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浅谈农村小学课外阅读的现状及对策精品版驾起阅读的第二套“马车”——浅谈农村小学课外阅读的现状及对策【摘要】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可见阅读的重要性。
但是,课外阅读在农村小学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学生课外阅读的时间和空间得不到保证,教师在学生的阅读兴趣激发、阅读指导以及阅读评价上还缺乏适当的手段,学生课外阅读大多处于“自流”状态。
因此,笔者从农村小学课外阅读“瓶颈”成因及打破农村小学课外阅读“瓶颈”的对策两方面进行分析和实践尝试。
【关键词】新课程农村小学课外阅读现状对策《语文课程标准》规定: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45万字,背诵优秀诗文160篇(段)。
纵观整个小学阶段,一个学生所学的课文不过三百来篇几十万字,即便学得再好,所得也很有限。
学生在有限的学习时间内,获取更多的知识信息,仅靠有限的课堂教学是不能奏效的,必须寻求更广阔的教育途径,致力于大知识、大智力背景的开拓。
鉴于此,笔者认为加强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教学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举措,也是提高农村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
然而,农村小学生由于受办学条件、社会家庭等因素的影响,课外阅读量严重不足。
造成农村小学生这一课外阅读“瓶颈”的根源在哪里?我们又该怎样切实加强农村小学课外阅读,让农村孩子也“得益于课外”?一、农村小学课外阅读“瓶颈”的成因1、阅读无氛围农村学生由于受家庭影响,没有形成一种读书的家庭氛围。
小学生的自制能力差,喜爱玩耍,家长又忙于挣钱或干农活,无暇去引导、督促孩子们进行课外阅读。
还有一部分家长对孩子课外阅读的重要性认识也不够,以为多看课外书会近视,会影响学习成绩,家长没有自己去书店买书,更没有带孩子去书店看书,学生纵然有再大的课外阅读兴趣,也在家长的“潜移默化”中消退了。
再者,学校不能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课外阅读氛围。
由于缺乏资金,不能建立起象样的图书室。
许多学生读书的积极性不高,尽管老师要求他们多读课外书,但在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方法的情况下,很多学生在读书的时候囫囵吞枣,只求了解故事情节,感受不到课外阅读给他们带来的快乐。
没有了阅读的兴趣和习惯,反过来又导致学习兴趣的下降,知识面狭窄,孤陋寡闻,文化的积淀、审美情趣、语文的各项能力都受到极大的退化,语文学习陷入了“恶性循环”之中。
2、课外阅读量少首先,农村学生课外阅读的书籍量少面窄,大部分孩子是读教科书长大的,除此之外无非是一些学习参考书、优秀作文选等辅导类书籍。
虽然大多农村学生已推广素质教育,但并未真正从应试教育的阴影中走出来,社会、家长、学校还是以成绩来衡量一个学生的优劣,这就使得教师还是以繁多的练习来提高学生的成绩。
教师、家长留给学生的作业仍充塞了学生的空间。
其次,我们有的农村家庭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未能给孩子购买一定量的课外读物,这是可以理解的。
但也有相当一部分家庭,小洋房装饰得富丽堂皇,但孩子却没有几本课外书。
原因是家长忙于玩麻将、打牌,忽视了孩子,这让孩子的课外阅读量怎能提高?3、阅读兴趣缺乏随着经济的发展,在各种媒体迅速发展的今天,电视、电影、电脑和游戏机对课外阅读造成很大的冲击,就我对本班学生调查得出,选择看电视的同学高达到78%,而10%的同学阅读课外书不是自觉的,是在父母或老师的要求下读的。
学生不愿花大量的时间,去面对枯燥乏味的文字。
