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霖教授健康讲座---吃什么和怎么吃(五)植物性食物是防范某些疾病的良药挪威奥斯陆大学发现,类风湿关节炎的肿痛、强直症状可通过一周的节食和一年的蔬菜食谱而获得缓解。
美国纽约的医生根据低热量膳食可降低免疫过激反应的机理,提出素食有益于狼疮病人的见解。
日本有1名患系统红斑狼疮16岁的女孩改吃素食以后,病情明显好转。
意大利米兰的医生为肾病综合征病人开的饮食处方是以大豆为主食,脂肪不超过每天摄入热量的四分之一,蛋白质比例也很低,食物的主角含大量膳食纤维。
8周后,全部受试者反映良好,症状减轻。
美国加州大学附属医院则用13种蔬菜汁为接受放化疗治疗癌症病人进行调理。
植物性食物对大脑的健康作用人类食用动物性食物时打开动物蛋白化学键用的能量远高于植物蛋白,植物蛋白由于可帮助机体维持弱碱性,可提高脑细胞进行运算时的开关速度,提高大脑的判断力和记忆力。
日本营养学家研究表明,人聪明与否,主要取决于脑细胞之间的开关速度和开关接触效果,人体处于微碱性状态时开关功能最佳。
世界卫生组织提出“衰老首先是脑衰老”的观点。
发酵食品的保健功能公元前二世纪汉代刘安著《淮南子》一书中有酒、豆腐、酱、糖等食物,是世界上最早有关发酵食品的记载。
“百酱”系指当时制作的多种发酵食品,并发现豆类的发酵食品有食疗作用:如豆豉可健胃解毒等,现代研究发现豆豉含有丰富的尿激酶,有预防血栓形成的作用(日本的纳豆就是豆豉前发酵的半成品)。
“此物胜肉远矣”健体强身的乳制品元代邹宏著《寿亲养老新书》中有关于牛奶的食疗方“食治老人益气牛乳方”。
该书指出,“牛乳最宜老人,平补血脉、益心、长肌肉,令人身体康强、润泽、面目光悦,志不衰”。
书中强调指出,“故为人子者当须供之,以为常食,或为乳饼,恒使恣意充足为度。
此物胜肉远矣!”乳糖不耐受的人更宜喝酸奶中国有许多人喝牛奶乳糖不耐受,肚子胀气、难受。
由于酸奶中乳酸菌破坏了部分牛奶中的乳糖,所以乳糖不耐受的人群吃酸奶比较合适。
人一生中95%以上的感染性疾病直接或间接与消化道有关。
在世界范围内已证明益生菌(整肠食品)有防治疾病、促进生长发育、增强体质、延缓衰老和延长寿命的功能。
人和动物的体内都充满了各种各样的微生物,肠道正常菌群是指正常寄居在肠道内的微生物菌群,它是微生物与人类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的生态体系,是人体正常生理必不可少的构成组分。
肠道正常菌群通过与细胞能量与物质交换、传递信息,对机体的营养状态、生理功能、细菌感染、药物效应、毒素反应、免疫反应、肿瘤发生、衰老过程和应激反应都发挥重要的作用!富含左旋肉碱,羊肉效同人参我曾经去过欧洲慕尼黑西边的奥格斯堡,成吉思汗最后一仗打到那里,我就奇怪成吉思汗的部队吃什么了,这么有战斗力?后来发现就是涮羊肉,欧洲称涮羊肉是蒙古火锅。
《金匮要略》中收载有著名的“当归羊肉汤”方,猪肉性平,而羊肉大热,中医说羊肉效同人参。
最近几年谜底才得以揭开,原来羊肉中含有大量的左旋肉碱,其他的肉类中则少得可怜,中华民族的先贤在对于现代科学毫无所知的古代,有如此深刻的洞察力,令我们佩服不已。
有确切保健功能的食品大豆可一日无肉,不可一日无豆1999年10月,美国食品与药品监督管理局极为罕见地宣布,确认源自东方的黄豆可减少冠心病风险的健康声明。
其正式条文是,每天食用25克黄豆蛋白,可以减少患冠心病的风险。
这是继“水果、蔬菜、谷麦可以减少患癌症、冠心病的风险”等之后的第11个声明。
国际上对大豆食品的开发广为关注,中国是大豆的故乡,自古有食用大豆的传统。
