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平行线的判定说课稿

平行线的判定说课稿

七年级下册第五章第二节第二课时《平行线的判定》说课稿
尚义二中史翠梅
一、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本节课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中第二节(平行线及其判定)的第二小节(平行线的判定)的第一课时。

主要内容是平行线的判定方法,这是本章的重点内容之一。

本节首先通过平行线的画法等实例让学生在画图、观察、实验、归纳的基础上发现并认可“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的判定方法。

在此基础上再通过探索并证明得到“内错角相等(或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的判定方法。

这部分内容是继“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即三线八角内容之后学习的又一个重要知识,同时它又是空间与图形领域的基础知识,学好它会为后面继续学习平行线的性质、三角形、四边形等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学生学情分析
从认知结构的角度,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生活经验和数学活动经验,并且对基本的几何图形有一定的认识。

学生已经学习了平行线的定义、画法、平行公理等知识,具备了探究平行线的判定方法的条件和基础。

特别是已经知道平移三角尺画平行线的方法以及“平移”过去是平行的事实.但在逻辑思维、几何语言以及合作交流的意识等方面发展不够均衡,同时通过“说理”、“简单推理”等言之有据的解答问题的习惯和能力还很薄弱。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位角相等,那么两直线平行”这一基本事实;探索并证明“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内错角相等(或同旁内角互补),那么两直线平行”;
(2)会用平行线的判定方法判定两条直线平行,初步学会用文字语言及符号语言进行简单的推理和表述。

过程与方法:
在探索图形的过程中,通过观察、操作、交流、说理等方式,有条理的思考和表达自己的探索过程和结果,体会发现和得到几何结论的一般方法,从而进一步培养学生动手操作、主动探究、合作交流以及语言表达的能力。

同时体会“转化”及“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想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探索、交流、成功与提升的喜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勇于实践,大胆猜想、合情推理的科学态度。

四、教学重点:平行线的三个判定方法。

教学难点: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有两个,一个是判定方法1的得出;另一个是得出判定方法2、3的“简单推理”的过程。

五、教法与学法:根据七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和逻辑思维能力,本着“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原则,采用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师生合作交流的教学模式,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地位。

A C
1
4
2
3
5
8
6
7
B
D
因为学生已经在小学的学习里接触过平行线,对于平行线的画法以及含义有了基本掌握。

同时由于上一个课时,我们再一次学习平行线的基础知识,学生对平行线的研究方法有了一定的了解由此确定本节课的学法为:
1、通过教师正确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发现定理,解决重点。

2、通过教师指导,学生自行完成推理过程,解决难点及疑点。

六、教具:三角板,直尺,多媒体
直尺,三角板是画平行线准备的,本节课采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可以更形象的将平行线的判定推理过程直观形象的展示出来,不但可以提高整节课的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而且更容易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七、教学过程
主要教学过程分为以下几个方面:兴趣导入、合作探究、当堂训练、学以致用、变式训练、应用迁移、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一)、兴趣导入。

出示三张视觉错觉图:
由三张视觉错觉图问这些线是直的还是曲的?是水平的还是斜的?学生们众说不一后提
出眼见未必为实,如何从科学的角度判定两条直线平行,就让我们共同走进课堂。

(二)、合作探究。

(1)请同学们动手操作过直线外一点作已知直线的平行线,并思考:
①四点“落”“靠”“移”“画”中“落”“靠”的作用。

②三角板在作图中所起的作用是什么?
通过推平行线法,经过下边沿的一点作上边沿的平行线,若所画平行线与下边沿重合,则可判断上下两边沿平行;引导学生们思考,三角板的两个位置确定的是两个同位角,依次得出结论。

(2)让学生板演作图过程,并尝试用几何语言描述概括,应用几何语言将推理过程书写出来,教师规范书写格式,注意让学生模仿书写证明推理的格式。

判定方法1 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位角相
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板书)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符号语言:∵∠1=∠5
∴AB∥CD(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教师强调指出:关键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

这里我们得出一种由数量关系(同位角相等)判定位置关系(两条
直线平行)的方法。

C
A
D
B
E
F
A
B
C
D
1
2
3 4 5
32
1
F
E D
C
B A (三)、当堂训练:你的智慧你做主,看看你行吗?出示两道三角形中同位角训练题,由浅入深,让学生在观察后再动手。

强化判定方法1的应用,为后边判定方法的得出做出铺垫。

1、你能说出木工师傅用图中这种角尺的工具画平行线的道理吗? 2、如图 如果∠ADE=∠ABC,则__∥ __ 如果∠ACD=∠F, 则__∥ __ 如果∠DEC=∠BCF,则__∥ __ 学生画图合作探究后给出答案。

3、如果如图1已知变为∠3=∠5,你能判定两条直线平行吗? 学生合作交流教师参与指导后学生板演过程。

得出结论:判定方法2 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内错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教师规范板书几何语言。

如果变为∠4+∠5=180°,你能判定两条直线平行吗?
得出结论:判定方法3 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旁内角互补,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四)师生互动共同总结:
平行线的三种判定方法,关键:找第三条截线 ,通过数量关系(同位角,内错角相等或同旁内角互补)得出位置关系(两直线平行) 方法:通常通过对顶角或邻补角进行转化。

(五)、学以致用:1、出示引课中的问题,问同学们现在有哪些方法可以判定两条直线是否平行?巩固前边所学知识。

2、如图:① ∵ ∠2 =___(已知) ∴ ___∥___( ) ② ∵ ∠3 = ∠5(已知) ∴ ___∥___( ) ③∵ ∠4 +___=180°(已知)
∴ ___∥___( )
3、如图:如图:已知 ∠1 = ∠4( 或 ∠2 = ∠3,
∠ABC = ∠5 ,∠5 = ∠ADC, ∠ABC +∠BCD=180°) , 可以判定哪两条直线平行? 为什么? (课件演示变式题型)
(六)、变式训练:如果两道给出的条件不是我们所学的同位角或内错角或同旁内角,让同
学们试着转化为我们熟知的三种角,再次体现转化思想的应用。

1、如图,当∠1=∠2时,AB 与CD 平行吗?为什么?
A
C
1
4 2
3 5
8
6 7 B
D
4
1
2
3
A
B
C
E
F
D
2、如图,当∠1+∠2=180°时, AB 与CD 平行吗?为什么?
(七)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你收获了哪些知识,思想,方法? (八)布置作业:
必做题:教科书习题5.2第1、2、4、7 题; 课外探究题:
1、一学员在广场上练习驾驶汽车,两次拐弯后,行驶的方向与原来的方向相同,这两次拐弯的方向和角度可能是( )
A 、第一次向左拐30°,第二次向右拐30°
B 、第一次向右拐50°,第二次向左拐130°
C 、第一次向右拐50°,第二次向右拐130°
D 、第一次向左拐50°,第二次向左拐130°
2、一条公路修到湖边时,需拐弯绕湖面过,如果第一次拐的角∠A 是120°,第二次拐的角∠B 是150°,第三次拐的角∠C,这时的道路恰好和第一次拐弯之前的道路平行,则∠C 的度数
八、板书设计 平行线的判定
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1=∠2
内错相等,两直线平行。

∴AB ∥CD(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关键:找第三条截线
方法:通过对顶角或邻补角进行转化。

N
C
B
A
M。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