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论文 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

论文 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

谈对“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认识
双山子初级中学齐翠艳所谓“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是一种建立在互助合作基础上的以小组为单位的教师组织下的学生间的合作学习方式,是一种教学策略。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学生的具体实际和课程的学习任务把班级的同学划分成若干组,小组的成员通过师生、生生合作进行自学、讨论、交流和操作、探索、研究等活动形式,获得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发展,特别是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的学习,它具有较强的操作性和可实施性。

它对于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降低学习难度,促进学生良好的非认识品质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作用。

下面就来谈谈我对“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几点认识。

一、“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有利于美术课堂教学组织形式的最优化。

为了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教师要对班级的学生进行科学的分组。

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兴趣爱好、学习能力、心理素质等对学生进行综合评定,然后把全班学生搭配成若干异质的学习小组,一般四至六人为一组。

通常是以以下几种方式建组:
1、根据学生的常规固定座位,就近组成学习小组。

根据学生人数及情况可采取多种座位排列的方法
①双马蹄形排列法;②“T”型排列法;
③田字格排列;④梅花形排列以及自由排列等。

2、根据学生的小群体来分
在学生中,有一种不用组织而自然形成的“小群体”。

由于小群体中的成员之间有共同的行为模式,有较强的凝聚力,再加上在这个小组中,学生的精神是自由的,所创造的氛围是宽松的,从而孩子的天性能得到充分发挥,成员之间能产生较强的互相促进的力量。

在这种形式的分组中,教师把分组的主动权交还给了学生:学生根据自己所在的小群体,改变平时固定的座位,自己来选择自己的学习伙伴,这种学习小组的学习伙伴是相对稳定的。

3、根据学生的能力与学具准备情况来分
(1)小组之间合作
随着新课标的推广实施,课教材更加强调了趣味性,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感兴趣的事物,以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课程还强调了探索性和研究性,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遇到和种种问题,要通过学习他们讨论尝试得出结果,促进了学生的思考和研究,培养了学生的探究精神。

(2)交叉合作
我们在学习目标较难达成而且对全体学生都有学习要求的时候,如果交差合作操作适当,往往能起到特长生对学困生的带动作用。

在实验教学中边看边观察边记录,边动手边体会,教师及时给予表扬,激发学困生积极性,树立起自信心并在合作中享受获得成功的喜悦。

长期的耳濡目染,得到了潜移默化。

(3)自主合作学习
学生通过自主选择,寻找学习伙伴,使同一知识能力的学生在一起交流合作可以起到较好的学习效果,并带动其他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

实践证明一个班级中如果有几个在某一方面(音乐或美术)很好的学生能够带动班的兴趣走向。

依靠学生自主的、有目的的学习活动开展探究学习获得了较长远的教学效应。

自主合作学习还可以运用到课后拓展中去,引导学生围绕一定的文本或材料,自主发现问题。

实验、操作、调查、搜集与信息处理,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来实现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这样,通过以上建组方式,既缩小了组际差别,又便于小组之间的竞争。

此外,还要加强对小组长的指导和培养,树立榜样,带动其他成员。

小组长为轮换制,让每一位小组成员都有锻炼和展示的机会。

(4)课堂教学程序与策略:
(1)课堂教学程序:
教师—→合作设计—→目标呈现—→创设情景—→诱导创造—→巡视指导—→─作业评价
学生—→明确目标—→自主探究活动—→合作学习——→尝
试练习――反馈─┘展示交流
(2)基本策略:
a.设计合作活动,促进目标转化。

缩短学生学习差异;修正合作设计;师生沟通,帮助学生达到学习目标。

b.引导自主创造。

采取多种形式激发学生创作潜能,引发学习动机;注重学法指导,善作精要点拨,启发思维想象,激励发散,褒奖创新。

组织合作研讨,师生共同参与学习。

根据合作学习原理,运用合作学习技巧,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形式可以多样,把“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作为教学所追求的一种境界,同时也作为教学评价的最终目标和尺度。

