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9世纪后期文学概况

19世纪后期文学概况


通感:指文学艺术创作和鉴赏中各种感觉 器官间的互相沟通。 联觉:各种感觉之间产生相互作用的心理 现象,即对一种感官的刺激作用触发另一 种感觉的现象,在心理学上被称为“联觉” 现象。例如,红、橙、黄色会使人感到温 暖,所以这些颜色被称作暖色;蓝、青、 绿色会使人感到寒冷,因此这些颜色被称 作冷色。
象征主的兴起
19世纪后期文学概况
一、自然主义文学 自然主义文学是19世纪后期在法国兴起的文学 思潮,以后波及到德、意、英、美等欧美国家。 自然主义产生于法国,左拉是自然主义理论的集 大成者和重要实践者,其他具有自然主义倾向的 作家有龚古尔兄弟、于斯曼、莫泊桑、都德等。 自然主义理论对当时欧洲文坛产生了深广影响, 它影响到一批公认的现实主义作家,如法国的福 楼拜,挪威的易卜生,德国的霍普斯曼,比利时 的艾考特,美国的德莱塞等。 19世纪80年代末,在德国还产生了以史拉夫和 霍尔茨为代表的“彻底的自然主义”文学运动。 19世纪60年代开始形成的巴拿斯派也深受自然 主义影响。
唯美主义哲学基础
唯美主义的哲学基础是康德的“纯粹美”理论。 康德在《审美判断力批判》中对美做了分析,认 为“审美的标准应不受道德、功利和快乐观念的 影响”,“审美趣味是一种不凭任何利害计较而 单凭快感或不快感来对一个对象或一种形象显现 方式进行判断的能力。这样一种快感的对象就是 美。” 康德关于美的非功利性,非社会性,无利害性的 纯粹美观点成为唯美主义的理论根据。
波德莱尔:象征主义的先驱 波德莱尔(1821-1867),法国诗人,象 征主义先驱,也是现代主义的创始人之一。 波德莱尔受美国诗人爱伦· 坡的启发,写作 一系列诗歌。成名作是诗集《恶之花》 (1857),它奠定了波德莱尔在世界诗歌 史上的地位。
《恶之花》:病态的花 《恶之花》收入129首诗。作者在扉页上写给诗 人戈蒂耶的献词中,称他的诗篇是“病态之花”。 整个诗集的主题是“恶” ,围绕恶展开善恶关系。 波德莱尔以辨证的观点看待恶,认为是恶具有双 重性,既有邪恶的一面,又有特殊的美。恶是环 境引起的,善是人为的产物,要得到善,就必须 和邪恶的环境作斗争,从恶中发掘善。
王尔德:唯美主义代表作家 唯美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是英国作家王尔 德(Oscar Wilde 1854-1900) 王尔德出生于爱尔兰的都柏林一个著名医 生家庭,母亲是诗人。深受前拉斐尔画派 的影响,成为罗斯金(艺术批评家,支持 拉斐尔学派)和佩特唯美主义美学思想的 信徒。
《道林· 格雷的画像》:唯美主义代表作 王尔德的长篇小说《道林· 格雷的画像》(1891) 是唯美主义的代表作。年轻的道林· 格雷爱自己的 画像,希望自己永远像肖像上那样年轻貌美。他 的种种欲望都在肖像上表现出来。道林不愿意别 人看见变得凶狠苍老的肖像,用匕首刺肖像,刺 中的却是自己的心脏。肖像仍然年轻,但尸体却 是一个衰老的人。 “在存在过的每一件精美事物的背后都有着某种 悲惨的东西,最卑微的花朵在饱受苦难之后终于 开放……”
《恶之花》:象征主义的起点
《恶之花》被视为欧洲文学发展的一个转折点, 也是象征派的重要起点。波德莱尔主张世界万物 互相感应,互为象征。他把“通感”和“联觉” (synesthesia)引入文学创作,成为他的诗歌 理论的核心。他说:“一切事物:形式、运动、 数字、颜色、香味,无论在精神世界还是自然世 界中都富有意义,可以互相交叉,相互颠倒,相 互沟通。” 他认为诗人的任务就在于挖掘自然与人之间的契 合关系和内在联系。《恶之花》实践了这一主张, 以丑恶病态的城市题材,反对传统乐观主义,否 定地狱般的现实,创造恶之花的审美意象,追求 无形存在的有形象征。恶之花从内容到形式开了 象征主义文学的先河。
马拉美(1842-1898) 前期象征主义的“灵魂”,他在理论和 创作上都颇有建树。他追求诗歌语言的雕 塑美和音乐美,注重诗歌形式上的工整与 音韵的和谐,提倡“纯诗”论,被视为象 征主义诗歌形式的艺术大师。主要理论文 章收入《彷徨集》,诗歌《牧神的午后》。
19世纪70年代,一批青年诗人接受了波德莱尔的 主张,并吸收唯美主义、自然主义、浪漫主义和 印象主义的东西,融入自己的创作理论中,形成 具有象征主义风格的反传统诗歌运动。
“象征主义”的概念是由青年诗人让· 莫雷亚斯 提出的。他在1886年《美的旋律》诗集序言中首 次使用“象征主义”来概括这个诗歌运动,并在 同年9月15日《费加罗报》上发表了《象征主义 宣言》,阐明象征主义的基本主张。从此由自发 走向自觉,由分散的创作变为相对集中的派别创 作,一个很有声势的文学运动开展起来。
我爱你如爱黑夜的天空 我爱你,如爱黑夜的天空, 哦,哀愁之壶,久久地沉默, 美人啊,你越是逃避,我越是爱你, 你的出现,是我黑夜的装饰, 无边的讽刺,也不能拉大 我伸开的手臂与碧空蓝天的距离。 我向前进攻,我爬上去袭击, 就像一群蛆虫围住一具尸体, 哦,我爱你,无情而残酷的野兽! 虽然你这般冰冷,却显得更加美丽!
