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安藤忠雄建筑大全

安藤忠雄建筑大全


沃斯堡现代美术馆
设计时间: 1997/011999/09 施工时间: 1999/092002/10 基地面积: 2 570m 建筑面积: 2 280m
45, 14,
基地位于得克萨斯州沃斯堡市郊外城市 公园的一角,毗邻路易斯· 公园的一角,毗邻路易斯·康设计的金 贝尔美术馆。 设计已在严酷气候条件下创造一个沙漠 绿洲为主题,首先从外部水池和绿化的 园林设计开始着手。同时针对金贝尔美 术馆浸染有序的构成、以及具有柔和自 然光线的展示空间、我们考虑用一种具 有现代感的设计来继承它的空间性。
问题是,以什么样的形式来保留 如此伟大的历史建筑物。考虑到 目前的现实状况,对建筑进行修 复和重建是不可能的。但是,即 使是改建,也不能失去了延承了 近半个世纪的都市记忆。因此我 们以“ 们以“最大限度的利用地下空 间”,将建筑物一半以上的体谅 埋入地下,使建筑物的高度压低 到和沿街的榉树相近“以及” 到和沿街的榉树相近“以及”直 接把表参道的平缓坡道移植到建 筑内部的公共空间” 筑内部的公共空间”这两点为目 标进行设计与调整。 我们使建筑物沿表参道而建,外 立面绵延约250米,各层由从表 立面绵延约250米,各层由从表 参道开始的平缓斜坡构成,在都 市空间里勾勒出新型的公共空间 此外,我们在建筑的屋顶平台上 设计了屋顶绿化,使它看起来正 好和街道的榉树连接在一起。这 是我们意图使表参道同润会青山 公寓面向下个时代、获得“再生” 公寓面向下个时代、获得“再生” 的方式。
在样式主义的高层大楼上, 借由象征20世纪的铁、玻 借由象征20世纪的铁、玻 璃、清水混凝土这些材料建 构的现代建筑之嵌入,使两 者直接的产生相互的碰撞, 从而在新旧交汇中,不断地 孕育出源源不绝的新刺激之 建筑。
同润会青山公寓改建
设计时间: 1996/042003/3 施工时间: 2003/42005/12 基地面积: 2 050m 建筑面积: 2 930m
皮诺基金会美术馆
设计时间: 2001/012003/06 施工时间: 2001/012003/06 基地面积: 32, 2 000m 建筑面积: 95, 2 078m
这是2001年10月,我们为参加国际 建筑设计竞赛而做的位于巴黎的新 美术馆方案。地点在巴黎西南郊外 塞纳河的赛冈岛上。基地面积3.2公 顷,总建筑面积60,000平方米,是 欧洲民间最大规模的建筑设计,备 受瞩目,堪称“蓬皮杜中心第二”。 赛冈岛是法国汽车制造商雷诺的发 祥地,同时又是1968年巴黎五月革 命崛起的地方,因此它对巴黎及巴 黎市民而言,具有相当重大的意义。 在这片土地上,既能最大限度的活 用其传承至今的记忆以及特性,而 同时又薄又美术馆所应具备的静谧 内敛的空间和文化交流的场所,我 想建造的就是这样一座具备两种相 反性格的建筑。反复考虑之后,我 们提出了建筑全体由两大空间构成 的设想:一个是保留了水及线条并 加以建筑化的呈阶梯状隆起的“广 场”;另一个是同样沿着到的轮廓 设计得犹如漂浮起上的玻璃体。
常设展示厅“静”的空间,采用混凝土 和玻璃的镶嵌构造,倒入了日本传统建 筑手法“缘侧”般的缓冲空间领域。让 人感觉身在美术馆内部却像漫步森林中 一样,建筑的内外空间具有流动性。 特别展示厅“动”的空间,我们在建筑 体量埋入地下而形成的封闭箱体中,设 计了天窗使得采光颇具戏剧性。来访的 人们从与“静”空间的对比中更加鲜明 地感觉到光的戏剧性效果。
