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篇中国地理第二单元中国的地形·地形地势特点及评价教学设计授课教师:李燕妮一、教材分析1、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地形地势特点及评价》是区域地理整合教程第三篇第二单元中国的地形里的内容。
中国“地势和地形”知识不仅是组成中国地理的重要内容,而且也是认识和学习其它中国地理知识的基础,与其它章节内容有着广泛的联系。
它不仅直接关系到中国的气候和河流等自然地理知识的学习,而且也影响到农业的分布、人口的分布、城市规模和分布、交通等人文地理知识的学习。
可见,中国的地形地势这一内容在中国地理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同时,通过对这部分内容的研究,学生可以更深入的了解中国自然地理环境,更好的指导学生学习其它地理知识,掌握地理知识的学习方法,学会利用地图去认知地理环境。
“地势和地形”这部分内容是试卷考察的重点,所以课堂知识要尽量做到系统全面。
本节是中国自然环境的第一节,体现了地势地形作为自然环境基础的重要地位。
它初步揭示了地形因素对气候、河流以及中国社会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这一节的复习内容主要是两个知识点,即地势与地形。
在复习过程中,力求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建立一种空间印象,能将地势和地形的特点与相应的图、表建立联系,对地形区图、山脉分布图等能准确掌握;另外就是这样的地形地势特点对中国的自然环境和经济活动产生的影响,这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二、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学过“中国的地形单元”这部分内容,所以初步在学生的知识结构中构建了一个初步的体系,所以在授课过程中,让同学们自己建立知识间的联系,会更容易理解,同时也增强了学生参与复习的积极性。
三、教学目标根据这一节的课程标准“运用中国地形图说出我国地形、地势的主要特征。
”确立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知识与能力:1理解我国地势特征,三级阶梯状况并能分析地势特征对我国的影响;2理解我国地形特征,主要山地、高原、平原、丘陵、盆地等及它们的分布、位置等过程与方法:1、充分利用地图、表格,明确一些重要的地形区的特征、分布、位置。
2、能列举实例简要评价我国地势与地形的优劣。
3、通过分析材料得出地形地势对中国自然地理环境和经济活动的影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小组分工合作中培养团结协作精神;对中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四、教法、学法分析教法:分组竞赛法、教师点拨法;学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综合归纳法。
五、复习重点、难点重点:1 地势特征2 地形特征的影响难点:提高运用地势地形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六、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学案、板书中国轮廓图七、教学过程一、问题引入(课前板书课题)师;一千两百多年以前,著名诗人李白写下了一首脍炙人口的诗《将进酒》,其中写到“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成青丝暮成雪”文艺控们纷纷表示此诗气势豪迈,感情奔放,乃我大中华文艺史上不可多得的佳作,而我们地理控们认为这正是一首描述我国地形地势特点的诗篇,那我国地势到底是怎样的特点使得我们的母亲河来于天上,归于大海呢?设计意图:在这一环节里通过问题的提出引发学生思考,明确了这节课的学习内容,激发同学们参与复习的积极性。
二、基础铺垫师:在探究中国地形地势特点前,我们先要学习一下什么叫地形,什么叫地势,以及地形地势的判断依据。
地势是指陆地表面高低起伏的总趋势,那么同学们,你们有什么方法判断一个地区的地势呢?展示区域等高线地形图,判断图中的地势高低,并说明判断依据。
①河流流向②等高线③聚落的分布用上述判断依据,判断中国的地势特点——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
第一级阶梯:第一级阶梯是我们熟知的青藏高原,这里也是长江黄河和亚洲许多大河的发源地,以高原盆地为主,例如西南部的青藏高原和东北部的柴达木盆地,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最高的高原,柴达木盆地是我国地势最高的盆地。
所以,第一级阶梯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
所以这个“世界屋脊”不是所有人都能上去的。
第二级阶梯:在第一级阶梯往东和往北,海拔会如阶梯一样,迅速下降到1000—2000米,这里便是我国的第二级阶梯。
大家在中国山脉图中找出一二级阶梯的分界线。
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横断山脉。
第二级阶梯占据了中国的大部,它的地形主要是三大高原和三大盆地,请同学们找出三大高原和三大盆地。
第三级阶梯:从第二级阶梯继续往东走,还把很快下降到500米左右,我们也进入了我国的第三级阶梯,第二三级阶梯的分界线由一些南北走向的山脉构成,包括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在第三级阶梯中,众多东流入海的河流将携带的泥沙沉沉积下来,形成了地势平坦、土壤肥沃的平原,从北到南依次有: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
在平原之间还散布着一些丘陵:辽东丘陵、山东丘陵。
东南丘陵。
小结:至此中国的地势就非常清楚了,西高东低三级阶梯两条界线。
