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林浆纸产业园一期年产60万吨杨木化机浆、年产150万吨优质印刷纸工程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简本1、总论江苏林浆纸产业园有限公司是由国有大型企业集团—北京中科诚毅科技发60万吨杨木化学机械木浆、年产150万吨优质印刷纸工程项目”。
本项目主要建设内容为:((1)备料车间:处理原木177.6万m3/a;(2)杨木化机浆车间:两条年产30万t/a杨木化机浆生产线组成;(3)造纸车间:4条年产37.5万吨优质印刷纸生产线组成;(4)60万t/a BCTMP杨木化机浆;(5)68.25万t/a商品木浆;(6)150万t/a优质印刷纸;(7)热电站:年供热量944.85×104 GJ,年供电量1.4688×109kWh;(8)6台钢混结构逆流冷却塔;(9)10亩自备渣场;(10)污水处理厂规模103000 m3/d。
本项目的大气环境保护目标见表1-1,地表水环境保护目标见表1-2,生态环境保护目标见表1-3,声环境保护目标见表1-4,风险保护目标见表1-5。
建设单位:江苏林浆纸产业园有限公司建设性质:新建投资总额:项目总投资为1383844万元,建设规模总投资为1299076万元,其中环保投资41916.17万元人民币,占总投资1383844万元人民币的3.03%。
占地面积:厂区总占地面积3090.98亩,绿化面积176868m2。
职工人数:拟建项目定员1117人,其中工人986人,技术管理人员131人。
作业制度:年工作日340天,三班工作制,日工作24小时。
项目实施进度:拟建项目预计 2.5年达产,投产后第一年达到设计能力的40%(实际为半年),第二年达产90%,第三年达100%。
2.2项目主体工程及产品方案自产BCTMP杨木化机浆60万t/a(1764.7059t/d),配68.25万t/a商品木浆最终产品为优质印刷纸150万t/a(4411.7647t/d),其中低定量涂布纸(LWC 纸)75万t/a、胶版印刷纸75万t/a。
本项目的主体工程由原料场备料车间、化机浆车间、造纸车间组成,其中2.3公用及辅助工程本项目公用及辅助工程见表2.3-1。
用抓木机抓取原木对圆筒剥皮机进行机械喂料,圆筒剥皮机采用干法剥皮方式,剥皮后原木经喷淋冲洗后送至削片机进行削片(削片机前设置金属探测器), 削后木片送至木片筛进行筛选, 合格木片送至料仓进行贮存, 然后送往化机浆车间,筛出大片经再碎机再碎后返回木片筛重新进行筛选,木片筛筛出锯末送至树皮仓进行贮存。
设置原木冲洗水处理循环系统。
圆筒剥皮机排出的树皮经脱水及破碎处理后送至树皮仓进行贮存,然后送往热电站锅炉。
入到纤维中。
松散的木片在高压缩比的喂料器中被挤压,挤出木片中的空气,同时带出树脂和水,而纤维不被损伤,木片被释放至底部盛有NaOH和Na2SO3溶液的立式预浸器,木片膨胀充分吸收药液。
木片在预浸器停留约3min,预浸螺旋将木片提升到预浸器上部以除去多余药液,通过常压螺旋送入预蒸仓,以便使浸渍后的木片与化学药液充分作用。
c.磨浆系统磨浆系统包括两段两段高浓磨浆。
木片经预蒸仓底部出料螺旋进入木片预热器,再经料塞螺旋喂料器进入第一段盘磨。
第一段磨浆浓度~50%,磨后浆料通过一喷放浆管喷至压力旋风分离器,使蒸汽和浆料分离,浆料经喂料器进入第二段盘磨,以同样的喷放形式进入消潜浆池。
磨浆产生的蒸汽设置热回收系统回收。
d.筛选和净化系统贮存并供抄纸使用。
(2)抄纸工段抄纸工段包括:上浆系统、抄纸系统和涂布或施胶系统。
a.上浆系统本系统主要设备有冲浆泵、锥形除渣器、除气器、上浆泵、压力筛等。
