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自主探究学习方法

自主探究学习方法

“自主探究学习方法”课题研究小结
曹玉良
一、课题的提出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学生的学习方式虽然有不同程序的改善,但目前基础教育阶段学生的学习方式仍以被动接受式为主要特征,学生学习方式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只有7%的学生有过发表与老师不同看法的经历,只有11%的学生经常向老师提问一些学习上的问题,只有29%的学生经常与同学一起讨论学习内容。

在这样的学习方式下,学生被动接受知识,死记硬背,机械训练,学生的自主性被扼杀了,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更无从培养。

因此引入“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实践研究”课题,旨在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真正在多样化的学习中发展,以适应二十一世纪社会发展和国际竞争的需要。

二、课题的内涵
1、自主学习
如果学生在学习之前能够确定学习目标,制定学习计划,做好具体的学习准备,在学习活动中能够对学习进展与学习方法做出自我监控,自我反馈和自我调节,在学习活动后能够对学习结果进行自我检查,自我总结,自我评价和自我补救,那么他的学习是自主的。

2、合作学习
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

①合作学习是以小组活动为主体,班级授课与小组活动相结合的教学活动;②合作学习是一种同伴之间的合作互助活动,它既有生生之间的互助,也有师生之间的互助;③合作学习是一种目标导向活动,是为达成一定的教学目标而展开的,
合作学习的目标,既有传统教学意义上的学术目标,也包含有学生合作交往技能目标;④合作学习是以各个小组在达至目标过程中的总体成绩为奖励依据的,把“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作为教学所追求的一种境界,把个人之间的竞争变成小组之间的竞争。

3、探究学习
所谓探究学习,即从学科领域或现实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学术(或科学)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实验、调查、搜集与处理信息,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发展,特别是探索精神与创新能力发展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

从这一概念可以看出,探究学习是围绕“问题”展开活动,是逐步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它是在教师指导下的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的探索,它与其他学习方式不同,是学生利用类似科学探究的方式来进行学习的。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
1、通过本课题的实践研究,真正确定学生主体地位,转变学生传统的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实现学习方式的多样化,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养成终身学习的愿望。

2、通过课题研究,促进教师深入探索改善学生学习方式的教学规律,提高教师教研能力。

四、课题实验研究说明
(一)实验研究方法:
本课题主要运用行动研究法。

即在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下,采取行政领导,中心组成员带头,以点促面的方式,边行动研究,边反馈纠正,逐步完善,不断发展。

(二)实验研究时间:2013年9月——2014年12月
五、实验进程
第一阶段:准备初试阶段
2013年9月提出“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实践研究教改实验课题,组织人员对学生原有的学习方式进行调查,得出学生学习方式调查报告,并对课题进行论证,确定实验方案,成立课题组,确定课题中心成员,听系列讲座,阅读了大量的书籍。

第二阶段:深入探讨阶段。

教研组老师们围绕本课题开展经常性的教研活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一个优化整体,三者之间相互依存、相互促进。

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中,自主是前提合作是关键,探究是目的。

探讨方法步骤及时查找问题解决问题。

(一)自主学习方式的教学策略。

1、激发兴趣,培养自主学习的意识。

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利用学习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借助灵活的教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及时评价,以成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教给方法,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认同学习目标,增强目标意识。

一是帮助学生认识所定教学目标的实际意义和实用价值,促进学生的内在动机。

二是考虑学生的不同需要和水平,让学生自己制定学习目标,为学生提供选择目标的窨。

以学定教,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的内容和方法。

让学生参与课堂管理,提高学习过程中的自控能力。

学习结果自我反馈提高自主反思的能力。

3、给学生充足时间自主实践,培养自主学习习惯。

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养成,需要教师持之以恒的培养。

在平时教学中,教师应给学生充足的自主学习时间,让学生在学习实践中不断提高“自我导向,自我激励,自我控制”的能力,并逐步达到自觉。

(二)合作学习方式的教学策略
合作学习包括师生间和生生间的合作,生生间的合作又包括同桌合作,同伴互助合作,小组合作,全员合作等,当然合作学习还可延伸到课外和家长及其他人的合作学习。

1、在“合作学习”中,要注重学生合作能力的培养。

①学会组织协调。

②学会帮助。

合作学习的优势之一便是互帮互学,互相促进。

首先要教育学生“愿帮助”。

其次是“会帮助”。

③学会倾听和表达观点。

学会倾听是合作学习的基础,每个成员清楚地表达自己想法,互相了解对方的观点,在此基础上方能合作探究问题。

④学会讨论和评价。

讨论是合作解决问题的关键,每个成员表达了自己的想法后,可能有不一致之处,这就需要讨论,攻克难点,形成解决方案。

2、在“合作学习”中,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教师要协调课堂教学中的各种关系,创设良好的课堂学习气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协调小组内学生之间,小组与小组间,教师与学生间的关系。

还要做到使小组之间应该有一种团结协作的精神,有一种互相信任、互相学习、大胆、公平竞争的气氛。

3、在“合作学习中”,要重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

在小组合作的学习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巡视,及时捕捉有用信息,向其他小组传输以激起组与组之间的相互竞争。

这里包括对小组合作学习态度的评价和小组合作学习效果的评价。

(三)探究学习的教学策略
课程改革改革积极倡导探究性学习,这就要求我们应以“解决问题”为突破口,激发主动探究的欲望,强化主动探究的自觉性,提高主动探究的能力,从而达到主动发展的目的。

1、营造民主氛围,创设学生探究的条件。

良好的课堂心理氛围,会使学生产生已愉快的学习情感,思维处于积极状态,能使学生自觉主动参与思维,理解等一系列智力活动,所以我们必须营造宽松民主的课堂气氛,只有这样,才能为实现探索学习创造必要的前提。

2、培养问题意识,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

注重质疑的积极意义。

教师要给学生“问”的机会,成为“问”的主体,成为一个信息源。

教师要在课堂及时捕捉学生的“信息源”,处处生成,不能让问题止于自己。

问题还应成为探究学习的归属,教育的最终结果不足传播知识,而应当是在初步解决问题的基础上引发更多、更深层次的新问题。

学生在探究学习中有了无止境的为什么,最终才能把学生引上创新之路。

3、开展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创造能力。

我们应打破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的界限,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培养他们的创造能力。

如融合各学科知识,进行小课题研究,与探究性作业结合,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等。

六、研究效果
1、促进了教师教学观念的更新和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

2、增强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学会了预习,发现问题,学会了讨论、质疑、争辩;学会了小组合作学习;学会倾听,甚至能作出客观的评价;学生自我表现欲望增强。

七、存在的问题与下一步目标
(一)存在的问题
1、合作学习如何成为学生的一种需要,是我们研究的方向。

2、教师要及时捕捉每个小组的信息有一定的难度。

3、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学生往往会提出许多意想不到的问题,教师
如何调控,真正起到引导的作用。

(二)下一步目标
1、继续作好后期实验的观察、记录、分析、总结工作,为最终形成研
究报告奠定基础。

2、继续推行学案的设计,以适应教学改革。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