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7章 土肥水管理

第7章 土肥水管理



1.生命周期长
营养要求高
幼龄期:要求施足磷肥,适当配施氮肥和钾肥
结果初期:应在施用氮肥的基础上,增施磷、钾肥

结果盛期: 施肥要注意氮、磷、钾配合, 为提高果
实品质应注意磷肥使用

果树衰老期:为延缓其生长势迅速衰退,多施氮肥,以
促进更新复壮,延长经济寿命

2.树体营养和果实营养要求平衡


不在冬季深翻。
3.深翻深度

种植果树和其它多年生木本植物一般深翻深度 要达到60-8Ocm; 菜地和草本花卉花圃深至20-40cm,如栽培根菜 类、茄果类、瓜类、豆类、白菜蔬菜可深些, 绿叶菜类可浅些。 山地土层薄、土壤黏重、浅层有砾石层或胶泥


层的宜深些,沙质土壤、土层深厚的宜浅些。
4.深翻方式

(1)深翻扩穴
又叫放树窝子。
(2)隔行深翻
(3)全园深翻
(4) 放射形扩穴
(二)不同类型园地的土壤改良




1.红黄壤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应采取的措施为: (重点) (1)黏土掺沙,1份黏土+2~3 份沙土。 (2)增施纤维素含量较高的作物秸杆、稻壳等有 机肥,种植绿肥作物,如肥田萝卜、金光菊、豌 豆、豇豆、紫云英、毛叶苕子等。 (3)红黄壤含磷低,有机磷更缺乏,增施磷肥效 果显著,磷肥多施用微酸性的钙镁磷肥。施用石 灰可以中和土壤酸度,改善土壤的理化性状,施 用量每公顷750~1050kg。
第一节 土壤管理

土壤管理通常指土壤改良、土壤耕作等技术措
施,目的在于根据园艺植物根系生长发育的特
点,改善和调控土壤的水、肥、气、热条件, 使分布其中的根系得以充分扩展并行使吸收功 能。
一、土壤改良



(一) 深翻熟化
1.深翻对土壤和园艺植物的作用
(1)改善土壤结构和理化性状,促进团粒结构的形
清耕法是指在生长季内经常进行耕作,除园艺植 物外不种植其他作物,保持土壤疏松和无杂草状态 的一种土壤管理制度。清耕法一般在秋季深耕 , 春、夏季多次中耕。


(二)生草法
生草法是在果树的行间种植草类而不进行耕作的 土壤管理方法。采用较多有白三叶草、毛叶苕子、 紫花苜蓿等


(三)覆盖法
覆盖法是利用作物秸秆、杂草、糠壳、锯末、藻 类和塑料薄膜等材料覆盖在土壤表面的一种土壤 管理方法,在园艺作物的种植中应用广泛。

动缓慢,常造成植株体内钙分布的不平衡 ,由此引起的生理
病害一般出现在生长旺盛的部位,症状是生长点萎缩。
4.蔬菜需硼量高

蔬菜作物硼含量较高,易发生缺硼症。例如花
椰菜和萝卜的褐心病、芹菜茎裂病、马铃薯的
卷叶病、芜菁和甘蓝的褐腐病等都是缺硼所致。
(三)花卉

营养水平的高低对花卉观赏价值、产量和抗逆
2.盐碱地改良

(1)建立排灌系统,引淡水适时合理地灌溉。具体方法
是在园内深开排水沟,降低地下水位,定期引淡水灌溉,
将盐碱排出园外。

(2)洗盐、压盐后注意加强地面维护。相应措施有中耕、
地表覆盖、增施有机肥、施用酸性肥料等措施,目的是减
少地面的过度蒸发,防止盐碱上升或中和土壤碱性。

(3)种植田菁、苜蓿、燕麦、草木樨、黑麦

肥料中有效养分含量(%)×肥料利用率(%)
红富士苹果不同树龄施肥量
树龄 (年) 1~ 3 4~ 6 7~15 15~20 20以上 产量 (kg/667m2) — 500~2000 2500~3000 2500左右 2000以下 有机肥 (kg/667m2 ) 1000~1500 1500~2000 3000~4000 3000以上 3000以下 无机肥(kg/667m2) 硫酸铵 过磷酸钙 草木灰
(二)施肥种类和时期