送到上浆系统的浆,由一段除砂器泵送到多段除渣器系统进行除渣,再送除气器系统进行除气,之后经冲浆泵送一级二段压力筛系统进行筛选,由一段压力筛出来的蒸汽冷凝水系统:干燥部通汽分为多段通汽,每段的二次蒸汽回下一段使用,不足部分补以新蒸汽,通过蒸汽的串级使用。
配汽站来的蒸汽进入蒸汽总管、调压进入分支管后,分别进入各用汽烘缸。
冷凝水在本车间使用。
热回收系统:在纸机烘干部设置全密闭气罩,密闭气罩设置排风系统,并配置热回收装置。
热回收装置拟为两级,第一级为气-气热交换器,利用气罩排风余热加热纸机烘干部袋区送风;第二级为气-水热交换器,利用汽罩排风余热加热工艺用水,总热回收效率约65%。
为防止排风纸毛影响热交换器换热效率,每台热交换器均配置清水喷洗系统,并设定清洗时间程序。
损纸系统:损纸包括湿损纸和干损纸两部分,湿损纸和干损纸经收集分别送到打浆系统,分别经过筛选、去污机、浓度机、离解机后到湿损纸池和干损纸池,并按照一定比例送配浆管中配浆。
白水回收系统:纸机网部浓白水进入浓白水池,直接供冲浆泵稀释浆料用,多余部分进入稀白水池。
纸机网部的稀白水收集进入水封池,回用后的多余部分进入稀白阔叶化学木浆(LBKP)针叶化学木浆(NBKP) 杨木化机浆损纸浆注:图为中红色部分为胶版印刷纸添加药剂。
3.4污染物产生情况及治理措施3.4.1废水源强拟建项目排水实施“雨污分流、清污分流”制,废水来源及水质、水量情况详见表3.4-1。
拟建项目各车间排水水质见表3.4-1。
表3.4-1 拟建项目各车间排水水质拟建项目污水处理厂采用“厌氧+好氧+化学处理”三级处理工艺。
厌氧处理工艺流程与设备采用国内制浆造纸行业目前普遍使用的IC反应器处理系统,设计规模32000 m3/d;好氧处理采用带选择器的曝气活性污泥处理工艺,设计规模78000 m3/d。
化学处理通过向污水中投加化学絮凝药剂形成微小混凝颗粒并通过浮上去除。
气浮方法将CODCr备料车间和化机浆车间污水需要经过厌氧处理后进行好氧处理,造纸车间和热电站排水、生活污水可以直接进行好氧处理。
三级处理后最终排水满足《制注:表1中数据,以锅炉连续最大出力工况计算。
1)标准状况的数值。
2)干烟气标为15煤场堆取煤过程中二次扬尘是由落差引起的,因装卸机械在场地内随机移动,故属移动点源。
计算煤场装卸煤尘量,计算结果详见表3.4-3和3.4-4。
c.煤场扬尘量汇总计算煤场在平均风速1.97 m/s时和最大风速3.33m/s时计算所得煤场风吹扬尘量和装卸煤尘量,按每年时间340d折算为煤尘源强见表3.4-3和3.4-4。
表3.4-3 煤场扬尘量(设计煤种)表3.4-4 煤场扬尘量(校核煤种)表3.4-6 拟建项目固体废物产生及处理情况表国外纸业及林业发达国家普遍将制浆、造纸、造林、采伐与销售结合起来,实施林纸一体化,形成“以纸养林、以林促纸”的发展环境,我国造纸业要发展,在有条件地区必须走林纸一体化的道路,从国民经济发展需要和加快造纸工业发展背景出发,国家于2004年制定和实施了《全国林纸一体化工程建设“十五”及2010年专项规划》,确定了全国林纸一体化工程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发展目标、布局和相关政策措施,认为“林纸一体化工程建设要因地制宜,根据造纸工业的特点,优先在水资源充足、河流自净化能力强、降雨丰沛、树木生长快的地区进行。
”该项目符合国家产业准入政策和标准,此外该项目是利用外资投资建设,项目符合《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鼓励外商投资产业。
自备热电站符合原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建设部、国家环保总局联合发布《关于发展热电联产的规定》(计基础[2000]1268号)中“单机容量在50兆瓦至200兆瓦以下的热电机组,其热电比年平均应大于50%,全年平均总热效率>45%”的规定。
