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7的乘法口诀教案表格

7的乘法口诀教案表格

7的乘法口诀教案表格篇一:《7的乘法口诀》教学案例《7的乘法口诀》教学案例一、教材分析:《7的乘法口诀》是人教课标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72页的内容。

是表内乘法(二)的第一课时。

表内乘法是第一学段的学生需要掌握和形成的最基础的知识和技能之一,是今后学习表内除法和多位数乘除法的基础。

本课教学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2-—6口诀的基础上学习的,在学习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学生学习6的乘法口诀的学习经验来学习。

二、学情分析:我们的学生生活在农村,条件有限。

学生刚学习了2—6的乘法口诀,在学习上既有很大的好奇心,又因为比较陌生学习上有一定的困难。

在此基础上,我对教材进行了处理,让学生自己来发现规律,创编口诀,教师在学习过程中是引导者和合作者。

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操作、探究,掌握内容,运用所学,感受创编的乐趣。

三、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7的乘法口诀的意义,弄清每句口诀的来源。

2、初步掌握7的乘法口诀,会用口诀进行计算。

3、能用7的乘法口诀解决简单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经历编制7的乘法口诀的过程,初步学会运用类推学习新知识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参与合作的意识。

四、学习重点:经历编制口诀的过程,感悟口诀编制方法,掌握7的乘法口诀并熟记。

五、教学难点:熟记7的乘法口诀,应用乘法口诀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六、教学流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我们生活中有许多关于数字7的知识,你们能说说吗?2×7=14,编成乘法口诀是二七十四??【反思:本环节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合作交流来完成课堂教学。

学生用小棒来代替七巧板摆图形,一下子激活了课堂,而小组合作动手摆图形、数小棒的活动再次将课堂气氛带入了高潮。

学生在活动中体验了7的口诀的编写过程,理解7的乘法口诀的意义,而且从课本数学转化为生活数学的过程中体验到口诀的来源,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操作能力。

】活动二:探究7的乘法口诀的记忆方法。

师:这些口诀,你能把它背出来吗?试着背一背(学生背口诀)师:背的时候有没有感觉哪几句口诀特别好背。

生:一七得七,二七十四。

师:二七十四为什么好记?(指名说)师:有没有觉得哪句口诀不好记?(指名说)有没有办法记住它。

师:三七二十一有没有办法记?(指名说说)其实三七二十一很好记的(课件出示孙悟空图像及语句:孙悟空在炼丹炉中炼了七七四十九天,炼成了火眼金睛,取经的路上遇到妖怪,不管三七二十一举起金箍棒就打。

)师:在这里有两句口诀,你找到了吗?生:是“七七四十九”、和“三七二十一”。

以后我想到孙悟空就会想到这两句口诀的。

师:那“四七二十八,五七三十五,六七四十二”。

你们用什么方法来记呢?生:三七二十一,再加七,就是四七二十八了。

七七四十九,减去一个七,就是六七四十二了。

??师:同学们真厉害!找到了这么多记口诀的方法,老师相信,只要我们多读读,多动脑筋,就一定能记熟这些口诀。

下面就请大家用你喜欢的方法再来记一记,你可以顺着背,倒着背,也可以随意跳着背,呆会儿我们来比比谁背得最流利。

(学生自由背一背,教师运用多种形式帮助学生记“7的乘法口诀”:齐背、男、女比赛背、看卡片抢答、师生对口令,生生对口令)【反思:在记忆口诀的过程中,我巧妙地联系了学生喜欢并熟悉的生活中对7的口诀的应用,如《西游记》中孙悟空在炼丹炉中呆了七七四十九天,还有不管三七二十一等,一下子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饱含激情的投入到练习中,学生们根本感觉不到记忆乘法口诀的枯燥,个个兴趣高昂,真正实现了寓教于乐,趣中求学。

在这样活泼有趣的情景中,学生们不但实现了对知识的内化,熟练、巩固和应用了乘法口诀,还获得了成功的体验。

】三、实践应用,巩固新知。

1、游戏:变魔术。

(看口诀说算式,看算式说口诀)2、看图列算式,说口诀。

(1)课件出示日历:一个星期有几天?两个星期有多少天?三个星期呢?(让学生说出算式和相应的口诀)(2)课件出示图:一串糖葫芦有7颗山楂,5串糖葫芦共有几颗山楂呢?如果一串糖葫芦7角钱,那买6串糖葫芦一共要花多少钱呢?(3)课件出示古诗《小池》,这首诗一共有多少个字呢?3、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师: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也用到了“7的乘法口诀”来解决问题的呢?【反思:本教学环节中,让学生通过动口、动手、动脑全方位感官来进行活动,练习采用多种形式,并且紧紧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再次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

最后的开放题,让学生自己去生活中寻找数学问题,学生真正感受到数学的趣味与魅力,从而产生积极向上的学习情感。

】总之,本课教学情境的创设,教学活动的体验,练习的设计等都是坚持以学生的生活实际为出发点,以学生的发展为基本原则。

这样的教学理念正是新课标所倡导的,也是我们在教学中要努力遵循的原则。

当然这节课中也存在着不足:1、小组合作能力还要进一步加强,特别是小组长的培训。

2、课堂生成的太少,质疑补充的声音太小。

3、对学生还不够信任,放手不够。

4、对学生的评价方式比较单一,语言比较贫乏。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努力,紧紧围绕着新课标,上好每一堂课。

