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教科书地理八年级上册
中国地图出版社
第三章居民与聚落
第三节聚落
平顶山市第三中学
胡文艳
二〇一三年十月
聚落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聚落的概念及其基本类型。
2.描述城市景观和乡村景观的差别。
3.说出聚落与环境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
1.学会运用比较法分析人类聚居和生活的场所——聚落,了解城市景观和乡村景观的不同。
2.学会运用图片或说明材料,分析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懂得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
2.激发热爱家乡传统民居文化的热情。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城市景观和乡村景观的差别。
2.聚落与环境的关系。
3.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
难点:
1.聚落与环境的关系。
2.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
【教法】
图片、资料分析法和任务驱动法
【学法】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系,这样,不但有利
于学生理解、掌握知
识,而且还有利于培
养学生能力。
【课堂练习】
明智之选:从下列选项中选出最佳答案
1.城市居民主要从事的工作是()A.耕作业和畜牧业等B.渔业和林业等
C.工业和服务业等D.副业和养殖业等
2.关于乡村聚落的叙述,正确的是()A.乡村仅仅为了居住B.乡村居民主要从事农业劳动
C.乡村居民主要从事服务业D.乡村聚落晚于城市聚落的产生
3.下列因素中,不利于聚落形成的是()A.水源充足B.地形崎岖
C.资源丰富D.交通便利
读图答题:
4.读聚落景观图,结合学习过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甲乙丙丁(1)四幅景观图中,属于乡村景观的是和,属于城市景观的是和。
5.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B、C三个聚落中最有可能首先发展成为城市的是。
(2)请从地形、河流两方面分析该聚落最有可能优先发展成为城市的原因。
深度思考:
6.有些传统聚落经历历史的沧桑,变得残缺,人类不适当的开发加剧了它的损伤。
对此,作为中学生我们应该怎么办?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本节课我以新课程理念为宗旨,遵循地理教学规律,用图片、资料分析法、任务驱动等方法,通过自主答题、合作探究等形式,将聚落与学生生活实际相结合,通过教师的指导,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提供城市和乡村景观图片的条件下,由学生按照图片描述城市景观和乡村景观的差别;针对具体的聚落实例,分析聚落与环境的关系;通过列举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中的中外聚落,让学生能将视野扩大到“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上,并内化为自己的观念和行为。
顺利完成学习内容,达到了课程标准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