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杜牧) ppt课件
折戟 赤壁之战 英雄人物 国家命运 考
②议论入诗,立意新颖
历史思
观点新奇独特,议论生动形象,富有情 致
ppt课件
1
※作者与作品简介
※ 朗诵诗歌
※ 诗歌解读
※ 探究讨论
※ 课后思考与练习
ppt课件
2
作者简介
ppt课件
3
杜牧(公元803-853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京 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宰相杜佑之孙。晚唐杰出 诗人,其诗、赋、古文都负盛名。他喜欢兵法,注释 过《孙子》,他的诗文亦受兵法影响,意气纵横,抑 扬跌宕,尤以七言绝句著称,与李商隐齐名,世称 “小李杜” 。杜牧其人俊朗飘逸,个性张扬,杜牧
3、4句:由叙事引发议论,杜牧本人认为赤 壁之功出于侥幸,若非东风之便,则国破家亡。
这二句曲折地反映出他的抑郁不平和豪爽胸襟。 诗人慨叹历史上英雄成名的机遇,是因为他自 己生不逢时,有政治军事才能而不得一展。它 似乎还有一层意思:只要有机遇,相信自己总 会有所作为,显示出一种逼人的英气。
ppt课件
14
余万大军,创造了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经典战例。这
次战役也是对三国历史影响最大的战役。
ppt课件
8
赤壁地理位置
ppt课件
9
ppt课件
10
①戟:古代兵器,上杆顶端有锐利枪 尖,旁有月形利刃,能直刺横击。
②销:毁坏。
③将:拿起。
④认前朝:辩认出是前朝的遗物。
⑤周郎:三国时吴国大将周瑜。
ppt课件
11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ppt课件
5
这首诗是咏史诗。特点是咏史抒怀 或借史实抒发作者情感。作者经过赤壁 (即今湖北省武昌县西南赤矶山)这个 著名的古战场,有感于三国时代的英雄 成败而写下的。诗以地名为题,实则是 怀古咏史之作。这是诗人杜牧对历史上 兴亡成败的关键问题发表自己的议论, 是一首明显带有史论特色的咏史作品。
确实有才华,而且政治才华出众,但杜牧生活在江河 日下的晚唐 ,政治腐败,杜牧怀才不遇,杜牧最为
脍炙人口的诗作,是咏史与写景抒情的七绝。杜牧的 咏史,充满着幽默与调侃,饱含借古鉴今之意。 有《樊川文集》
ppt课件
4
《泊秦淮》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过华清宫绝句》其一
还有一层意思:
假如我有像周瑜那样的机遇,我也可以取得像周瑜 一样的成功,建立丰功伟绩。
——表现了诗人豪迈的英雄气概。
ppt课件
20
本诗写了_诗__人__由__折__戟__引__起__的__感__慨__,
英雄无用武之地的 表现诗人____抑__郁__不__平__之__气______。
ppt课件
21
①以小见大,言近旨远
周瑜:雄姿英发 杜牧:英姿勃发
机遇 东风 客观条件好
无东风 无机遇
赢得了赤 壁之战的 伟大胜利
无法赢得 像赤壁之 战这样的 伟大胜利
ppt课件
19
思想感情:
一层意思:
现实情况是我具有周瑜一样的才华,却没有周瑜那 么好的客观条件,没有良好的机遇
表现了诗人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 平之气(怀才不遇)、壮志难酬。
ppt课件
6
赤壁之战
赤壁,地名,东汉献帝十三年(208年)周 瑜大败曹操处,现在湖北省赤壁西北长江南岸
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曹操扫平河北,北 征三郡乌桓,消灭袁氏残余。
建安十三年元月,曹操回到邺郡,训练水军 ,准备南征,统一天下。
建安十三年秋七月,曹操率大军十余万南征 刘表,八月,刘表病死,九月,曹操兵不血刃取 得荆州。
曹操为了方便训练水军,提高水军战斗力,将战船
用铁索相连,周瑜发现曹军弱点,设计施以火攻,火船
乘东风闯入曹军船阵,顿时一片火海,迅速延及岸边营
屯。联军乘势攻击,曹军伤亡惨重。曹军丢盔弃甲,败 走华容。 时周瑜年仅33岁!
从曹操南征到引军败走近半年的时间,而赤壁之战
持续则一个多月,这次战役周瑜以三万精锐大败曹操十
ppt课件
17
3.诗人是怎样评价赤壁之战的?又体现 了诗人怎样的哲理思考呢?(历史观)
认为赤壁之战的胜利,不过是借助 东风而已,有很大的偶然性,否则 就会有相反的结果。
任何英雄人物都不能凭空地创造历史,
都是要受着客观条件的制约。人和事
业的成功是离不开条件,离不开机遇
的。
ppt课件
18
4、本首诗是一首“咏史抒怀诗“,那么 抒发的作者什么样的”怀“呢?
ppt课件
16
2.“二乔”在诗歌中指代什么?这样写 有什么意义?
“二乔”形象地代表东吴的命运。 诗人不直接表明战争的胜负,而是 通过大小乔这两个具有特殊身份的 女子命运来表达设想中东吴败亡的 结局。真可谓以小见大,别出心裁。 一般议论较抽象,但诗人在议论中 用具体形象来点缀,使得表达既委 婉含蓄,又生动形象,富有情致。
译文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一支折断了的铁戟沉没在水底沙中还没有完全锈 蚀,经过自己又磨又洗发现这是当年赤壁之战的 遗物。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那时假如不是强劲的东风帮助周瑜实行火攻,打 败了曹军,东吴的美女大乔和小乔就要被掳去, 关在铜雀台上为曹操所霸占。言外之意,诗人认 为,在赤壁大战中,周瑜侥幸战胜曹操。
刘备败走长坂坡,被曹操派遣的精锐骑兵追 上,刘备军主力被歼灭,刘备侥幸逃到夏口,与 关羽、刘琦等汇合。
ppt课件
7
与此同时,孙权的使者鲁肃与刘备取得联系,
刘备派诸葛亮为使前往孙吴,准备联合抗曹。诸葛
亮以高明的外交手段成功缔结了孙刘联盟,联合抗
曹。孙权派都督周瑜统率吴军精锐三万人,迎战曹 操于乌林、赤壁。
赤 折戟沉沙铁未销,
兴 感
壁 自将磨洗认前朝。
之 由
怀 古
咏
东风不与周郎便,
议 论
史 诗
铜雀春t课件
15
思考
1、诗人对历史的评价因何而发? 为什 么从一把很不起眼的东西写起,这样写 有何作用?
沉沙的折戟
折戟与古代战争有联系,由折戟自然联想到赤 壁之战,这样也很自然的为后文诗人对历史的 咏叹做了铺垫。以小见大的手法
ppt课件
12
折戟沉沙铁未销,
赤
自将磨洗认前朝。
壁
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
断戟沉没泥沙中,六百年来竟未销熔;
自己拿来磨洗,认出是赤壁之战所用。
假使当年东风不给周瑜的火攻计方便;
大乔小乔就要被曹操锁闭在铜雀台中。
ppt课件
13
1、2句:叙事,写诗人从前朝旧物睹物兴 感,不禁“发古思之幽情”,浮想联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