篇二:7的乘法口诀教学设计篇三:《7的乘法口诀》教学设计7的乘法口诀教材分析:7的乘法口诀是本单元的第一课时,是在学习了2~6的乘法口诀基础上学习的。

例1选择了学生已经熟悉,非常喜欢的“用七巧板拼图”,设计了拼图活动,给出了七个拼好的图案,用表格的方式要求填出1个图案、2个图案、3个图案、4个、5个??7个图案,各用了多少拼块。

接下来,教材给出总结乘法口诀要完成的内容。

左边从上往下给出了1×7、2×7、3×7??7×7等算式,中间是要总结的口诀,右边是用口诀可以写出另一组乘法算式。

做一做,安排了用7的口诀计算的练习题。

学情分析:1、学生已经学习了2~6乘法口诀,并知道了乘法口诀是怎样来的,掌握了编制乘法口诀的策略和方法。

本节课是口诀教学的延续。

2、二年级的学生的思维仍处于形象思维为主的阶段,但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比较、综合的意识。

在兴趣浓厚的状态下,学生有了较强的自信心和强烈的表现欲望。

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7的连加过程,编出和掌握7的乘法口诀。

2、熟记口诀,并逐步提高灵活运用口诀的能力3、通过多角度的练习,体会数学就在身边,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

教学重点:结合已有经验,通过探索,编制出7的乘法口诀。

教学难点:记忆、巩固运用7的乘法口诀。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复习导入(1)回顾已经学习过的1-6的乘法口诀,齐背6的乘法口诀。

(2)“四六二十四”这句口诀表示什么意思?引导学生说出两层意思:第一、表示4×6=24或6×4=24;第二、由乘法的意义说出表示4个6相加的和是24。

(设计意图:学生已经掌握了“2-6的乘法口诀”,通过回顾口诀及其表示的意义,有利于学生利用迁移规律学习新知。

) 2、创设情境时间过得真快,又是一个星期。

同学们,一个星期有几天?(板书:7)2个星期有多少天?3个星期有多少天?5个星期有??要算出几个星期有多少天?怎样算最简便呢?如果学习了7的乘法口诀你就能很快地回答出来。

(板书课题:7的乘法口诀)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1、编制口诀。

(1)出示七巧板拼成的图案,完成表格。

前2个空格师生一起完成,后面的指名回答。

(2)合作探究,编制口诀。

观察表格,引导学生竖着看表格,用“几个几是几”表达,编写口诀。

学生说,教师板书,共同完成7的乘法口诀的编写。

(3)由口诀写乘法算式。

分组轮流回答口诀对应的乘法算式,最后一句口诀全班一起回答。

2、探索规律,记忆口诀。

(1)观察口诀,谈发现。

7的乘法口诀有什么特点?(2)读口诀,记忆口诀。

全班拍手读口诀;学生自己记忆口诀。

(3)交流记忆方法你认为7的乘法口诀哪句容易记?为什么?课件出示动画片情境,让学生寻找7的乘法口诀,并运用联想记忆口诀。

哪句口诀比较难记,有办法记住?(4)利用发现再次记忆口诀,进行对口令游戏。

难记的几句口诀连读2遍;拍手齐读7的乘法口诀;师生对口诀;男女生分组对口诀。

(设计意图: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经验,并利用学生知识的迁移能力,让他们独立、自主地编制口诀,在编制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乘法口诀的来源和含义。

)三、巩固口诀,灵活运用我们已经学习了7的乘法口诀,我们下面就用这些口诀来解决一些问题。

1、看口诀,说算式。

2、口算比赛要求看算式,说口诀,算得数。

3、抢答游戏(1)一个星期有几天?3个星期有几天?5个星期有几天?(2)每天喝6杯水,一个星期喝几杯水? 4、算诗的字数山行杜牧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四句诗一共有几个字?加上题目和诗人的名字一共有几个字?“4×7+4”这是什么算式,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有没有更简便的计算方法? 5、编儿歌(设计意图:这一环节通过多种练习(如对口令、口算、计算天数游戏等)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在独立思考,活动中熟练运用7的乘法口诀,同时注重与生活相联系,培养学生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应用能力。

)四、回顾总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几的乘法口诀?你有哪些新的收获?请小朋友说一说。

板书设计:7的乘法口诀1 × 7=7 一七得七7 × 1=7课后反思:成功的方面:2 × 7=14 3 × 7=214 ×7=28 5 × 7=35 6 ×7=42 7 × 7=49 8× 7=56 9×7=63二七十四三七二十一四七二十八五七三十五六七四十二七七四十二八七五十六九七六十三2=14 3=21 4=28 5=35 7× 6=42 8=56 7× 9=637 × 7 × 7 × 7 × 7×1、目标明确,学生在课上已全面达标2、充分体现新课标精神,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通过小组的合作与交流,进行知识的获取;3、在课上选取与学生生活或是感兴趣的事进行组织教学,增强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4、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5、练习分层,符合学生认知循序渐进的特点;不足的地方:1、时间安排过紧,以致没有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进行独立的练习。

2、本节课的重点通过各种方法帮助学生记忆口诀不够突出。

3、在知识细化方面还要下功夫。

本节课是乘法口诀教学的第二部分,是学生在已掌握乘法意义以及1-6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乘法口诀的起始课。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经历编写7的乘法口诀的过程,知道7的乘法口诀是怎样得来的。

使学生熟记7的乘法口诀,会用口诀计算乘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