电视替代书籍,看电视是农村小学生的主要“乐趣”,因而大批的好书束之高阁,躺在书库里睡大觉。
4、阅读评价失衡不少农村学校,对学生的评价还是以终结性评价为主,强调结果,忽视过程;过分强调定量评价,忽视定性评价。
往往以一张期末试卷作为对学生的评定标准和对教师的评价依据。
单一的知识线形测定忽视了师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动态发展,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挫伤了教师教学、学生阅读的积极性,评价严重失衡。
二、打破农村小学课外阅读“瓶颈”的对策如何打破这一“瓶颈”,笔者基于以上认识再结合自己班级,认为应该努力激发学生兴趣,构建“大文化”,营造浓厚的书香氛围,让学生在享受阅读活动和阅读评价中促进快乐阅读。
(一)激发兴趣,促成阅读实践兴趣不是天生的,而是由后天培养而来,阅读的兴趣就要在阅读实践中培养,激发。
激发兴趣是前提,养成习惯是最终目标。
只有培养学生对课外阅读的浓厚兴趣,学生才会以积极主动的心态,投入到课外阅读中去。
但农村孩子缺乏阅读的兴趣和习惯,他们大多每天愿花两小时看电视,或者在野外闲狂、玩耍,却不愿花30分钟看课外书,这是我们目前农村教育的危机。
而要改变这一现象,需要我们教师用艺术去点燃学生对课外阅读的渴望。
1、引发阅读期待我们根据儿童爱看电视的特点,鼓励他们看有意义的动画故事、儿童节目,并将书里的内容相结合,鼓励自己去看书,从而把孩子们从爱看电视引向爱看课外书。
比如《西游记》、《水浒传》,还有动画片《宝莲灯》、《海底总动员》等,学生都特别喜爱,引导他们与这些影视作品同步阅读或比较阅读,效果会更好。
我们还针对孩子们爱听故事的特点,利用晨会、班队会给孩子们讲一些有趣的故事、寓言,读一些词句优美、情节感人的诗词文章,渐渐地转变为由孩子们代替老师朗读或自己讲故事。
这样,孩子们对故事的兴趣会慢慢扩展,再迁移到语言文字的阅读上来。
2、榜样激励导航好的行为是需要不断肯定和强化的。
课间偶有爱看书的孩子在一片喧闹中静静地在座位上看书,我总不忘了表扬几句:“真是个爱看书的孩子!”“好样的!”得到老师的表扬,孩子会看得更认真,其他孩子也会跟着仿效,以得到老师的表扬。
上课回答问题出色的孩子我总会给予大力赞扬:“爱看书的孩子就是不一样!”“你的课外知识真丰富!”“回答得这么棒,一定很爱看书吧!”适时适度的肯定和赞赏,对发展和固化孩子们的阅读兴趣,具有显著的作用。
(二)营造浓厚的书香氛围让学生乐于阅读1、充分挖掘书源班级配备一个图书角,在班里选出负责任的学生进行管理、借阅的登记,一段时间后各班级之间调换借阅,这样就使图书角灵活增容,有源源活水,学校再开放图书室,号召学生借书阅读。
2、保证阅读时间“君子不可一日无书。
”固定课外阅读的时间,是保证课外阅读质量的一个重要条件。
为此,我采取了一些措施,如:在学校每天中午空出30分钟让学生在教室安安静静地看书,课余鼓励他们自主阅读;在家里宣传家长,要懂得孩子看书时应轻声勿打扰,让学生静心地读,美美地读,更不能在隔壁房间玩麻将、打牌等,最好是抽出时间来与孩子一起读书看报进行亲子阅读,哪怕自己的知识水平很低,也应作一番陪读——“身教重于言教”嘛!(三)在享受阅读活动中促进快乐阅读教师可开设有好书推荐课、读书指导课、读书交流课和自主阅读课等,可以根据课标的要求并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参考课标中《关于课外读物的建议》,从中选定一定数量的优秀古诗文和名家名著推荐给学生,并且向学生明确阅读的要求和进度,把课外阅读真正实施起来。
1、指导选择读物作为教师,有必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做好读物的推荐工作。
教师给学生推荐的课外读物既要做到内容健康、符合儿童年龄特点、又要注意类型的多样。
低段以注重童话、寓言、儿歌童谣为主;中段以童话、儿童小说、科幻作品、浅显的历史读物、科普读物为主;高段有现代、当代文学作品、科普读物、民间故事、名家名篇,历史、地理等文学作品。
