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级中学导学案年级:九科目:语文主备:审核:课题:《散文家谈散文——白鹭》课型:新授姓名:班级:【学习目标】1.用简要的语言概括出文章内容,并说说作者的见解。
在感悟作者情感的基础上,谈谈自己的独特感受和见解。
2.感受白鹭的美,体会作者在这个形象中寄托的思想感情。
【学习重难点】学习《白鹭》抓住描写对象神似的特点来表现对象特征的写法,学会用粗线条的勾勒和大写意的手法表现歌颂对象的特点。
【自主学习】1.给加点字注音:镶嵌.()嗜.好()赦.免()长喙.()蓑.毛()铿锵..()()2.对《白鹭》一文的内容和形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种是()。
A.作者通过对白鹭形、神细致生动的描写和情感的倾注,赞美了白鹭这一乡居常见的物象被人忘却了的平凡朴素的美。
B.作者借对白鹭平凡朴素美的讴歌,委婉地表达了对平凡、质朴的劳苦大众赞美的真情。
C.作者开篇说“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这是因为作者本身是诗人,所以对富有诗意的白鹭情有独钟。
D.文章运用了对照、排比段等多种艺术手段,多角度多侧面地描写白鹭,表达了作者对白鹭这一平凡物象的独特发现与感受,从平凡中提炼出不平凡的意义。
3.猜一谜语,打一动物霜衣雪花青玉嘴,群捕鱼儿溪水中。
惊飞远映碧山去,一树梨花落晚风。
【课堂探究】阅读《白鹭》小组讨论下列问题:1.作者为什么把白鹭比作“一首精巧的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诗”?2.文章是从哪些方面来描绘白鹭,体现白鹭之美?3.用简洁语言概括出几幅有关白鹭的画面。
4.最能概括白鹭的美的一句话是哪两句?5.文章采取了哪种修辞方法来描绘白鹭,起到了怎样的效果?6.全文感情基调为赞美,为何作者又说“白鹭不会唱歌?”【达标检测】1.如何理解“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2.找出能透视全文主旨的句子。
3.《白鹭》的第⑤段所写的内容可分别用第①段和第②段中的一个词语来概括。
这两个词语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喜欢散文的原因是什么?5.学完这篇文章以后,给自己怎样的启示?【教学反思】初级中学导学案年级:九科目:语文主备:审核:课题:《散文家谈散文——《关于散文〈白鹭〉》课型:新授姓名:班级:【学习目标】1.认识《白鹭》抓住对象“神”的特点加以表现而不拘泥于具体实在的描写的写作特点,并尝试学习这种写作方法。
2.了解评论的一般写法和《关于〈白鹭〉》的写作特点及其好处。
【学习重难点】了解《关于散文〈白鹭〉》小中见大的写作特点【自主学习】1.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隽.永()睿.智()绮.丽()恬.淡() liáo廓()冷jùn()2.宋玉《登徒子好色赋》中有言:“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著粉则太白,敷朱则太赤”。
请从文章中摘录与之内容相近的语句。
【课堂探究】学生自学课文讨论下列问题:1.请同学们分组讨论课文,理清文章的结构,并概括各部分内容。
2.为什么介绍第1、2节的内容?3.在第3——7段中,部分的核心段落是哪一段?4.提问:第5、6段引用古人与莱辛的话是什么用意呢?【达标检测】写点评也是一种很好的读书方法,仿照下面句子写的点评,给其它两句作点评。
句子:那雪白的蓑毛,那全身的流线型结构,那铁色的长喙,那青色的脚,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