在德国杜塞尔多夫郊外的 霍姆布洛伊德美术馆,是 一个世界稀有的“公园” 美术馆。在二十几万平方 米郁郁葱葱的森林中,几 十栋展示室就像消融在树 丛中一样散落布局,在那 里陈列着雕刻家欧文· 里陈列着雕刻家欧文·希利 克的作品。在霍姆布洛伊 以西约一公里的北约导弹 发射基地的遗迹上,将建 设新的美术馆,其中之一 就委托了我们进行设计。 这就是兰根基金会/ 这就是兰根基金会/霍姆布 洛伊美术馆设计的开端。 美术馆收藏着兰根夫妇收集的东洋美术和现代美术藏品。接受了 这个项目之后,我考虑设计两个不同性格的空间。一个是为东洋 美术而做的、充满柔和光线的“静”的空间。另一个则是为现代 美术而做的光影交织跳动的“动”的空间。反复研究之后,我们 使建筑群的构成包括了采用混凝土箱形外包玻璃的双层膜构造的 东洋美术常设展示厅,以及与之成45角建筑一半埋入地下的并列 东洋美术常设展示厅,以及与之成45角建筑一半埋入地下的并列 的两栋特别展示厅。
中之岛计划II 中之岛计划II
设计时间: 1988/01-
基地位于流经日本大阪市中心河流的中心岛, 宽150米,东西绵延920米,具有非常艺人的亲 150米,东西绵延920米,具有非常艺人的亲 水空间的特性。它具有丰富的城市文脉,遗留 着众多记载着大阪城市历史的文化设施。 1980年的中之岛计划I 1980年的中之岛计划I是一个对历史建筑物之一 的市府大楼进行改建的提案。九年后提出的中 之岛计划II是包括这个建筑物在内的、把整个 之岛计划II是包括这个建筑物在内的、把整个 个辅导建设成为城市文化区域的提案。日本很 少有为市民提供的公共广场设施,该提案的实 现将有助于提升城市空间的机能和品质。 为了充分利用基地的特有环境,展现其丰富的 文化内涵,我提出了“地层空间” 文化内涵,我提出了“地层空间”的概念,即 把博物馆、美术馆这些文化设施埋入地下,其 地上部分则作为绿意盎然的城市公园,成为这 个文化区域的纽带。 对中之岛最重要的建筑物——公会堂的改建, 对中之岛最重要的建筑物——公会堂的改建, 则提出了“城市之卵” 则提出了“城市之卵”的构想。这一构想,对 有半个世纪历史的建筑物不作任何改动,只在 其内部插入一个球形大厅。我们由此在新旧建 筑的对话中,在历史与现状的交汇中,使它们 能够以各自的空间特性面向未来。
世界贸易中心重建
设计时间: 2001/122002/01
2001年 11日上午纽约突袭而来的恐怖事件,不但夺去了数以千计的人 2001年9月11日上午纽约突袭而来的恐怖事件,不但夺去了数以千计的人 们尊贵的生命,也夺去了对于城市来说最重要的“记忆” 们尊贵的生命,也夺去了对于城市来说最重要的“记忆”。这种行为破 坏了一个世纪以前诞生在岩石之上的现代大都市纽约,以至美国的高度 与繁华的象征,同时也是对构成了20世纪的世界及其价值观的一种否定。 与繁华的象征,同时也是对构成了20世纪的世界及其价值观的一种否定。 这种行为不应该得到饶恕。从单纯的破坏与一连串的报复中,任何事物 都不能得到重生。但是,实践归根结底是由于不同文化间的对立造成的, 即以追求和传播全球性标准为至上的美国社会价值观,和与此对立的试 图保持自身民族的身份意识同一性,保卫其宗教基础的伊斯兰世界价值 观之间的冲突。这是被逼至绝境的人们最后拼死一搏的反抗。 现在正是需要我们去思考的时候。在地球这个有限空间中过着纷杂生活 的我们,怎样才能共生共存呢?能否既互相认同彼此的存在,又营造出 一个共同体呢? 如果要填补已然消失的世界贸易中心遗迹的空白,我想那不是建筑,而 应该是为安魂和反省而做的“场所” 应该是为安魂和反省而做的“场所”吧。于是我提议建造一个坟墓。坟 墓将成为一个景观,它的形状为球形剖面的1/6,球半径为地球赤道半径 墓将成为一个景观,它的形状为球形剖面的1/6,球半径为地球赤道半径 的1/30,000,高度约为30米。 1/30,000,高度约为30米。
