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国家的本质[学习目标] 1.了解国家的产生、本质、构成及定义。
2.理解民主的特性及民主与专政的关系,明确社会主义国家是新型民主与新型专政的统一。
3.理解国体与政体的关系,比较专制政体与民主政体。
重点:国家的概念、类型及国家的本质属性;社会主义国家是新型民主与新型专政的统一。
难点:民主与专政的关系。
[基础·初探]一、国家与国家性质1.国家是什么(1)国家的产生:国家是一种历史现象。
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和表现。
(2)国家的本质:国家是阶级统治的工具,阶级性是国家的本质属性。
(3)国家的构成要素:人口、领土、政权和主权是一个国家存在和发展不可缺少的基本条件。
2.国家性质(国体)(1)含义:是指国家的阶级本质。
(2)决定因素:统治阶级的性质决定着国家的性质。
(3)国家的历史类型:奴隶制国家、封建制国家、资本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
二、专政与民主1.国家的职能(1)国家的根本职能是政治统治职能,即统治阶级凭借国家权力,强制被统治阶级服从统治阶级的意志,这就是专政。
(2)国家也具有社会管理职能,如管理经济、文化、教育、卫生事业,维护公共秩序,兴建公共设施,保护自然环境等。
2.民主的含义及特点:民主是在统治阶级范围内,按照多数人的意志,实现国家职能。
民主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3.民主与专政的关系:民主与专政相互依存,共同体现国家的性质。
4.社会主义民主与资本主义民主的区别:我国的民主与专政是新型的民主和新型的专政。
它是绝大多数人对极少数敌对分子实行专政,社会主义民主具有广泛性和真实性,这表明它优越于资本主义民主。
三、国体与政体1.含义:国体,即国家性质,反映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政体,即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也就是国家管理形式。
2.关系(1)国体决定政体,政体体现国体。
(2)一定的政体服务于一定的国体,适当的政体能够巩固国体,不适当的政体会危害国体。
3.国家制度:包括国体与政体,国体是内容,政体是形式。
4.专制政体和民主政体:古代奴隶制和封建制国家大都实行专制政体,而现代国家大都采用民主政体。
[预习·提升]1.判断(1)国家的性质就是国家的阶级本质,统治阶级的性质决定着国家的性质。
(√)(2)国体相同的国家政体一定相同。
(×)(3)社会主义民主是全民的民主。
(×)(4)社会主义民主的广泛性和真实性表明其优于资本主义民主。
(√)(5)在我国,民主与专政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2.思考:国家的四种历史类型可以分成哪两类?【提示】(1)私有制国家:奴隶制国家、封建制国家、资本主义国家。
(2)公有制国家:社会主义国家。
先思考再核对答案1.教材P2探究问题【提示】(1)可以从以下角度解释:从构成要素看,国家要有一定的人口、领土、政权和主权;从作用看,国家是阶级统治的工具;从属性看,国家具有阶级性和社会管理属性。
(2)梁启超和卢梭的观点都从一定角度对国家进行了阐述,但都没有说明国家作为阶级统治工具的本质。
梁启超的观点指向的是国家的构成要素,卢梭的观点指向的是国家的社会属性,而没有揭示国家的阶级性。
(3)对国家的生存和发展来说,最重要的是主权。
这是因为,主权作为国家统一而不可分割的最高权力,是一个国家的生命和灵魂。
2.教材P4探究问题【提示】(1)民本位思想在封建社会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这种积极意义与民主政治有着本质区别。
第一,从民本位的目的看,“重民”是为了“驭民”,为了维护封建君主的政治统治;第二,民本位的政治体制是专制制度;第三,民本位强调的是统治者的治国态度,而民主是国家制度,二者是不同的概念。
(2)作为国家制度,资本主义民主历经数百年的发展,已经形成比较完备的民主政治体制,但资本主义民主只在资产阶级内部实行,其本质是资产阶级专政,是为资产阶级服务的。
(3)社会主义民主是人民当家作主的新型民主,与剥削阶级的民主相比,它具有广泛性和真实性的特点。
从本质上说,它是不同于资本主义民主的新型民主,具有极大的优越性。
当然,社会主义民主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和发展。
3.教材P4探究问题【提示】观点一看到了政体的相对独立性,但没有认识到国体对政体的决定作用;观点二看到了国体对政体的决定作用,但是忽视了政体还受地理、文化等因素的影响;观点三正确表述了国体对政体的决定作用。
对于国体决定政体,既要看一国的政体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又要看在诸多因素中,国体起着决定性作用。
[质疑·手记]预习完成后,请将你的疑问记录,并与“小伙伴们”探讨交流:疑问1:解惑:疑问2:解惑:疑问3:解惑:学生分组探究一国家的含义和国家性质第1步背景——鲜活材料,审清细节恩格斯指出:由于国家是从控制阶级对立的需要中产生的,由于它同时又是在这些阶级的冲突中产生的,所以,它照例是最强大的,在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的国家,这个阶级借助于国家而在政治上也成为占统治地位的阶级,因而获得了镇压和剥削被压迫阶级的新手段。
第2步探究——分层设问,破解疑难1.国家是如何产生的?【提示】国家随着阶级的产生而产生,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和表现。
2.“获得了镇压和剥削被压迫阶级的新手段”中的“新手段”指什么?【提示】指国家。
它是阶级统治的工具。
3.阶级性是国家的唯一属性吗?【提示】不是。
阶级性是国家的本质属性,同时,国家也具有社会管理的属性。
第3步结论——自我总结,素能培养1.关于国家的含义(1)从国家的产生看,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和表现。
(2)从国家的本质属性看,国家是阶级统治的工具,阶级性是国家的本质属性。
(3)从国家的基本构成要素看,人口、领土、政权和主权是一个国家存在和发展不可缺少的基本条件。
2.关于国家的性质:要明确是什么、由什么决定,并为理解国家性质与国家职能、政体之间的内在联系做好铺垫。
第4步巧练——习题印证,落实强化1.英国学者梅因认为,国家是在以父权制为统治者的家庭的基础上产生的,家庭是国家的最早雏形。
