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人类共同生活的世界一、教材分析(一)课标要求1—1使用地球仪、地图等工具,知道它们的主要特点和功能。
1—2恰当地运用表示地理方位和位置的术语。
2—6 运用各种资料描述世界自然与人文环境的总体特征。
2—7 通过典型实例,比较世界一些地区和国家在各自的自然环境条件下,人们社会生活和风土人情等方面的主要特点。
(二)本单元教学要求1、利用地图说出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位置。
2、阅读图片知道几种主要的地形特点。
3、利用图文资料直观理解气候的多样性。
4、树立种族平等,国家平等的思想。
5、通过具体事例,认识国际合作或地区合作的重要性。
6、具备一定的从图表中获取信息的能力。
(三)本单元教材整体框架结构《大洲和大洋》—是怎么样的《自然环境》《世界大家庭》—怎么认识(认识工具)——《从地球仪上看世界》(四)教材结构分析本单元将要学习的是人类共同生活的世界——地球的自然和人文环境概况。
是在第一单元了解社区的基础上,编者按同心圆扩展的形式,把学生的视线从社区这个小“家”扩展到地球这个大“家”(从小区域到大区域)。
本单元涉及内容有地球上的陆地、海洋、山川、气候、动物、植物等自然环境,还有60亿不同肤色、不同民族的人口及不同发展水平的国家和地区的人文环境等等,在编排上本单元分4课。
第一课:《大洲和大洋》教材分析本课是对我们生活的世界的总体描述。
涉及到基本概念有:大洲、大洋(大陆、岛屿、半岛、海、海峡等)。
学习的主要内容是地球表面的海陆分布,七大洲、四大洋以及海洋与人类的密切关系。
这些内容的选择一是为了让学生对世界有一个大致了解,也为学习第二课和第三课打下基础。
二也是落实《课标二》中“内容标准”的需要。
本课的重点内容是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以及它们的分布。
它是学生认识地球,认识世界的开始。
“海洋与人类关系”是与以往教材(浙江版《社会》)不同的:它突出了以“人”和“以人生活”为中心认识世界。
体现了新课程的人文性。
第二课:《自然环境》教材分析本课是在大洲和大洋学习的基础上,对世界的自然环境作进一步探究。
本课涉及到的基本概念有:自然环境、自然景观、地形(山地、高原、平原、丘陵、盆地等)、气候(天气、气象)。
教材主要是从地形、气候、景观等宏观方面,让学生对世界的自然环境有一个总体认识。
自然环境是了解一个地区区域特征的重要内容,也是造成区域差异的重要因素。
本课重点内容是认识和了解几种地形的主要特点(采用点与面结合的方式呈现),以及不同区域气候的千差万别(呈现方式既有点面结合、又有典型案例),理解由此造成的自然景观的地区差异(五个地区的典型案例),让学生从中感悟自然环境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密切关系。
第三课:《世界大家庭》教材分析我们是在探究世界自然环境的基础上,再对世界的人文环境作进一步探究。
世界大家庭的主角是“人”,因此本课涉及到的基本概念有:人口、人种、国家和地区(领土、领空、领陆、领水、领海等)。
主要内容是认识世界上三大人种的分布,清楚从经济发展角度看,国家之间发展是不平衡的,能列举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从国家关系角度讲,国际社会的各个成员(所有的国家和地区)有着各种各样的联系,同时又共同面临着各种世界性或地区性的问题。
从而理解区域合作与发展的意义。
综合探究二《从地球仪上看世界》教材分析使用地球仪是我们认识社会、认识地球的重要工具。
本课涉及到的基本概念有:地球仪、经纬线、经纬度等。
既然是探究活动,重要的不是识记几个概念,而是锻炼自己的观察能力,把原有头脑中的平面地图,转化为立体的空间印象,其次是运用地球仪上的经纬网来确定地理事物的地理位置。
