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戏2
三、以剧作家身份的转换来划分,南戏为民间艺人 集体创作,传奇为文人学士所作。
六、南戏的市民性
古曲自《琵琶》、《香囊》、《连环》而外,如 《荆钗》、《白兔》、《破窑》、《金印》、《跃 鲤》、《牧羊》、《杀狗劝夫》等记,其鄙俚浅近, 若出一手。岂其时兵革孔棘,人士流离,皆村儒野 老涂歌巷咏之作耶?
——王骥德《曲律·杂论上》
南戏曲调: (一)、由民间歌曲小调发展而来 “村坊小曲而为之,本无宫调,亦罕节奏,徒取其畸农市女顺 口可歌而已,谚所谓‘随心令’者。” (《南词叙录》)
(二)、 “益以里巷歌谣”的“宋人词”。
“其曲,则宋人词而益以里巷歌谣。” (《南词叙录》) 据王国维《宋元戏曲史》统计,南戏曲调来源于唐宋词的大约 有190首,占总数543首的三分之一。词体歌曲曲调形式与唱词 格式的丰富、变化适合于南戏表现各种人物的感情。 (三)、大曲、诸宫调、唱赚等音乐成分。 (四)、早期南戏,虽然还没有形成以宫调套曲组合曲牌, “然曲之次第,须用声相邻以为一套,其间亦自有类辈,不可 乱也,如【黄莺儿】则继之以【簇御林】,【画眉序】则继之 以【滴溜子】之类,自有一定之序。”(《南词叙录》)
剧本结构采取分场形式。分场以人物的上场、下场 作为界限,把剧本分成若干段落,每一段落便成为 一场。
开场戏:介绍作者的创作意图,叙述剧情大势,这 种固定程式又叫“副末开场”或者称为“家门大 意”。
四、存佚情况
南宋戏文,可考的有《赵贞女蔡二郎》、《王魁》、 《乐昌分镜》、《陈巡检梅岭失妻》、《王焕》、 《张协状元》等。除《张协状元》外,均无传本。 早期南戏《张协状元》、《宦门子弟错立身》、《小 孙屠》被收入《永乐大典》里,得以保存,人们统称 为《永乐大典戏文三种》。
祝允明《猥谈》云: 数十年来,所谓南戏盛行,更为无端,于是声 音大乱,……盖已略无音律、腔调。愚人蠢工,徇 意更变,妄名“余姚腔”、“海盐腔”、“弋阳 腔”、“昆山腔”之类。变易喉舌,趁逐抑扬,杜 撰百端,真胡说也。若以被之管弦,必至失笑。
三、南戏的来源与体制
南戏是在பைடு நூலகம்杂剧脚色体系完备之后,在叙事性说唱 文学高度成熟的基础上出现的。它是民间艺人“以 宋人词而益以里巷歌谣”(《南词叙录》)构成曲 牌连缀体制,用代言体的形式搬演长篇故事,从而 创造出的一种新兴艺术样式。
此人虽是一贫如洗,乃是个饱学的秀才。若 招他在府中受享荣华,不肯攻书,后来必定 耽误我女孩儿。眉头一皱,计上心来。不免 将他夫妇二人双双赶出府门受苦,使他用心 攻书,后来必然荣贵。
只可道你读书人志诚,谁知你恁般薄幸。俺爹 爹当初在十字街头,带你回程,赔纳了百两官 银,又将奴招赘为秦晋。指望你中魁名,改门 庭,阴子封妻,一家欢庆。谁想你变了初心, 再娶着小姐千金。(《高文举珍珠记· 逢夫》
望娘子借与,娘子便去说。前途怕钱欠,中途怕钱悭,钱谁与添? 更望娘行,多方宛转。宛转些添,回来自当偿还。(第十八出 【孝顺歌同前换头】) 张协本意无心娶您,在穷途身不由己,况天寒举目又无亲,乱与 伊家相妻。(第五十三出【和佛儿】)
自家不因灾祸,谁肯近旁你!正是情知不是伴,事急且相随。 (第二十出白)
书生负心,叔文玩月,谋害兰英。张叶身荣, 将贫女顿忘初恩。无情,李勉把韩妻鞭死,王 魁负倡女亡身。叹古今,欢喜冤家,继着莺燕 争春。
《陈叔文三负心》、《张协状元》、《李勉负心》、 《王魁》、《欢喜冤家》、《诈妮子》
娘子无夫协无妇,好共成比翼。饱学在肚里,异日风云际,身定 到凤凰池。一举登科,强在庙里。带汝归到吾乡,真个好哩! (第十四出【红衫儿同前换头】)
据徐渭《南词叙录》,高明还作有南戏《闵子骞单 衣记》,今佚。诗文集《柔克斋集》共20卷,亦 散佚,今存五十馀篇。
第一出
副末开场
【水调歌头】[副末上]秋灯明翠幕,夜案览芸编。 今来古往,其间故事几多般。少甚佳人才子,也有神 仙幽怪,琐碎不堪观。 论传奇,乐人易,动人难。 知音君子,这般另作眼儿看。休论插科打诨,也不寻 宫数调,只看子孝共妻贤。
