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单元生物圈中生命的延续和发展
第一章生物的生殖和发育
第三节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方面
(1)描述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过程及特点。
(2)通过资料分析,关注生物的生殖和发育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二)能力方面
通过调查和查阅资料,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和分析资料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
培养学生保护环境,关注环境变化的意识,关注生物的生殖和发育与环境的关系,增加保护我国生态环境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 教学重点
描述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过程。
2. 教学难点
早期蝌蚪与成蛙在外部形态上的不同点。
关注生物的生殖和发育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三、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
内容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意图
复习
导入新课
1、说出家蚕的生殖发育过程?
2、什么叫变态发育?
3、完全变态和不完全变态的区别?
从宋朝诗人赵师秀的诗“黄梅时节家
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
闲敲棋子落灯花”导入课题,这是描绘江南
梅雨季节,水草丰茂,蛙鸣声声的情景。
此
时此地,青蛙群聚,如此活跃,这是为什么
呢?引导学生分析诗人咏诗时的心情,分析
在什么环境条件下能听到蛙的鸣叫,蛙的鸣
叫意味着什么?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究心理,
回忆知识,回答问
题。
观察图片,思考并回
答问题。
检测上节
知识掌握
情况。
进
一步巩固
知识。
鼓励学生
动脑思
考,激发
学生的学
习兴趣,
引入新
有尾,课。
学会观察,掌握知识,突破难点。
使知识形象、准确,培养学生思考、交流能力。
以点带面进行拓展延伸。
变态发育。
卵→蝌蚪→青蛙
蝌蚪:像一条小鱼,用鳃呼吸。
青蛙:成体既能生活在陆地上,又能生
活在水中,用肺呼吸,用皮肤辅助呼吸。
引导学生完成资料分析:分析环境的变
化对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的影响。
环境影
响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青蛙的生殖发育
离不开水;幼体必须生活在水中;成体生活
在水中或陆地。
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幼体的发育也必须
在水中进行,幼体要经过变态发育才能上陆
地生活。
Q:
两栖动物面临濒危是什么原因造成?
结束语:两栖动物与人类有着密切的关系,
对于它们我们应当采取哪些保护措施呢?
师生共同梳理本节学习内容。
五、课堂练习
六、板书设计
第三节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一、青蛙的生殖和发育
1.鸣叫:鸣囊——雄性;作用——招引雌蛙
2.雌雄蛙抱对—--提高受精率
3.体外受精:受精过程在水中进行
4.发育:受精卵→小蝌蚪→幼蛙→青蛙
蛙的生殖特点:鸣叫,抱对;有性生殖,体外受精(卵生);受精过程离不开
水;具有变态发育(完全变态发育)。
二、两栖动物的生殖发育与环境条件
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幼体的发育也必须在水中进行,幼体要经过变态发育才能上陆地生活。
七、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