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施工组织设计的文字说明第一章工程概况、施工计划一、工程概述、工程范围、规模西安绕城高速公路南段是国道主干线GZ40(二连浩特—河口)的一部分,是绕城高速公路北段的延伸。
本工程西起绕城高速公路北段帽耳刘立交(K34+650),经河池寨、三爻村、纺织城,止于绕城高速公路的方家村立交(K79+49.955),路线全长44.905公里。
该项目由陕西省交通厅立项,交通部批准建设,陕西省公路勘察设计院承担设计。
它的建成,将与绕城高速公路北段连通,在西安市外围形成环形快速大通道,实现国道主干线在西安联网,并对强化中心城市的交通枢纽功能,缓减城市道路交通拥挤,加快西安国际化大都市建设步伐,促进陕西社会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次招标为西安绕城高速公路的路面工程,本合同段为第xx合同段,线路里程为K48+000~K64+200,全长为16.2Km。
一)、编制依据本施工组织设计根据《公路工程国内招标文件范本》(1999年版)、《西安绕城高速公路南段招标文件》和路面补充修改文件以及有关的公路工程施工技术规范、规程标准等文件,同时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和以往在陕西省内施工经验,通过现场考察、分析、研究编制而成。
二)、技术标准1.公路等级:高速公路2.计算行车速度:120km/h3.路基宽度:35m4.设计车辆荷载:汽超—20级,挂—120三)、工程范围主线路面工程、被交道路沥青路面和硬路肩加固及路缘石等。
四)、本合同段主要工程量:(一)、主线及匝道路面工程:1、4cm抗滑上面层(AK—16A)384.851Km22、5cm中粒式沥青砼中面层(AC—20I)386.228Km23、6cm粗粒式沥青砼下面层(AC—25I)387.728Km24、31cm水泥石灰粉煤灰稳定砂砾基层51.123Km25、32cm水泥石灰粉煤灰稳定砂砾基层12.882Km26、33cm水泥石灰粉煤灰稳定砂砾基层355.491Km27、20cm石灰粉煤灰稳定土底基层363.171Km2(二)、被交路路面工程:1、4cm抗滑上面层(AK—16A)38.529Km22、5cm中粒式沥青砼中面层(AC—20I)38.853Km23、6cm粗粒式沥青砼下面层(AC—25I)39.224Km24、32cm水泥石灰粉煤灰稳定砂砾基层21.095Km25、33cm水泥石灰粉煤灰稳定砂砾基层20.313Km26、20cm石灰粉煤灰稳定土底基层43.354Km2(三)、硬路肩加固及路缘石:1、15号砼边石2872.93m32、30号砼路缘石1274.78m33、防渗复合土工膜33850m2二、施工布署一)、项目经理部的组建为加强管理,方便施工,保证工程质量和工期,我公司对本工程实行项目法管理和项目经理负责制,组织各类专业优秀人员成立项目经理部。
项目经理部是整个标段的生产指挥机构,负责与业主联系、接受业主监督、协调对外关系;负责整个标段的总体生产计划安排、生产调度、安全管理、材料供应、工程款结算和分配、协调施工中出现的问题等。
项目经理部设生产副经理、机械副经理、总工程师、总经济师、总会计师和工程部、生产经营部、机械部、材料部、人事部、财务部及综合办公室等业务部门进行各项管理,设多个生产工区进行工程施工。
本合同段拟设立一个路面底基层工区、一个路面基层工区、一个路面面层工区、一个附属设施工区、稳定土拌和站及沥青砼拌和站。
各工区配置充足的技术和管理人员及相应的机械设备,在项目经理部的统一协调指挥下,按总体施工进度计划和安排,独立完成各项工程施工作业。
二)、临时驻地和拌和站本合同段拟在路线K54+500左侧设一个临时驻地和两个拌和场区,共占地135亩。
其中15亩地作为项目部办公室、职工生活区、库房及机械停放场地、砼小型构件预制场,60亩地作为基层工区的拌和站及基层材料存放场地,另有60亩地作为沥青拌和站及面层材料存放场地,具体见《施工平面布置图》。
三)、便道及临时设施:根据业主要求,路面施工时的施工便道,在路线的左侧,同时将增加取土场运输便道。
在跨越沟渠处设置便涵以贯通便道。
便道的结构为30cm6%石灰土和20cm山皮碎石土,路基宽10m,路面宽7m,用于施工车辆通行。
对于新建和现有施工便道,我部将加强养护及必要的维修、加固等。
四)、水、电供应水:生活及生产用水以自行打井方式解决。
电:与当地电力部门协商,利用当地电力。
拟在临时驻地设3台变压器。
基层拌和站用一台220KW变压器,沥青拌和站用两台变压器分别为500KW和600KW,其中一台500KW变压器与办公生活共用,同时配备二台150KW和220KW发电机作为备用。
三、工程计划工程进度计划(见横道图)一)、总体计划根据本工程的情况及建设单位的要求,即10个月完成该合同施工任务,我方拟在10个月完成该任务,即2001年11月1日至2002年8月31日。
本标段工程在施工时以均衡生产为原则,以避免一方面一次性投入过大而无谓地增加工程成本,另一方面由于人员、机械的集中投入而造成“抢”工程进度现象,给工程质量监控造成不必要的困难,同时工程投资过短,发挥不了效益,造成资金使用上的浪费。
在条件具备的情况,各项工程及早尽快施工。
二)、年度计划对于本标段的工程特点,我方作如下安排:2001年底前,完成路面施工机具设备的调运进场工作、临时工程的规划及初步建设、材料储备场地的硬化处理工作,并着手开始进行路面用材料的储备。
