念教学难点:能力规律在教育中的运用教学时数:3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话法教学内容:第一节能力概述一、能力的概念二、能力的种类三、智力的结构第二节能力的一般规律性一、能力的个别差异二、影响能力发展的因素三、智力与创造力的关系四、智力和知识的关系五、智力和非智力因素的关系六、青少年能力的特点第三节能力规律在教育中的运用一、能力规律在教书育人中的运用二、能力规律在自我教育中的运用三、能力规律在教育中的运用举例思考题:1.能力的个别差异表现在那些方面?2.简述智力与创造力的关系。

3.智力和知识有何关系?4.智力和非智力因素的关系怎样?5.联系实际谈谈影响能力发展的因素有那些?四、教学策略与方法建议(一)本课程以讲授法为主,综合运用谈话法、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来进行教学;(二)教学过程中注重结合教育实践与学生实际,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三)充分运用视频、图片等多媒体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理解掌握课程基础知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