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偏高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偏高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偏高原因好评率:91%高密度脂蛋白主要是由肝脏合成。

它是由载脂蛋白、磷脂、胆固醇和少量脂肪酸组成。

高密度脂蛋白是帮助胆固醇从血液中转移到肝脏中的一种蛋白,有利于减低血液中的胆固醇。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越高患冠心病的概率就月大.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点就没什么不好的.通俗的说在标准范围内高密度脂蛋白越高越好,它对人体起好的,保护的作用.1.检查介绍:高密度脂蛋白主要是由肝脏合成。

它是由载脂蛋白、磷脂、胆固醇和少量脂肪酸组成。

2.正常范围:男<40岁0.78~1.53mmol/L(30~59mg/dl);女<40岁0.86~2.0mmol/L(33~77mg/dl)。

3.临床意义:增高:一般认为无临床意义,可见于原发性高HDL血症(家族性高α-脂蛋白血症),并发现此群家族中长寿者多。

接受雌激素、胰岛素或某些药物(如烟酸、维生素E,肝素等)治疗者,亦可增高。

降低:常见于脑血管病、冠心病、高甘油三酯血症、肝功能损害,如急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糖尿病、吸烟、缺少运动等。

其降低可作为冠心病的危险指标。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偏高的原因是什么?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参考范围:男性1.16-1.42mmol/l;女性1.29-1.55mmol/l。

如果在检查中发现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超出了正常值,就意味着它的偏高。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偏高常见于原发性高HDL血症,即为家族性高α-脂蛋白血症。

使用雌激素、胰岛素、烟酸、维生素E、肝素等药物也会导致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偏高.各种病毒性肝炎、慢性酒精中毒等疾病也可导致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偏高。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偏高的人在饮食方面应该忌吃高胆固醇食物,高脂肪食物如动物内脏、蛋黄、松花蛋、巧克力、肥肉、油炸食品、蛋糕、点心、油条等,以及辛辣刺激调味品、烟酒等。

除此之外,还需要及时的到正规的专业医院去进行全面的检查和科学的治疗。

饮食上多吃五谷,蔬菜,限制盐和高脂食物的摄入量,多运动,以有氧运动为主,如散步,太极,骑自行车等。

不需要药物治疗。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简称LDL-C),能对动脉造成损害;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简称HDL-C),则具有清洁疏通动脉的功能。

下面是一些专家推荐的饮食方法,旨在降低人体内LDL-C含量,而增加HDL-C 含量。

1、多吃鱼一项针对Ω-3脂肪酸(存在于金枪鱼、鲭鱼、鲑鱼和沙丁鱼等鱼类中)对hdl-c的影响进行的研究表明,当吃鱼的次数达到每周1次甚至每天1次时,能有效减少饱和脂肪的摄入量。

2、多吃富含纤维的食物整粒谷物和面包等纤维含量非常高的食物,能有效降低人体内ldl-c的含量。

营养专家指出,为了达到影响胆固醇含量的效果,膳食中的纤维必须达到15~30克。

可以在早餐中加上一盘黑莓,在午餐中加入半碗扁豆,在晚饭中加入一盘全麦面食,再加上5个对半剖开的桃干作为零食。

3、多吃大豆制品豆腐和膨化植物蛋白等大豆制品中,含有一种天然的植物化学物质,叫作异黄酮。

研究显示,这种化学物质有助于把危害动脉的ldl-c 从人体中清除出去。

4、摄入足量的维生素C在马萨诸塞州塔夫茨大学进行的研究显示,血液中维生素C含量与人体内hdl-c含量成正比。

专家建议,每天吃3~4份维生素C含量丰富的食物,如柑橘类水果、马铃薯、椰菜、花椰菜、草莓、番木瓜和深绿色多叶蔬菜等,能提高人体血液中维生素C的含量,从而提高体内hdl-c的数量,保证血管畅通。

Health world tips:胆固醇是人体不可缺少的营养物质。

它不仅是身体的结构成分之一,还是合成许多重要物质的原料。

过分忌食含胆固醇的食物,易造成贫血,降低人体的抵抗力;但长期大量摄入胆固醇,不利于身体健康,会使血清中的胆固醇含量升高,增加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所以,科学的饮食方法提倡适量摄入胆固醇。

