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计数原理教材分析PPT优秀课件
计数原理教材分析PPT优秀课件
分析:学生常把“完成一件事情”与“计算完成这件 事情的方法总数”混淆.把要完成的事情理解成为“求 满足条件的两位数的个数”.
教学建议:解题先抓 “完成的一件事情是什么”
什么叫“完成一件事情” 用什么方法完成
是否需要分类或分步完成
确定到底应该用哪个计数原理
14
两个计数原理例题分析
• 例1、例2的重点放在分析出“一件事情”是什么. • 例3的两个小题和例4主要让学生自己分辨何时用什么原理, 从而加深对两个原理的理解. • 例5、 模块命名 • 例6、 RNA分子构成 • 例7、 计算机字节 • 例8、 程序测试中执行路径 • 例9、 设置汽车牌照
25
二项式定理的 猜想与证明 过程
(1)在“探究”中提出如何利用两个计数原理得出 n =2,3,4的展开式的问题; (2)详细写出用多项式乘法法则得到n=2展开式的 过程,并从两个计数原理的角度对展开过程进行 分析,概括出项数以及项的形式; (3)用组合知识分析展开式中具有同一形式的项的 个数,从而得出用组合数表示的n =2展开式; (4)让学生模仿上述过程推导n =3,4的展开式; (5)得出关于二项式展开式的猜想,给出证明.
三、课标规定的本章内容与要求
1.本章教学要求 (1).分类加法计数原理、分步乘法计数原理 通过实例,总结出分类加法计数原理、分步乘法计数原 理;能根据具体问题的特征,选择分类加法计数原理或分步 乘法计数原理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 (2).排列与组合 通过实例,理解排列、组合的概念; 能利用计数原理推导排列数公式、组合数公式,并能解 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二项式定理 能用计数原理证明二项式定理; 会用二项式定理解决与二项展开式有关的简单问题. ★与以往“教学大纲”基本一致,唯一不同的是“教学大 纲”要求“掌握组合数的两个性质,并能用它解决一些简单 的应用问题”,而这里没有这个内容和要求. 7
2.本章重点和难点 (1)重点:
两个计数原理,排列、组合的意义及排列 数、组合数计算公式,二项式定理. 两个计数原理是最基本而重要的. (2)难点: 正确运用两个计数原理以及排列、组合 概念分析和解决问题.
8
3.本章课时安排
1.本章有三节内容,共14课时 具体分配如下(供参考): 1.1 两个计数原理 1.2 排列与组合 1.3 二项式定理 小结
24
1.3 二项式定理(3课时)
重点: 1.用两个计数原理分析(a+b)2的展开式,归纳得 出二项式定理,并能用计数原理证明; 能应用它解决简 单问题. 2.学会讨论二项式系数性质的一些方法. 难点: 用两个计数原理分析(a+b)2的展开式;用两个计数 原理证明二项式定理
教科书中用两个计数原理非常详细地分析(a+b)2的 展开式,学生模仿分析写出(a+b)3、(a+b)4的展开式, 归纳推理出(a+b)n 的展开式,并给出证明.
11
(4)二项式定理的学习过程是应用两 个计数原理解决问题的典型过程,其基 本思路是“先猜后证”. (5)“学以致用”的思想始终贯穿本 章内容. 两个计数原理的直接应用,需要经过 一定量的应用性训练.
12
四、具体教学分析
1.1分类加法计数原理与分步乘法计数原理
•
•
重点:归纳得出分类加法计. 难点:正确地理解“完成一件事情”的含义;根据实 际问题的特征,正确区分“分类”或“分步”.
23
排列组合教学建议
1.重视基本概念教学,让学生养成做题时首 先判断是否和顺序有关的好习惯. 2.在分析排列、组合应用题时,应充分利用 树形图进行分析,这样比较直观,便于理解.在 讲完例题后还应对思考方法进行总结. 3. 在开始做排列、组合应用题时,应要求学 生写出解法的简要说明,说出解法的根据,这样 有利于培养学生严密思考的习惯,减少错误的发 生.特别注重对学生错误思路的分析,找出错误 的根本原因. 4.排列组合建议采用对比法教学
28
注意借助几何直观理解 抽象的二项式系数的性质
两个计 数原理
2课时,3道例题
大纲 排列组合 9课时 4课时 二项式定理
标准 6课时,例题 习题减少 3课时,例题减少
T r 1 T k 1
要求
不要求
课本P25以“探究与 发现”的形式给出
组合数的 两个性质
C C
m n
nm n
m m m 1 C C C n 1 n n
5
大纲 文理区别 教学顺序 上的变化 文理都学 概率前
标准 理科学 文科不学 古典概率后
必修3概率
计数原理
选修2-3概率
1.必修3强调概率思想,避免复杂的计算干扰学生对概率 思想的领悟 2.本章为进一步研究概率做准备 3.本章学习,提供思想和工具 计数问题是数学中的重要研究对象之一,计数原理 为解决很多实际问题提供思想和工具(分类分步思想不 6 仅仅是解计数问题)
典型(学生熟悉的)实例 →“两类方案”或“两个步骤”的计数原理 →“n类方案”或“n个步骤”的计数原理 →单一例题 →综合例题 →归纳用两个计数原理解决问题的方法
13
对“完成一件事情”的理解
“完成一件事情”是指“确定一个满足条件的排 列或组合” 例: “从1~9这九个数字中任取两个,一共可 组 成多少个没有重复数字的两位数?”
