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我国发展长期护理保险的必要性和相关问题研究_陈琴

我国发展长期护理保险的必要性和相关问题研究_陈琴

作者简介:陈琴出生于1974年3月,1997年本科毕业于上海医科大学卫生管理专业,2004年研究生毕业于上海财经大学金融专业(研究方向:保险)。

先后就职于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和太平洋人寿保险公司,在医疗工作和保险工作实践中对医疗保险特别是长期护理保险的发展逐步形成了专业基础上的个人见解。

一、长期护理保险概述(一)长期护理概念及判定标准长期护理是指因患有慢性疾病或残疾等原因而处于机能障碍状态的个人需要的各种护理服务,判定长期护理需求的标准是判定机体机能障碍程度的标准。

目前发达国家主要采用两种判定标准,一种称为“日常生活活动标准(Acitivities of Daily Living,简称ADLs),另一种称为“器械辅助日常生活活动标准”(Instrumental Acitivities of Daily Living,简称IADLs)。

前者出现于20世纪60年代早期,目前已发展成为被发达国家广泛用作评估机能障碍的个体所需护理等级和类型的工具,包括洗浴、穿衣、移动、如厕、吃饭、理容、外出、控制排便等多个标准。

后者是在前者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完成后者需要更多技巧和个人判断,主要包括:1、购买个人所需物品;2、理财;3、使用电话;4、做饭;5、从事轻、重家务等。

(二)长期护理费用特征长期护理费用特征与长期护理特征有着紧密联系,主要关联如下:1、低发生率。

长期护理费用是一种仅在发生机体处于机能障碍状态,需要并发生了护理服务的情况下产生的费用,具有低发生率的特征。

2、期限长、总额大。

长期护理是一项期限较长的护理服务,尽管其日均费用低于一般的住院医疗费用(含院内护理费用),由于其护理服务的长期性,个体很容易遭遇巨额长期护理费用。

(三)长期护理保险的概念与分类长期护理费用的低发生率和高额特征,使长期护理在足够大的人群样本中,成为一种可保风险。

长期护理保险就是分散和转嫁长期护理高额费用风险的保险。

长期护理保险主要按保障方的不同分为政府长期护理保障和商业长期护理保险两类。

二、我国发展长期护理保险的必要性受下列因素的影响,近年来我国长期护理保险需求日渐强烈。

(一)人口和家庭特征的变化随着生活水平、医疗技术手段的不断提高,人类的寿命越来越长,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比重逐渐增加。

根据国家计生委公布的数据,我国目前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数早已过亿,占全国人口的10%,正处于人口老龄化加速期。

计划生育政策的推行有效地控制了人口增长,但出生率的降低也人为地改变了家庭结构,造成倒金字塔形的家庭结构,这种家庭结构致使传统的亲人护理不再普遍,老年护理需求不可能在家庭内得到充分满足,此部分需求必然转向社会。

(二)长期护理费用负担重老年人口增长的同时,老年人口的健康状况却不容乐观,老年疾病中的相当一部分属于亚急性或慢性疾病或者合并有多种复杂的并发症,严重影响肌体正常功能,恢复期长,需要长期的治疗和护理。

例如,脑中风后遗症、糖尿病并发症、心脑血管疾病及并发症、老年痴呆症等都是常见的需要中、长期护理的疾病。

即使不是患有严重的疾病,因为年老体衰,高龄老年人常常需要护理服务协助才能实现正常的日常生活。

由于我国现行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仅针对疾病给付,老年护理并不能名正言顺地得到支付,需要老年护理的老年人往往借所患疾病急性发作的名义住进医院接受短期疾病护理。

由于受到总量控制卫生政策(包括对平均住院日长短和日均费用等的控制措施)的影响,这种住院护理一般不能持续很长时间,因而出现同一病人反复出、入院的情况。

另一方面,由于医院以医疗为主要目的,这种住院护理也并非最经济有效的老年护理方式。

尽管我国各地的基本医疗保险支付范围都包含老年护理院(一级医院)在内,但老年护理院数量少,护理水平参差不齐,远远不能满足老年人的护理需求,供需矛盾突出,护理服务需求者往往登记后很长时间都不能被收住入院。

