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系统病例分析一男,53岁。
因心前区疼痛6年,加重伴呼吸困难10小时入院。
入院前6年感心前区疼痛,多于劳累、饭后发作,每次持续3~5分钟,休息后缓解。
入院前2月,痛渐频繁,且休息时也发作,入院前10小时,于睡眠中突感心前区剧痛,并向左肩部、臂部放射,且伴大汗、呼吸困难,咳出少量粉红色泡沫状痰液,急诊入院。
体格检查:体温37.8℃,心率130次/min,血压80/40mmHg。
呼吸急促,口唇及指甲发绀,不断咳嗽,咳粉红色泡沫状痰液,皮肤湿冷,颈静脉稍充盈,双肺底部可闻有湿鸣,心界向左扩大,心音弱。
入院后经治疗无好转,于次日死亡。
分析讨论:1.本病例的主要疾病是什么?死因是什么?2. 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的病理改变基础是什么?参考答案:一、病理解剖诊断(一)动脉粥样硬化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及心功能衰竭1.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管腔II~ IV度狭窄2.心肌梗死贫血性3.心源性肝硬化4.四肢水肿5.主动脉粥样硬化伴钙化、出血及腹主动脉粥样溃疡形成。
(二)双肺曲菌感染小脓肿形成,左胸腔积液。
二、死因:冠心病、心肌梗死伴心力衰竭。
病例分析二患者,男,45岁,干部。
2年前出现头痛头晕,健忘等症状,血压150/95mmHg 服用降压药后自觉上述症状缓解,2天前出现剧烈头痛、视物模糊,呕吐及右侧面神经麻痹及左侧上、下肢瘫痪,急性病容、血压140/90mmHg,双下肢浮肿,颈静脉怒张、尿蛋白(+)。
分析讨论:1、做出病理诊断及根据?2、分析各种病变的关系?3、试解释临床主要症状和体征?参考答案:1.原发性高血压(缓进型),右侧脑桥出血。
依据:高血压病史,剧烈头痛、视物模糊、呕吐及右侧神经麻痹及左侧上、下肢瘫痪,血压140/90mmHh,双下肢浮肿,颈静脉怒张、尿蛋白(+)。
2.高血压--心脏肥大--心里衰竭;高血压--脑出血;高血压--肾功能不全。
3.颅内压升高一>剧烈头痛、视物模糊,呕吐;右脑桥出血一>右侧面神经麻痹及左侧上下肢瘫痪; 心功能不全一>双下肢水肿、颈静脉怒张;肾功能不全(肾动脉硬化严重时表现为颗粒性固缩肾)一>尿蛋白(+)病例分析三----综合病例分析死者,男,57岁。
10年前起常感头昏头痛。
当时检查发现血压200/100mmHg 左右。
经休息、治疗情况好转。
5年前又出现记忆力减退、心悸等症状,虽经治疗,效果不佳。
近1年来出现劳动后呼吸困难、不能平卧,咳嗽及咳泡沫痰,双下肢水肿。
近4月来又感下肢发凉、麻木。
近几天右脚疼痛难忍,不能活动,皮肤渐变黑、感觉消失。
入院行截肢手术。
术后心力衰竭,抢救无效死亡。
尸检摘要:心脏体积增大,重452克。
左心室壁厚1.4cm,乳头肌及肉柱增粗。
四个心腔均扩张,尤以左心室和左心房腔扩张明显。
光镜见左心室肌纤维增粗、变长、细胞核拉长、染色深。
主动脉、左冠状动脉、脑基底动脉环、右下肢胫前动脉内膜面均见散在的灰黄色或灰白色斑块隆起。
右胫前动脉管腔内有一灰红色圆柱状物堵塞,与管壁粘连紧。
双肺体积增大,色棕褐,质较硬韧。
光镜见部分肺组织实变,肺泡壁毛细血管扩张充血。
肺泡腔内有淡红色液体和吞噬含铁血黄素的巨噬细胞。
肺泡隔和肺间质内有纤维组织增生伴含铁血黄素沉着。
肝大,重1800克,切面红、黄相同,似槟榔。
光镜见肝小叶中央静脉及周围肝窦扩张充血、出血,该区肝细胞数量减少,体积缩小。
小叶周围边部分肝细胞胞浆内出现圆形空泡。
肾肿大,色淡红。
切面实质增厚,混浊无光。
