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剧有关知识1.戏剧的概念戏剧是一种综合的舞台艺术,它借助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艺术手段塑造舞台艺术形象,揭示社会矛盾,反映社会生活。
2.戏剧的种类从表演形式上,可分为话剧、歌剧、舞剧、诗剧、广播剧、电视剧、街头剧、活报剧等;从作品内容的性质上,可分悲剧、喜剧、正剧等;从故事情节上,可分为独幕剧、多幕剧等。
从表现的时代上分,可以分为历史剧和现代剧。
悲剧指描写主人公因和人、和环境、和自身的冲突而失败、受难以至毁灭的戏剧作品。
世界上最早的悲剧是希腊悲剧。
埃斯库罗斯、索福克勒斯、欧里庇得斯等,是希腊悲剧的代表作家。
我国古典悲剧有《窦娥冤》《赵氏孤儿》等。
喜剧通常以讽刺、嘲笑社会生活中的丑恶现象为主要内容。
贯穿在其中的喜剧冲突,或是由作为社会恶势力代表的主人公的错谬和荒诞的行为引起,或是由作为有缺点的好人的主人公的某种性格弊端造成。
如果戈理的《钦差大臣》、莫里哀的《伪君子》等。
正剧又叫悲喜剧,是把悲剧因素和喜剧因素糅合在一起的戏剧文学作品。
如易卜生的《玩偶之家》、契诃夫的《樱桃园》以及中国现当代文学中的《白毛女》《丹心谱》等。
3.戏剧的要素:包括舞台说明、戏剧冲突、人物台词等。
舞台说明是以剧作者的口气来写的叙述性的文字说明,包括对剧情发生的时间、地点的交代,对剧中人物的形象特征、形体动作及内心活动的描述,对场景、气氛的说明,以及对布景、灯光、音响效果等方面的要求。
戏剧冲突是指表现人与人之间矛盾关系和人物的内心矛盾的特殊艺术形式。
人物台词包括人物的对话、独白、旁白。
4.戏剧的基本特点(1)空间和时间要高度集中戏剧不像小说、散文那样可以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它要求时间、人物、情节、场景高度集中在舞台范围内。
小小的舞台上,几个人的表演就可以代表千军万马,走几圈就可以表现出跨过了万水千山,变换一个场景和人物,就可以说明到了一个全新的地方或相隔多少年之后……相隔千万里,跨越若干年,都可通过幕、场变换集中在舞台上展现。
(2)矛盾冲突要尖锐集中各种文学作品都要表现社会的矛盾冲突,而戏剧则要求在有限的空间和时间里反映的矛盾冲突更加尖锐集中。
因为戏剧这种文学形式是为了集中反映现实生活中的矛盾冲突而产生的,所以说,没有矛盾冲突就没有戏剧。
又因为剧本受篇幅和演出时间的限制,所以对剧情中反映的现实生活必须凝缩在适合舞台演出的矛盾冲突出。
(3)语言要表现人物性格戏剧的语言主要是台词。
台词,就是剧中人物所说的话,包括对话、独白、旁白。
独白是剧中人物独白抒发个人情感和愿望时说的话;旁白是剧中某个角色背着台上其他剧中人从旁侧对观众说的话。
戏剧主要是通过台词推动情节发展,表现人物性格。
因此,台词语言要求能充分地表现人物的性格、身份和思想感情,要通俗自然、简练明确,要口语化,要适合舞台表演。
5.元杂剧元杂剧是在民间戏曲肥沃的土壤上,继承和发展前代各种文学艺术的成就,经过教坊、行院、伶人、乐师及“书会”人才的共同努力,而改进和创造出来的综合性舞台艺术。
在形式上,元杂剧用北曲四大套数安排故事情节,不连贯处,则用楔子结合,形成了一本四折一楔的通常格式(王实甫的《西厢记》是元杂剧中独有的长篇,共写了五本二十一折),每折用同一宫调的若干曲牌组成套曲,必要时另加“楔子”。
开头或结尾用两句、四句或八句诗句概括或总结全剧的内容,叫“题目正名”。
每折包括曲词、说白(宾白)和科介(科范)三部分。
曲词是按剧情需要的曲牌填写的文字,也叫曲文、唱词或歌词。
其作用是叙述故事情节、刻画人物性格。
全部曲词都押同一韵脚。