那这样的一个地势特点会对我国的气候、交通、水能资源产生什么影响呢?小组讨论:共分为“气候”、“交通”、“水能资源”三个小组,结合所学和学案上提供的信息分析得出结论。
气候:有利于海洋暖湿气流深入我国内陆,形成丰沛的降水。
交通:使许多大江大河东流,沟通了东西交通,方便沿海与内陆的经济联系;东部交通发达,西部交通落后。
水能资源:落差巨大,蕴藏着丰富的水能资源长。
所以西高东低的地势使得“水汽输送、水运沟通、水能丰富”的优越性,“三水”三、归纳整理(一)复习地势1、学生小组内合作完成关于地势的知识点的梳理(在学案中完成)各小组竞赛,评选获胜小组。
研讨问题:(1)、我国的地势特征是什么,用简要的图示表示出来?设计意图:让同学们亲手绘制简图加深对地势特征的认识,这种形式能增强学生参与复习的趣味性(2)课本中哪些图能反映这一特征,并简要说明理由。
设计意图——把地势特征与相应的地图联系起来,培养了同学们的综合分析能力,并在思考的同时在头脑中建立了一种空间联系,活化了知识。
(3)在学案图中绘出三级阶梯的界限,并在相应位置标明山脉名称(找一位同学到黑板前完成)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实际动手操作,明确阶梯界限及阶梯交界处的山脉的位置,加深了印象。
(4)列表复习三级阶梯的海拔、地形类型。
设计意图——让同学们在综合分析比较中掌握知识点。
(5)对我国的地势作出简要评价,并说明理由设计意图——同学们要想对我国的地势作出评价,必须要综合考虑地势对我国气候、河流流向、交通往来及阶梯交界处的利用价值等方面,就能实现对这些零散的知识点的系统梳理,达到了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
2、点拨指导第(1)题强调图示要反映地势的两部分特点,而不能仅仅是西高东低。
出示:第(2)题涉及到的图主要是22页图2.1和图2.2,强调图2.1出示让同学们认真观察图中涉及到的地形区,并试着在黑板图上画一条线进行地形剖面,并简要说明。
第(3)、(4)题出示正确的图表加以对照有利方面:从气候、河流流向、阶梯交界处的水能利用价值、交通往来等方面来评价;不利方面:阶梯交界处的高大山脉成为我国东西交通上的巨大障碍。
师顺势提出:假如我国地势不是西高东低,而是东高西低,我们又将如何来评价呢?(二)复习地形1、学生小组内合作完成关于地形的知识点的梳理(在学案中完成),各小组竞赛,评选获胜小组。
研讨问题:(1)我国地形特点是什么,课本中哪些图能反映这一特征,并简要说明理由。
设计意图:把地形特征与相应的地图联系起来,培养了同学们的综合分析能力,并在思考的同时在头脑中建立了一种空间联系,活化了知识。
(2)用一个字或两个字来概括我国主要地形区的特点,并在学案中板书主要的地形区(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三大丘陵)找一位同学到黑板前板书主要地形区设计意图:明确我国主要地形区的特点与位置(3)在学案图中写出山脉名称并用符号标明走向(用标注东西走向;用标注南北走向;用标注东北-西南走向;用标注西北-东南走向;用标注弧形走向)设计意图——明确山脉的走向与位置。
(4)对我国地形特点做简要评价,并说明理由设计意图——同学们要想对我国的地形作出评价,必须要整体分析我国地形的优劣,在思考中整合一些知识点。
2、点拨指导第(1)题涉及到的图是24页的图2.4和28页图2.8,师强调山区的概念。
第(2)题全班交流,如:青藏高原-高、内蒙古高原-平、黄土高原-碎、云贵高原-崎;塔里木盆地-大、柴达木盆地-高、准噶尔盆地-北、四川盆地-湿;东北平原-大、华北平原-低平、长江中下游平原-狭长。
第(3)题强调山脉的走向即山脉延伸的两端方向加起来。
①出示:警示:山地≠山区,山地占1\3,山区占2\3。
②补充:山脉是自然地理界限,如秦岭,是南北方的分界线,山脉有时还是人文地理的界限,如长白山是中国和朝鲜的界山,喜马拉雅山是中国和印度、尼泊尔、不丹的界山,武夷山是福建省和江西省的界山。
第(4)题评价我国的地形,引导思路为:①多种多样的地形为我国发展多种农业经济提供了有利条件;②山区面积广大,使我国耕地资源不足,而且山区地面起伏大,交通不便,制约山区的的经济发展。
四、典例精析(一)单项选择题1.我国地形、地势总的特点是()①地势西高东低②河流、湖泊众多③呈阶梯状分布④森林覆盖面积大⑤地形复杂多样⑥山区面积广大A.①③⑤⑥B.①②③④C.②③④⑥D.①②④⑤2.下列山脉中,与其他三座山脉走向不同的是()A.大兴安岭B.南岭C.长白山D.台湾山脉3.在图2.1-8中,能准确反映我国地势特点的是()4.下列省区中跨第二、第三级阶梯的是()A.吉林B.云南C.内蒙古D.山西5.我国西部的主要地形区为()A.高山、高原、盆地B.丘陵、高原、平原C.平原、丘陵、盆地D.盆地、高原。
平原6.我国平原总面积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A.1/10左右B.1/20左右C.1/5左右D.1/3左右7.位于我国地势的第二、三阶梯分界线上,东北一西南走向,又是华北平原和黄土高原分界线的山脉是()A.大兴安岭B.太行山C.昆仑山D.天山8.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阴山是内蒙古高原与黄土高原的分界线B.天山是柴达木盆地与塔里木盆地的分界线C.巫山是长江中下游平原与四川盆地的分界线D.大兴安岭是内蒙古自治区与吉林、黑龙江、辽宁的分界线9.东北平原和内蒙古高原之间的山脉是()A.阴山B.大兴安岭C.长白山D.祁连山10.下列省级行政单位属于秦岭分布的是()(二)连线题1.将我国地势、地形特点对我国的影响连线:A.山区多,平原少①大河东流,沟通东西交通B.地形多种多样②耕地资源不足C.地势西高东低③有利于农业多种经营D.阶梯状分布④蕴藏着巨大的水能2.将盆地与其相对应的特征和所在的省级行政区用直线连接起来:A.塔里木盆地①纬度最高 a.新疆北部B.准噶尔盆地②海拔最高 b.新疆南部C.柴达木盆地③面积最大 c.青海北部D.四川盆地④人口最多 d.四川东部和中部设计意图:这一环节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分析、比较,掌握一定得解题技巧和方法,这样可以有效拓展学生的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