1.基肥

基肥通常在萌芽前施入,以有机肥料为主,配合完 全的氮、磷、钾和微量元素等无机肥,是均匀长效地供给作物多 种养分、且有利于改善土壤理化性状的基础肥料。 增施有机肥料可以长期稳定地供应养分,提高土壤孔隙度,疏松 土壤,改善土壤中水、肥、气、热状况,对于提高园艺产品的质量 和产量有重要作用。
多用蒸汽消毒。方法是将带孔的铁管埋入地面下30~40cm深处,地
表覆盖厚毡布,然后通入高温蒸汽。


(2)化学消毒
常用的化学药剂有甲醛、氯化苦、溴甲烷、硫磺等。以甲醛为例, 使用时先将耕作层土壤翻松,用喷雾器将50~100倍的40%甲醛均匀喷 洒在地面再稍加翻动,用塑料薄膜覆盖地面,两天后揭开薄膜,通风 备用。
成.

(2)促使微生物活动加强,加速土壤熟化。 (3) 促使植物根系向纵深和广度伸展,根量增加。

2.深翻时期

土壤深翻在一年四季都可以进行 , 但通常以秋季深翻 的效果最好. 秋季深翻时处在根系生长的第三次高峰,伤根易于愈合, 能产生大量新根,结合秋施基肥,并及时灌水,有利于 维持和促进叶片的光合作用,提高树体的贮藏营养水平。 冬季深翻的适期较长,入冬后至土壤结冻前均可进行, 但在有冻害的地区应在入冬前完成,北方寒冷地区通常

需要注意的是有机肥料在施到田间之前均应经过发
酵、腐熟,否则容易传播杂草和病虫害,同时未腐熟的 有机肥施到田间后再进行发酵,容易伤害根系, 产生 “烧根”现象。
2.追肥

(1)果树 生产上对成年结果树一般每年追肥约2-4次,但需
根据果园具体情况增减。
主要的追肥时期有: 花前追肥 又称催芽肥 花后追肥 一般在落花后施用,该期幼果迅速膨大,新梢生长

4.保护地和连作园地改良


解决办法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保护地土壤最根本的改良方法是科学地施用无机 和有机肥料,增施有机肥,正确掌握化肥施用方 法。 连作园地除了尽量避免连作,还可以通过更换土 壤、增施有机肥、对土壤进行消毒等方法加以改 良。 土壤消毒 包括物理消毒和化学消毒两种方法
土壤消毒方法


(1)物理消毒
草、绿豆、偃麦草等绿肥作物,以改善土壤结
构,提高土壤肥力。

(4) 使用硫磺改碱
3.沙荒地改良

营建林网防风固沙。 发掘灌溉水源,种植绿肥作物,加强覆盖等。


培土填淤结合增施有机肥。有条件的地方施 用土壤改良剂。
4.保护地和连作园地改良


存在问题
在保护地栽培条件下,由于特定的小气候(温 度高,湿度大,不受雨水淋失)和长期大量或 过量施用肥料,土壤表层会出现盐分积累,土 壤溶液浓度增高现象。 连作会导致土壤营养元素缺乏、有毒物质积 累、病原微生物和害虫增加,造成园艺植物生 长发育不良、病虫害严重发生甚至死亡


