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季节竹笋的栽培管理技术油焖春笋、酱肉蒸笋、文武笋这些都是杭州的特色菜,色泽悦目,淡雅细腻,清香奇异,就是光看着就会让人垂涎欲滴的,这吃起来啊更是清鲜爽脆,味道鲜美,唇齿留香,令人回味无穷!竹笋是竹的幼芽,有竹肉、竹胎、竹芽之称。
笋类含有丰富的植物蛋白和膳食纤维、胡萝卜素及钙、磷、铁等人体必需的营养成分。
竹笋又有“素食第一品”之说,不仅是一种蔬菜,还是一味良药。
每年的春天和夏天是竹笋破土而出的盛产季节,尤其是春笋笋体肥大,美味爽口,可是眼下正值数九寒冬,咱们的餐桌上就摆上了一道道竹笋制作的美味菜肴,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啊,这是浙江省余杭区的农民自己利用覆盖竹林技术,实现了反季竹笋的栽培,让春笋提前上市,满足广大老百姓的需求。
所以这冬天的餐桌上出现本应该春夏才出土的竹笋就一点也不惊奇啦。
在介绍反季竹笋的管理方法前,我们先认识一个人,他就是浙江省余杭区径山镇麻车头村村民于兆根,他可是浙江省余杭区径山镇实现反季竹笋栽培的领军人物。
1996年老于就开始种植竹笋,对竹笋时令性强,保鲜时间短,市场受到限制这样的问题,起初也是很无奈,他发现元旦到春节期间的竹笋价格要比第二年的三四月份高出几倍甚至十几倍,这时他就想了,能不能让我的竹笋提前出笋呢,就是因为这个谁都不知道能不能成功的想法,开始了他的学习史,通过对群众的学习,和关于竹笋种植教科书的阅读,老于掌握了相当丰富的竹笋知识,为实现反季栽培管理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适合反季节竹笋栽培的地区目前反季节竹笋栽培在我国江浙一带已经广泛应用,这种技术还可以推广到湖北、湖南、四川等竹林覆盖较广的竹笋主产区。
适宜反季节栽培的竹笋品种老于试验反季竹笋成功的就是早竹林,早竹又称为雷竹,这种竹子培育周期短、出笋早、见效快、产量高、笋味好,经济效益显著,是一种优良的笋用竹种,适合在山区、丘陵地区栽培,所以比较适合在江浙一带生长。
早竹秆高7~11米,径4~8厘米,节间短而均匀,长约20厘米,每年的3月下旬至4月上旬为集中出笋期,是江浙一带早春主要的时令鲜菜之一。
反季竹笋的出笋期正常竹笋的出笋季节为春天和秋天,但是实行反季节竹笋栽培技术之后每年的夏天和冬天这两个温度很高和很低的季节也能出笋。
所以竹笋反季节有两个产笋期:一是夏天出笋,又称夏秋笋,在每年的8—9月份上市。
二是冬季出笋,也就是春笋冬出。
在每年的11—12月份上市。
栽培环境接下来我们跟大家说说进行反季节栽培的竹笋需要怎样的生长环境。
(同期)早竹喜欢湿润的环境但是又怕积水、喜欢阳光但是又怕风量太大,所以进行反季节栽培的竹笋应该选择在向阳、坡地较缓、排灌方便、土层深厚肥沃的山坡地上。
跟着老于了解了反季节竹笋栽培需要的环境下面咱们就一起去看看反季节竹笋在栽培过程中具体有哪些管理措施吧。
反季节竹笋的田间管理据我们了解竹主要分为三大类:丛生型、散生型和混生型。
早竹是散生型的竹子,它的新竹是由竹鞭上的芽繁殖而成的。
在一年当中分为四个生长期,竹鞭生长期、笋芽分化期、出笋期、留养母竹期。
所以我们的管理措施也是根据早竹的生长周期来安排的。
竹鞭生长期的管理方法每年的5月—6月为竹鞭的生长期,也称行鞭期,在这个时期竹鞭快速生长,积蓄能量,为笋芽分化和出笋做好保障,也为冬季覆盖创造条件,到了冬季,竹子处于休眠状态,而覆盖出笋的营养物质都是竹鞭积蓄下来的,所以这个时期要加强管理,以便于冬季出笋。
此时要注意清除杂草,并结合除草松土,重(zhong四声)施长鞭肥。