小学生正处在成长的时期,需要多方面的精神营养,不同内容,不同类型的读物,有助于开阔学生的视野,对他们人格的培养和想象力、理解力以及独立思考能力的发展都很有帮助。
此外,也应根据课标的要求,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还可以向学生推荐一些优秀的少儿报刊,如《小学生导读》、《少儿画王》、《少年博览》等。
同时,也可以把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有机地结合起来,平时多推荐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课外书籍,作为语文课内阅读教学的延伸和补充。
如在教学《三顾茅庐》一课时,就可及时向学生推荐《三国演义》这一古典名著供学生阅读;上完了《卖火柴的小女孩》、《丑小鸭》可向学生介绍《安徒生童话选》;学习了《三打白骨精》,可向学生介绍《西游记》;学完了《太阳》,可以向学生推荐《宇宙奥秘探索》等等。
2、指导阅读方法农村学生往往阅读习惯不好,有的读了一点就扔了;有的读了好文章,也不懂得积累知识,吸取技巧,用到写作上。
因此,要进一步引导他们不但爱“读”,而且会“读”,要读得更好更有收获。
我的做法主要是利用每周的阅读教学课,教给他们运用恰当的阅读方法,如浏览法、精读法、读思结合、读写结合等,对小学生进行一些读书方法的指导;时时注意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让学生逐步养成写读书笔记和做批注的好习惯;教会学生学以致用,把课内习得的方法用到课外阅读中去。
不同类型的课外读物要介绍不同的阅读方法。
比如诗歌,要注重诵读,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展开联想和想象,深入感受诗的意境,进而与诗人产生心灵的共鸣,达到陶冶性情的目的。
(四)在享受阅读评价中促进快乐阅读苏霍姆林斯基说:“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
”因此,读后要经常召开读书汇报会,如利用早会赏读、交流;评选“故事大王”;举行“古诗文诵读”、“读书笔记展评”、“课本剧表演”、“习作竞赛”等活动为学生提供显示自己才华的机会,体验阅读的成功,从而激发学生阅读的积极性。
1、开展阅读争章活动,提高阅读积极性我们班为这个活动特意设计了一个《课外阅读记录卡》,每读完一本就请学生填写,再获得一枚奖章:对于这个争章活动,孩子们暗地里较劲,生怕墙上属于自己的奖章比别人少,落后于别人,这在无形中激发了学生的阅读积极性,也感受到了阅读带来的快乐。
2、开展读书评比活动,选出读书小明星读书小明星的评比细则:(1)热爱读书,读书量大,每天有二十分钟以上的读书时间,每月读书不少于一本,认真阅读本年级好书推荐篇目,善于积累,养成每天阅读书报的良好习惯。
(2)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读书活动,表现优秀。
写作热情高涨,能积极书写读后感等写作活动。
(3)拥有自己的小书库,有一定的藏书量。
(4)认真完成每一次的《课外阅读记录卡》,字迹工整,格式正确,感受深刻。
读书小明星是孩子们读书最高的评价,最受大家关注和努力的,这更大地刺激着孩子们不断阅读,享受阅读的乐趣。
无形中,孩子们已经渐渐养成主动阅读的好习惯。
课外阅读作为课内阅读的延续和补充,极大的开拓了学生的视野,丰富了学生的学识。
作为一名农村语文教师,我们更要积极拓展渠道,为农村学生的课外阅读保驾护航。
让农村孩子徜徉在书海中,在书的海洋中去积累语言,亲近母语,陶冶情操。
附: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现状调查问卷亲爱的同学:你好,欢迎你参加本次课外阅读调查问卷活动。
本问卷仅供调查研究使用,不是考试,也不会算成绩,每个问题没有对错之分,你只要根据自己的情况如实地填写,把符合你的选项的字母填在后面的括号里,不需要在纸上写你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