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粮食价格的变化

中国粮食价格的变化

中国耕地用途:经济作物,粮食作物,种植树木等应该怎么平衡???怎么解决农村现有的问题?农村问题包括:政治经济文化。

粮食价格上涨的潜在因素粮食安全如何解决?新生代农民弃农?(农场还是务工)成本问题中国粮价到了最危险的时刻!!!国内和国际来看王晓东分析道,首先,(能源价格,社会生产因素)世界石油价格不断上涨,突破历史水平,极大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成本,造成农业生产所必需的肥料和柴油价格的上扬以及运输成本的大幅增长。

(国内)其次,不利气候因素,自然因素。

造成主要粮食生产国减产,出口量大幅下降。

气候异常使得各国粮食减产。

作为世界粮食主要出口国的澳大利亚连续数年遭受干旱气候,小麦出口锐减,仅2007年的出口量就减少400万吨。

同年,乌克兰小麦出口也减少300万吨。

此外,孟加拉国遭受台风袭击,造成大米减产300万吨。

第三,由于世界石油价格的居高不下,美国、欧盟和巴西等国将大量原本出口的玉米、菜籽、棕榈油转用于生产生物燃料,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这些传统农业出口大国的农业生产格局并降低了出口。

美国20%的玉米已被用于生物燃料生产,欧盟65%的油菜籽、东盟35%的棕榈油被用于生物燃料生产。

这些政策的变化不仅造成了食物供给的减少,更引起了市场对于稳定供给的担忧和恐慌,进一步加剧了粮食价格上涨预期。

第四,美联储的不断降息,房地产市场低迷等都释放了大量的投资资本进入大宗商品(大宗商品(Bulk Stock)是指可进入流通领域,但非零售环节,具有商品属性用于工农业生产与消费使用的大批量买卖的物质商品。

)期货市场,由于市场预期国际农产品价格将维持高位,自去年11月以来,已有400多亿美元进入国际农产品期货市场投机炒作。

根据亚洲开发银行数据显示,在过去一年内,国际小麦的出口价格就增长了130%、大米价格增长98%、燕麦价格上扬38%。

世界大量的粮食贮备被掌握在实力雄厚的国际基金炒家手中。

第五,由于粮食价格在短时间内持续上涨,导致一些传统的粮食纯进口国,如印度尼西亚,菲律宾等加速粮食进口,以确保国内粮食供给;另一方面,一些出口国采取的出口限制措施也进一步加剧了供给短缺和市场恐慌。

第六,长期以来,发达国家的巨额农业补贴严重扭曲了贸易,人为压低了国际农产品价格,致使发展中国家的中小粮食生产者和农民不得不放弃农业生产,转而生产其他经济作物,致使许多中小发展中国家的粮食自给能力严重不足,大量依赖进口来维持国内粮食供应。

同时,多年来,自由贸易比较优势理论的传播也钝化了许多发展中国家发展自身农业生产的愿望,天真的认为世界粮食供应永远是充足的,可以完全依赖便宜的进口来替代国内生产,这也是许多国家对这次危机的爆发和持续准备不足的潜在原因。

(来源:中国新闻网)(责任编辑:李瑞) 李国祥:粮价上涨不是歉收造成的从目前国际农产品价格波动来看,灾害因素往往只是一个由头,现在整个国际农产品的金融化趋势越来越明显,所以每当有类似由头的时候,都会出现农产品价格大幅波动。

可见,近期的粮价上涨完全是预期因素造成的,而不是粮食歉收已成事实或必然趋势。

为了制造价格上涨预期,国际投机者一直在寻找各种炒作素材,美国遭受的天灾自然会被利用起来大肆渲染,但他们最期待的则是中国、印度等主要粮食进口国在国际市场大规模进口粮食。

美国的天灾只是国际资本炒作粮价的最初一步,只要中印等国大规模在国际市场上开始进口行动时,就将落实他们苦心营造的涨价预期,转而利用“中印出手抢粮”实现抬升粮价的目的,赚取更大利益。

聂凤英:政策仍以促稳定增产为主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研究员聂凤英表示,今后,我国的粮食政策仍要以促稳定增产为主,要继续推进包括高标准农田建设在内的基础设施建设、粮食补贴等各项惠农支农政策的实施。