2002年8月底完成全部施工任务。
各主要分项工程的进度计划:1、本工程的施工准备阶段:2001年11月1日到2001年12月31日,在此期间要完成临时场地征用、临时设施建设、三通一平、场地硬化、材料进场、机械设备进场、稳定土拌和站及沥青拌和站的安装、调试、人员的进场及施工技术和安全交底;修筑和维护施工便道;完成标准试验及施工配合比,具备正式开工条件。
2、路面底基层施工:从2002年3月1日开始到2002年5月15日完成底基层,则根据其路基完成情况拟定该段底基层开工时间,与此同时进行相关的预埋预留管线施工及交通设施施工。
3、路面基层施工:从2002年4月1日开始,到2002年6月15日全部结束。
沥青下封层、中央分隔带、路缘石施工随基层同期进行。
4、沥青下面层施工:在中分带及路缘石完成后进行,从2002年4月20日到2002年6月30日结束。
5、沥青中、上面层:2002年5月15日到2002年8月20日完成。
中、上面层连续施工,减少层间污染。
6、路肩硬化:2002年4月1日到2002年6月30日完成。
三、资金流动计划一)、总体计划根据本工程特点,开工前需要大量的资金,总体安排为:开工初占25%,施工中期占60%,收尾阶段占用15%。
二)、年度计划1、2001年计划为25%。
2、2002年计划为75%。
第二章设备、人员动员周期和设备、人员及材料运到施工现场的方法一、设备、人员动员周期1、设备:施工机械及试验、测量设备的调运,由我公司统一管理,按投标书要求施工进度计划安排及时进场,进场机械状态良好,整洁一新,并做好开工前保养;进场后,及时做好试验设备和测量仪器的检验标定工作,确保施工时的正常使用。
2、人员:平衡劳力、调配技工,接到中标通知书后,立即组织进场,一个月内,我方的主要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全部到位,各工序工段长,操作熟练工人,部分当地劳务等陆续到位,并根据施工计划和进度情况逐步增加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及劳务的数量。
3、设备、人员及材料运到现场的方法1)、设备:施工主要的机械及设备由我公司统一协调调配,以汽运的方式运抵施工现场。
2)、人员:工程管理人员及工程技术人员由我公司按照投标书要求委派,劳务从当地招聘结合有合作关系的有经验的劳务队伍。
3)、材料:材料业务由专人主管,做好材料计划,积极开拓货源,落实材料货源及原材的检验工作,保证材料质量,根据现场考察情况及业主提供的信息,选择料源,均采用汽运的方式运到施工现场;施工用油项目经理部自备储油罐,定期储油。
第三章主要工程项目施工方案、施工方法一、开工前的恢复定线1、开工前,做好施工测量工作,包括:导线、中线、水准点复测路基横断面检查与补测,增设水准点等,与结构物(桥涵等)、相邻施工段的水准点闭合,发现问题及时查明原因,并报监理工程师或建设单位。
施工测量的精度应符合国家有关规程的要求。
2、根据设计资料认真做好控制中线的导线复测和加固工作。
测量仪器在使用前进行检验、校正。
对于原有导线点不能满足施工要求时,进行加密,保证在路面施工的全过程相邻导线点间能互相通视。
3、路面开工前,全面检查恢复道路中心桩,并固定主要控制桩。
恢复中线时注意与结构物(桥涵等)中心、相邻施工段的中线闭合,发现问题及时查明原因,并报监理工程师或建设单位。
二、主要工程项目施工方法、工艺本合同段路面底基层设计为石灰粉煤灰稳定土,底基层结构厚度分别为20cm,总工程量为406.525Km2,采用厂拌法进行施工,摊铺机摊铺,单层压实施工。
本段高速公路工期紧迫,施工难度大,技术要求高,因此在路面施工中,必须层层把关,严格要求。
从底基层即给予高度重视,对施工工艺进一步完善,防止二灰土底基层施工中出现原材料质量不合格,配比不准确、拌和不均匀、碾压不密实、接缝不平整等质量弊病,从而形成粘土夹层、起皮、松散、裂缝、弹簧、翻浆等质量缺陷,以确保路面底基层的工程质量。
一)、石灰粉煤灰稳定土底基层施工(一)、工艺流程图附后(二)、主要施工方法1、各种材料认真选择、试验,做好混合料组成设计A、材料(1)、石灰:要符合三级或三级以上石灰各项技术指标的要求,石灰要分批进料,做到既不影响施工进度,又不过多存放;应尽量缩短堆放时间,如存放时间稍长应予履盖,并采取封存措施,妥善保管。
(2)、粉煤灰粉煤灰中SiO2、Al2O3和Fe2O3总质量应大于70%,烧失量不应超过20%,比表面积宜大于2500cm2/g。
(3)、土:宜采用塑性指数12~20的粘土(亚粘土),有机质含量>10%的土不得使用。
对于高塑性土,自由膨胀率大于65%或有机质含量>10%的高塑性土不得使用。
(4)水:凡饮用水皆可使用,遇有可疑水源,委托有关部门化验鉴定。
B、混合料组成设计(1)、对于高塑性粘土的混合料组成设计,首先确定改性石灰剂量。
根据土的塑性指数,在工地上将土样分别掺入一定剂量(3%—5%)的生石灰拌匀,闷置七天进行改性,测定其自由膨胀率和塑性指数,选取自由膨胀率Fs<40%,且塑性指数18—20的掺灰剂量作为高塑性土的改性石灰剂量,满足要求的前提下,选用低剂量。
(2)、对于塑性指数12—20的土,取工地实际使用并具有代表性的各种材料,按不同的配合比(以质量计)制备至少五组混合料,控制范围:消石灰与粉煤灰的比例宜为1:2~1:4,石灰粉煤灰:土=30:70~40: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