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材复习题一、名词解释1、纺织纤维:是截面呈圆形或各种异形的、横向尺寸较细、长度比细度大许多倍的、具有一定强度和韧性的(可挠曲的)细长物体。
2、结晶度:是纤维中晶区部分的质量或体积占纤维总质量或总体积的百分数。
3、取向度:纤维内大分子链主轴与纤维几何轴向符合的程度称为取向度。
取向度高,纤维的强度越高,断裂生长率越低。
纤维的力学性能,光学性能,溶解性等都因取向而呈各向异性。
4、回潮率(W):是指纤维材料中所含水分的重量占纤维干重的百分数。
5、含水率(M):是纤维材料所含水分的重量占纤维湿重的百分数。
6、标准回潮率:在统一的标准大气条件下,吸湿过程达到平衡时的回潮率称为标准回潮率。
7、平衡回潮率:是指纤维材料在一定大气条件下,吸、放湿作用达到平衡时的回潮率。
8、吸湿滞后性:相同的纤维在一定的大气温湿度条件下,从放湿达到平衡和从吸湿达到平衡时,两种平衡回潮率是不相等的,且放湿达到的平衡回潮率大于吸湿达到的平衡回潮率,这种现象称为纤维的吸湿滞后性。
9、调湿:将经过预调湿的材料置于标准大气中(温度20±2℃,相对湿度65±3%)进行吸湿平衡的过程10、预调湿:将材料在较低的温度下烘燥(一般在温度为40~50℃的条件下去湿0.5~1h),使纤维材料的回潮率远低于测试所要求的回潮率,然后再使之在标准状态下达到吸湿平衡,以尽量减少吸湿滞后性所造成的误差,这一过程被称为试样的预调湿。
11、公定重量:纺织材料在公定回潮率时的重量称为公定重量(Gk)。
12、线密度:我国法定计量制的线密度单位为特克斯(tex),简称特,表示1000m 长的纺织材料在公定回潮率时的重量(g)。
(越小越细)13、纤度:旦尼尔简称旦,又称纤度Nd,表示9000m长的纺织材料在公定回潮率时的重量(g),它曾广泛应用于蚕丝和化纤长丝的细度表示中。
(越大越粗)14、公制支数:单位质量纤维的长度指标称为支数,按计量制不同可分为公制支数、英制支数。
公制支数Nm是指在公定回潮率时重量为1g的纺织材料所具有的长度(m),简称公支。
(越大越细)15、主体长度(Lm):常用纺织纤维长度指标之一,是指一束纤维试样中根数最多或重量最大的一组纤维的长度,称计数或计重主体长度。
16、品质长度(Lp):是用来确定纺纱工艺参数的纺织纤维长度指标,又称右半部平均长度或上半部平均长度,不同测试方法得出的品质长度不同,目前主要指可见光扫描式长度分析仪测得的比平均长度长的那一部分纤维的计数加权平均长度。
17、定向摩擦效应:滑动方向从毛尖到毛根,为逆鳞片摩擦,摩擦因数大;滑动方向从毛根到毛尖,为顺鳞片摩擦,摩擦因数小,这种现象称为定向摩擦效应。
18、混纺纱: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纤维纺成的纱,如涤纶与棉的混纺纱,羊毛与粘胶纤维的混纺纱等。
19、股线:由两根或两根以上的单纱合并加捻制成的线;股线再合并加捻为复捻股线。
20、捻度:是指单位长度纱线上的捻回数,即单位长度纱线上纤维的螺旋圈数,其单位长度随纱线种类或者纱线线密度指标而取值不同,特克斯制捻度的单位长度为10cm,公制捻度的单位长度为1m,英制捻度的单位长度为1英寸。
21、临界捻度:使纱线强度达到最大值的捻度,称临界捻度。
22、临界捻系数:使纱线强度达到最大值的捻度,称临界捻度,相应的捻系数称临界捻系数α。
23、机织物:机织物也称梭织物,是由互相垂直的一组(或多组)经纱和一组(或多组)纬纱在织机上按一定规律纵横交编织成的制品。