(生上白)讹未。(众喏)(生)劳得谢送 道呵!(众)相烦那子弟!(生)后行子弟, 饶个【烛影摇红】断送。(众动乐器)(生 踏场数调)……
五、关于“南戏”与“传奇”的界限
一、主张按时代的先后来划分,即以明代为界,宋 元为南戏,明清为传奇。
二、以明代嘉靖年间魏良辅改革昆山腔与梁辰鱼作 《浣纱记》为界限来划分,将按照经魏良辅改革后 的昆山腔所作的长篇剧本称作传奇,梁辰鱼的《浣 纱记》为传奇之首。
极富极贵牛丞相 有贞有烈赵贞女
施仁施义张广才 全忠全孝蔡伯喈
《荆钗记》、《白兔记》、《拜月亭记》、 《杀狗记》——四大南戏 。
【沁园春】赵女姿容,蔡邕文业,两月夫妻。奈 朝廷黄榜,遍招贤士;高堂严命,强赴春闱。一 举鳌头,再婚牛氏,利绾名牵竟不归。饥荒岁, 双亲俱丧,此际实堪悲。 堪悲赵女支持,剪 下香云送舅姑。把麻裙包土,筑成坟墓;琵琶写 怨,径往京畿。孝矣伯喈,贤哉牛氏,书馆相逢 最惨凄。重庐墓,一夫二妇,旌表门闾。
这财礼虽是轻微,你为何将是说非?婆子,你 不晓得,那王秀才是个读书人,一朝显达,名 登高第,那其间夫荣妻贵。
王秀才虽窘,乃才学之士;孙汝权纵富,乃 奸诈之徒。才学之徒,不难于富贵;奸诈之 徒,必易于贫穷。王秀才一朝风云际会,发 迹何难?
自古道:草庐隐帝王,白屋出公卿。蛇穿五 窍,五霸诸侯;蛇穿七窍,大贵人也。我家 一洼之水,怎隐得真龙在家?眉头一皱,计 上心来。我小女三娘,未曾婚配他人,趁此 汉未发达之时,将女儿配为夫妇,后来光耀 李家庄。
南戏演唱形式:一人独唱 两三人对唱 多人同唱、 合唱及其帮腔;演唱不受装扮角色和人数的限制, 所有出场角色都可唱。
南北合唱 集曲(组织不同曲牌的若干乐句构成一种新曲牌 )
角色:生、旦、净、丑、外、末、贴。
生:戏中的男主角。 旦:戏中的女主角。 净:净本有正净和副净之分,南戏中只有副净。副净出 于唐代参军戏中的参军这一角色,故他所扮演的人物一般 也都具有滑稽打诨的特征。 丑:在戏中所扮演的人物大致和净所扮人物相同,也是 插科打诨一类的人物。 末:末也有正末和副末之分,而南戏也只有副末。副末 在戏中一是用以开场,二是扮演次要的男性人物。副末与 副净相对,盖源于唐代参军戏中的苍鹘,故也带有插科打 诨的特征。 外:扮演老年男子,或老年妇女。 贴:即贴旦。在戏中扮演次要女子。
宋元南戏
戏文、南戏文、南曲戏文、南戏、温州杂剧、永嘉 杂剧、永嘉戏曲、鹘伶声嗽、传奇
一、南戏产生的时间
明徐渭《南词叙录》: 南戏始于宋光宗朝( 1190 - 1194 ),永嘉人所作《赵贞 女》、《王魁》二种实首之,故刘后村有“死后是非谁管 得,满村听唱蔡中郎”之句。或云:宣和间已滥觞,其盛 行则自南渡,号曰“永嘉杂剧”,又曰“鹘伶声嗽”。 明祝允明《猥谈》: 南戏出于宣和(1119-1125)之后,南渡(1127)之际, 谓之温州杂剧。余见旧牒,其时有赵闳夫榜禁,颇述名目, 如《赵贞女蔡二郎》等,亦不甚多。
二、南戏产生于温州及其原因
第一、两宋时期温州的商品经济发达。 第二、温州离大都市较远,上层文人势力较弱。
一片繁华海上头,从来唤作小杭州。
水为棋局分街陌,山似屏帷绕画楼。 是处有花迎我笑,何时无月逐人游。 西湖宴赏争标日,多少珠帘不下钩。 ——北宋杨蟠《咏永嘉》
徐渭《南词叙录》云:“南戏虽作者猬兴, 语多鄙下,不若北之有名人题咏也”,故 “士夫罕有留意者”。
琵 琶 记
“《琵琶记》乃高则诚所作,虽出于《拜月 亭》之后,然自为曲祖,词意高古,音韵精 绝,诸词之纲领,不宜取便苟且,须从头至 尾,字字句句,须要透彻唱理,方为国工。” (魏良辅)
高明(1307?~1359),字则诚,号菜根 道人。浙江瑞安人。自少即以博学著称,求学于理 学家黄溍门下,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至正五年 (1345)中进士,做过多任地方官。任职期间, 颇有能声,也意欲有所作为。至正十一年(135 1),从军南征方国珍起义,因与统帅论事不合, 兼之目睹时政日非,约于至正十六年(1356) 之后,隐于浙东宁波的栎社,以词曲自娱,并创作 《琵琶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