点评:用排比手法表现出了白鹭外表很适宜、结构匀称的特点。
1. 句子:在清水田里,时有一只两只站着钓鱼,整个的田便成了一幅嵌在琉璃框里的画。
点评:2.句子:晴天的清晨,每每看见它孤独地站立在小树的绝预,看来像不是安稳,而它却很悠然,这是别的鸟很难表现的一种嗜好。
点评:【教学反思】初级中学导学案年级:九科目:语文主备:审核:课题:《小说家谈小说》课型:新授姓名:班级:【学习目标】1.掌握小说基本知识。
2.阅读《百合花》,简述故事的情节。
3.了解典型的含义,学会分析人物性格。
【学习重难点】1.了解小说的鉴赏常识。
2.激发学生阅读小说的兴趣。
【自主学习】1.朗读文本内容2—3遍,扫清字词障碍,圈画重要内容及相关信息。
2.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①颤.()动②点缀.()③忸怩..()()④踌躇..()()⑤执拗.()⑥bào()歉⑦宽shù()⑧尴尬..()()⑨qián()诚⑩安xiáng ()3.预习中你还有哪些疑惑?(提出2—3个问题)【课堂探究】1.在天空飘着雪花的静谧的夜晚,坐在温暖的家中,手捧一本小说,与书中的他(她)共度欢乐时光,是多么令人向往。
然而,你可知道怎样去欣赏小说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谈谈小说吧。
(1)什么是小说?小说包括哪几个要素?(2)小说塑造人物的方法有哪些?(3)小说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4)按篇幅长短,小说如何分类?2.复述故事,组织对《百合花》的讨论。
(1)课文中的主要情节是什么?(2)课文中出现了哪些人物?他们分别是什么身份?分别是什么性格?起到了什么作用?(3)《百合花》中的百合花被子在小说中两次出现,每一次出现在哪里?当时新媳妇的态度怎样?(4)《百合花》这篇小说想表达怎样的思想主题?请简要的分析。
3.细读课文,理解归纳小通讯员和新媳妇人物的形象。
(1)小通讯员的形象:(2)新媳妇的形象:4.小说的环境描写:探讨小说中的景物描写的作用。
【拓展延伸】1.作者以“百合花”为标题的用意何在?2.模仿“百合花”形象,请你也创造出具有象征内涵的具体实物来,并作简要的讲解分析。
【达标检测】1.《百合花》中,作者展开故事情节和塑造人物形象上有何特点?2.小说中,新媳妇的话语很少,作者主要是用神态描写来塑造她的形象。
把文中“借被子”和“补衣”两处有关新媳妇的神态描写全画出来并认真品味,领会神态描写的作用。
【教学反思】初级中学导学案年级:九科目:语文主备:审核:课题:《小说家谈小说》课型:新授姓名:班级:【学习目标】1.小说中环境描写与对比手法的掌握。
2.阅读文章感悟作者的评论观点。
3.结合作者的观点和自己的体会,选取一个角度赏析作品,谈出自己的独特见解和感受。
【学习重难点】1.作者对小说的评析。
2.激发学生阅读小说的兴趣。
【自主学习】1.朗读茅盾《简单的故事精致的情节》与茹志娟《百合花》篇目,圈画出有关环境描写与对比手法的内容。
2.《百合花》中,前后两次对百合花作了细节描写,这样写有什么好处?3.茅盾先生认为《百合花》用什么样的风格反映了一个什么样的深刻主题?而反映这一深刻庄严主题,在当时最常见的笔调是什么?4.预习中你还有哪些疑惑?【课堂探究】1.组织学习《简单的故事,精致的情节》(1)默读全文,理清层次结构。
(2)请分析第3节的层次,看看作者如何说明他的观点。
2.阅读文本,组织学生对《百合花》的讨论。
(1)探究文章使用细节描写的作用。
全篇中典型细节描写:通讯员枪筒插的树枝和野菊花,通讯员给“我”两个馒头,通讯员衣服上撕破的大洞,新媳妇的枣底百合花新被,通讯员被门钩撕破衣服……请同学们任选2—3处作简要的分析,说说其作用。
(2)此篇小说的另一大特点便是对比手法的运用。
请同学们在阅读《百合花》的基础上,任找一处对比手法的运用,并如范例所示,作简要的分析。