24、针织物:一般针织物是由一组或多组纱线在针织机上按一定规律彼此相互串套成圈连接而成的织物。
25、组织点:指织物中经纬纱线的交织点。
26、组织循环:当经组织点和纬组织点的排列规律能够同时满足循环并在织物中重复出现时,重复之前的这一个组织单元,称为一个组织循环或一个完全组织。
27、蠕变:在一定拉伸力作用下,变形随时间而变化的现象,称为蠕变。
28、松弛:在拉伸变形(伸长)恒定的条件下,内部应力即张力将随时间的延续继续不断的下降,这种现象称为松弛。
29、抱合力:纤维间的摩擦与经典摩擦定律有不符之处,尤其对于纤维材料等聚合物软质材料,摩擦力不能简单地用上述线性关系来表示,在外加正压力为零时,纤维集合体中由于卷曲、转曲等形态因素存在,使纤维间的接触而抽拔时切向阻力并不为“零”,它在纺织材料中称之为“抱合力”。
30、导热系数:在传热方向上,纤维材料厚度为1m、面积为1㎡,两个平行表面之间的温差为1℃,1s内通过材料传导的热量焦耳数。
31、热收缩:指在温度升高时,纤维内大分子间的作用力减弱,以致在内应力的作用下大分子回缩,或者由于伸直大分子间作用力的减弱,大分子克服分子间的束缚通过热运动而自动的弯曲缩短,形成卷曲构象,从而产生纤维收缩的现象。
32、极限氧指数:是纤维材料在氧—氮混合气体里点燃后维持燃烧所需要的最低含氧量体积百分数(按标准,纤维应纺成约定线密度纱线,并按规定的经纬密度织成机织布,并洗去油剂等后进行测试)。
33、热定型:是指在热的作用下(以加热、冷却的手段进行大分子之间联系的切断、应力松弛和重组)进行的定形,在热定形机理上它既有玻璃化温度的“冻结”定形(如合成纤维定形),也有纤维内部结构变化的结构定形(如毛纤维定形)。
简答与论述题:1.影响纺织纤维回潮率大小的因素包括哪些?如何影响?内因(1)亲水基团的作用纤维分子中,亲水基的多少和亲水性的强弱均能影响其吸湿性能的大小。
亲水基团越多,亲水性越强,吸湿性越好;大分子聚合度低的纤维,若大分子端基是亲水基团,吸湿性较强。
(2)纤维的结晶度结晶度越低,吸湿能力越强。
(3)比表面积和空隙纤维比表面积越大,表面吸附能力越强,吸湿能力越好;纤维内孔隙越多,吸湿能力越强。
(4)伴生物和杂质不同伴生物和杂质影响不同。
棉纤维中棉蜡,毛纤维中油脂使吸湿能力减弱;麻纤维的果胶和蚕丝的丝胶使吸湿能力增强。
外因:1)相对湿度在一定温度条件下,相对湿度越大,纤维吸湿性越好。
(2)温度影响一般情况,随空气和纤维材料温度的升高,纤维的平衡回潮率将会下降。
(3)空气流速空气流速快时,纤维的平衡回潮率将会下降。
2.纤维的长度和细度对成纱质量有什么影响?长度影响(1)与成纱强度纤维越长,成纱强度越大(2)与毛羽关系在拉伸相同条件,纤维越长,成纱表面光滑,毛羽较少。
(3)与强度、条干,纤维整齐度差,短绒率大,成纱条干恶化强力下降。
在保证一定的成纱质量的前提下,纤维长度越大,整齐度越好,短绒率越少,可纺的细度越细。
(二)纤维的细度影响(1)与成纱强度纤维越细,成纱强度越大(2)与强度、条干,纤维细时,成纱条干较均匀。
在保证一定的成纱质量的前提下,细而均匀的纤维,可纺的纱线细度较细。
3.什么是纤维的平衡回潮率?用图说明纤维的吸湿滞后性。
平衡回潮率:当大气条件一定时,经过若干时间,单位时间内被纤维吸收的水分子数等于从纤维内脱离返回大气的水分子数时,纤维的回潮率才会趋于一个稳定值。
处于平衡状态的回潮率称为平衡回潮率。
吸湿滞后性如图:4.在对纺织材料进行检验时,为什么要进行预调湿和调湿平衡?因为纤维的各种物理性质都与纤维的回潮率有关,故在检验纺织材料的各种物理性能时,为了得到准确的回潮率指标,避免试样由于历史条件不同造成的误差,必须进行预调湿和调湿平衡,然后再统一在标准大气条件下进行吸湿平衡,以尽量减少吸湿滞后性所造成的误差。
