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淀粉产业链分析报告一、玉米的产销情况(1)世界玉米的产销情况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玉米主产国和消费国,以2008/2009,2009/2010年度产量计算,美国的玉米产量占全球产量的41%,位居首位,同时也是全球最大的玉米出口国,出口量占全球玉米出口份额约在65%。
中国占20%,排名第二;之后是阿根廷、巴西、墨西哥,合计约占12%的份额。
世界玉米主产国产量情况(单位:百万吨)(数据来源于:美国农业部)中国的玉米消费量约占世界的20%,与产量基本匹配,美国的玉米消费量约占全球消费量的34%,是世界第一大消费国和出口国。
世界玉米消费呈逐年持续上升之势,自07/08 年起,玉米需求继续大幅增长。
受石油价格上涨影响,各国纷纷发展生物能源工业,燃料乙醇消费成为了国际玉米需求增长最主要的拉动因素。
其中,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玉米乙醇生产国,超过1/3 的玉米用于生产乙醇。
全球玉米库存消费比(数据来源:中信建设期货)(2)中国玉米的供给、消费和库存玉米在中国布局广泛,主要分布在东北、华北和西南地区,形成一个从东北到西南的狭长玉米种植带,这一带状区域集中了中国玉米种植总面积的85%和产量的90%。
吉林、河北、山东、河南、黑龙江、内蒙古、辽宁、四川、云南、陕西是玉米播种面积最大的十个省份,其中吉林、河北、山东的种植面积均占全国的10%以上。
中国玉米的产量的提高依赖于播种面积的扩大和单产的提高。
2009 年,受自然灾害影响,中国玉米单产降至5.17 吨/公顷,预计2010 年将升至5.5 吨/公顷。
虽然单产不断提高,但仍远远落后于美国(2009 年10.23 吨/公顷)。
数据来源于:庆隆(上海)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行业研究2004 年以来,中国玉米消费量稳定增长,供需基本平衡。
较高的库存/需求比例,保证了国内消费的供应。
国家粮油信息中心发布报告,预计2010 年中国玉米播种面积为3056 万公顷,较上年增加10 万公顷,增幅0.3%;预计产量为16800 万吨,较上年增加403 万吨,增幅2.5%。
单产约为5.5 吨/公顷。
数据来源于:庆隆(上海)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行业研究数据来源于:国家粮油信息中心从播种面积和玉米单产以及我国历年的玉米产量长期来看,我国的玉米总产量是稳步小额增长的,而我国玉米消费量长期来看与产量基本平衡,略有结余,预计未来正常年份我国的玉米产产销量也是处于相对平衡略有紧张的局面。
(3)我国玉米的进出口情况进口:按照中国加入世贸协定,中国每年发放玉米进口关税配额720 万吨,在关税配额内进口关税将为1%,超过关税配额进口的关税将为40%,其中40%为非国营贸易配额,主要分配给国内一定规模以上的饲料企业和其他加工企业;另外60%为国营贸易配额,主要分配给国营贸易企业,也就是中粮集团。
日本丸红经济研究所(Marubeni Research Institute)预测,因中国将选择从国外进口低价玉米用于饲料生产,在2015 年之前,将玉米进口量从本年度预期的100 万吨升至1000 万吨,增加9 倍。
相对于中国玉米产量(2010 年:16800 万吨),1000 万吨的进口量,也只有6%,不会出现类似大豆严重依赖进口的情况。
出口:长期以来,中国都是玉米净出口国。
由于国内消费需求的提升和政策引导,出口量越来越少,2008 年正式成为净进口国。