光镜见肾近曲小管增大管腔狭窄而不规则,上皮细胞体积增大,胞浆丰富淡染,其内可见多数红色细小颗粒,核居中央。
脾淤血体积增大,光镜见脾小体数目减少,脾中央动脉管壁增厚,均质红染,管腔狭小、闭塞。
红髓扩张、充血、纤维组织增生,其内可见含铁血黄素沉积。
右足背皮肤干燥、皱缩、发黑、与健康皮肤分界清。
脑重1180克、脑沟加深,脑回变窄。
分析讨论:1、哪些脏器发生了什么病变(即作出诊断)?其发生原因各为什么?2、各脏器病变有何联系(请用箭头联系)?参考答案:1.高血压性心脏病(失代偿期)(1)全心肥大(2)慢性肺淤血(3)慢性肝淤血(4)慢性脾淤血(5)脾中央动脉玻变(6)肾小管上皮细胞水肿2.动脉粥样硬化症(1)主动脉、冠状动脉、脑动脉及右下肢动脉粥样硬化(2)右胫前动脉内血栓形成,右足干性坏疽(3)脑萎缩病例分析四患者女性,16岁,学生,因发热、游走性关节痛、出红斑3天而入院。
入院前6天开始发热、畏寒、体温达39.5℃,但不规则,伴全身疲乏,食欲减退、大量出汗和心慌等。
入院前5天出现双膝、踝关节发热、肿痛、行走困难。
入院前3天,四肢内侧和躯干出现红斑。
患者三年前曾有类似发病四次。
体检39℃,脉搏138次/分,血压正常。
双下肢内侧和躯干见环状红斑,心尖搏动位于左锁骨中线外侧第6肋间,心浊音界向两侧扩大。
二尖瓣区可听到三级收缩期吹风样杂音和舒张早期隆隆样杂音。
血沉50mm/1h,抗“O”为700单位,咽喉拭子培养有溶血性链球菌生长。
X线检查,心脏向左下扩大分析讨论:1、做出病理诊断及根据?2、试解释临床主要症状和体征?参考答案:诊断:患者因有发热、关节游走性疼痛、皮下环行红斑,听诊二尖瓣区有舒张期和收缩期杂音,故可诊断为风湿病急性发作期、慢性心瓣膜病(二尖瓣狭窄并关闭不全)。
主要症状:①关节炎:入院前5天出现双膝、踝关节发热、肿痛、行走困难。
②心脏炎:患者心尖搏动位于左锁骨中线外侧第6肋间,心浊音界向两侧扩大。
二尖瓣区可听到三级收缩期吹风样杂音和舒张早期隆隆样杂音。
③皮肤表现:四肢内侧和躯干出现环状红斑。
呼吸系统病理分析五患者杨某,男,20岁,学生。
酗酒后遭雨淋,于当天晚上突然起病,寒颤、高热、呼吸困难、胸痛继而咳嗽,咳铁锈色痰,其家属急送当地医院就诊。
听诊,左肺下叶有大量湿性哕音;触诊语颤增强;血常规:WBC:17X 109/L;X线检查,左肺下叶有大片致密阴影。
入院经抗生素治疗,病情好转,各种症状逐渐消失;X线检查,左肺下叶的大片致密阴影缩小2/3面积。
病人于入院后第7天自感无症状出院。
冬季征兵体检,X线检查左肺下叶有约3cmX2cm大小不规则阴影,周围边界不清,怀疑为“支气管肺癌”。
在当地医院即做左肺下叶切除术。
病理检查,肺部肿块肉眼为红褐色肉样,镜下为肉芽组织。
分析讨论:1、患者发生了什么疾病?为什么起病急、病情重、预后好?2、患者为何出现高热、寒颤、白细胞计数增多?3、患者为什么会出现咳铁锈色痰?4、左肺下叶为什么会出现大片致密阴影?5、怀疑左肺下叶的“支气管肺癌”在病理检查后确诊为什么病变?是如何形成的?参考答案:1、大叶性肺炎。
肺炎双球菌引起的急性肺泡内弥漫性纤维蛋白渗出性炎,细菌繁殖快,不破坏肺泡壁结构,患者多为青壮年。
2、细菌感染繁殖并释放毒素引起。
3、肺泡腔内渗出的红细胞被巨噬细胞吞噬,崩解后形成含铁血黄素混入痰中,使痰液呈铁锈色。
4、肺泡腔内渗出大量纤维素、大量红细胞或大量嗜中性粒细胞等,使病变肺叶实变。
5、是大叶性肺炎的并发症:肺肉质变。
肺泡腔内渗出的嗜中性粒细胞过少,渗出纤维蛋白过多,肉芽组织长入病变肺组织,发生机化病变肺组织呈褐色肉样。
患儿,男,3岁。
因咳嗽、咳痰、气喘9天、加重3天入院体格检查:体温39"C, 脉搏165次/min,呼吸30次/min. 患者呼吸急促、面色苍白,口周围青紫,神萎,鼻翼扇动。
两肺背侧下部可闻及湿性哕音。