在人们再三呼吁世界环境危机的今天,建筑界也开始关注诸如“可持续 发展”、“生态学”之类的主题。在这样的背景之下,重新审视三十多 年来安藤忠雄所从事的座位环境艺术的建筑活动,相信会对今后的建筑 思考带来重要的启示,同时对于正在高速发展的中国来说,也具有特别 重要的现实意义。 经过长达三年的精心准备,中国国内有史以来最具影响力的建筑展览会 如期开幕了,借此机会向所有对本次展览会给与无私帮助和鼎力协助的 每一位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 2005年12月 上海美术馆 安藤忠雄建筑展上海实行委员会
6, 33,
原同润会青山公 寓是在关东大地 震之后,与1927 震之后,与1927 年最早在日本建 造的真正意义上 的钢筋混凝土集 合住宅。以中厅 为中心的人性化 布局和外墙面设 计等细节,至今 仍受到很高的评 价。这个公寓所 创造出的街道风 景四十年来一直 印刻在行人的心 底,这是我们应 该加以继承的东 京的“ 京的“都市记 忆”。
曼哈顿阁楼
设计时间: 1996建筑面积: 2 712m
地点在纽约的曼哈顿。这是一个在上个世纪二十年代建造的高楼里,被 当作住宅以及客房来使用的阁楼的增建计划。整个纽约给人的印象,尽 管一部分一部分抽出来看的话,可以看出它的多样性与各种不同的表情; 但从总体来看,又可以感觉得到一种不可思议的完整性。因此我希望创 造出能捕捉住纽约城市特色的建筑,而又不被它多样与复杂的能量所淹 没。 阁楼是建筑物最上层的箱形建筑,用混凝土建造,外包玻璃表皮,如悬 浮于空中一般。在距离最上层翁五层楼的地方,也使用同样素材与形态 的箱形体,以偏斜的角度穿嵌入到左右对称的高层建筑中。。另外,考 虑在屋顶上设置大片水池,使曼哈顿摩天楼复线其上,从而演绎惊人的 “借景”手法。
2005年施工图完成,现场也到了解 体已有建筑、维护河岸的阶段,但 是因为周边开发的迟缓以及其它原 因,项目被迫中止。现在,基底改 在了意大利的威尼斯,我们正在与 开发商兰西斯·皮诺一起进行着新的 设计。
兰根基金会/ 兰根基金会/霍姆布洛伊美术馆
设计时间: 1994/072002/07 施工时间: 2002/082004/07 基地面积: 120, 2 000m 建筑面积: 3, 2 050m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建筑由五栋平行排列的“箱体”为基本单位构成。“箱体”长短两边的 比例与整个设计相呼应,全部采用混凝土和玻璃的双重表层构造。考虑 到酷暑盛夏的强烈日照,各栋建筑全都设计了深深的“挑檐”。夹在玻 璃和混凝土之间的狭窄空间,即使是防止展品的混凝土箱体的室内环境 得以安定的过滤的装置,同时也起到了缓和各展室独立性的作用。这是 一个可供人们休憩的空间,人们可以从水池反射的柔和光线中,欣赏对 岸的绿茵。建筑的双重表层构造和随处可见的天井设计,在单纯的构成 中实现了复杂的空间序列。关于也是展示空间主题之一的“光”,我们 设计了两种自然采光系统,既有来自赋予箱体空间以特性的高侧光,也 有来自透过聚四氯乙烯膜洒向室内的柔和屋顶采光。 在建筑设计和施工阶段,针对展品的收集、我们在和美术馆方面充分协 商、互相理解的基础上,逐步推进展示空间的设计、对于美术馆这样一 个追求艺术空间主题的设计来说,这是一个达到理想状态的项目。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