影响中国玉米出口的主要因素有:1、政策:因2007 年国际粮价大幅上涨,为保障国内供应,中国政府先后颁布了取消玉米原粮及其制品出口退税、征收出口暂定关税(玉米暂定关税5%,玉米制粉10%,后在2008年12月取消,但因国际玉米价格低于我国,对出口刺激有限)、对粮食制粉实行出口配额许可证管理三大措施。
2、国储收购:国储收购政策导致国内玉米可流通数量减少,市场可上市流通粮源有限,只能满足国内企业生产的需求,所以企业能用于出口的玉米数量很小。
2008 年,金融危机引发农产品大幅回落,国家为保护农民利益,自2008 年10 月下旬,国家在东北启动了大豆和玉米的临时收储,截至2009 年6 月,国家收购了玉米实收3600 万吨左右。
玉米收储数量几乎占到产区玉米产量的70%左右,有效地抑制了玉米价格回落。
2009 年,国储政策延续,收购价格不变,收购不限量。
此外,新增的补贴政策,既保障了农民的利益,也对特定行业企业实行了政策倾斜,降低加工企业成本(补贴主要用于中储库和南方的饲料企业,这样加剧了玉米深加工企业的玉米供应)。
数据来源于:庆隆(上海)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行业研究(4)玉米价格变化情况CBOT(芝加哥期货交易所)玉米价格走势备注:1蒲式耳=25.401公斤国际玉米价格在2006年前,相对稳定,价格波动较小,从2006年下半年开始价格波动较大。
随着饲料、淀粉、燃料乙醇等下游产业的增长速度,快于产量的增长,全球玉米库存消费比的不断下降,预计未来玉米供需偏紧,玉米价格上扬压力较大。
2010/2011年度我国玉米价格走势图(元/吨)数据来源:博亚和讯饲料原料月度分析报告我国玉米产量与消费量基本平衡,但随着下游饲料,玉米深加工业的快速发展,我国玉米供应压力增大。
由于国家玉米价格低于国内价格,以及玉米供应偏紧,我国玉米出口量极少,而进口量不断增加,2008年中国成为玉米净进口国,并且进口量增速很快,我国玉米的库存量不断减少,预计未来玉米价格上升的压力较大。
数据来源:国家粮油信息中心东北玉米价格走势图(元/吨)数据来源:博亚和讯饲料原料月度分析报告随着东北玉米的持续外销,再加上山东等传统玉米生产大省也开始进入东北市场采购玉米,导致玉米粮源明显趋紧。
在需求不断增加的同时,东北玉米供给被几家大型企业垄断,中粮、华粮以及北大荒等粮企成为目前东北港口的主要供给方。
东北玉米粮源的集中,使卖方市场进一步明显,买方议价能力偏弱。
一段时期内,东北玉米粮源仍将趋于紧张,大型贸易商仍可能惜售,玉米供需矛盾再次突出,玉米价格继续上涨的可能依然存在。
我国港口及进口玉米到港完税价走势图数据来源:博亚和讯饲料原料月度分析报告南北港口玉米价格均有所增长,一方面,玉米粮源趋于紧张,北方玉米价格下跌的可能性不大;另一方面,南方港口饲料企业采购积极,尤其在国家扶植生猪养殖政策出台之后,可能刺激养殖企业加大饲料的采购力度。
后期,随着粮源的不断减少和需求的逐渐放大,玉米将继续保持震荡向上的态势。
不过随着国内外玉米价差的缩小,玉米进口的压力凸显,因此进口以及小麦替代持续给玉米市场带来压制。
我国华北黄淮地区玉米价格走势图数据来源:博亚和讯饲料原料月度分析报告小麦、与价格比价走势图数据来源:博亚和讯饲料原料月度分析报告目前新麦上市,部分饲料企准备采购一定小麦替代玉米;加工企业虽有一定库存,但依然积极入市收购,以合同采购为主。
饲料企业逐步恢复,玉米需求见好,玉米市场价格坚挺。
各玉米深加工企业粮源多为各地轮换出库玉米。
受供需矛盾突出的影响,预计在新季玉米收获上市前,玉米市场行情强势难改。
后期新季玉米的生长情况也将对玉米市场走势起到一定的影响。
二、玉米消费结构及变化趋势(1)全球玉米消费结构变化从全球总体来看,60%以上的玉米的消费是用作饲料的,但随着近年来全球玉米深加工行业、特别是美国生物乙醇的发展,工业用量的增加是玉米消费需求提升的主要动力。