说白是用说话形式表达剧情或交代人物关系的一种艺术手段,分对白(角色之间的对话)、独白(角色独自抒发个人感情和愿望的话)和旁白(角色背着台上其他剧中人对观众说的话)、带白(插在曲词中的说白)等。
科(科介)是动作、表情等。
一部剧本通常由正末或正旦一人来唱,其他角色有白无唱。
正末主唱的称“末本”,正旦主唱的称“旦本”。
角色:末:男角。
元杂剧中的正末是剧中的男性主角。
旦:扮演女性人物。
有正旦(剧中女主角)、小旦、搽旦,花旦,闺门旦,武旦,老旦,彩旦。
净:俗称“花脸”“花面”,大都扮演性格或相貌上有特异之处的男性人物。
如《窦娥冤》中的公人(官府差役)即属净。
丑:扮演喜剧的角色,又称“三花脸”或“小花脸”多扮演性格诙谐的人物,有文丑和武丑之分。
外:元杂剧中有外末、外旦、外净等,是末、旦、净等行当的次要角色。
杂:又称“杂当”。
扮演老妇人的角色名。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16分)父归(节选)[日本]菊池宽简朴的中等家庭。
傍晚时分。
母亲阿贵和儿子贤一郎、新二郎、女儿阿胤一起吃饭。
突然门被人打开了,面容憔悴的宗太郎走进屋。
贤一郎和母亲的脸色顿时大变,异常激动。
新二郎和阿胤睁大了眼睛望着来人。
母亲啊,是你!你真是大变了啊!(对孩子)孩子们,他是你们的父亲。
新二郎是爸爸吗?我是新二郎。
父亲啊,已经长成棒小伙子啦!我走时你还是个站都站不稳的……阿胤爸爸!我是阿胤。
父亲我听说过生了个女儿,长得多秀气啊!母亲我说……唉,真不知从何说起呢!孩子们都长成人了,这比什么都好。
父亲这实在是太好了!我老了,很想念你和孩子,便不由自主地跑了回来。
我已经是个活不了多久的人了,希望你们都能原谅我。
(望着贤一郎)贤儿,你能替我斟一杯酒么?爸爸很久没有喝过好酒了。
嗯,只有你的模样我还记得起来。
(贤一郎不睬。
)父亲新儿,那你替我斟上一杯。
新二郎是。
(正要把酒杯递给父亲……)贤一郎(口气坚决地)放下!不能给他敬酒!母亲贤儿!你在说些什么呀?(父亲怒视贤一郎,新二郎和阿胤低头不语。
)贤一郎(理直气壮地)我们根本没有父亲!我们哪有什么父亲呢?父亲(抑制着愤怒)你说什么?贤一郎(稍稍冷静下来)如果我们有父亲,母亲也不会在我八岁的时候牵着我的手到筑港去投海。
幸好找错了地方,跳进浅水里,才被人救了出来。
如果我们有父亲,我也不会十岁就给人家当小杂工。
我们从小到大没得到过一点温暖,就是因为没有父亲!(母亲、阿胤和新二郎眼含泪花,父亲由愤怒渐渐转为悲伤。
)新二郎哥哥,既然妈妈都原谅了他,你也忍一忍,过去的事就不要再提了。
贤一郎(更加冷酷地)要说我们真有父亲,他就是从小折磨我们的仇人。
在我的脑子里从未有过父爱的记忆,只记得父亲在我八岁之前从不管家里的事,只顾自己花天酒地地在外面胡混,欠下一身债,后来就带着情妇逃跑了,连母亲为我积蓄的十六块钱的存折也偷去了。
新二郎(含着泪)但是,哥哥,父亲现在不是……已经老了么?贤一郎新二郎,你怎么能不明不白地称他父亲?他年轻时不顾一切地寻欢作乐,现在上了年纪,动不了啦,才跑回来的。
不管你怎么讲,我也决不承认他这个父亲。
父亲(色厉内荏地)贤一郎!对你的生身父亲怎么能这样讲话?贤一郎你还好意思说你是我们的生身父亲?二十年前,你已经抛弃了你做父亲的权利!(沉默,母亲和阿胤在抽泣。
)父亲好吧,我立刻就走!无论落到什么地步,我还能混上碗饭吃。
新二郎请等一下!哥哥不管您,我会想办法奉养您老人家。
贤一郎新二郎!你受过他的什么好处?我可是尝过他拳头的滋味!你想想,是谁把你抚养大的?你念书的学费是哪里来的?那是我当小杂工挣来的钱!应当说我才是你和阿胤真正的父亲,尽到父亲责任的是我。
现在,你愿意奉养他就奉养好了,从今以后咱们断绝来往!新二郎可是……贤一郎我受够了没有父亲的痛苦,所以不想让弟弟妹妹再受那种罪。