5-6月是南方的梅雨季节,雨水充沛,所以结合下雨进行施肥。
雨前或者雨后都可以施用长鞭肥,施肥时,要以施有机肥或竹笋专用复合肥为主,氮、磷、钾无机肥配合。
每亩施竹笋专用复合肥80千克,然后进行深翻20~25厘米,不让肥料挥发,让竹子更多的吸收肥料。
土壤的pH值在4.5-7.0之间竹子都能正常生长,但是老于通过各种资料的查询得知,当土壤的pH值在7.0的时候最适合竹笋生长,而我国南方,大多呈红色的酸性土壤,所以要想竹笋出的好必须对土壤进行改良。
老于想到在竹林里施用生石灰来中和土壤的pH值,他告诉我们,在使用石灰的时候,首先要对自己的竹林土壤进行酸碱度的测试,这样可以更加准确的利用石灰进行中和,那究竟多少pH值配以多少石灰进行中和才合适呢?为此老于特意跑到余杭区农技站询问专家得知,竹林的土壤pH值在3—3.5之间,每亩地施洒4500-5000千克的生石灰,pH值在3.5—4.0之间,每亩地施洒2800-4000千克的生石灰,pH值在4.0—4.5之间,每亩地施洒1500-2500千克的生石灰,pH值在4.5-5.0,每亩地施洒1000-1400 千克的生石灰,PH值在5.5-6.0之间,每亩地施洒600-980千克的生石灰,PH值在6.0—6.5之间,每亩地施洒400-600千克的生石灰,老于家的竹林土壤经过测量,pH值是4.5左右,所以每亩需要施用生石灰1500-2500千克,这时正是南方地区的梅雨季节,所以直接将石灰洒在竹林中就可以了。
竹鞭生长期的下一个阶段就是笋芽分化期。
接下来老于要告诉我们在笋芽分化期反季节竹笋的栽培要点是什么。
笋芽分化期的管理方法竹子的笋芽分化期正值8—9月,笋芽就是长在竹鞭上的嫩芽,笋芽长大后漏出地面就是我们食用的竹笋了,它生长的好不好直接决定竹笋的产量。
这时候的江浙一带气温高,蒸发量大,土壤易干旱缺水,水肥管理在这里就显得尤为重要,浇水结合施肥,每亩竹笋专用施复合肥100千克,然后进行浇水,促进笋芽分化。
出笋期的管理方法夏秋笋的出笋期控制这个时期就是我们前面提到的,早竹笋的第一个发笋时期--夏秋笋,调整好了土壤的pH值,又对竹林进行了水肥管理,老于想这下竹林长出的秋笋肯定又大又嫩。
可是老于家竹林里长出的竹笋不单出笋迟,笋体还很瘦,又老又硬,吃也难以下咽买还没人问津,这可把老于急坏了。
为什么这个季节长出的竹笋是这样的?于是老于又开始查资料,询问专家,原来,最适宜竹笋生长的温度是15-18摄氏度,但是竹笋在15摄氏度以下只是横向生长,竹笋长粗,而20摄氏度以上时只是纵向生长,竹笋就光是长(zhang)长(chang),而每年的8-9月份,江浙一带正值炎热季节,温度都得在30摄氏度以上,难怪这竹笋长得又黑又瘦呢!怎样使竹笋长得肥大呢?解决办法只有一个,保持温度,只有使温度保持在15-18摄氏度,竹笋才能长好。
老于想到了利用覆盖物来进行隔热的方法对竹笋进行保温,但是几次的试验都以失败而告终,于是在2008年,老于一行人又跑到临安市千洪乡去取经,看看人家的反季节竹笋是怎么种的。
这下他想出了一个解决方案。
恒温竹林的创建原理在每年的8-9月份正值炎热季节,温度达到30摄氏度以上,我们人为给竹笋营造一个“空调房”,而这个“空调房”的材料就是覆盖物的残渣,也就是我们上一年覆盖竹林没有腐烂的残渣,因为残渣在变成腐殖质时释放的热量很少,所以不必担心覆盖是为了给竹笋增温了,覆盖好后浇水降温,凉水的温度在13摄氏度左右,这种温度的水会将地温和覆盖物的温度相对降低到15摄氏度左右,这时残渣为遮挡光线和隔热发挥作用,就起到了降温、保湿的作用,随着时间的消逝,砻糠也慢慢腐烂,变得越来越少,因为,这时气温也越来越低了,所以,不必担心这时单薄的砻糠是不是还能发挥降温的功效,在这样舒适的环境下,竹笋当然也长势喜人了,想到做到,既然找到了解决方案老于马上将方案付诸行动。
