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旅游资源
一、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旅游业是一项以旅游资源为基础,以旅游设施为条件,经营旅行游览服务性的事业。
旅游业是当今世界发展最强劲、规模最大的新兴产业,具有关联度高、带动性强的综合效益。
旅游业的发展,不仅将直接影响到服务、商业、交通、园林、卫生以及文化艺术等有关方面的发展,还将间接地促进为旅游业服务的轻工、食品、建筑、邮电等部门的发展。
所以,旅游业的发展具有很重要的国民经济意义。
旅游业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人们生活需求达到一定水平的具体反映。
旅游业正日益成为满足人民新的消费需要的重要社会经济形式之一。
旅游业以旅游资源为基础,以出售劳务取得收入为特征,有“无形贸易”之称,是一种不耗费资源的“风景出口”。
它是属于劳动密集型的第三产业。
在改革开放中发展国际旅游,将有利于增进我国与世界各国人民的相互了解和友谊,对促进国际经济、科技、文化的合作与交流等方面,都具有重大的政治、经济意义。
二、丰富、多样、独特的旅游资源
重庆市是我国旅游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具有发展旅游业得天独厚的条件,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丰富、多样、独特,山川秀丽,历史悠久,历为广大中外人士所向往。
充分开发利用市境的旅游资源,对振兴重庆具有重要意义。
(一)自然旅游资源丰富多采,驰名于世
1.地貌复杂,形态多样,高差悬殊,胜景名山多,峻、奇、秀、古。
林木茂密,山色苍翠,形象、线条、多彩。
2.峡谷深切,峭壁画廊,雄伟、秀美、神奇
市境有长江、嘉陵江、乌江、大宁河、酉水、唐岩河等大小河川,当河流横切山脉时,常形成险峻、秀美、神奇的峡谷。
长江三峡、嘉陵江小三峡、乌江峡谷、大宁河小三峡、唐岩河神龟峡等蜚声中外。
3.湖泊秀丽清幽,淡雅得宜
市境有小南海、长寿湖、山虎关水库、钟灵水库、向阳湖等天然湖泊和水库。
山无水则不秀,水无山则不奇。
这些点缀在万山丛中的湖泊和水库,秀水索回,波流清澈,四周山色,尽入湖中,秀丽清幽,淡雅得宜,宛如一幅浓墨淡染的山水画卷。
4.泉景类型多样,资源丰富,遍布市境
全市的泉景类型多样,有温泉、冷泉、盐泉、鱼泉、间歇泉、矿泉。
重庆的南温泉、北温泉闻名中外。
5.丰富多样的气候资源
市境的气候良好,复杂多样,气景资源丰富,雨景、云景、雪景和日景均有分布。
6.天坑、地缝,世界奇观
碳酸盐岩在市境广泛分布,经过长久溶蚀,喀斯特地貌十分发育,这些形态的组合常常构成天然美景,世界奇观。
7.种类繁多的植物和动物
市境的原始森林、绿茵草地、古树名木、奇花异草、药材、珍稀动植物及古生物化石资源丰富,种类繁多。
(二)丰富的人文旅游资源
1.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古迹众多。
2.文人荟萃之地,故居、遗迹遍及市境。
3.革命遗址、旧址,革命伟人故居。
4.抗战文化,众多的陪都遗址。
5.摩崖造像、水下碑林,古代建筑,佛塔墓葬,丰富的三峡文物。
6.民族众多,风情各异。
7.独特的山城风貌和鲜明的建筑风格。
三、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特点
(一)丰富性、多样性、独特性和综合性
(二)地理分布的广泛性和均衡性
(三)发展旅游业的雄厚潜力
四、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在开发与发展旅游业时,要十分珍惜和合理开发旅游资源,切实保护生态环境,注意生态旅游临界容量,发展生态旅游。
着眼于长期开发,持久利用,统筹规划,分步实施。
市境旅游资源开发规划应立足于现有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空间分布及其结构布局特征,充分考虑三峡水库蓄水后景观结构和功能的变化,依据景观开发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来特定,使旅游业成为一大支柱产业,做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的同步增长。
(一)注意特色,发挥优势
(二)注意开发深度,开展多种形式旅游
(三)注意整体效应,坚持区域开发(四)注意保护生态环境,坚持合理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