重点在完善粮食支持政策,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逐步完善粮食价格调控政策,进一步完善粮食储备制度,提高粮食安全的宏观调控能力。

(粮食价格上涨对大家的影响粮食价格上涨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比较大。

对发达国家微不足道。

粮食价格就是上涨几倍,对发达国家来说,也无所谓。

对部分发达国家好处很大,对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法国这些大量出口粮食的发达国家,有较大好处。

发展中国家的粮食主要出口国家是巴西与阿根廷,对这两个国家也有好处。

粮食价格上涨对进口粮食的发展中国家影响很大。

进口粮食的发展中国家主要是非洲与西亚。

西亚比较富裕,粮食价格上涨,这些国家可以轻松应对。

非洲国家群体,属于世界最穷的一批国家。

粮食价格上涨,对这些非洲国家影响极大。

非洲是现在,也是未来最缺乏粮食的地方。

如果未来人类有大规模饥荒现象,那么也将是,先从非洲开始。

粮食价格上涨对发展中国家的下层居民,影响与危害最大。

对发展中国家的中层居民,有较大影响。

对发展中国家的上层居民,几乎没有什么影响。

粮食价格上涨对发达国家国民,几乎没有影响,不论中层还是下层居民。

甚至对中层居民会略有影响,对下层居民几乎没有影响。

因为下层居民,可以享受政府的食品补贴。

政府是以食品的形式,补贴给自己的贫穷国民,所以食品价格上涨,对贫穷国民几乎没有什么影响。

只是会导致政府对食品的补助开支增大一些。

世界未来的人口数量,取决于未来世界的粮食生产状况。

取决于未来世界的粮食价格。

粮食因素是制约未来世界人口数量的根本因素。

随着未来粮食价格的逐步上升,发展中国家的穷人,会越来越缺乏粮食。

部分发展中国家会逐渐陷入饥荒。

这些陷入饥荒的发展中国家,其人口总量,也就基本达到顶峰了。

这个人口顶峰,先在非洲国家出现。

然后蔓延到几乎整个黑非洲。

在蔓延到南亚,随后到达东南亚与北非,西亚及中亚。

这些地区,是现在世界人口增长最快的地区。

这些地区人口顶峰的到来,也意味着,世界人口顶峰的到来(发达国家的人口顶峰已经到来。

)。

世界的人口顶峰与科学技术水平有关,科学技术的发展与逐渐运用,会逐渐增大这个,世界人口顶峰的人口总量值。

中国人口与世界人口顶峰的关系。

中国国民,属于高智商人口。

如果社会制度适宜,在现代世界,想不富裕是困难的。

中国未来富裕的国民,人均消耗的粮食总量,估计应该是非洲人均消耗粮食的二倍左右。

世界未来的粮食,在某个价格范围内,粮食生产总量应该是一定的。

这意味着世界未来的人口总量也应该是基本一定的。

中国人口总量与非洲人口总量的换算关系。

世界多养活一亿中国人,就意味着,可以少养活二亿非洲人(把其中的中国人,换成欧洲人,换算关系照样成立。

)。

把非洲人换成南亚与东南亚人也可以,换算关系照样成立。

中国计划生育的效果就是,使世界上,可以多养活很多非中国人。

比如,计划生育导致中国少了4亿人口,这意味着,世界就多养活了8亿非洲人或东南亚或南亚人口。

总体上,使世界上多养活了4亿人口。

使世界未来人口总量,多增加了4亿。

这就是中国计划生育政策,对世界未来人口总量的影响。

中国的计划生育政策,不是减少了世界未来人口,而是增加了世界未来人口总量。

中国的计划生育政策,减少了中国未来人口总量,主要是,减少了未来汉族人口总量。

中国的计划生育政策,对世界未来富裕程度的影响。

中国的计划生育政策,主要效果是,增加了非洲与南亚及东南亚的贫穷人口。

增大了世界人口总体的贫穷程度。

中国的计划生育政策,减少了高智商的中国人。

增加了相对低智商的非洲南亚与东南亚人口数量。