恒温竹林的创建方法老于将竹笋的水肥管理全部安排完毕之后,将旧砻糠,北方叫它为稻壳,在竹林内铺盖将近30厘米的厚度,然后用水幕带进行灌溉,给竹林进行“人工降雨”,来给竹林营造一个雨后出笋的小气候,第一次灌溉时间要长,一般进行两个小时左右,因为这个季节干燥,气温高,第一次灌溉不仅是给土壤补充水份,还要保证覆盖物下面的温度尽量达到15-18摄氏度。
以后每三天进行一次灌溉,这时的竹林已经形成了温湿恒定的小气候,用水幕带喷洒半个小时就可以了。
您要问了,不用这种水幕带灌溉可以吗?以前老于为求降低成本也尝试过用水管浇地,可是最终以失败告终。
(同期),用水管浇淋,浇水会不均匀,而且洼地和用脚踩下的坑会形成积水,这样,竹林的湿度肯定不均匀,影响出笋的效果。
所以水幕带是反季竹笋栽培的关键,不能忽视。
适时采收经过这样的培育,八九天之后竹林里就开始陆续出笋了,在这样厚的覆盖物下,怎么才能找到竹笋呢?别急,老于自有办法,由于覆盖物在上面,竹笋长大就会将覆盖物顶开,形成鼓包和裂口,这样的鼓包下面您就挖吧,您看,这秋笋是不是长得又大又嫩?(同期)这波竹笋出笋完毕后也就十月份了,享受了丰收的老于可以好好歇歇了吧?那可不行,他马上要开始对竹林进行第二次覆盖了,因为咱们还有一种反季节竹笋的栽培呢,那就是春笋冬出。
春笋冬出的出笋期控制在江浙一带10月中下旬日平均气温已经降到15摄氏度左右,根据竹笋的特性,它们会逐渐停止生长、老化、萎缩、休眠,老于这时想到了提前给竹林覆盖增温保证竹笋提前出土。
对竹林进行第一次覆盖的时候正值炎热季节,为的是降温,而这二次覆盖是为了升温,怎么样才能让地温升高呢?老于查阅了很多资料也咨询了很多专家,于是有了新的设想。
恒温竹林的创造原理给竹林覆盖上一层稻草,这样稻草在腐烂的时候能够放出大量的热,使地温升高,但是怎么才能使稻草快速腐烂呢?老于想到把没有经过发酵的鸡粪堆放在稻草之上,这样利用微生物的分解与合成作用,使新鲜的鸡粪形成较多数量的腐殖质和可溶性有效养分。
几天时间,温度就可以升高到18-20摄氏度,这样稻草和地温可以在短时间内一起得到提高,另外稻草作为持效型发酵物,在这样的温度下,开始一点一点的形成腐殖质和各种营养成分,并且不断释放温度,起到调节温度的作用,最后再在鸡粪和稻草上面覆盖上一层砻糠,砻糠起到保温的作用,这样整个竹林不就形成了一个大暖房了吗?想到这里,老于又开始行动了。
恒温竹林的创造方法十月中下旬正值秋高气爽,应加强节水保墒,出笋期与笋芽分化期要求充足的水分,而且笋体的含水量为95%,在覆盖之前不用清理夏秋笋的覆盖物,砻糠经过两个月的使用已经所剩无几了,结合合理灌溉每亩竹林施用竹笋专用复合肥80-90公斤,为春笋冬出和春季出笋增加营养,然后进行覆盖。
到了真正覆盖的时候,覆盖物的选择很多,未经发酵的动物粪便是必不可少的,其余的则可以自由选择比如干稻草,干竹叶等等都可以和动物粪便一起使用。
动物粪便是高温快速型发酵物,稻草、竹叶等为缓速持效型发酵物,砻糠覆盖在上面为保温层,老于说最好的持效型发酵物是干竹叶,因为竹叶上的主要元素是硅元素,而竹子最需要的也是这种元素,当竹叶在发酵的时候释放出的硅元素被早竹吸收,促进竹笋生长。
首先,将干稻草均匀铺盖在竹林内,用稻草的上部覆盖在前面稻草的根部,保持厚度在15厘米,然后在稻草上面覆盖上一层将近2厘米的动物粪便,粪便的上面铺盖上一层3厘米厚的干竹叶,将上面的竹枝捡出,以免竹枝撑起上面的覆盖物,出现漏气的现象,最后再将起到保温作用的砻糠覆盖在最上面,厚度为5厘米左右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