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环境行政许可探析

环境行政许可探析

环境行政许可探析张小军(甘肃林业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管理系甘肃天水741020)摘要:行政许可是现代国家行政管理的一种重要手段,目前我国已广泛采用环境行政许可,它是我国行政许可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它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具有重要作用,是国家加强环境管理的一项重要制度。

本文分析了我国环境行政许可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完善措施。

关键词:环境行政许可;类型;作用;问题;完善。

A brief analysis of the environment administration permissionZHANG Xiao–Jun(Economical Management Department,Vocational Technical College of Forestry,Gansuprovince,Tianshui Gansu741020,China)Abstract:The administrative permission is an important method of administrative management in the modern country,at present our country has widely used the environment administration permission,it is an important constituent of administration permission in our country.Its form is diverse,the content is rich,it has the vital function,is an important system to strengthens the environment management in our country.This article has analyzed the existed main questions of environment administration permission in our country,and proposed the perfect measure.Key words:Environment administration permission;Type;Function;Question;perfection.行政许可是现代国家行政管理的一种重要手段,已被广泛地运用于政治经济、文化、卫生等各种行政管理领域。

环境行政许可是指国家有关环境资源管理机关,根据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申请,经依法审查,准予其从事某项对环境资源有影响的活动的行为。

环境行政许可是我国行政许可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国已广泛采用环境许可制度。

于1987年开始在污染防治领域实行排污许可制度。

2003年8月27日十届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行政许可法》,标志着我国的行政许可制度进入到一个新阶段。

一、环境行政许可的法律依据、形式和分类(一)法律依据根据我国《行政许可法》的规定,环境资源方面可以设定行政许可的事项主要有:直接涉及生态环境保护等特定活动,需要按照法定条件予以批准的事项:有限自然资源开发利用、公共资源配置以及直接关系公共利益的特定行业的市场准入等,需要赋予特定权利的事项。

(二)形式环境行政许可证件有多种形式,主要是许可证、执照或者其他许可证书;资格证、资质证或者其他合格证书;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行政许可证件。

行政机关实施检验、检测、检疫的,可以在检验、检测、检疫合格的设备、设施、产品、物品上加贴标签或者加盖检验、检测、检疫印章。

(三)分类目前,我国环境资源法规定并实行的环境行政许可证,按其作用可以分为三类:1、防止环境污染许可证:如排污许可证、废物进口许可证、海洋倾废许可证、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等。

凡是对环境有不良影响的各种规划、开发、建设项目、排污设施或经营活动,其建设者或经营者,需要事先提出申请,经主管部门审查批准,颁布许可证后才能从事该项活动。

2、保护自然资源许可证:我国在自然资源保护管理中普遍实行了许可制度,从其性质看,可分为三大类:一是资源开发许可证。

例如:林木采伐许可证、采矿许可证、捕捞许可证、采集证等。

二是资源利用许可证。

例如:土地使用证、草原使用证、养殖使用证等。

三是资源进出口许可证。

例如:野生动植物进出口许可证等。

3、综合环境保护许可证:主要包括规划、建设方面的许可证,如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核设施建造许可证等。

在上述三类环境行政许可证中,各国使用最广泛的是排污许可证。

较早实行排污许可证的国家有澳大利亚(1970年)、美国(1972年)等。

二、环境行政许可的作用在环境行政管理中实行许可证制度,首先,可以将各种对资源的开发活动纳入国家统一管理的轨道。

加强对土地、森林、矿藏、渔业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其次,使排污控制和管理更加强化。

排污许可证管理是实行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的基础和保证;第三,它是一种灵活、高效、适用面广的有效环境管理方式。

在环境行政许可证中,可以规定各种限制性因素,使许可证成为附条件或附期限的许可证,对不符合限制因素者,可以不颁发许可证;最后,便于广大公众参与环境管理和监督。

便于环境行政主体及时发现违法者;环境行政许可的广泛应用,是环境管理先进化和科学化的标志。

三、我国环境行政许可存在的主要问题(一)地方性法规和地方规章超越权限设定环境行政许可目前的环境行政许可,有些符合设定行政许可的权限规定,有些地方性法规和地方规章,违法超越权限设定许可。

因此,应对环境行政许可进行清理,对于不符合规定的,停止执行。

(二)权利义务不对等,利益不平衡行政许可是依申请的行政行为,其前提是法律的一般禁止,另一角度而言,是赋予行政相对人某种权利和资格的行政行为。

因此,长期以来,行政机关作出行政许可,都抱着恩赐的心态,着重对行政相对人义务的设置,而对于行政机关的权利和职责并无任何限制,利益倾斜明显可见,各种环境行政许可规定也不例外。