意味着,世界人口平均智商的降低。

世界人口平均智商的下降,降低了未来世界科学技术的发展速度。

粮食价格由什么决定我以前写过类似文章,现在再写一遍。

粮食价格的决定因素主要由以下几方面。

其一,农业生产技术关系密切。

在前提条件相同时,农业生产综合技术越先进,粮食的相对价格一般就越低。

既农业科学技术的前进,会促使粮食价格下降。

其二,劳动力价格对粮食价格有重要影响。

在前提条件相同时,劳动力价格与粮食价格,存在一定的正向关系。

因为劳动力价格可以影响粮食的生产成本。

在前提条件相同时,劳动力价格越高,生产成本就越高。

粮食价格一般就越高。

转型期的中国无法提供足够的就业岗位,因此如果以提高科学技术,实行机械化生产,那么将产生大量的剩余劳动力,这对社会的稳定是非常不利的!但是不实行机械化生产那么生产成本必然提升,其三,耕地资源因素对粮食价格有重要影响。

耕地面积:在前提条件相同时,地球开发的(不包括潜在的耕地资源)耕地资源越多,越有利于促进粮食价格下降。

耕地资源对粮食价格,主要通过两个方面获得影响。

一,通过影响耕地的地租价格,而影响粮食价格。

耕地地租价格越高,粮食价格一般就越高。

耕地地租价格是由耕地的相对稀缺程度决定的。

耕地相对越稀缺,耕地地租价格就越高。

二,通过影响耕地的平均质量而影响粮食价格。

我们开发的耕地平均质量,是由耕地资源的稀缺程度决定的。

耕地资源越稀缺,我们开发的劣质耕地,就越多,平均的耕地质量就越低。

耕地平均质量,可以影响粮食的平均生产效率,既粮食的生产成本。

在前提条件相同时,耕地平均质量越好,粮食的平均生产成本就越低。

其四,在前提条件相同时,人类的平均富裕程度,对粮食价格有重要影响。

人类的平均富裕程度越高,人均消耗的粮食就越多,粮食就相对越稀缺。

粮食的相对稀缺,会导致耕地跟着稀缺。

稀缺的耕地资源,会导致耕地地租与耕地平均生产成本(不包括地租成本的成本)增加。

因此,人类平均富裕程度的提高,一般会促使粮食价格跟着升高。

其五,在前提条件相同时,人口数量对粮食价格,有重要影响。

人口数量的增加一般有利于促进粮食价格的上升。

粮食需求的弹性系数比较小。

估计比石油需求的弹性系数要小。

根据现在的形势,粮食价格会逐渐升高。

耕地这个资源价值,在逐渐增大。

这有利于发达国家,世界出口粮食的国家,主要是发达国家。

对西亚、北非国家很不利,这些是大量进口粮食的国家。

粮食价格究竟增加到什么高度,很难说。

因为粮食价格几乎上不封顶。

与石油不同。

石油价格过高,人们就会抛弃石油。

但是,粮食价格不论怎样高,人们也离不开粮食。

也许未来,家有几亩地,每年获得的租金就够一年生活了。

此时的粮食价格,就高的吓人了。

食品开支,就可以占GDP的大部分了。

增长的粮食价格,对中国很有好处。

中国粮食自给有余,至少没有坏处。

对非洲国家,是致命打击。

有利于减缓这些国家,人口的增长速度。

使这些国家,控制人口增长。

增加的粮食价格,有利于遏制发展中国家人口的增长。

外国人口的减少,有利于中国,有利于中国廉价购买其它自然资源。

有利于中国经济的发展。

如果世界真的存在粮食持续上涨的可能,这是一个很好的开端。

中国应该果断做出新的决策。

大量进口粮食。

促使世界市场,粮食价格继续上涨。

使粮食短缺的国家,继续短缺。

使世界各国,感觉到自己人口过剩,使这些国家产生控制自己国民生育的政策。

减少外国人口,有利于中国。

大量进口粮食有一个重要好处。

可以使我们进退自如。

我们本来可以不进口粮食,但是我们进口了。

待到未来粮食真的缺乏的时候,大家都相互争抢世界粮食贸易配额的时候,我国必然会分得一定的进口配额。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