二、教学建议1、用好现有的教学资源本单元是关于世界自然和人文环境的学习。
教材有大量的插图,图是有关社会信息的重要载体,是教师教学的重要工具之一,同时也是帮助学生认识区域空间和理解教材有关重要内容的,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些资源(特别是乡镇学校),教学设计应充分考虑利用这些插图,通过使用有关图片、图像等,帮助学生理解掌握认识世界的基本方法。
如:第二课教材利用各种图片、地图文字等资料对世界的地形和气候是怎么样的作了形象、直观、生动的呈现,但对比较抽象的气象知识,教学时应特别注重图文的配合,引导学生去发现差异、总结规律,降低难度。
2、不随意拔高教学要求本单元涉及到的概念很多,教学时必须立足于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借助于地图及其他图像,让学生通过感知观察、概括描述、比较分析来理解概念,不需要出示概念的具体文字说明,更无需让学生死记硬背概念。
如:第一课“人类的栖息地”中,对大陆、岛屿、半岛等地理事物教材没有对它们进行严格定义,只是用图对这几个地理事物进行直观解释,学生会认,会描述即可。
教师教学时不要拔高要求。
3、注意新旧知识的联系在本单元学习之前,我们老师应了解学生有些什么样的相关旧知识?比如:大洲和大洋,在小学的常识课(第九册)中曾学习过,因此教学设计时是否就可让学生先说一说,在这基础上重点探究海洋对人类的影响,这样一方面学生有兴趣,另一方面也有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在课堂上讨论“海洋与人类的关系”。
又如:综合探究二学习地球仪,学生已接触过地图,地图上出现过些什么?有没有见过经纬线?教师如找到了新旧知识的合理联系,探究活动就可从地图上的横线竖线说起,学生是否会更有兴趣?4、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本单元教学建议采用的教法:边讲边问(传统的教法也需要)、多媒体辅助、问题探究(或讨论式)、调查(访问)式等。
如:第二课教学时,可以将调查与访问引入学习中,让学生走出课堂,在具体的生活环境中去体验、去感知,密切学生已有的知识与社会生活的联系。
教师可以利用课余时间,把学生分成三组进行一次社会调查:(1)参观考察本地的主要农作物、耕作制度、民居等方面的特点;(2)调查访问本地的气象部门,收集2002年本地的气象资料,从中了解本地区的气候特点。
用学生的调查资料来分析气候与人们的生产和生活的之间关系。
因此教师就要恰当地使用投影、填充图、图表等教学手段或教具,运用“合作探究”为主的教学方法,然后根据学生交流情况,汇总分析相关信息,最后利用已有信息解决问题。
5、重视活动的设计和引导为了避免穿新鞋走老路。
本单元教学过程中应重视学生活动的设计。
如小组讨论、社会调查、小组间的互相提问等,我们教师在课堂活动中应注意引导,培养学生体验合作的快乐。
如:第三课教学时,可以在课前布置学生查找有关世界人种及国家的的资料,学生收集到的有关世界人种和国家的一些图片或资料相当宽泛的,如何进行筛选、使用,须教师引导。
然后以小组的形式进行交流完成学习任务。
附:教学案例第三课世界大家庭1、教学目标(1)能用自己的话说出三大人种的特点,在地图上指出其主要的分布地区。
(2)知道世界上有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并知道大致的分布状况。
(3)树立正确的种族观;懂得任何国家的主权和领土是神圣不可侵犯,树立国家无论大小一律平等的观念。
(4)能举例说明加强国际合作或区域合作的重要性。
2、教学准备:(1)学生课前收集有关世界人种、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照片或资料。
(2)教师准备世界人种分布图;世界政区图。
(3)准备一些时政材料。