人类在生存斗争中,单独依靠个体自身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走社会之路,扩大生存单位,依靠群体的力量和智慧。
因此,家庭扩展国家起源理论在历史上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上述观点的合理性在于() A.没有认识到国家的本质B.揭示了国家的社会属性C.承认了国家产生的阶级根源D.认识到了国家存在和发展的基本条件【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国家属性的理解。
材料主要强调国家的社会性。
【答案】 B2.国家不再是为特定阶层服务,其存在的意义在于维护和改善当前的制度,使全体国民都能最大限度地从现行制度及改革中获益。
秩序一旦崩溃,大多数人都将损失惨重。
下列对这一观点的评价,正确的是()A.准确说明了国家的本质属性B.揭示了国家是民主与专政的统一C.用国家的社会管理属性掩盖了国家的政治统治属性D.揭示了国家存在与发展的基本条件【解析】材料中的观点把国家看作是全民的国家,就是用社会管理属性掩盖其阶级性,故A项错误,C项正确;材料没有指向民主与专政的关系、国家存在与发展的基本条件,故B、D两项应排除。
【答案】 C学生分组探究二民主与专政第1步背景——鲜活材料,审清细节人民网北京2017年3月8日电(记者李楠楠)记者今天从最高人民检察院获悉,为加大对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打击力度,2016年最高检共对“山东徐玉玉案”等62起重大电信网络诈骗案挂牌督办。
全国检察机关全年共批准逮捕电信诈骗犯罪19 345人,严厉打击了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活动。
第2步探究——分层设问,破解疑难1.全国检察机关严厉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活动是在履行什么国家职能?【提示】对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活动进行打击体现了公安机关履行政治统治职能(专政职能)。
2.有人认为,打击违法犯罪活动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民主的实现,请谈谈你对这一观点的看法。
【提示】民主与专政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对被统治阶级的专政是统治阶级民主的保证。
打击违法犯罪活动能更好地保障人民民主的实现。
第3步结论——自我总结,素能培养理解民主与专政的关系需明确以下两点(1)民主与专政是对立统一的,但不是对等、对称的。
民主是指在一定的阶级范围内,按照平等的原则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来共同管理国家事务的国家制度。
专政则是指统治阶级依靠暴力实行的统治,只是一种统治的方式和手段,而不是国家制度。
专政与民主不属于同一层次,因此,二者不是对等的、对称的。
(2)区分“被统治阶级”与“敌对分子和敌对势力”。
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后,统治阶级依然存在,但“被统治阶级”作为阶级已经被消灭。
因此,在既存在民主又存在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中,其专政的对象已经不可能是“被统治阶级”。
作为政治统治方式和手段的专政,其对象只是极少数破坏社会主义事业的敌对分子和敌对势力。
在理解民主的内涵时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把握:(1)看范围,民主属于统治阶级的民主。
(2)看原则,民主是按照平等的原则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
第4步巧练——习题印证,落实强化3.作为国家制度的民主,总是离不开专政,其原因是()①统治阶级的民主就是对被统治阶级的专政②国家制度是国体与政体的统一③民主与专政是对立统一的④民主是专政的保障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④【解析】国家制度包括国体与政体,题干是民主与专政的关系,故②不合题意。
民主是专政的基础,专政是民主得以实现的保障,④表述错误。
①③符合题意。
【答案】 C4.在下列观点中,对民主与专政相互关系的正确理解是()①民主与专政相辅相成②民主的性质和专政的性质总是一致的③对一定阶级总是既实行民主又实行专政④统治阶级的民主意味着对被统治阶级的专政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解析】民主与专政是相辅相成、互为前提的,共同服务于统治阶级的利益,①②④正确。
民主只适用于统治阶级内部,专政则适用于被统治阶级,③说法错误。
【答案】 B学生合作绘制概念地图师生归纳必记核心要点1个概念:国家。
2对关系:国体与政体的关系、民主与专政的关系。
2大区别:社会主义民主与资本主义民主、民主政体与专制政体。
近年来,通过网络表达诉求、抒发己见、传达民意、建言献策,正成为普通民众参政议政的新型民主表现形式。
2017年全国“两会”期间,北京、上海等多地政府部门通过官方微博、微信播报“两会”;多地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接受媒体访谈,并与网友在线交流。
从中央到地方,网络问政议政已蔚然成风,这诠释了“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彰显了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巨大进步。
——[先对接知识]————————————信息提取知识对接通过网络表达诉求、抒发己见、传达民意、建言献策,正成为普通民众参政议政的新型民主表现形式民主具有阶级性;民主的广泛性表明社会主义民主优于资本主义民主从中央到地方,网络问政议政已蔚然成风,这诠释了“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彰显了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巨大进社会主义民主具有真实性特点;社会主义民主政体体现人民当家作主1.通过网络表达诉求、抒发己见、传达民意、建言献策,正成为普通民众参政议政的新型民主表现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