不含胆固醇和胆固醇含量少的食物有:所有植物性食物、禽蛋的蛋清、禽肉、乳品、鱼等;胆固醇含量多的食物有:蛋黄、动物脑、动物肝肾、墨斗鱼(乌贼)、蟹黄、蟹膏等。

一般认为,胆固醇的摄入量以每天小于300毫克为宜(相当于1个鸡蛋黄中含的胆固醇量)。

Health world tips:研究人员还发现,不吸烟、适当喝一点酒和每周进行几次提高心脏功能的体育锻炼,是提高人体内hdl-c数量的3个关键。

l 少吃高脂类食物动物肝脏、鸡蛋、牛羊肉等红色肉类,都ldl-c含量较高的食物,常吃这些食物,不利于降低人体内的胆固醇数量。

南希?恩斯特是马里兰州国家心肺和血液研究所的工作人员,她指出,在任何旨在降低胆固醇的饮食方法中,都应尽量把从饱和脂肪中获得的热量,降低到全天饮食热量总数的10%。

因为过量的饱和脂肪会加重人体内负责清除胆固醇系统的负担,从而导致动脉堵塞。

l 对脂肪的摄入比例进行重新分配人体每天摄入的脂肪大致分为饱和脂肪(多存在于肉类等食物中)、多种非饱和脂肪(多存在于植物油中)和单一非饱和脂肪(存在于菜籽油和橄榄油中)。

专家建议,改变日常膳食中上述3种脂肪摄入量的比例,能够降低人体内ldl-c的含量。

对于体内胆固醇含量较高的人来说,3种脂肪的最佳分配比例7:10: 13。

也就是说,从饱和脂肪中摄入的热量,应减少到总摄入量的7%以下;从多种非饱和脂肪中摄入的热量,应减少到总摄入量的10%以下;从单一非饱和脂肪中摄入的热量,则可增加到总摄入量的13%以上。

Health world tips:医生提醒l 经确诊为胆固醇过高的患者,应该由医生进行定期监护和治疗指导。

l 服用维生素E补充药物的同时,不能服用抗凝血剂药物。

l 维生素E的日需求量是30IU(维生素的国际单位)。

然而当医生建议服用维生素E补充药物,协助降低胆固醇时,医生的推荐量通常可达到每天至少 100IU。

虽然专家的看法是,维生素E的使用剂量在600IU以内,都属于安全无害范围;但专家同时强调,服用的具体数量、方法、时间和注意事项,须谨遵医嘱。

另外,据我国二十万临床数据证实,茶叶提取物——“茶色素”对调节胆固醇也有明显疗效,无毒副作用,可在医生确诊后确定能否服用[茶色素胶囊]。

一般来讲,胆固醇低有两种原因。

一是继发性低胆固醇血症,多见于甲状腺功能亢进,肝损害如肝炎、肝硬化等情况。

另一种就是原发性低胆固醇血症,多由饮食不均衡,长期的素食、偏食,胆固醇摄入过低而造成。

高胆固醇固然对身体不利,但胆固醇过低一样会影响健康。

胆固醇在体内参与细胞膜的组成,并维持和营养细胞膜,保持细胞膜的稳定性。

若血内胆固醇水平过低,会使细胞膜的稳定性减弱,导致细胞膜弹性降低,脆性增加,致使血管壁脆性增加。

另外,胆固醇是体内合成类固醇激素的重要原料,它在体内代谢后可转化为孕醇酮,再由孕醇酮合成皮质激素、孕酮、雄激素及雌激素等。

这些激素对调节糖、脂肪和蛋白质三大物质以及水和电解质的代谢,对应激性反应、免疫功能均有重要影响。

如果胆固醇水平过低,往往会导致皮质激素合成减少,从而导致应激能力减弱,免疫力减弱,使正常的抗病能力减弱;或者导致性激素合成减少,影响正常性功能,均不利于人体的健康。