鉴于上述原因,需要老年护理的家庭往往只能借助雇请护工或保姆为老年人提供日常生活协助,不仅护理效果不够理想,而且费用全部由自己负担,因为老年护理的长期性,费用总额大,不堪重负。

(三)社会观念的变化随着社会的进步,老年人的观念也在悄悄地发生变化,养儿防老已不再是老年人晚年生活的主要寄托。

他们希望自己在年老体衰时不要拖累别人,同时又能够通过适当的途径获得必要的护理服务,体面地安度晚年生活。

购买长期护理保险无疑为老年人提供了满足上述需求的可靠保障。

三、我国长期护理保险发展现状和面临的问题(一)长期护理保险发展现状我国现行的社会基本医疗保险是政府提供的唯一一个能涵盖部分长期护理费用的保障计划(在医院和老年护理院中发生的医疗和护理费用),但是它未将老年护理保险作为一个单独的给付项目,而是将老年护理费用混同在一般的医护费用中给付,属非特异性保障,不够经济。

老年护理的供需矛盾以及高额费用特征使得老年护理保险的需求越来越高,而政府基本医疗保障并不能满足需求的情况下,商业长期护理保险无疑有了很大的发展空间。

目前我国的长期护理保险尚处于起步阶段,商业保险公司尚未推出成熟的长期保险产品。

但长期护理保险作为医疗保险的一个子市场已受到多家商业保险公司的重视,已着手开发长期护理保险产品。

随着中国人民健康保险股份有限公司、阳光健康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正华健康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昆仑健康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等四家专业健康保险公司的成立和筹建,长期护理保险的开发工作有望加速。

(二)商业长期护理保险发展中存在的问题长期护理保险作为商业医疗保险的一个新领域,其发展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归纳如下:1、缺乏可靠数据商业医疗保险发展时间短,靠自身积累数据难以在短时间内满足产品开发的需求,各商业保险公司之间也没有建立经验数据共享机制。

商业保险公司要想参考政府方面的医疗数据又存在进入障碍,使得商业医疗保险产品和长期护理产品缺乏可靠的精算基础,给产品开发带来了很大困难。

2、道德风险和逆选择长期护理保险是一种生存给付保障,比寿险更有逆选择风险,身体状况不佳,即将或已面临护理需求和高护理费用的人更愿意投保长期护理保险。

另外,由于医疗管理制度的不健全,即使保险公司怀疑准被保险人有逆选择倾向也难以取得医疗记录数据支持,给保险公司的核保和理赔都带来一定程度的困难,加上准被保险人串通医疗机构、医护人员伪造病史记录和诊断证明的情况时有发生,更制约了医疗保险和长期护理保险的发展。

我国发展长期护理保险的必要性和相关问题研究陈琴 复旦大学太平洋金融学院 201300摘 要:随着老龄化程度的加剧,社会对长期护理的需求急剧增加。

长期护理保险成为人类对抗长期护理风险的一个有效手段和必然途径。

虽然我国目前还没有成熟的长期护理保险产品,但是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社会呼唤长期护理保险产品的早日面市。

从我国的客观实际出发,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分析我国长期护理保险发展的合理途径,无疑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本文主要概述了长期护理保险,分析了我国发展长期护理保险的必要性以及发展现状和面临的相关问题。