(三)不符合行政许可应遵循的基本原则《行政许可法》在总则中确立了行政许可的若干基本原则,并贯穿于整部法律的具体条文之中,而许多环境行政许可的规定颁布较早,已严重滞后于依法行政的要求,其制度设置也不能适应日益严峻的环境现状,操作上的不完善使得地方立法大量出现,良莠不齐,法制不统一。

(四)行政许可程序不完善现有的环境行政许可程序不完善,违法情形较多。

一是对审批机关的审批期限规定不明确。

二是对申请人和其他利害关系人的权利救济方式规定不明确。

三是对申请人和其他利害关系人的听证权规定不明。

四是对申请费用规定不明确。

实践中常常导致乱收费的现象。

五是对发放许可证后的监督和管理,以及许可证的中止或吊销的规定不明确。

四、我国环境行政许可的健全和完善(一)依法设立和实施环境行政许可在我国,设立和实施环境行政许可必须依法进行。

只有国家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法规有权设立环境行政许可。

部门规章只能在上位法设定的行政许可事项范围内,对实施该行政许可作出具体规定。

法规、规章对实施上位法设定的行政许可作出的具体规定,不得增设行政许可;对行政许可条件作出的具体规定,不得增设违反上位法的其他条件。

地方性法规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章,不得设定应当由国家统一确定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资格、资质的行政许可;不得设定企业或者其他组织的设立登记及其前置性行政许可。

(二)贯彻许可法制原则严格按照《行政许可法》,依法行政,依法许可。

第一:许可法定原则。

明确实施许可的行政机关的权限,公布发放许可证的标准、条件及依据,严格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审查、决定许可。

第二:公开、公平、公正原则。

行政许可必须实行一视同仁,要求有关许可的事项均应公示,向申请人和利害关系人作准确无误的说明,审查程序要公开,禁止暗箱操作,实行回避制,避免自己作自己案件的法官。

第三:信赖保护原则。

由于行政许可权存在广泛的自由裁量性,对于中止、吊销许可证,要规定法定的事由,且必须经过法定的程序,禁止行政机关超越法定权限的自由裁量。

第四:遵循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和自然生态规律、环境规律。

环境行政许可的目的和任务强调,合理利用和保护改善环境、自然资源,维护环境公共利益和人与自然之间的环境秩序,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第五:遵循便民的原则,提高办事效率,提供优质服务。

行政机关应及时受理行政许可申请,及时进行实质审查,及时颁发许可证,同时,及时通知不予许可的事宜及其理由。

第六:适应形势发展需要的原则。

环境行政许可的发放是为了公共利益,因此,当现实情况发生变化时,行政机关要及时作出反应,变更原有的许可。

(三)依法规范环境行政许可程序1、公告程序。

许可机关应将其许可事项、范围、条件、内容、法定程序以适当形式予以公布,对于特定范围的许可项目应及时告知相对方,必要时可用书面送达方式告知相对方许可事项。

2、申请程序。

由申请人向主管行政机关提出书面申请,并附有为审查所必须的各种材料,例如,图表、说明或其他资料。

3、审查程序。

行政机关应当对申请人提交的材料进行审查,如发现行政许可事项直接关系他人重大利益的,应当告知该利害关系人;申请人、利害关系人有权申辩、陈述,行政机关应当听取意见;主管机关在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后,综合考虑该申请对环境的影响,对申请进行审查。

4、决定程序。

主管机关经审查后作出颁发或拒发许可证的决定。

同意发证时,应告知持证人的义务和限制条件;拒绝发证时,应说明拒发的理由。

行政机关对行政许可申请进行审查后,除可以当场作出行政许可决定的以外,行政机关应当自受理行政许可申请之日起20日内作出行政许可决定,自作出决定之日起10日内向申请人颁发、送达行政许可证件。

许可机关核发许可证所收费用,应以核发许可证手续成本费为基本指数,还可包括对许可证持有人的监管费用,但不得超过单行法律、法规规定的最高限额。

5、听证程序。

根据我国《行政许可法》第47条的明确规定,涉及公共环境利益的重大行政许可事项,行政机关应当向社会公告,并举行听证。

6、监督检查程序。

持证人必须遵守许可证规定的所有条件,主管机关要随时对持证人执行许可证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可要求持证人提供有关资料,现场检查设备,监测排污情况,发布行政命令等。

7、处理程序。

如果持证人违反许可证规定的义务或限制条件,或导致环境损害或其他后果时,主管机关可以中止、吊销许可证,并对违法者追究责任。

8、撤销程序。

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被许可人具有法定情形的,发证机关或其上级行政机关,根据利害关系人的请求或者依据职权,可以撤销行政许可。

此外,应当赋予许可证持有人申辩和陈述的权利,持有人和利害关系人有权要求听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