5.简述影响纤维吸湿性的因素。
简述纤维吸湿与纤维结构的关系;纤维吸湿后对其力学性能的影响。
1.亲水基团的作用2.纤维的结晶度3.纤维的比表面积和内部空隙4.纤维中的伴生物和杂质 5.温湿度和气压 6.空气流速的影响6.比较下列纤维的吸湿性,并说明涤纶和锦纶吸湿性存在差异的原因。
棉、粘胶、羊毛、蚕丝、涤纶、锦纶7.论述棉和粘胶纤维的化学组成、形态结构和物理化学性能。
8.什么是羊毛的缩绒性?引起羊毛缩绒的原因有哪些?常用的防缩整理方法有哪些?羊毛缩绒性:在湿热或化学试剂条件下,羊毛纤维或织物鳞片会张开,如同时加以反复摩擦挤压,由于定向摩擦效应,使纤维保持指根性运动,纤维纠缠按一定方向慢慢蠕动。
羊毛纤维啮合成毡,羊毛织物收缩紧密,这一性质成为羊毛的缩绒性。
防止缩绒方法:采用化学药剂破坏羊毛鳞片,或涂以树脂使鳞片失去作用,以达到防缩绒的目的.9.影响纺织材料保温性能的因素有哪些?为什么中空纤维的保暖性好?影响纺织材料保温性能的因素如下:(1)纤维夹持空气数量和状态。
静止的空气越多,保温性越好。
(2)与温度有关,传热系数随温度提高而增加,保温性变差。
(3)与回潮率有关,传热系数随回潮率提高而增加,保温性变差。
纤维集合体含有空气和水分,一般测得的纺织材料的导热系数,是纤维、空气、水的混合体的导热系数。
导热系数越大,保温性越差。
10.在纺织加工中,常用的静电防治措施有哪些?防静电措施:(1)提高车间温湿度(2)纤维上加油剂(3)混纺,将静电严重的纤维与静电不严重的纤维混纺(4)适当配臵导纱件的材料(5)安装静电消除器(6)改善纤维本身的导电性11.什么是热定型?影响热定型的因素有哪些?答:热定型:纺织材料加热到一定温度,纤维内大分子间的结合力减弱,纤维变形能力增加。
这时,加以外力使它保持一定形状,会使大分子原来结合拆开,而在新的位臵上达到新平衡。
,冷却并除去外力,这个形状就能保持下来,只要不超过这一处理温度,形状基本不发生变化,这一处理过程称为热定型。
影响因素:(1)温度必须高于玻璃化温度,低于软化温度或熔融温度。
(2)时间温度高时,时间可短些,反之亦然。
(3)张力对于薄而要求滑爽挺织物的张力要求大些。
(4)定型介质一般加定型介质时玻化温度和软化温度会下降。
(5)冷却温度对织物手感有影响。
冷却温度不同可导致定型后织物手感效果不同。
12.选择三种你熟悉的纤维,说明他们的化学组成及主要物理性能和化学性能。
答:(1)棉纤维,化学组成:纤维素,半纤维素,可溶性糖类,蜡质,脂肪,灰分等;物理性能:长度、中段线密度、成熟度、断裂比强度、断裂伸长率、初始模量、弹性、密度、天然转曲、吸湿性;化学性能:耐酸性、耐碱性、耐热性、染色性、防霉变;(2)毛纤维;化学组成:蛋白质;物理性能:长度、细度、密度、卷曲、摩擦性能、缩绒性;化学性能:与酸作用、与碱作用、与氧化剂作用、与还原剂作用、与盐类作用;(3)蚕丝;化学组成:丝素和丝胶;物理性能:长度、密度、均匀度、力学性能、抱合、回潮率、光学性质;化学性能:与酸反应、与碱反应13.推导线密度(特克斯)、公制支数和旦数之间的关系。
答:Nm=9000/Nd Nd=9000/Nm Nm=1000/TtTt=1000/Nm Nd=9Tt Tt=Nd/914.纤维拉伸后产生哪三种变形?它们的本质是什么?急弹性变形,缓弹性变形,塑性变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