变个人之间的竞争为小组之间的竞争,以小组的总体成绩决定奖励或认可的依据,形成了“组内成员合作,组间成员竞争”的新格局。

对成绩的评价不仅仅要看学习能力提高程度,更重要的要对学生非智力因素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作出评价。

这对学困生转化尤为重要。

还要把着力点定位在争取不断进步与提高上,自己与自己的过去比,只要比过去的美术技能有进步,审美能力有提高,就算达到了目标。

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贯穿教学始终有利于提高美术课堂教学的质量
(1)课前准备:引导学生收集学习材料和资料。

充足分的准备工作为一堂课的实施打下良好的基础,也为学生上一堂好课增添了的信心,所以课前准备非常重要。

课前我以小组为单位,根据课程的需要安排资料准备、材料准备、形象准备、记录准备等等,学生分工明确,高质高效做好了课前准备。

(2)课堂中合作探究学习:合作式探究学习质量的好坏是课堂教学是否富有成效的前提保障。

虽然是以学生自主学、合作交流,探索研究最终获得知识为主要形式。

但整个学习过程离不开老师的指导,课堂中我一方面放手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展开讨论,探索实践,合作交流,一方面加强知识的指导,作品完成后展示互评,互相介绍作品,互相解释所领悟到的知识;互相找出不足的地方和原因,
及时改正;互相小结学习心得,小组长作总结。

这样使学生轻松愉快而且高效率地完成学习任务,收到良好的效果。

(3)教师积极创设情境:教师根据具体的内容,有步骤、有目的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通过情境的创设展开组内讨论、组际交流,互相启发、引导学生的自主的探究和学习,使学生尽可能多的参与到学习中去,我在充分尊重学生主体的同时,也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做到收放结合,积极评价,质疑问难,开拓创新。

(4)对“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成效进行全面评价:
全面正确地评价是提高合作式探究学习效率的一种有效途径。

合作学习把个人之间的竞争变为小组之间的竞争,组际竞争,有效的减小了学生的学习压力。

我在评价的过程中遵循了以下几点:首先,小组之间的评价。

要让学生充分的考虑到,每个小组是否都积极地参与到合作之中,每个小组在合作中是否互相协作,每个小组是否在活动中有所创新,每个小组活动是否遵规守纪等等。

评价要全面,评价的重点也要侧重于学习的过程。

其次,评价又分为自我评价和民主评价。

自我评价,作为小组成员首先要实事求是,对本组的水平及其表现有一个客观的评价。

既能发现优点,、也能找出本组的不足,而民主评价则是要多发现其他组的优点,让本组从中学到某些长处,从而既促进小组成员合作的积极性,又能形成一种良好的组与组之间友好竞争的良好氛围。

三、“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有助于促进学生个性的形成和人格的健全。

“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出发点,以让学生获得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培养获得新知识的能力,学会分享与合作,培养科学态度,科学道德,社会责任心和使命感为目标,引导学生根据社会与自身发展的需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主体性和创造性,从现实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采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法,在开放的真实的情境中探求问题解决的各种途径与方法,取得具有一定原创性的发现。

在小学美术课的探索发现领域运用这种灵活的教学模式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友好协作,磨练意志,用于攀登。

我在实践中体会到,“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要求教师善于引导学生快速进入课程内容。

巧于启发学生进行猜想,还要指导学生敢于创新,大胆表现自己的内心感受。

如此的课堂,学生的闲言少了,争吵少了,互谅多了,友好、协作更多了,同学们的实验能力及动手能力提高了,群体意识和人际交往的能力随之提高。

总之,我认为“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形式作为集体教育形式的一种补充,可以使不同层次的学生相互启迪、相互补充、相互吸收、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这种学习方式始终处于动态之中,既有利于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又有利于培养拔尖人才,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及质量和完成美术课程标准的要求的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