【拓展延伸】1.将你读《百合花》的感受与茅盾的文章进行比较,看看有哪些相同之处,有哪些不同之处,并找一找原因,以提高自己的欣赏水平。
2.谈谈你的心得:如何写小说评论?【达标检测】1.《百合花》中,“(小通讯员)肩上的步枪筒里,稀疏的插了几根树枝,这要说是伪装,倒不如算作装饰点缀”这一细节描写有什么作用?2.下列哪一项不是细节描写?()A、当我站起来要走的时候,我看见他摘下帽子,偷偷地在用毛巾拭汗。
B、我朝他宽宽的两肩望了一下,立即在我眼前出现了一片绿雾似的竹海,海中间,一条窄窄的石级山道,盘旋而上。
C、这原来是一条里外全新的新花被子,被面是假洋缎的,枣红底的,上面撒满白色百合花。
D、他安详的合着眼,军装的肩头上,露着那个大洞,一片布还挂在那里。
3.《百合花》中,新媳妇给刚刚牺牲的通讯员缝补肩上的破洞,呼应了前文找针找线要为通讯员缝补衣服破洞的情节。
请结合两处细节,分析课文细节描写中这样呼应的作用。
【教学反思】初级中学导学案年级:九科目:语文主备:审核:课题:《诗人谈诗》课型:新授姓名:班级:【学习目标】1.对诗歌主题的把握。
2.诗歌意象的认识。
3.诗歌意境的体味。
4.思想情感的体会。
【学习重难点】1.象征意义的理解。
2.诗句含义的揣摩3.诗歌语言的分析。
【自主学习】1.读文本内容2—3遍,扫清字词障碍,圈画重要内容及相关信息。
2.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鲁藜.()门槛.()曙.光()乍.()然眺.望()旷.野()山峦.() 笼.()罩弓弦.()3.语解释。
【乍然】:【山峦】:【眺望】:【笼罩】:【曙光】:【洗礼】:4.预习中你还有哪些疑惑?(提出2—3个问题)【课堂探究】1.读“知识链接”的相关内容,并结合自我掌握的诗歌相关知识,概括出诗歌学习的方法。
2.朗读曾卓《宁静而深远的意境》与鲁藜《一个深夜的记忆》的基础上,请分别概括出这两篇文章的段落大意。
(1)《宁静而深远的意境》:(2)《一个深夜的记忆》:3.《一个深夜的记忆》中诗人为什么将“流进门槛”的月光误认为是“阳光”?“阳光”还有别的意思吗?这样写有什么作用?4.摩下列各诗句,说说你对诗句的理解。
①“月光流进门槛”②“有风从北边来/仿佛吹动了月亮的弓弦/于是我听见了黎明的音响”③“我感觉到,万物还在沉睡/只有我是最初醒来的人”5.曾卓对《一个深夜的记忆》的评论有什么独到的体会和见解呢?【拓展延伸】我们学习了《诗人谈诗》的文本后,相信同学们对诗歌的相关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
请就以你眼中熟知的某位诗人及其作品作简要的赏析。
【达标检测】阅读曾卓的《一个深夜的记忆》,回答下面的问题。
1.阅读诗的第一节,谈谈你对“开门,还是深夜”的理解。
2.阅读第二节,说说诗人在这一节诗中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要表达一种什么思想?3.阅读第三节,仔细揣摩“感觉到”这个词的双重含义。
4.这首诗的语言非常精练,请举一例作点赏析。
【教学反思】初级中学导学案年级:九科目:语文主备:审核:课题:《诗人谈诗》课型:新授姓名:班级:【学习目标】1.能自主赏读说出作者抒发的感情。
2.能理解诗文蕴涵的内涵及意境。
3.对两位诗人的作品有自己的感受和见解。
【学习重难点】1.能理解诗文蕴涵的内涵及意境。
2.对两位诗人的作品有自己的感受和见解。
【自主学习】1.朗读文本内容,对第一课时相关知识作回顾。
2.下列关于诗歌内容的表述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①诗歌是通过形象表达思想感情。
根据诗歌的表达方式来分,诗歌可分为叙事诗、寓言诗。
②诗歌具有强烈的感情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