突破的示范区,体制创新的先行区,财富增长的聚集区”。
截至2007年底,开发区进区项目已接近370个,初步形成了以食品加工、纺织服装、机械电子、建筑材料等产业为主的区域经济板块。
规划目标:因地制宜,科学安排各类用地,合理组织交通体系,全面高标准地配套各项基础设施,创造一个具有良好投资环境和竞争力,具有良好生态环境,工作、生活环境舒适的综合开发区。
规划不确定具体的规划年限,使开发区分区规划具有与宿迁市经济发展速度相适应的良好弹性。
开发区将延续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开敞型、片区式空间结构形态,为全市重要的工业生产基地,综合性城市副中心,其中东部为商务中心,西部、南部为工业区。
用地功能结构以民便河绿廊、环城南路、环城西路、通湖大道、开发区大道绿廊分割,形成组团式布局结构,即一条公共服务带、一个市场片区、两个居住片区、留个工业片区。
4.4项目所在地环境质量现状良好(1)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污水排放口泗阳运南北渠断面的COD、BOD5和古黄河宿迁入淮安断面COD出现超标,超比率为100%,其余各指标均能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的Ⅲ类水质标准。
皂河桥断面、宿迁二号桥断面和河西污水处理厂排放口断面,各指标污染指数均小于1,均达到《地表水经拟建工程主要废气排放源为自备热电站循环流化床燃煤锅炉排放的烟气。
锅炉烟气采用四电场静电除尘器+湿法脱硫装置控制,除尘效率达99.85%;采用烟气湿法脱硫,脱硫效率90%达以上;烟气通过150mH×Ф6.0烟囱高空排放。
循环流化床燃煤锅炉烟气满足GB13223-2003《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400 mg/m3,NOx450 mg/m3标准要求。
中第3时段,即烟尘50mg/m3,SO2拟建项目的固体废物通过厂内回收利用和外运综合利用来实现资源化。
浆渣主要成分是纤维,可销售给地方小造纸厂生产低档纸和蛋托。
木屑等木质废料主要成分是纤维和木质素,具有很高的热值,送入多燃料流化床锅炉燃烧可以提供一定的热量,减少用煤量。
灰渣来源于经除尘设备收集的粉煤灰和由炉底排出的炉渣。
粉煤灰用于生产烧结砖,炉渣用做水泥混合材料。
拟建项目树皮等木质废料和生物污泥也送循环流化床锅炉燃料,产生的木质残灰和污泥灰渣主要成分是含钾的灰渣,混入煤灰渣一起综合利用。
生活垃圾经收集后,委托当地环卫部门进行处理。
;SO210(3)正常工况下各污染物年均浓度贡献不大,SO2、NO2、PM10年平均落地浓度为:SO2 1.75412ug/m3,占二级年均浓度标准2.92%;NO23.84944ug/m3,占二级年均浓度标准4.82%;PM100.50744ug/m3,占二级年均浓度标准0.51%。
各污染物浓度均能达到二级标准;(4)本期工程建成后全厂废气排放所造成的污染物日均浓度贡献均不大,叠加监测期最大监测浓度值后均能达到二级标准要求;(5)在脱硫效率降低到一半(45%)或除尘效率降低至99%两种非正常工况下,排放浓度不达标,但落地浓度贡献均低于二级标准。
由于非正常排放情况下污染物浓度贡献有较大增加,项目位于城郊规划区内,居民点较多,应尽量避免发生非正常排放。
4.6.2水环境影响预测本项目施工期间废水主要来自施工所产生的排水及由于施工人员的进驻产生的生活污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