3、教学方法为了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加工信息的能力,在课前布置学生查找有关世界人种及国家的的资料,然后根据交流情况,汇总分析相关信息,最后利用已有信息解决问题。
因为只有加强群体内部的信息交流,信息共享,才能集众人之力,更好地捕捉信息、驾驭信息、利用信息。
学生收集到的有关世界人种和国家的一些图片或资料相当宽泛的,如何进行筛选、使用,须教师引导。
因此教师就要恰当地使用投影、填充图、图表等教学手段或教具,运用“合作探究”为主的教学方法,把学生收集到的相关图片、文字等资料运用到教学中,从而使学生了解世界三大人种的特点及分布;明白世界各国的发展是不平衡的,有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分,突破了教学的难点。
而开拓气氛始终是热烈、愉快的。
学与教的过程描述:(新课导入)录音机中播放《龙的传人》、《东方之珠》歌曲。
【提问】这两首歌的歌词中提到了肤色、头发、眼睛的颜色等。
它描述的是人的什么特征?学生思考回答。
【叙述】根据这些特征可以划分不同的人种。
【承转】全球为什么会有不同的人种?他们生活在哪?又都是怎样生活的?今天我们就来探讨《世界大家庭》中的一些知识。
【板书】世界大家庭(新课教学)【叙述】课前让你们查找有关不同人种方面的资料,现在分小组把你们收集到的资料在组内先交流一下。
然后派代表交流。
【板书】一、不同肤色的人们用3—5分钟时间让学生们在组内充分交流。
然后每组派代表发言。
黄色人种的特点:皮肤是黄色的,头发黑而直,脸庞扁平。
黄色人种的分布:除中国人是黄色人种外,蒙古、朝鲜、韩国、日本等国也是黄色人种为主。
……(学生发言的积极性很高,教师适当调控,否则其他内容没法交流。
)(教师补充)北美洲北部爱斯基摩人和美洲的印第安人,他们也属于黄色人种。
据说爱斯基摩人是从亚洲迁移过去的。
关于印第安人我们从很多美国影片中有所了解。
【承转】你们收集的资料真丰富,但由于时间关系,我们组的发言就到这里结束。
让别的组也有机会交流好吗?下面请收集白色人种资料的组来交流。
白色人种的特点及分布:皮肤白或浅,头发弯曲,头发的颜色呈金黄色,鼻梁高,嘴唇薄,他们身体上的汗毛要长。
欧洲人大多是白色人种。
【叙述】白色人种除分布在欧洲外,其他大洲也有,我们可以看书本30页的《世界人种的分布》图,比如大洋州、南北美洲、非洲北部都有分布。
【承转】请收集黑色人种资料的组发言。
黑色人种的特点及分布:皮肤黑,头发黑而卷,脸平鼻宽,嘴唇厚。
他们主要分布在非洲,大洋州也有一些。
【展示】学生用一张黑人被贩卖到美洲的图片及文字材料,说明美洲大陆的黑人是从非洲迁移过去的。
【提问】刚才同学们对世界三大人种的特点和分布作了介绍,但都没提各人种的人口数量。
有没有同学收集到这方面的资料?学生根据收集的资料回答。
(世界上各人种的人口数量是不等的。
白色人种最多,约占世界总人口地54%;黄色人种第二,占37%;黑色人种约占8.5%;还有其他混合人种约占0.5%。
)【承转】同学们收集到的关于人种的资料很多,由于时间关系,无法在课堂上一一展示,课后利用板报再交流。
通过刚才的交流,同学们对世界三大人种的居民已有所了解。
接下来我们交流关于国家和地区方面的资料。
【板书】二、国家和地区学生回答、交流。
【提问】你们是怎样理解国家的?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小结。
【归纳】国家是有一定的空间范围的,在这个空间内有自己的主权,不允许别国侵犯。
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国旗和国歌。
【提问】课前请你们收集资料,有没有收集到国旗的?(学生一一出示国旗并介绍)【练习】请同学们看书第31页图2—24,把下列国家的国旗与下图中的国家用线连起来,看谁连得最快?(学生练习,评价反馈)【提问】国家与国家之间是有国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