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心理过程与人格

心理过程与人格


第一节 心理过程
感受性? 人的感觉能力的大小被称之为感受性,衡量 感受性的指标是感觉阈限。 感受性和感觉阈限成反比关系,感觉域限越 高,感受性越低,反之则相反。 感受性的异常叫感觉异常,表现有:感觉过 敏、感觉增强、感觉减退和感觉丧失。
第一节 心理过程
(二)知觉 1.知觉的概念 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 客观事物整体属性的反映。知觉以感觉为基础, 但它不是感觉成分的简单相加,同时对感觉信息 进行组织和解释,形成高阶段的认识。
第一节 心理过程
4.遗忘 遗忘是对识记过的事物不能再认和回忆 或错误的再认和回忆。 遗忘规律: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将其规律 绘制成曲线。该曲线揭示了两条规律:一是遗忘 与时间成正相关;二是遗忘的进程先快后慢。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第一节 心理过程
(四)思维 1.思维的概念 思维是人脑对 客观事物间接的、概括的反映。 它反映的是事物的本质属性、 内在联系和发展规律,是认识 过程的高级阶段。 2.思维的特征: ①间接性 ;②概括性 。
第一节 心理过程
3.思维的分类 (1)根据思维过程的凭借物不同可分为 1)动作思维:是借助于实际操作进行的思维, 也叫操作思维或实践思维。 2)形象思维:是凭借事物的具体形象和表象的 联想进行的思维。 3)抽象思维:是以概念、判断、推理的形式进 行的思维。
第一节 心理过程
(2)根据思维探索答案的方向不同可分为 1)聚合思维:也叫求同思维,是把各种信息聚合 起来,朝一个方向聚敛进行,形成惟一答案的思 维。 2)发散思维:也叫求异思维,是从一个目标出发, 沿不同路径,寻找多种不同答案的思维。 (3)根据思维的创新程度可分为 1)常规性思维:是用惯常的方法来解决问题的思 维。 2)创造性思维:是打破常规,推陈出新的思维。
第一节 心理过程
(三)记忆 1.记忆的概念 记忆是过去的经验在人脑中 的反映。 从信息加工的观点看,记忆就是人脑对 输入的信息进编码、储存和提取的过程。记 忆是人们学习、工作和生活的基本能力,凭 借记忆人才能积累知识经验,不断成熟起来。 如果没有记忆,经验将无法积累,人将永远 处于新生儿状态。 记忆异常的表现有:记忆增强、记忆 减退、记忆错构和记忆虚构。
心理过程与人格
第一节 心理过程
一、认识过程
认识过程是人们获得知识或应用知识的过 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 注意等。
第一节 心理过程
(一)感觉 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 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1)外部感觉:是接受外界信息,反映外界事 物的个别属性。包括视觉、听觉、 嗅觉、味觉、皮肤觉等五种基本 感觉。 (2)内部感觉:是接受机体内部信息, 反映自身位臵、运动及内脏状态的个别 属性。包括内脏觉、运动觉、平衡觉等。
第一节 心理过程
(2)比较:是在头脑中确定事物之间的相同点和 不同点及其关系的思维过程。分析与综合是比较 的基础,比较是抽象与概括的必要前提。比较既 可以在时间上进行,也可以在空间上进行。 (3)抽象与概括:抽象是在头脑中把事物的本质 特征抽取出来,舍弃其非本质特征的思维过程。 概括是在头脑中把抽象出来的本质特征综合起来, 并推广到同类事物中去的思维过程。
第一节 心理过程
3.情感的分类 (1)道德感:是人们根据一定的道德标准,评 价自己和别人的言行、思想、意图时产生的一种 体验。道德感是对客观对象与一个人所掌握的道 德标准之间关系的一种体验。 (2)理智感:是人们认识和追求真理的需要是 否得到满足而产生的一种体验。理智感是与人的 求知欲、认识兴趣、解决问题等社会需要相联系 的。 (3)美感:是对客观现实及其在艺术中的反映 进行鉴赏或评价时所产生的一种体验。
3.记忆的过程 记忆的过程包括识记、保持、再 认或回忆三个基本过程。 (1)识记:是识别和记住事物,实际就是人的学 习过程。不同的分类方法可将识记分成不同的类 型。 (2)保持:是对识记过的事物进行加工、巩固和 保存的过程。 (3)再认和回忆:再认是识记过的事物再度出 现时能够辨认的过程。回忆是识记过的事物不在 眼前时能够在头脑中重新出现的过程,是信息提 取的高级过程。
第一节 心理过程
3.注意的品质 (1)注意的广度:又称注意的范围,是指在同 一时间内所注意的对象数量。 (2)注意的稳定性:是指注意长时间地保持在 某种事物或活动上。 (3)注意的分配:是指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 指向不同的对象或活动。 (4)注意的转移:是指根据新的任务,主动地 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上。 注意的异常表现有:注意增强、注意减退、 注意涣散、注意转移、注意狭窄。

小故事
从前,在一个水池里,住着一只坏脾气的乌龟, 他和来这里喝水的两只大雁成了好朋友。 后来,有一年,天旱了,池水干涸了,乌龟没 办法,只好决定搬家,它想跟大雁一起去南方生活。 但它不会飞,于是两只大雁用一枝树枝,叫乌龟咬 着中间,大雁各执一端吩咐乌龟不要说话,就动身 高飞。 他们飞过翠绿的田野,飞过蔚蓝的湖泊。地上 的孩子们看见,觉得这个组合很有趣,拍手笑起来: “你们看呀,那只乌龟很滑稽啊。”乌龟本来得意 洋洋的,听到嘲笑后大怒,就想开口责骂他们。口 一张开,就跌下来,碰着石头死去了。 大雁叹气说:“坏脾气多么不好呀。”
第一节 心理过程
(2)按照记忆保持的时间可分为:瞬时记忆、 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 ①瞬时记忆,也叫感觉登记, 是刺激停止后,感觉信息极短时间内的保存,一 般为0.25~2秒,如果这些信息及时被加工,则 进入短时记忆,否则就会被遗忘
第一节 心理过程

