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行线的判定说课课件(1)
了解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等角的特 征,认识“直线平行”的三个充分条件及在实 际生活中的应用。
目标分析
三、教学目标的确定
2.过程与方法目标
①通过观察、思考探索等活动归纳出三种判 定方法,培养学生转化的数学思想和动手、 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②通过活动及实际问题的研究引导学生从数 学角度发现和提出问题,并用数学方法探索、 研究和解决问题。
∴ AB∥CD.
教学流程
教学活动五
总布 结置 新作 知业
通过设问回答补充的方式小 结,学生自主回答两个问题,教 师关注全体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 程度,学生是否愿意表达自己的 观点,采用必做题和选做题的方 式布置作业。
教学流程
设计意图:培养学 生分析及解决实际 问题
4、如图,光线AB、CD被一个平面镜反射,此时∠1=∠3, ∠2=∠4,那么AB和CD的位置关系是 ,BE和DF的 位置关系是 . A E C F 1 5、如图,一个合格的变形管道 ABCD需要AB边与CD边平行,若一 个拐角∠ABC=72°,则另一个拐角 ∠BCD=_______时,这个管道符合 要求. B
A
E
设计意图:落实同位角,内错角,
B
C
D
同旁内角的概念。
教学流程
A 1 3 B 2 F
设计意图:落实三种 判定方法的应用
2、如图,∠1 = ∠2 = 55°, ∠3等于多少度? 直线AB、CD平行吗? 说明你的理由。
C
∵ ∠1 = ∠2 = 55°
∠3 = ∠2,对顶角相等
∴ ∠3 =∠1= 55°
4 2
5 3
6 4
7 5
8 6
9 7
10 8 9 10
二、靠
三、推
0
1
2
3
4
5
6
7
8
9
10
00 11
22 33
44
55
66
77 88
99 10 10
四、画
教学流程
2.用学具塑料条摆两条平行线被 教师把学生画平行线的 第三条直线所截的模型,并探 过程和塑料条模型抽象 讨图中角的关系 成几何图形,指明同位
B
2
3 D
4
(第4题图)
A
C
D
(第5题图)
教学流程
总结
1.已知一条直线和直线外的一个店,如何用三角板画出直线的平行线? 2.两条直线平行的证明方法有哪些? ,两直线平行。 ,两直线平行。 ,两直线平行。
作业
必做题:P16 1、2 P17 4 选做题:P17 6、8
六、教学评价分析
本节课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教学评价: 1)可以反映学生数学学习的成就和进步 2)诊断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困难,及时调整和改 善教学过程 3)全面了解学生学习数学的历程,帮助学生认识 自己在解题思维和习惯上的长处和不足 4)使学生形成对数学积极的态度、情感和价值观, 从而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树立信心
四教法学法分析
1、采用指导探究法进行教学,主要通过二个师 生双边活动: ①动——师生互动,共同探索。 ②导——知识类比,合理引导 突出学生主体地位,让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组 织者、引导者、合作者,让学生亲自动手、动 脑、动口参与数学活动,经历问题的发生、发 展和解决过程,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完成教学 目标。
创设情景,孕育新知
实验操作,探索新知
教学过程
大胆猜想,探究新知
解释巩固,运用新知
总结新知,布置作业
教学流程
教学活动一
创孕 设育 情新 景知
师生欣赏四幅图片,让学生观察、思考 从几何图形上看有什么共同点。 设计意图:通过图片,贴近学生生活,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欲望。让学 生知道数学知识无处不在,应用数学无 时不有。符合“数学教学应从生活经验 出发”的新课程标准要求。
四教法学法分析
2、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整堂课围绕“情景 问题——学生体验——合作交流”模式,鼓 励学生积极合作,充分交流,既满足了学生 对新知识的强烈探索欲望,又排除学生学习 几何方法的缺乏,和学无所用的思想顾虑。 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及时给予帮助,让他们 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愉快和进步。 3、多媒体教学法。利用课件辅助教学,突 破教学重难点,扩大学生知识面,使每个学 生稳步提高。
5.2.2平行线的判定
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五章第二 节第二课时
说课流程
教 材 内 容 分 析
重 点 难 点 分 析
教 学 目 标 分 析
教 法 学 法 分 析
教 学 过 程 分 析
教 学 评 价 分 析
内容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在充分感性认识的基础上 体会平行线的三种判定方法,它是空间与图形领域的基 础知识,是《相交线与平行线》的重点,学习它会为后 面的学习平行线性质、三角形、四边形等知识打下坚实 的“基石”。让学生加深“角与平行线”的认识,建立 空间观念,发展思维,提高运用数学的能力。因此这节 内容在七~九年级这一学段的数学知识中具有很重要的地 位。
教学流程
2 3
学生用语言表述推理过程,教师深入 学生中并点拨将未知的转化为已知, 并规范推理过程。和学生一起归纳直 讨论: 线平行的条件2,3。 ①∠1和∠3是什么位置关系?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数学转化思想 ∠1和∠4是什么位置关系?
②直线CD绕O旋转是否还保持上述 位置关系? ③∠1与∠3,∠1与∠4一定相等吗?
目标分析
三、教学目标的确定
3.情感与态度目标
①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激发 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敢想、敢说、敢解决实际问 题的学习习惯。通过学生体验、猜想并证明,让学生体 会数学充满着探索和创造,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勇于创 新的精神。
②通过“转化”数学思想方法的运用,让学生认识事物 之间是普遍联系,相互转化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角的位置关系是截线, 被截线的同旁。
教学流程
2 1
∠1和∠2是同位角
同位角是F角!
判定定理1 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 截,如果同位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 平行(简单说成:同位角相等,两直线 平行)
教学流程
教学活动三
大探 胆究 猜新 想知
本环节让学生观察角与角之间的 关系,并在教师的指导下大胆进 行猜想学生讨论探究并类比判定 方法1,在教师的点拨下得出平行 线的其他两个判定方法。
重难点分析
二、重点与难点
重点:三种位置关系的角的特征;
根据三种位置关系的角来判断两直线平行的方法。
难点: “转化”的数学思想的培养。
由“说点儿理”到“用符号表示推理”的逐层加深。
目标分析
三、教学目标的确定
1.知识与技能目标
2.过程与方法目标
3.情感与态度目标
目标分析
三、教学目标的确定
1.知识与技能目标
探究:
1
4
①∠1=∠3能得到AB∥CD吗?
②∠1+∠4=180可以判定AB∥CD吗?
教学流程
判定方法2 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 截,如果内错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 平行(简单说成:内错角相等,两直线 平行) 判定方法3 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 截,如果同旁内角互补,那么这两条直 线平行(简单说成:同旁内角互补,两 直线平行)
试观察有什么共同点?
你怎么判定它 们是平行线呢?Leabharlann 教学流程教学活动二
实探 践索 操新 作知
由学生是否会画平行线导入, 用小学学过的方法过点P画直 线AB的平行线CD,学生动手画 并展示。让学生思考三角尺起 什么作用(教师点拨)?
教学流程
1、你会用三角板画平行线吗?
教学流程
●
一、放
0
1
2 0
3 1
教学流程
教学活动四
解巩 释固 运新 用知
通过给学生进行课堂练习,巩固学生 刚刚学习的知识,加强学生运用新知 的意识,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 力和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巩固所 学内容,并进行自我评价,既面向全 体学生,又照顾个别学有余力的学生, 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
教学流程
1. 请说出下面图形中的同位角,内错角和同旁内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