3.把人等同于一般生物,重视生理作用和遗 传性问题 自然主义认为人逃不出生物学的范畴,因 而在作品中探索人物生理上的奥秘,阐明 它对人物的影响。 左拉说,自然主义作家“继续进行着生理 学家和医生的业务”。为此,他们把人物 置于某种病态中,酒精中毒,神经错乱, 色情狂等。
二、唯美主义文学 唯美主义(Aestheticism)是19世纪中期 在法、德、英等国产生一种新的文艺思潮。 唯美主义提倡“为艺术而艺术”,认为艺 术只为本身之美而存在,它强调超然于生 活的纯粹美,追求形式完美和艺术技巧。 它的兴起是对社会功利哲学、市侩习气和 庸俗作风的反抗。
戈蒂耶: 唯美主义首倡者
戈蒂耶(T.Gautier 1811-1872)法国诗人、小 说家评论家。 1835年,发表了长篇小说《莫班小姐》,在小说 的序言中,他系统地阐述了“为艺术而艺术”的 观点。 主张文艺脱离政治、道德、社会而“自治”,文 学的对象是单纯的美,美是至高无上的。他用 “为艺术而艺术”来抵制浪漫主义诗歌中“自我” 过度扩张和感情无限流露的倾向,以及当时“为 人生而艺术”的文艺思潮。这个观点震动了当时 的文坛。 《莫班小姐》被认为是唯美主义的代表作和为艺 术而艺术的宣言书。由此“唯美主义”正式产生。
三、象征主义文学 象征主义(Symbolist)文学是19世纪 70年代至20世纪40年代在西方出现的文学 流派,它是西方现代主义文学中出现最早, 持续时间最长的一个流派,形成传统文学 和现代文学的分界线。象征主义文学的发 展分为两个阶段,19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 为前期象征主义,20世纪初到40年代,为 后期象征主义。
前期象征主义的代表诗人是马拉美、魏尔 兰和兰波。
兰波(1854-1891) 把非理性创作方法引进象征主义诗歌, 主张通过幻觉、直觉来表现非理性的真实 世界,进一步充实了象征主义的文学理论。 诗集《灵光集》。
魏尔兰(1844一1896)法国著名的象征派 诗人。《无言的罗曼斯》(1874)是他成熟之 作,其音乐性、暗示性都得到了充分的展 示。他的诗作,情绪忧郁,韵律讲究,于 朴实流畅的诗句学面,隐含着人生的苦痛 和悲凉。
为艺术而艺术 王尔德在小说的序言中系统地表达了他的为艺术 而艺术的美学观点。他认为,“不是艺术反映了 现实,而是现实反映了艺术;现实社会是丑恶的, 只有美才有永恒的价值;艺术家不应带有任何功 利主义的目的,也不应接受道德标准的约束。” 王尔德的唯美主义观点是针对“为金钱而艺术” 的观点提出的,强调艺术的纯粹性。它对20世纪 的超现实主义、存在主义的出现产生了影响。
象征主义的艺术特征 1、突破现实主义只注重描写外部物质世界的手 法,着重通过象征物象,挖掘内心世界,赋予抽 象观念以有声有色的物质形式。 2、反对直抒胸臆,主张象征暗示,用象征性的 物象暗示主题和其他事物。 3、重视主观的认识作用和艺术想象的创造作用, 使意念具有触摸得到的形貌。 4、强调诗歌的音乐性。 5、具有浓厚的神秘主义色彩。
1.真实地描写现实, 对描写的人和事采取客观态度 左拉说:“我看见什么,我说出来,我一 句一句的记下来,仅限于此,道德教训, 我留给道德家去做。”(《书简》)。
2.采用科学的观察方法和实验方法 自然主义认为观察就是搜集材料,有了材 料就做实验。小说家做实验的材料是人, 实验的仪器是环境,实验的过程就是小说 情节的发展。 左拉把自然主义小说称为实验小说。他说: “假如实验的方法可以引导人们认识物质 生活,那么,实验方法也可以引导人们去 认识感情和精神的方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