②短时记忆 当瞬时记忆的内容引起个体注意后,信息就会由瞬时记忆进入短时 记忆。其保持时间一般不超过1分钟。短时记忆的容量较为有限, 一般7±2个项目。
第一节 心理过程
4.思维的过程 (1)分析与综合:分析与综合是思维的基本过程。 分析是在头脑中把事物整体分解为各个部分、各 个方面或各种属性的思维过程。综合是在头脑中 把事物的各个部分、各个方面、各种属性结合起 来,形成一个整体的过程。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往 往是分析—综合—再分析—再综合这样一个反复 不断的过程。
第一节 心理过程
(3)知觉的理解性:知觉的理 解性是指在知觉过程中用已有 的知识经验对知觉对象进行解 释的特性。 (4)知觉的恒常性:当知觉条 件在一定范围内变化时,人对 物体的知觉仍然保持相对不变,称知觉的恒常性。
常见的知觉异常有:错觉、幻觉和感知综合障碍, 这些异常对心理问题及心理障碍的判定具有临床 意义。
小故事

有一个男孩,很任性,常常对别人发脾气。一天, 他的父亲给了他一袋子钉子,并告诉他:“你每次 发脾气时,就钉一颗钉子在后院的围墙上。” 第一天,这个男孩发了37次脾气,所以他钉下 了37颗钉子,慢慢地,男孩发现控制自己的脾气要 比钉下一刻钉子要容易些,所以,他每天发的脾气 的次数就一点点地减少了。终于有一天,这个男孩 能够控制自己的情绪了,不再乱发脾气了。 父亲告诉他:“从现在起,每次你忍住不发脾 气的时候,就拔出一颗钉子”,过了许多天,男孩 终于将所有的钉子都拔了出来。
第一节 心理过程
二、情绪、情感过程
(一)情绪、情感的概念 人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 态度体验称为情绪情感。
(二)情绪与情感的联系与区别 情绪与情感表示的是同一个心理现象,统称 为感情。是同一过程的两个侧面。
第一节 心理过程
联系:情绪的变化受到情感的制约;而情感总是在 各种不断变化着的情绪中得到表现,离开了具体 的情绪过程,人的情感就不可能存在。 区别:
第一节 心理过程
2.记忆的分类
(1)按照记忆内容可分为4类: ①形象记忆,是以感知过的事物表面形象为形式 的记忆,如对人外貌的记忆。 ②词语逻辑记忆,是以概念、命题等抽象的语言 符号为形式的记忆,如人对语言文字的记忆。 ③情绪记忆,是以体验过的情绪为形式的记忆; ④运动记忆,是对做过的动作的记忆。
第一节 心理过程

1.认识过程 2.感觉的概念、分类 3.知觉的概念、特征 4.记忆按记忆保持的时间的分类 5.遗忘的概念、遗忘规律
(五)想像 1.想像的概念 想像是对头脑中已有的表象进行 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过程。想像的基本素材 是表象。所谓表象是指曾经感知过的事物在头脑 中留下的形象。 无意想像 极端形式 2.想像的分类 再造想像 有意想像 创造想像 理想 幻想 空想
第一节 心理过程
2.情绪状态 张
根据情绪发生的强度、速度、紧
度和持续性,可把人的情绪状态分为三类: (1)心境:是一种微弱而持久的情绪状态,它 构成了人的心理活动背景,影响着人的整个精 神活动。 (2)激情:是一种强烈而短暂的、爆发式的情 绪状态。这种情绪状态通常是由对个人生活有 重
大意义的事件所引起。 (3)应激:是出乎意料的紧急情况所引起的高 度情绪紧张状态。突发事件、意外事故、过强 的精神刺激都可导致应激状态。
第一节 心理过程
(四)情绪与健康 情绪的发生通常伴随有机体内的生理变化, 因此对人的健康有明显影响,表现在两个方面 1.积极情绪有利于健康 积极情绪有利于提高人 的活动效率,有助于工作和学习,有利于社会适 应,有助于身心的健康。 2.消极情绪不有利于身心健康 消极情绪降低人 的活动效率及社会适应,妨碍人的工作和学习, 甚至可导致心身疾病的发生。 因此,要善于调节、保持积极良好的乐观情 绪,以促进个体的身心健康发展。
第一节 心理过程
2.知觉的种类 (1)空间知觉:指对物体的形状、大小、深度、 方位等空间特性的反映。 (2)时间知觉:指对事物延续性和顺序性的反映。 (3)运动知觉:指对物体的静止和运动以及运动 速度的反映。
第一节 心理过程
3.知觉的特征 (1)知觉的选择性:知觉的选择 性是指在知觉的过程中把知觉对象 从背景中区分出来的特性。 (2)知觉的整体性:知觉的整体性 是指在知觉的过程中将客观事物的 个别属性进行整合的特性。
情绪与情感的区别 情 绪 情 感
与生理性需要相关联 与社会性需要相关联 发生早、人与动物共有 发生晚、人类独有 具有外显性、情境性、 具有内隐性、稳定性、 激动性、暂时性 深刻性、 持久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