我晚上连觉也舍不得睡,吃苦受累,才供弟弟妹妹中学毕了业。
父亲(轻声地)不必再说了,我回来是你们的累赘。
好,我走啦!阿贵,保重吧!新二郎(追着走去的父亲)您身上带钱了吗?不是还没吃晚饭么?您有地方去吗?父亲(沮丧地)我本不应该再进这个家门,因为上了年纪,又体弱多病,不知不觉地就走回家里来了。
(颤巍巍地站起)唉,算啦!我这把老骨头还愁没地方扔掉么!(望了老妻一眼,开门走出。
)母亲(哀求地)贤一郎!阿胤哥哥!贤一郎阿新!快去把父亲喊回来!(新二郎迅速地跑向门外,三人紧张地等待着。
少顷,新二郎脸色苍白地跑回来。
)新二郎在南路找遍了也没有找到,我再到北边去找,哥哥,你也来吧!贤一郎(惊慌)怎么,没找到?一定能找到的!(贤一郎和新二郎发疯似的奔出。
)(选自中国戏剧出版社《世界独幕剧选》,有删改)1.下列对“我们根本没有父亲!”这潜台词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贤一郎认为父亲没有尽到责任,不配做父亲。
B.贤一郎觉得自己兄弟姐妹们没有得到父亲的抚养,不会承认这个父亲的。
C.因为没有父亲的佑护,贤一郎备受生活的欺凌,含辛茹苦独自把兄弟妹妹抚养成人,他日夜盼望父亲归来,但又痛恨其不负责任。
D.这句话中的“父亲”并不是指血缘关系上的,而是指“承担抚养子女义务”。
解析C项,应该是“含辛茹苦和妈妈一起把兄弟妹妹抚养成人”。
答案C2.请简要分析舞台说明“色厉内荏地”的作用。
(3分)解析舞台说明是剧作者根据演出需要,提供给导演和演员的说明性的文字。
这儿提示演员的表情变化,这种变化要结合人物此时的心理去分析。
答案说明父亲矛盾的心理。
因为父亲权威被藐视而“色厉”,因为没有尽责而“内荏”。
3.贤一郎和新二郎对待父亲的态度为何完全不同?请简要概括。
(4分)解析此题考查对人物性格特点的分析和对剧情内容的理解。
贤一郎见过父亲以前的一些劣迹,了解父亲的另一面;而新二郎只看到了站在眼前的衰老体弱的父亲,不知道父亲以前的劣迹。
这是回答这个问题的关键点。
答案贤一郎亲眼见过以前父亲的无情,所以痛恨他;新二郎只见过现在年老体弱的父亲,所以可怜他。
4.结尾部分贤一郎的转变是否显得突然?请结合剧情进行探究。
(6分)解析这是一个分析探究性的题目,这类题目考查的是对文学作品作个性化的解读。
作答本题,可以从贤一郎对父亲怨恨的原因上看,他是一个善良、正直、敢于承担生活重担的孩子,他不会置年老体弱的父亲于不顾,虽然父亲年轻时劣迹斑斑。
如有不同观点,只要能自圆其说亦可。
答案不突然。
贤一郎多年积压的愤怒已经发泄完毕,父亲已经忏悔,父亲的确需要照顾,母亲的哀求,弟弟妹妹的态度,他不想继续没有父亲。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题。
(16分)北京人(节选)曹禺曾思懿(提出正事)媳妇听说袁先生不几天就要走了,不知道愫妹妹的婚事爹觉得——曾皓(摇头,轻蔑地)这个人,我看——(江泰早猜中他的心思,异常不满地由鼻孔“哼”了一声,曾皓回头望他一眼,气愤地立刻对那正要走开的愫芳)好,愫芳,你先别走。
乘你在这儿,我们大家谈谈。
愫芳我要给姨父煎药去。
江泰(善意地嘲讽)咳,我的愫小姐,这药您还没有煎够?(迭连快说)坐下,坐下,坐下,坐下。
[愫芳又勉强坐下。
]曾皓愫芳,你觉得怎么样?愫芳(低声不语)曾皓愫芳,你自己觉得怎么样?不要想到我,你应该替你自己想,我这个当姨父的,恐怕也照拂不了你几天了,不过照我看,袁先生这个人哪——曾思懿(连忙)是呀,愫妹妹,你要多想想,不要屡次辜负姨父的好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