3.蔬菜需钙量大
萝卜、甘蓝的吸钙量分别比小麦高10倍和25倍;番茄各器 官中的含钙量比水稻高10倍以上。 原因:1. 蔬菜根系阳离子代换量高;2. 蔬菜吸收大量硝态 氮后,体内产生较多草酸,需要钙来中和,形成的草酸钙 积蓄在体内,致使含钙量较高。若体内钙不足以中和大量 草酸时,就会引起植株或果实受害。由于钙在植物体内移
性的提高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不同的花卉
植物在生长发育的各个时期都有不同的要求。
二、营养诊断
(一)植株形态诊断(见书186)

植株形态诊断就是根据植物生长发育的外观形态,如新梢长势、叶面积 和叶色、果实形态等外观长相来判断植物营养状况。
(二)土壤分析 (三)植株营养分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叶样参比值(苹果)
第6章
种植园的土肥水管理
思考题:


1、盆栽基质或盆栽介质的种类及其特性? 2、什么是土壤管理,其目的是什么,园地土壤管理 方法有哪些? 3、不同园艺作物最佳深翻时期和深翻深度? 4、保护地和连作园地为何要进行改良,解决办法 有哪些? 5、根外追肥具有哪些优点? 6、植物缺水的形态一般表现为哪些方面? 7、简述节水栽培途径。
含量平均值 元素 常量元素(%干基) 氮 2.42 2.36~2.48 95%置信限
(引自李港丽)
变异系数(%)
3.9

钾 钙 镁 铁 铜 锰 硼 锌
0.176
1.61 1.48 0.471 117.0 31.8 25.2 36.1 14.8
0.166~0.186
1.51~1.71 1.42~1.54 0.433~0.509 108~126 29.5~34.1 24.6~25.8 32.8~39.4 14.1~15.6
二、盆土的配制

盆土又称盆栽基质或盆栽介质,主要成分有园土、
腐叶土、堆肥土、塘泥、泥炭、珍珠岩、蛭石、
水藓、木炭、椰子纤维、砻糠灰( 灰) 、黄沙 等。

各地常根据材料来源和使用习惯,选用上述材料
中的一部分调配盆栽用土。

1.播种和幼小的幼苗移植:轻松的土壤,不 加或微少的肥。 播种培养土:腐叶土5、园土3、河沙2; 2.假植用土:腐叶土4、园土4、河沙2。 3.定植用土:腐叶土4、园土5、河沙1。 4.苗期用土:腐叶土4、园土4、河沙2。
— 15~30 25~50 40~80 60~140 60~120 100~120 160~220 150~180 100 180 150左右 80~90 140~160 120~130
各种有机肥的成分与化肥的换算比例
水分% 追肥的种类 堆肥 堆肥 腐熟牛粪 腐熟猪粪 腐熟鸡粪 家禽粪 尿 鲜牛粪 干牛粪 鲜猪粪 干猪粪 牛尿 猪尿 鲜鸡粪 干鸡粪 75 66 53 39 80 28 69 24 99 94 64 19 成分含量% N 0.41 0.71 1.34 1.76 0.44 1.65 1.10 2.60 0.56 0.50 2.24 2.96 P 0.19 0.70 2.03 3.13 0.35 1.84 1.70 4.56 0.01 0.06 1.88 2.19 k 0.44 0.74 1.05 1.63 0.35 1.74 0.46 1.51 0.87 1.00 1.12 2.43 6 7 19 17 13 13 16 16 11 10 C/N 化肥代替率% N 30 30 70 70 30 30 70 70 100 100 70 70 P 50 60 70 70 60 60 70 70 100 100 70 70 K 90 90 90 90 90 90 90 90 100 100 70 70 有效成分量(kg/t) N 1.2 2.1 9.4 12.3 1.3 5.5 7.7 18.2 5.6 5.0 15.7 2.07 P 1.0 4.2 14.2 21.9 2.1 11.0 11.9 31.9 0.1 0.5 13.2 36.3 K 4.0 6.7 9.5 14.7 3.2 15.7 4.1 13.6 8.7 10.0 10.1 21.9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