关键词:长期护理保险;道德风险;逆选择(下转第7页)都考虑进去了,六西格玛才能发挥出想象甚至超出想象的作用。

第一,高层思想的转变。

GE在刚导入六西格玛的时候遭到非常强烈的反对,这些都是企业的高层人员,拥有着大量的公司股票。

当时公司还有利润在增长。

这种阻力很大,直到高层强硬推行,给员工最后两个选择:要么你学习六个西格玛,要么你离开GE。

在这种强度下才顺利推行了六西格玛。

这也就造就了今天一直保持两位数增长的GE公司。

第二,要充分考虑企业的财政状况怎么样。

六西格玛管理一开始就是场空前的教育运动,有人说它是实现学习型组织的最好形式,这场全员教育运动,自然少不了经费的支持,1987年到1992年,MOTOROLA每年在六西格玛上的投资为5000万美元,占总培训预算的40%,但培训的投资回报比为1∶29,推行六西格玛是个高投入、高产出的大动作。

第三,企业文化的选择。

企业文化通俗地说是企业中独特的做事的方式方法,六西格玛卓越的管理哲学可以强化企业好的文化,变革不利于企业的风气,实行六西格玛可能要对原有的公司文化进行冲击,领导者要充分考虑是保留现有文化稳定发展还是进行改变。

要实施六西格玛管理就要花大力气改造企业与六西格玛不相适应的企业文化,以使全体员工的信念、态度、价值观和期望与六西格玛质量保持同步。

第四,企业发展战略的选择。

如果企业的发展战略错误,大方向错误,那么不管怎么导入六西格玛都是极坏的后果。

第五,要考虑成本。

在实行六西格玛时,不用考虑过于长远。

可运用六西格玛试验一个项目,看能不能带来一些收益。

比如在某个部门也可引入六西格玛。

另外,企业在实现六西格玛管理前可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如果企业的科学管理基础薄弱,可分目标实现三西格玛、四西格玛、五西格玛,最后是六西格玛,分阶段实施,一步一个脚印,让员工看到希望,才会有激励作用。

在服务性企业实施六西格玛尤其要注重与顾客的沟通,实施持续改进,服务性企业对外提供的是一种服务,面对是要求多样、不断变化的顾客,只有通过无数次的DMAIC循环,才能逼近六西格玛目标,在这个追求完美的过程中,顾客在拉动,企业在推动,企业和顾客形成合力,才能尽快实现目标。

虽然六西格玛的发展只有不到20年的历史,人们对它的理解和应用却正在迅速地不断深化,现在六西格玛已经成功地应用于制造、研发、服务(金融、旅游、政府)等几乎所有的领域。

时下,有越来越多的服务性企业,如美国最大的花旗银行、全球最大的B2C网站公司Amazon.com等也成功的采用六西格玛战略来提高服务质量、维护高的客户忠诚度,所以六西格玛已不再是一种单纯的、面向制造性业务流程的质量管理方法,同时也是一种有效的提高服务性业务流程的管理方法和战略。

在此,也希望我国的服务性企业在六西格玛管理的保驾护航下能走得更好、更远。

参考文献:[1]张驰 文放怀 王绍印 .六西格玛实战.[M].广东经济出版社.2002.10[2]魏钧 魏文礼.六西格玛呼唤“软环境”.[J].中外管理.2003,(4)[3]覃勇.六西格玛追求卓越的经营哲学.[J].企业管理.2004,(1)[4]管理小贴士.六西格玛管理人不可不知的历史.[N].中国经营报.2004-10-183、未被商业保险机构充分认识商业医疗保险发展时间不长,长期护理保险作为医疗保险的一个新方向更是新生事物。

由于商业人寿保险公司的产品系列涵盖年金险、寿险、意外险、医疗险等多个方面,医疗险管理相对复杂,缺乏经验,使得商业保险机构对医疗险和长期护理保险的发展还不够重视。

4、专业人才缺乏医疗保险和长期护理保险要求从业人员具备医学、保险和经济等方面的知识,目前上海通过HIAA(美国健康保险协会)HIA(美国健康保险管理师)资格考试的人员不过几十人,这当中又有相当一部分是应届毕业生或在校学生,同时具备医疗、保险和经济知识和从业经验的人并不多。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