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说课课件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说课课件


(二)动手操作,探索新知
总结归纳长方体和正方体特征
?
根据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完成学生手中的表格,学生将长方
体和正方体特征整理在表中,边填表格,边思考:长方体和正方体有 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演示长方体和正方体之间的联系
交流:说一说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正方体和长方体的 面、棱和顶点的数目 都一样;只是正方体的棱长都相等。正方体 可以说是长、宽、高都相等的长方体。
说教学目标
根据本课的设计理念和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制 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初步建立“立体图形”的概念, 掌握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认识长方体、正方体 的长、宽、高,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 经历观察,交流,归纳等认识 长方体和正方体特征的过程。
3、情感态度价值观: 积极主动参与数学活动, 在总结和归纳长方体,正方体特征以及关系的过程 中获得积极的学习体验。
从图中,你知道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 哪些物体的形状是正方体吗?
长方形和正方形是平面图形
设计意图: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入手,体现长方体、正方 体占有一定的空间,是立体图形 。
长方体和正方体是立体图形
(二)动手操作,探索新知 1、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面、棱、顶点
(1)教师先用长方体模型介绍长方体的面、棱、顶点,让 学生拿着自己准备好的实物也跟着一边摸,一边叙述。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观察感知各种实物的基础上动手 操作,比一比、量一量、做一做 ,利用这些方法来激 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学法指导:
本节课在指导学法上,我重点引导学生采 用观察发现法、动手操作法、讨论交流法、 小组合作法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 动脑、动口、动手 来亲身经 历“做数学” 的过程,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 知识和技能,使学生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
教材的分析
《长方体、正方体的认识》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过 去初步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础上,进一步教学的。 这是学生比较深入地研究立体几何图形的开始。由研 究平面图形扩展到研究立体图形,是学生发展空间观 念的一次飞跃。长方体和正方体是最基本的立体几何 图形。通过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可以使学生对自己 周围的空间和空间中的物体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 .
生回答:12根小棒,8颗珠子
师:也就是说长方体有12条棱,8个顶点。
(2)围成这个长方体的小棒长短有什么特征? 生:相对的小棒都相等 师:相对的棱相等
归纳总结长方体棱的特征
讨论:长方体有几条棱? 长方体有几个顶点?
宽 顶点


长方体有12条棱,共有 8个顶点。相对的 4条棱相等。
(二)动手操作,探索新知 3、认识正方体的棱和顶点的特征
让学生动手摸一摸手中的长方体有几个面?这些面有什么特征?
小组交流汇报:长方体有 6个面,一般情况下 6 个面 都是长方形,相对的面大小相等 师问:还有其他发现吗? 汇报:牙膏盒有 6个面,其中两个面是正方形 ,
相对的面也是相等的
小组合作探究,正方体面的特征
顶点


让学生动手摸一摸手中的正方体有几个面?这些面有什么特征?
说出长方体各部分的名称顶。点


(二)动手操作,探索新知 1、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面、棱、顶点
(2)让学生拿出正方体实物,同桌互相指出正方体的 面、棱、顶点。
顶点


设计意图: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动手实践感知长方体、正方体的各部分 名称的准确位置,为下面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做好铺垫。
(二)动手操作,探索新知 2、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面的特征
全班讨论交流,师生共同总结,教师板书。
设计意图:通过合作交流,互相学习,培养学生的观 察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有利于学生 对所学知识形成直观的感受。
(二)动手操作,探索新知
3、认识长方体的棱和顶点的特征
让学生观察老师手中的长方体框架模型,说一说用了几根 小棒,几颗珠子连接成的
(1)让学生拿出课前准备好的小棒 和珠子,小组合作做一个长方体框架, 讨论交流,你搭建的长方体用了几根 小棒,几颗珠子?
一、教学理念与学情分析
学生已能从生活中找到大量的形状为长方体、 正方体的素材,并能通过这些素材发现长方体、 正方体的一些基本特征。已经具有一些数学学习 的方法,能够运用已有知识经验去发现、探究新 的知识,具有一定的认识水平。这时教师应用数 学知识的魅力来吸引学生,以精妙的教学设计来 引导学生,从而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1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2 动手操作,探求新知 3 实践应用,巩固新知 4 交流评价,做学习的主人 5 布置作业 6 板书设计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出示长方体和正方体,让学生指出哪个是长方 体哪个是正方体,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
2、体现长方体、正方体占有一定的空间,是立体 图形。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兴趣,明白数学来源于生活, 从生活中发现数学知识。
说课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西师版小学五年级 下册第三单元第一课时
达川区金垭镇中心学校 程艳
一、教学理念与学情分析 二、教材分析与教学目标 三、教学方法与学法指导 四、教学过程与评价设计 五、板书设计 六、教学反思与总结
一、教学理念与学情分析
1、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2、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多让学生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 4、加强数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
制作一个正方体框架模型,需要几根小棒,几颗珠子,对小棒 的长度有什么要求?
生独立思考并回答,老师小结
正方体有12条棱,共有 8个顶点。12条棱都相等。
设计意图:使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动手操作、亲身经历,激发探索 新知的欲望。感受合作的力量,培养学生动口、动脑的能力,使学生的 观察能力,操作能力逐步提高。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掌握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认识长方体的
长、宽、高,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关系。
难点 初步建立“立体图形”的概念,形成表象 。
教学准备
教具
长方体、正方体的实物、框架、 电脑课件
学具
长方体和正方体纸盒,小组准备 橡皮泥、小棒(每种颜色小棒各 四根长度相同)
1、教法:
讲授法、观察发现法,以及创设 情境、探究发现、讨论交流、小组合 作的形式,并运用多媒体课件辅导教 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