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学习语文需要日常积累

学习语文需要日常积累

学习语文需要日常积累
摘要:积累是语文学习中必须要养成的习惯,语文的学习过程就是一个不断积累、梳理的过程。

通过对语文知识、能力、学习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要素的融汇整合,切实提高语文素养。

语文积累似乎是语文教学的新课题,同时又确实是一个老问题。

乍一看似乎什么都清楚,仔细一想难度却很大。

关键词:诵读中积累课外阅读课堂教学
一、强化熟读背诵,在诵读中积累
朗读是语文教学的基本方法,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环节,也是语言积累的重要途径。

教学应以读为本,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理解,在理解中读,反复诵读,熟读成诵,读出滋味,读出情趣,从而读有所值,读有所得,在读中自然而然地积累丰富的语文材料。

引导学生在品析中学习和积累语言,我们强调在品析鉴赏中积累语言,就是要学生不能浅尝辄止,而应在好词佳句的鉴赏中,深化认识融会贯通,把握实质将范文中的语句化为已有。

汉语词汇丰富,运用灵活,要使自己对语言的运用得心应手,必须对语言文字作千百次的重复。

熟读和背诵便是完成语言强化的必由之路。

一些范文佳作,虽经语文教师用了两、三课时口干舌燥的讲析,但学生中难以将课文熟读一遍的却大有人在。

强调学生背诵就是将范文中的语言化为己有。

巴金先生说过:“现在有两百多篇文章储蓄在我的脑子里面了。

虽然我对其中的任何一篇都没有好
好的研究过,但是这么多具体东西至少可以使我明白所谓‘文章’究竟是怎么回事。

”巴金先生的这句话说明了熟读背诵何其重要!
背诵是读书的基本功,是强化记忆的好方法。

学生可以通过背诵把语言信息储存在大脑里,以备日后随心所欲地享用。

小学阶段是背书的黄金时期,因为儿童的记忆力最强,保存的时间也特长。

小时候记到的东西,到老也不会忘记,所以让学生多背一些文章,可以使他们受益一辈子。

二、抓住积累的主阵地——课堂教学
教师要注意引发学生在朗读中动情、生情,自然而然地主动积累语言。

语文教材中文质兼美的课文应该让学生认真读,反复读,以此来感受语言,积累语言。

《桂林山水》一文,以优美的笔触,描写了桂林山水的绚丽景色,抒发了作者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教师可让学生听配乐朗读,可让学生观看桂林山水的图片、录像,也可让有幸游览过桂林山水的学生谈谈真实感受,激发学生对桂林山水的热爱向往之情。

在此基础上配乐读,表演读,甚至流利诵读,学生心通其意,必有身临其境之感,非常自然地将自己与优美文字联系起来,就在感情朗读中顺理成章地积累了语言。

另外,背诵记忆更是积累语言的重要方法。

儿童正处于储存语言的最佳时期,在理解的基础上多背诵一些好文章,有利于培养记忆能力,更有利于积累语言,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要重视背诵的指导,要给予学生充分的背诵时间。

除了课文中要求背诵的以外,
能激发学生真实情感的句段也要熟读成诵,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积极积累语言。

当然,诵读与课文的理解、感悟、鉴赏、记忆几个环节不能绝对分割。

它们如调色板上的颜料,融在一起,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没有理解的读就是傻读,没有理解的记忆就是死记硬背,而理解中又往往有感悟,有鉴赏,也有记忆;记忆中又会有新的理解、感悟、鉴赏。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凭借教材这个例子举一反三,选择合适的补充材料扩展阅读,指导学生有效积累语言。

补充阅读的可以是一句话、一段话或一篇文章,或开阔视野,或加深理解,或升华课文的思想内涵,或抛砖引玉,引发学生合理而大胆的想象,或引导学生自读自悟,体会文章语言之美、用词之妙、结构之新、描写之实。

这样,便自然地形成了以课文的词、句、段、篇为中心辐射点的课文与课外材料有机融合的大阅读格局。

三、加强课外阅读,指导丰富学生的积累
随着语文教学改革的推进,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已被越来越多的教师所重视。

无论是课前预习,课堂中的讲授,还是在练笔作文,阅读都是其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由此可见,阅读对学生语文积累的重要性。

我觉得加强学生的课外阅读应从三方面入手:
1、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入手培养阅读能力。

当了这么多年学生,让我切身体会到只有当我们对一门学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时,才会刻苦钻研,从中获取知识和能力。

所以,
教师要千方百计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学生有了阅读兴趣后,教师要不失时机地指导学生逐得步掌握阅读方法和途径,使他们积累丰厚精妙的语言。

课堂以外有万水千山,阅读之中有万紫千红。

优秀书籍是学生与古今中外优秀的思想家、文学家和科学家们进行对话的桥梁。

只有通过这座桥梁,才能更好地激发兴趣,丰富他们的语文积累,也才能让我们的学生走出较为狭窄的精神洞穴,最终实现语文学科的人文价值。

2、教给阅读方法帮助学生积累语言。

学生对阅读产生浓厚兴趣之后,要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以提高课外阅读的效率。

如我告诉学生拿到一本书后首先得问问自己:我想从中得到什么?接着快读目录,以得到一个总的概要。

然后,找到你想研读的内容,边看边想,在读中品悟,读中自得,不懂之处画上符号。

待阅读全书后再理清思路,思考不懂的问题。

然后,让学生进行深入细致的品味,揣摩,领略其精妙之处,并摘抄出精彩片段、妙词、佳句、成语、格言,珍藏到自己的语言库中去。

3、要鼓励学生订阅或借阅质量高的文学刊物,或是浏览报纸、收听广播中有欣赏价值的好文章、好演讲稿、辩论稿,甚至好的解说词等等,这也不失为一种阅读提高的途径。

不仅仅因为这些读物的内容时代气息浓,更因为其语言的鲜活性,表现手法的多样化能切合现代学生、现代社会的特点。

学生要写好一篇文章,必须要有
十篇、百篇文章在胸,这样,有着良好的阅读基础的同学,写作时思维的闸门才会大开,文思也才会泉涌而出。

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往往不能正确对待积累,认识不到积累的重要性。

由此,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要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要强化诵读、课外阅读,以及在生活和大自然中积累,学会语文学习中积累的方法和途径,从而提高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