但现在城乡居民每人平均每日摄入豆制品仅11.8克,另外还有干豆类4.2克,离每人每日50克大豆的目标有较大差距。
食品、营养学界有识之士一直在提倡开发大豆的传统食品和新兴食品,提倡弘扬动、植物蛋白并重的东方膳食结构模式,但对大豆、蔬菜、水果等方面研究开发还远远不够。
中医说大豆性味甘平,不凉不燥,具有益气养血,清热解毒,宽中下气,健脾,利水消积,通便定痛等功效。
美国食品与药品监督管理局准许宣传大豆的健康效用时指出,大豆异黄酮作为植物雌激素,其化学结构与已烯雌酚相似,能促进女性器官发育和骨骼中钙的沉积。
另外,豆芽也是非常有营养的食品,富含维生素C和植物营养素。
豆芽菜的生产至少可追溯到900多年以前,北宋苏颂《图经本草》有“菜豆为食中美物,生白芽为食中佳品”的记述。
湖南湘西民间的食物“和渣”30年前,湖南湘西龙山地区的山民生活清苦,甚至连油、盐也难以保证,但70岁以上的长寿老人却不少见。
在冬天,中老年人能睡在竹席上,小孩也可以着单衣单裤,除了当地山民勤劳、善良外,饮食赋予了健康的体魄。
当地人的主食为玉米,饮用山泉。
山民最普通、最养人的传统食物叫“和渣”即将黄豆泡发后于石磨中磨碎,连水带渣放入锅中,同切碎的萝卜和萝卜缨、白菜叶等蔬菜一起煮一大锅,然后每人舀一大碗,加点盐当饭吃,长年如此。
无独有偶,日本一家专门研究植物对人体影响的医院,发明了一种“六合菜汤”。
据说其不仅提供营养,还能增强抵抗力。
“六合菜汤”与湘西龙山的“和渣”有异曲同工之妙,而且制作简单。
其配方如下:带叶的白萝卜200克、红萝卜100克、洋葱200克、生姜200克、花椰菜300克、莲藕100克,将菜洗净后切成小块,置沸水中煮l至2小时后,加入盐、味素及香油,便成了“六合菜汤”。
汤中姜、萝卜、莲藕同煮能补气血,其他三菜又各司其职,故“六合菜汤”能使人体平衡,防病祛病,益寿延年。
“酒为百药之长,饮必适量”美国人发现中国9000年前就开始酿酒,是在中国河南省舞阳发现的。
中医说“酒为百药之长,饮必适量”。
酒既可以做饮料,也可以做调料。
李时珍称“酒能够消冷积寒气,燥湿痰,开郁结,止水泻,杀虫辟瘴。
利小便、兼大便等”。
适量饮酒能舒畅心志、解忧忘愁,振奋精神等,可帮助人保持心理健康。
曹操说过:“何以解忧,惟有杜康”。
但李时珍也指出:“过饮败胃伤胆,丧心损寿,甚则黑肠腐胃而死。
”唐代名医孙思邈也告诫嗜酒者:“久饮酒者烂肠胃,溃骨蒸筋,伤神损寿。
”中国目前白酒消费人群是3.5亿,居发展中国家之首,美国人均酒精消费量是4.5升,中国已直逼这个数字。
饮酒人群集中在20岁到50岁,男性有饮酒经历的占51%,女性35%,其中有醉酒经历的约30%,中国烈性白酒的产量每年超过460万吨,可以灌满一个西湖。
在2004年7月17日发行的医学杂志《柳叶刀》上发表论文指出,每天饮酒50克以上的男性比滴酒不沾者患痛风的几率高2.5倍。
每天饮酒30克至50克者痛风的发病率高两倍,每天饮酒15克至30克者痛风的发病率高50%,每天饮酒10克至15克者痛风发病率高30%。
物无美恶,过则为灾。
长期大量饮用啤酒易引起男性痛风利用群组研究、长期纵向调查等科学分析方法,对4.7万名未患痛风的男性追踪12年,对其中患痛风的730名患者饮酒量分析发现,每天饮用啤酒两瓶以上者痛风发病率增加2.5倍左右,每天喝两杯洋酒痛风危险增加1.6倍,问题的关键在于啤酒中的其他成分对引发痛风造成影响。
茶为万病之药,遍尝百果“成仙” 苹果、生栗常食效佳“茶为万病之药,勿忘饮茶健身”。
《淮南子》一书记载,“神农尝百草之滋味,水泉之甘苦,令民知所避就。
一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
表明了茶叶的解毒功能。