排除其他疾病的可能性后,要保持血中胆固醇的正常水平,一定要养成均衡饮食的习惯。

胆固醇偏低时,可以多吃些鱼类、动物内脏、鸡蛋等食物。

吃什么可以降低胆固醇1.少吃或不吃动物内脏、蛋黄等胆固醇含量极高的食物,控制饮食中的胆固醇摄入(每天少于300毫克)。

血液中的胆固醇主要(70%)是肝脏合成的,只有少部分(30%)来源于食物,所以仅仅依靠减少胆固醇摄入并不能从根本上治疗高胆固醇,但是控制食物中胆固醇摄入量对降低胆固醇仍然是有帮助的。

根据美国心脏病协会推荐的标准,每天摄入的胆固醇宜少于300毫克或更低,而1个鸡蛋黄中的胆固醇为250~290毫克;2两煮卤好的猪肝胆固醇含量更高达469毫克。

2.少吃肥肉和荤油,减少饱和脂肪的摄入。

饱和脂肪广泛存在于肉、蛋、奶类食物中,尤其以肥肉、荤油和内脏的饱和脂肪含量为最多。

饱和脂肪具有促进血液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生高的作用,其效力甚至超过了胆固醇本身。

3.多吃蔬菜水果和菌藻类食物,如魔芋、木耳、海带、裙带菜、洋葱、南瓜、地瓜等,这些食物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有助于胆固醇的排泄。

人体排泄胆固醇的主要途径是通过胆汁,肝脏利用胆固醇合成胆酸,胆酸随胆汁排入胃肠道参与脂肪的消化,之后,一部分胆酸代谢产物被重新吸收回血液“废物利用”,另一部分胆酸代谢产物则随粪便排出体外。

膳食纤维的作用就是吸附更多的胆酸代谢产物,使之排出而不是重新回收利用。

这样,肝脏“只好”利用更多的胆固醇合成胆酸以补充胆酸的丢失。

大量研究证实,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具有降低胆固醇的明确作用。

4.橄榄油、茶油、玉米油和菜子油中含有的单不饱和脂肪酸具有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作用。

可在日常饮食中与豆油、花生油等植物油搭配食用。

5.鱼油和卵磷脂具有降低血脂的作用,不过其作用主要是针对甘油三脂升高,降胆固醇的作用较小(当然,仍然是有用的)。

6.维生素C、维生素E等具有抗氧化作用的成分虽然并不能直接使血液中的胆固醇减少,但有助于减轻胆固醇对血管的危害。

食物纤维能抑制血中胆固醇、甘油三酯的吸收,同时使胆固醇与脂肪酸结合后排出体外,从而达到降低血脂的作用。

谷类、大豆、蔬菜均含有食物纤维,谷类还富含维生素B1,蔬菜所含热量低,富含矿物质、维生素等,宜多食。

水果与蔬菜相比,虽亦含维生素、矿物质等,但其热量较高,不宜多食,而且水果不能代替蔬菜满足营养需要。

木耳、海藻不含热量,属于易引起饱腹感的富含食物纤维的优质食品。

此外,一日三餐还应合理。

早餐吃饱,中餐吃好,晚餐吃少。

一日三餐应品种多样,细嚼慢咽,保持标准体重。

减量不等于减餐,减餐时营养素更有效地被利用,更易肥胖并导致营养平衡失调。

因此,每餐都要有主食(米、面等)、主菜(富含优质蛋白的大豆制品、鱼、虾、肉、蛋等)、副菜(蔬菜),每日食品种类多就易于满足机体对不同营养素的摄取,从而达到营养平衡。

适当运动长期、有规律的运动是消耗热量的主要途径,能降低血浆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水平,但应掌握好运动量和运动方式。

首先应尽量选择适量的、全身性的、有节奏的、非竞技性的运动项目,使全身各处都能得到锻炼,如做操、打太极拳、慢跑、长时间快步行走等;特别是交谊舞、中老年迪斯科或扭秧歌等。

其次要掌握好运动量。

恰当的运动可达到预防的目的,反之,则会造成机体损害,促使疾病恶化。

运动时间要因人而异,可根据运动习惯、生活方式等灵活掌握。

一般每周应不少于5次,每次控制在30~40分钟,以下午运动为好。

至于运动强度,一般以脉率来估算。

中等强度运动的脉率=(220-年龄)×(60%~85%)。

比如一个60岁的人,运动心率范围=(220-60)×(60%~85%)=96~136次/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