英国《金融时报》的报道称,美国乙醇精炼商消耗的国内玉米数量将首次超过家畜和家禽饲养者。
美国农业部估计,截至2011年8 月31 日的一年时间里,乙醇生产商将消耗50.5 亿蒲式耳玉米,相当于上一年玉米产量的40%。
动物饲料及其他需求为50 亿蒲式耳。
美国农业部预计,乙醇企业下一年的玉米消耗量将增长1 亿蒲式耳,此差距在2011-2012 作物季将会更加明显。
届时,饲料用玉米量将为50.5 亿蒲式耳,而乙醇工业用玉米量则为51.5 亿蒲式耳。
可再生燃料协会(Renewable Fuels Association)称,尽管玉米价格比一年前高出90%,但美国2011年的乙醇产量预计仍将达到创纪录的137亿加仑,比所要求的水平高出10亿加仑。
多出的乙醇已出口到国外,包括出口到全球最大的糖基乙醇生产国巴西。
肉类行业和一些环保主义者表示,ADM公司(Archer Daniels Midland)、Poet公司和瓦莱罗能源公司(Valero Energy)等乙醇精炼商日益增长的玉米消耗量推升了食品价格。
同时,全球各地的玉米需求在也在增长,玉米可用来喂养家畜,制造淀粉、甜味剂或乙醇。
由于牲畜玉米消耗量的增加,美国农业部将未来一年的全球玉米消费预测值上调了590 万吨,至8.776 亿吨。
(2)中国玉米消费需求变化及趋势中国玉米消费分布中,约62%作为饲料,工业消费比重约为26%。
从产量上看,我国饲料近10年产量增速在10%左右,2005年至2009年我国工业饲料产量连续5年突破亿吨大关,2009年我国饲料产量达1.48亿吨,占世界比重达到20%,连续19年稳居世界第二,仅次于美国(除了欧盟)。
但人均饲料占有量仅为美国的20%,工业饲料普及率不及美国的日本的50%,受人均蛋白质消费增加及规模养殖比率提高等因素的拉动,预计2015年饲料需求量接近2亿吨,存在5000万达的市场空间。
(数据来源:中信证券行业研究-2010年12月24日)。
数据来源于:庆隆(上海)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行业研究我国玉米消费结构及工业玉米消费量数据来源于:庆隆(上海)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行业研究我国饲料产量及增长态势单位:万吨,%数据来源:中国饲料工业协会,中信证券研究部预测三、玉米深加工发展情况玉米深加工产业链(1)全球玉米深加工情况玉米深加工主要包括淀粉和酒精两大系列。
世界上超过80%的淀粉是由玉米加工而成的,近几年美国的发酵酒精工业以每年30%左右的速度增长,现已成为世界上玉米酒精产量最大的国家,其产量约占全美酒精总产量的95%。
同时酒精也是美国玉米深加工的主导产品之一,其中燃料酒精是玉米加工业的一个重大成果典范,据美国玉米精加工协会报告,美国生产燃料酒精所耗用的玉米约1562 万t,生产食用酒精所耗用的玉米约为330万t ,由于燃料酒精可替代汽油,因此近20年来美国生产燃料酒精所耗用的玉米量始终处于增长状态而饮料酒精的耗用玉米量则相对稳定。
美国农业部估计,截至2011年8 月31 日的一年时间里,乙醇生产商将消耗50.5 亿蒲式耳玉米,相当于上一年玉米产量的40%。
动物饲料及其他需求为50 亿蒲式耳,并且美国农业部预计,乙醇企业下一年的玉米消耗量将增长1 亿蒲式耳。
(2)我国玉米深加工的产业政策中国玉米深加工产能扩张过快,增长幅度超过玉米产量增长水平。
“十五”期间(2000-2005),中国玉米深加工转化消耗玉米数量累计增长94%,年均增长14%;而同期玉米产量仅增长了31%,年均增长率仅为4.2%,远低于工业加工产能扩张的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