27
对通项要注意以下几点:
T C a b ( k 0 , 1 , 2 , … , n ) k 1
•
• • •
kn k k n
•
①它表示二项展开式中的任意项,只要n与k确 定,该项也随之确定. ②公式表示的是第k+1项,而不是第k项. ③公式中a、b是一种“符号”,它们可以是数、 式或其它. ④公式中a、b的位置不能颠倒,它们的指数和 一定为n. 要注意区分,展开式的第k+1项的二项式系数与 第k+1项的系数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千万不能混 在一起.
数学选修2-3章
计数原理教材分析
1
教学分析提纲 一、本章地位与作用 二、本章的变化之处 三、本章内容与要求 四、具体的教学分析 五、教学的注意问题
2
一、本章地位与作用
计数原理是数学的重要研究对象,分类加法计 数原理、分步乘法计数原理是解决计数原理问题的 最基本、最重要的方法,也称为基本计数原理,它 们为解决很多实际问题提供了思想和工具.以计数 问题为主要内容的排列与组合,属于现在发展很快 且在计算机领域获得广泛应用的组合数学的最初步 知识,它不仅有着许多直接应用,是学习概率理论 的准备知识,而且由于其思维方法的新颖性与独特 性,它也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不可多得的好素材. 作为初中一种多项式乘法公式推广的二项式定理, 不仅使前面的计数原理等知识的学习得到强化,而 且与后面概率中的二项分布有着密切联系.
17
排列组合教学分析
1、概念理解 排列、一个排列、不同排列、全排列、排列数 组合、一个组合、不同组合、组合数
18
排列概念中的“一定顺序”
• 排队中“从前到后”、“从左到右”、“从上到下” 都是“一定顺序”; 例: “从1~9这九个数字中选三个不同数字组成三 位数”中,“一定顺序”可以规定为“百十个”; 等等. • 若干个元素按照一定的顺序排成一列,元素不同或 元素相同但顺序不同的排列都是不同的排列. “排列数”与“一个排列”、“组合数”与“一个组 合”. 例如,123,321,213,…都是“从1~9这九个 19 数字中选三个不同数字组成三位数的一个排列”,
16
1.2 排列与组合
重点: 1.归纳、对比得出排列、组合概念; 2.根据两个计数原理推导出排列数、组合数公式 ; 3.应用排列与组合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难点: 1.建立组合与排列的联系,结合两个数原理推导排 列数、组合数公式; 2.根据实际问题的特征,正确地区分“排列”或 “组合” 排列与组合是两类特殊的计数原理,是典型的 两个计数原理的应用,排列组合在计数中的地位, 就如同等差等比数列在数列中的地位.
3
二、本章的变化之处
名称上 的变化 分类加法 计数原理 叙述上略 有变化
大纲
标准
排列、组合 和二项式定理 分类计数原理与 分步计数原理
完成一件事, 有n类办法, ……
计数原理 分类加法计数原理与 分步乘法计数原理 完成一件事 有n类不同的方案,…… 4课时,9道例题(时代性), 习题增加; 突出了原理的思想性和工具 性 (分类 分步 方法); 解计数问题的方法写入了教 材 (如第10页.教材更实 4 际实用了,贴近高考要求)
排列组合教学分析
2、公式推导 排列公式的推导用到(1)分步乘法计数原理 和(2)树状图 组合公式的推导用到 (1)排列与组合的关系 和 (2)树状图 排列是先选后排 组合是只选不排
21
例如 组合数公式的推导
以问题“从集合{a,b,c,d}中取出3个元素 组成三元子集,共有多少不同的子集?”为载体, 设置如下台阶: (1)借助树形图用列举法得出答案; (2)细致分析从a,b,c,d中取出3个元素的 排列与组合之间的关系; (3)以“等式的两边是对同一个问题作出的两 个等价解释”为指导,分析等式的实际意义,得 出“从4个不同元素中任取3个的排列的两个步 骤”; (4)推广到一般情形,得出组合数公式.
约4课时 约6课时 约3课时 约1课时
9
4. 本章内容结构
分类加法计数原理、分步乘法计数原理
排列 排列数公式
组合 组合数公式
二项式 定理
应
用
10
5.对本章内容的几点说明 (1)分类加法计数和分步乘法计数 是处理计数问题的两种基本思想方法. (2)两个计数原理的实质是加法运 算与乘法运算的推广,是解决计数问题 的理论基础. (3)排列组合是两类特殊而重要的 计数问题,解决它们的基本思想和工具 就是两个计数原理.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