心率165次/min,心音钝,心律齐。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白细胞24X 109/L,分类:嗜中性粒细胞0.83,淋巴细胞0. 17。
X线胸片:左右肺下叶可见灶状阴影。
临床诊断:小叶性肺炎、心力衰竭。
入院后曾用抗生素及对症治疗,但病情逐渐加重,治疗无效死亡。
尸检摘要: 左右肺下叶背侧实变,切面可见粟粒大散在灰黄色病灶。
多处病灶融合成蚕豆大,边界不整齐,略突出于表面,镜下病变呈灶状分布,病灶中可见细支气管管壁充血并有嗜中性粒细胞浸润,管腔中充满大量嗜中性粒细胞及脱落的上皮细胞。
病灶周围的肺泡腔内可见浆液和大量中性粒细胞。
分析讨论:1.你是否同意临床诊断?根据是什么?死因是什么2.根据本例病变特点与大叶性肺炎如何鉴别?3.根据病理变化解释临床出现的咳嗽、咳痰、呼吸困难、发绀、湿性哕音及X 线影象等表现参考答案:1、病理解剖诊断:小叶性肺炎。
依据:小儿;咳嗽、咳痰、气喘、呼吸急促、口围青紫、鼻翼扇动;两肺湿性哕音;白细胞升高; X线片所见。
死亡原因:呼吸衰竭。
2、小叶性肺炎:化脓性炎;大叶性肺炎:纤维素性炎3、(a)支气管腔内有渗出物并刺激支气管粘膜-→咳嗽、咳痰;(b)病灶细支气管及肺泡腔多量渗出物→肺泡通气量减少及换气障碍- >呼吸困难、发绀;(c)病变区细支气管及肺泡腔渗出液→湿性哕音;(d)以细支气管为中心的化脓性炎,病灶大小不一散在分布→X线左右肺下叶可见灶状阴影慢性淤血患者,男,清洁工,59岁,因心悸、气短、双下肢浮肿4天来院就诊。
15年来,患者经常出现咳嗽、咳痰,尤以冬季为甚。
近5年来,自觉心悸、气短,活动后加重,时而双下肢浮肿,但休息后缓解。
4天前因受凉病情加重,出现腹胀,不能平卧。
病人有吸烟史40年。
体格检查:消瘦,有明显发绀。
颈静脉怒张,桶状胸,叩诊两肺呈过清音,双下肢凹陷性浮肿。
实验室检查:WBC 12.0X109/L,PaO2 73mmHg,PaCO2 60mmHg。
分析题:1、根据所学的病理知识,对病人作出诊断并说明诊断依据。
2、根据本例患者的症状、体征,推测肺部的病理变化。
3、试分析病人患病的原因和疾病的发展演变经过。
4、你学过的疾病中,有哪些可最终导致肺纤维化并发肺心病参考答案:1、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气肿、肺源性心脏病。
依据:心悸、气短、双下肢浮肿;病史吸烟史;咳嗽、咳痰;体格检查:颈静脉怒张、桶状胸、过清音、双下肢凹陷性浮肿;实验室检查:白细胞增高,PaO2降低,PaCO2 升高。
2、弥漫性肺气肿及肺间质纤维化。
3、吸烟、清洁工易发生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感冒后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发生。
4、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支气管扩张、肺尘埃沉着症(肺硅沉着症、石棉沉着症)。
消化系统疾病病例分析一男,40岁。
反复上腹部疼痛伴返酸3年多,曾多次呕血。
钡餐示:胃窦小弯见一龛影(示缺损),边缘光滑,邻近粘膜呈放射均匀纠集。
胃镜:胃窦小弯侧有一直径2cm溃疡,幽门管水肿、狭窄--病理诊断、诊断依据--溃疡不易愈合的因素有哪些?---镜下病变--呕血和幽门狭窄与溃疡病的关系?---并发症--返酸与溃疡病的关系?---发病机制病例分析二患者,男,22岁,学生。
3年前因急性肝炎住院治疗,45天后症状消失,肝功能恢复正常而出院。
1年后复学,因功课过重反复出现厌油、纳差、乏力,休息后症状缓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