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清代岭南私家园林造园艺术

清代岭南私家园林造园艺术

浅析清代岭南私家园林造园艺术
摘要:本文首先简单介绍了岭南园林的背景环境,然后分析了清代岭南园林的空间布局、置石、理水等方面的特点。

而后选取了清代岭南名园之一的余荫山房,从造园手法的几个方面对其进行了分析,最后精要总结了岭南园林的特点。

关键词:岭南园林;艺术手法;余荫山房
中图分类号:j59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5-5312(2012)20-0041-01
一、概述
岭南,系我国南方五岭之南概称,其境域主要涉及广东、福建南部、广西东部及南部。

岭南山水秀丽、而又濒临沧海,环境特殊,孕育出了富有自身特色的岭南园林,成为我国园林的一个重要流派。

岭南园林因为其独特的地域环境,与北方及苏杭园林有着很大差别。

北方的皇家园林注重气派与寓意,壮丽而大气。

苏杭的私家园林注重寄情山水、隐士思想,轻盈淡雅。

岭南私家园林则畅朗精巧。

广东是岭南园林的主要发源地,广东的私家园林多是一些小型的庭院。

二、环境条件
一个园林风格的形成并不是一意孤行的,要因地制宜,以功能实用性为前提。

它周围的环境决定了它,孕育了它。

影响园林形成的几个重要方面就是地理环境、气候条件以及文化。

这些因素共同
作用产生了一个园林风格。

岭南地区背山面海,处于半封闭的地理环境,受到中原文化的影响不及皇家园林和苏杭私家园林。

给园林创造提供了开阔的发挥空间。

气候条件对于居住环境有着决定性的影响作用。

岭南气候属于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纬度低,受海洋气流影响大,造成了岭南炎热多雨,湿度大的气候特点。

岭南文化是一个多元文化共存的文化体系,岭南作为沿海地区,是一个较为开放的区域,如司徒尚纪先生所说:“岭南文化主要是以当地南越文化为底蕴,同时又与中原文化、荆楚文化、吴越文化、巴蜀文化,以及国外舶来的各种文化长期交流,整合而成的一种区域文化或者地方文化,可以说岭南文化是一种原生型、多元性、感性化、非正流的世俗文化。

”岭南地处偏远,受到中原儒道思想影响较小,且岭南地区商贾较多,经商者多求真务实,造就了广东人“经世致用”的处事哲学,园林以实用性之上,能够吸收各方思想为我所用,且在建造园林时不拘泥于各种形式,有一定的随意性。

岭南园林在布置时借鉴了一定的西方思想,采用了一定的几何对称性布局。

三、造园艺术分析
岭南园林的各种艺术手法,大多都是先为了适应气候条件和满足使用需求,然后再考虑艺术审美,从适应性和实用性的角度来看
岭南园林的各种造园方法才能理解个中缘由。

由于温湿多雨,岭南园林体量较小,空间布局及造园艺术大多为了适应较小的空间。

置石和理水的做法都是为了适应、改变庭院的小空间而应运产生的。

除此之外,岭南园林还注重细节,每一个细部都能给园林增加一丝风味。

(一)选址
苏杭园林常选址选在闹市区,求一闹中取静。

岭南园林则远离闹市区,把园林融入大自然中。

同时,由于岭南园林面积较小,通过借景等方法也可以扩大园林的观赏范围。

岭南庭园在景观组织上,特别是在视线组织上常将园内外空间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产生空间的扩散感。

岭南园林造园通过借助园外景色,使园林空间获得丰富的层次。

(二)空间布局
以建筑空间为主的岭南庭园主要有建筑绕庭、前庭后院、书斋侧庭、前宅后庭等布局方式,常用连房广厦的形式通过连廊将船厅、亭榭、楼阁等联成一片,形成既分隔又连通的庭园有机空间。

岭南人务实,园林布局形式多为了适应当地炎热多雨,兼有台风的气候。

因此,园林面积狭小,布局紧凑, 建筑在其中占据了主要地位。

采用水庭,围合出空间的手法,能很好的营造有限的园林空间。

利用建筑和围廊来减少台风带来的伤害,而且可以很好的沟通交通。

同时紧凑的布局还利于遮荫, 所以岭南园林多使用“连
房广厦”的方式来布局。

如果两栋建筑之间需要连接,多以冷巷、桥廊的方法处理。

岭南园林组织建筑朝向多以南低北高处理,迎合夏季主导风向,降低院内温度,例如清晖园。

同时,建筑紧临水面,通过水体减低温度。

园林内多种植高大的乔木, 不仅可以观赏, 还可遮荫挡雨。

(三)叠山置石
北方造园掇山主要以山形山势为主,而不是追求某几块山石砌叠形成的“瘦、皱、漏、透”之效果。

苏州园林造山,不追求体量的庞大,而以能得山林意境为上乘。

岭南庭园由于规模小,故很少布置土山,而是以石为山,因此假山石景便成为庭园的主要观景。

岭南掇山叠石以观赏性为主,叠石假山多与池水、建筑、植物共同组成园林景观。

只是材料上广东本土盛产英石,园林多用英石,同时也兼用太湖石、腊石、钟乳石等。

叠石的形式也与石材有关。

岭南园林置石叠山有三种形式:壁式、峰式、散式。

壁式,叠石依附庭园院墙而筑的浮雕式叠山,有扩大空间的效果,柔化院墙线条,由于庭院较小,也常与亭等搭配构建(图1)。

峰式,是庭中自成一体的独立堆山,可以四面观赏,主峰拔峭,客峰呼应,远观层次深远,近观山峦昂然。

散式,是岭南园林置石的一种传统手法。

不表现完整的山形,只用零散的山石表现某种意境,以欣赏山石本色为主。

(四)凿池理水
水庭,是岭南庭园的重要组成部分。

广东传统园林对各类水体的营造,主要在于水体的岸线及背景处理,池岸的形式是决定园林特点和风格的重要因素之一。

[3]。

岭南园林由于吸纳了西方园林文化,大多把水池做成规则几何形,例如曲池、方池、甚至是余荫山房的回形池等,多采用直立池壁,少有自然山石的驳岸。

(图2)组织空间有大致可分为三种手法:一是环水布局,如:余荫山房玲珑水榭建筑,采用了八角形的回形水池。

二是建筑临水而构,建筑物紧贴着水面或悬挑深入水面,打破了几何形体池岸那种规整呆板的格局,活跃了水面的气氛,如清晖园入口处内庭矩形水池中,澄漪亭、六角亭亭亭玉立于池中水面,碧溪草堂和船厅临水而构。

三是水中叠石掇山,山水相随相依,构出幽深阴清之碧潭景,如建于清末的广东潮阳西园,其山水布局是根据海岛形象来构思的,海礁石假山壁峭而叠,匠心独运。

(五)植物特色
岭南园林务实岭南园林中的植物有以下两个特点:1.多使用果木,岭南气候适宜热带水果生长,园林结合生产的树木较多,园林中多使用可食用的果木。

2.岭南园林多采用花台和盆栽种植。

3.大量而精巧的使用竹子及南方特色的热带植物。

参考文献:
[1]陆琦.岭南造园艺术研究[j].新建筑,2003,(2).
[2]陆琦,郑洁.岭南园林石景[j].南方建筑,2006,(4).
[3]杨翼飞,陆琦.论广东传统园林的造园手法[j].广东园
林,2008,(1).
[4]肖河章.岭南传统园林的营造手法与艺术特色[j].惠州学院学报,2007,(6).。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