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何证明(全等三角形判定)
思路分析:
1)题意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全等三角形判定2中的对应关系。
2)解题思路:根据全等三角形判定2: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在证明三角形全等之前,要先证明两边及夹角分别对应相等。
解题后的思考:在判断三角形全等时,一定要根据全等三角形判定2,找准对应边和对应角。
课后练习
(答题时间:60分钟)
3. 如果三角形的一个角的平分线恰好是其对边上的高,那么这个三角形是( )
A. 直角三角形B. 等腰三角形
C. 等边三角形D. 等腰直角三角形
4. 如图,AB=AC,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E⊥AC于E,CF⊥AB于F,BE、CF交于点D,则①△ABE≌△ACF;②△BDF≌△CDE;③点D在∠BAC的平分线上,以上结论正确的是( )
思路分析:
1)题意分析:本题一方面考查证明题的条件和结论的关系,另一方面考查全等三角形判定1中的三边对应关系。
2)解题思路:根据全等三角形判定1: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首先确定命题的条件为三边对应相等,而四个论断中有且只有三个条件与边有关,因此应把论断中的(1)(2)(3)作为条件,来证明论断(4)。在证明全等之前,要先证明三边分别对应相等。
随着中考中对与圆有关的证明题要求的降低,对本章内容的考查要求将有所加强,利用图形变换找全等形,利用全等找对应边、对应角,求证线段、角相等是中考中常见的考查方式。本节内容在本学期期末考试中的分值占10分左右。
判定方法
1. 全等三角形判定1: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 全等三角形判定2: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重点:(1)使学生理解证明的基本过程,掌握用综合法证明的格式;
(2)三角形全等的性质和判定
难点:(1)掌握用综合法证明的格式;
(2)选用合适的判定定理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
(3)初步理解图形的全等变换,从而学会恰当添加辅助线。
三、考点分析:
三角形是数学中最常见的几何图形之一,三角形全等是证明线段和角相等的重要依据,在数学推理证明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本章是中考考查的重点内容之一,考查的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证明题。近几年,在开放性试题中也常会出现。在中考命题时,既会单独命题也会与四边形、相似形、圆等内容综合命题。
A. ①②③B. ①②C. ①③D. ②③
5. 如图,已知点P到BE、BD、AC的距离恰好相等,则点P的位置:①在∠B的平分线上;②在∠DAC的平分线上;③在∠ECA的平分线上;④恰是∠B,∠DAC,∠EAC三个角的平分线的交点。上述结论中,正确结论的个数有( )
A. 1个B. 2个C. 3个D. 4个
二、填空题:
6. 已知O是△ABC三条角平分线的交点,OD⊥BC于D,若OD=5,△ABC的周长等于20,则△ABC的面积等于S△ABC=。
7.如图,AB∥CD,O是∠BAC、∠ACD的平分线的交点,OE⊥AC于E,且OE=2,则AB与CD间的距离等于。
8. 在△ABC中,∠C=90°,AC=BC,AD平分∠BAC交BC于点D,DE⊥AB于E,AB=8cm,则△DBE的周长为____。
几何证明(全等三角形判定)
一、学习目标:
1. 经历探索三角形全等条件的过程,体会利用操作、归纳获得数学结论的过程。
2. 能叙述三角形全等的条件,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
3. 能灵活地运用三角形全等的条件,进行有条理的思考和简单的推理,并能利用三角形全等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
二、重点、难点:
三、解答题:
9.已知:如图,在△ABC中,AD是∠BAC的角平分线,E、F分别是AB、AC上的点,且∠EDF+∠EAF=180°。求证:DE=DF。
10.已知:如图,在△ABC中,∠B=60°,△ABC的角平分线AD、CE相交于点O。
求证:AE+CD=AC
一、选择题:
1. 三角形中到三边距离相等的点是( )
A. 三条边的垂直平分线的交点
B. 三条高的交点
C. 三条中线的交点
D. 三条角平分线的交点
2. 如图,∠C=90°,AD平分∠BAC交BC于D,若BC=5cm,BD=3cm,则点D到AB的距离为( )
A. 5cmB. 3cmC. 2cmD. 不能确定
解题后的思考:在运用全等三角形判定1判断三角形全等时,一定要找准三边的对应关系,然后给出证明。
小结:本例题一方面考查了命题的书写与证明,另一方面通过本题的严格证明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进一步规范了三角形全等证明题的书写。
知识点二:
例2:已知:如图, 是 和 的平分线, 。
求证:(1)△OAB≌△OCD;(2) 。
3. 全等三角形判定3: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4. 全等三角形判定4:两个角和其中一个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5. 全等三角形判定5: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知识点一:
例1:如图,在△AFD和△EBC中,点A,E,F,C在同一直线上,有下面四个论断:(1)AD=CB;(2)AE=CF;(3)DF=BE;(4)AD∥BC。请将其中三个论断作为条件,余下的一个作为结论,编一道证明题,并写出证明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