2004年4月2日,在浙江杭州召开了国际暨第三届全国胰腺癌诊治研讨会,会议指出,近25年来胰腺癌发病率,男性增加了3倍,女性增加2.19倍。
多喝咖啡和吃霉变的食物已经成为引发胰腺癌的主要诱因。
“女子不可百日无糖、男子不可百日无姜、遍尝百果能成仙”。
2004年11月,路透社报道,美国康乃尔大学报道,每天吃一个苹果可防病,是有科学依据的。
与其他水果相比,新鲜苹果是预防老年痴呆症的最佳选择。
栗子的保健功能,《本草纲目》中有“栗能治肾虚,腰脚无力,能通肾益气,厚胃肠”的记载,老年人肾亏、腰脚无力或小便频繁者,早晚各细嚼慢咽生栗1到2枚,常食有效。
花生长生果明代巨著《本草纲目》中尚未见收载,可能是因当时国内种植面积较少的缘故。
清代《本草纲目拾遗》中方见记载。
传统营养学认为“花生性和平而味美香,生用清火润肺,炒用能健脾胃”。
花生含丰富的蛋白质,100克花生仁含蛋白质约27.6克,花生蛋白吸收率为90%左右。
2004年7月《ThePeanutGrower》报道,美国食品与药品监督管理局根据大量研究结果,批准有关花生的一项健康声明,声明建议:“每日食用一盎司(28.4g)花生之类的坚果,作为低饱和脂肪与低胆固醇膳食的一部分,可降低患心脏病的风险”。
花生油中的油酸含量次于橄榄油,最近有些报道倡导人们食用橄榄油、茶油,却让人民避免食用大豆油、花生油,并将这些油称为是低档油,这是完全错误的认识。
可以说,花生油就是中国的橄榄油。
花粉青春与健康的源泉花粉的英文名词“pollen”,其拉丁文的原意为“强大的、充满元气的”。
花粉类食物,古希腊人称之为青春与健康的源泉。
花粉是理想的开胃剂,能改善精神状态,对白细胞减少症、贫血症有很好的治疗效果,希腊人称之为神仙的饮料。
松花粉是世界上最早被人类食用的非蜂源纯净花粉,我们中国有两个花粉是纯花粉,一个是松花粉,还有一个就是蒲黄。
松花粉在民间被称为“益寿粉”,药用历史有2000年,并被收入现代中国药典,其食用历史更为久远。
云南每年一度的松花会更是世界稀有的花粉集市。
上世纪80年代国家卫生部将松花粉确定为“新资源食品”。
90年代进行了大规模开发,当前国珍牌松花粉已成为闻名于世的具有民族特色的保健食品。
全国马尾松种植面积约三亿亩,资源丰富,松花粉产业的发展促进植树造林,用中国人的智慧,采集松花粉、使林农增收,扶贫、脱贫,林业增效,产品结构得到调整,不仅可以缓解日益突出的三农问题,而且在资源条件差的西部,松花粉的生产可建立良性生态产业链,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
消费蜂蜜是爱国行动蜂蜜是成年蜜蜂主要的食料,含葡萄糖、果糖65%至70%,还有少量蔗糖、糊精、矿物质、有机酸、酶、芳香物质和维生素等。
提倡民众多吃蜂蜜,不仅能够提高健康水平,而且促进养蜂事业,蜜蜂多了,传粉的昆虫多了,农林产品增产了,就能够带动整个产业链,所以消费蜂蜜是爱国行动。
要想美吃蔬菜,萝卜青菜保平安蔬菜对健康的重要作用,古籍《尔雅》称“凡草可食者,通名为蔬”。
神农尝百草,把它们分为可食的菜和不可食的草,不宜常食,有药效,可医病的则称为草药。
“五绿”保持青春的秘诀我在2003年10月,曾经应香港保健协会邀请,和夫人鲍善芬教授一起去香港讲学,她给香港妇女联合会做的科学报告题目是“钙营养与骨质疏松”。
参加的人都是香港上层社会的妇女同胞,这些女士个个看起来都很年轻漂亮,人家70多岁看起来跟50多岁一样。
我们问她们保持青春有什么秘诀,香港保健协会周文轩主席的夫人周严云震女士告诉我们,她们每天早上都要吃“五个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