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水脱氮理论与技术
氨吹脱工艺的三个条件: ⑴提高pH,一般用NaOH; ⑵在吹脱塔中反复形成水滴,减小表面张力,增大接触面积。 ⑶气体循环,增大浓度差;
吹脱(气提)法
空气吹脱法工艺流程图:
CaO或NaOH
进水
pH调节池
沉淀池
排泥
空气
氨和尾气
吹 脱 塔
出水
吹脱(气提)法
低浓度氨氮废水:室温下空气吹脱; 高浓度氨氮废水:蒸汽吹脱。
1000 1000 2500
水体中氮素的来源与危害
2. 氨氮废水的工业来源
氨氮废水的工业来源及其浓度
来源
氨氮浓度(mg/L)
化肥废水:
氨和尿素生产 氨-硝酸废水
200 ~ 940 130
混合化肥
600
铁-锰高炉废水
110
发电厂清洗水
2800
炼油废水 酒厂废水 制革废水
600 ~ 1400 110 ~ 380 80 ~ 160
1gNH4+-N
需要氧4.57g
碱度7.14g (以CaCO3计)
1gNO3−-N
1.每氧化1gNH4+-N为NO3−-N需要消耗碱度7.14g(以CaCO3计) (100/14=7.14)
注:每氧化14gNH4+-N为NO3−-N,产生2molH+,需要1mol 的CaCO3(分子量为100)来中和。
1.5H 2O 2.5H
1.5Cl
NH3-N 浓度
氯 浓 度
余氯
总加氯量 折点
Cl2:NH3-N 重量比
理论折点氯化曲线
折点加氯法法
重要工艺参数:
(1)准确控制氯投加量: 理论投氯量(以氯气计):NH3-N=7.6:1 实际投加量(以氯气计)通常为: (8:1)-(10:1)
(2)控制pH,控制反应副产物NO3-和NCl3; 控制pH在中性条件下进行。
生物法脱氮的基本原理
3. 反硝化作用(Denitrification )
硝酸盐和亚硝酸盐态的氮在反硝化菌的作用下被还原的过程。
NO3--N
硝态氮 NO3-N 亚硝态氮 NO2-N
NO2--N
NO
N2O
N2
同化反硝化
(细菌组成部分)
有机氮化合物
反硝化菌
氮气(主要过程)
异养型兼性菌
异化反硝化
反硝化作用(Denitrification)
NH 2Cl HOCl NCl3 H 2O
NH
4
4HOCl
HNO3
5H
4Cl
H 2O
(3)反应时间:1min;
离子交换法
基本原理:
nR A B n Rn B n nA
废水中的NH4+与阳离子交换树脂中的阳离子进行交换。 对NOx-和有机氮没有效果。
物化法脱氮的比较
常用物化法脱氮技术比较
处理 方法
处理范围及效果 进水(mg/L) 出水(mg/L)
缺点
费用估算 (元/kgNH3-N)
空气吹脱 <500
<100
低温时,效率差; 用石灰易结垢。
5~10/m3污水
蒸汽吹脱 >500
200左右
蒸汽费用高, 15~20 /m3污水
折点氯化
<30
<0.1 费用高,副产物。
水体中氮素的来源与危害
1. 水体中氮素的来源
大 气 降 水 降 尘
非 市 区 径 流
生 物 固 氮
城 市 污 水
浸 滤 液
大
地
气
表
沉
径
降
流
自然来源
人类活动
水体
水体中氮素的来源与危害
污染源
点源 (Point sources)
通过排放口 集中排放污染物
非点源,面源 (Non-point sources)
+4H
+4H
+4H
2HNO3 -2H2O
2HNO2 -2H2O
HON=NOH -H2O
+4H
2NH2OH +2H
-2H2O
-2H2O +2H
N2O -H2O
2NH3 (同化反硝化) N2 (异化反硝化)
反硝化作用(Denitrification)
反硝化过程中需要的有机物总量可按下式估算:
C=2.86[NO3--N]+1.71[NO2--N]+DO
反硝化菌属异养型兼性厌氧菌,广泛存在于土 壤和污水处理系统中。
⑴在有分子态DO存在时,它们氧化分解有机物,利用分子
氧作为最终电子受体;
⑵在无分子氧的条件下,它们以NO2-N或NO3-N为电子受体, 以有机物为电子供体,而将氮还原;
①同化反硝化,最终产物是有机氮化合物,是菌体的组成部分;
②异化反硝化,最终产物主要是分子态的氮气。
式中: C ——反硝化需要的有机物总量, 按BOD5计(mg/L);
[NO3--N]——污水中硝态氮的浓度(mg/L); [NO2--N]——污水中亚硝态氮的浓度(mg/L);
DO ——污水中溶解氧的浓度(mg/L)。
如果废水中缺少有机碳源,则应补加有机物,一般投加甲醇, 这是因为甲醇分解的产物是CO2与H2O,不残留任何难降解的 中间产物。
阴性 8~36 专性 严格好氧 0.04~0.08
硝酸菌 椭球或棒状 0.5~1.0μm
阴性 12~59 专性 严格好氧 0.02~0.06
0.04~0.13
0.02~0.07
0.6~3.6
0.3~1.7
异养菌
2.31~8.69 异养
0.08~0.3 0.4~0.8 25~100
硝化作用(Nitrification)
水体中氮素的来源与危害
3. 氮在水体中的存在形态
蛋白质 (C, O, N, H, N=15~18%)
多肽
H
有机氮 氨基酸
R C COOH NH2
尿素[CO(NH2)2]
其他(硝基、胺及铵类化合物)
无机氮
氨氮(NH3-N, NH4+-N) 亚硝态氮(NO2- -N)
硝态氮(NO3--N)
水体中氮素的来源与危害
水华 赤潮
2004年6月 浙江近海
水体中氮素的来源与危害
4. 氮素污染的危害
增加了给水处理的成本; 例如:加氯消毒 8~10gCl2/gNH3-N
引起水体缺氧;
NH4+ +
2O2
→
-
NO3
+2H+
+ H2O + 能量
14gN 64gO2 每氧化1gNH4-N为NO3-N,共需要氧4.57g
水体中氮素的来源与危害
来源
有机氮浓度 (mg/L)
400~1000 纺织废水
8
制药废水
500
180
锅炉渣洗水 10~260
水体中氮素的来源与危害
2. 氨氮废水的工业来源
氨氮废水的工业来源及其浓度
来源
焦炉废水: 稀氨水 氨蒸馏出水
煤的气化废水: 焦碳 无烟煤 褐煤
氨氮浓度(mg/L)
4000 ~ 5000 50 ~ 200
常用的离子交换剂:沸石(Zeolite)
沸石是含水的钙、钠以及钡、钾的硅铝酸盐矿物, 一般用化学式(M, N2)·O·AlO3 ·nSiO2 ·mH2O表示。 废水中的NH4+与沸石中的M+, N2+进行交换。
离子交换法
工艺流程:
进水(二级处理+过滤)
NH4+
沸石 离子 交换柱
NH4+ 补充再生液
重要的工艺参数:
(1)pH=10.5-11.5;
(2)水力负荷:2.4-7.2m3/(m2.h);
(3)气液比:填料高度>6m时,G/L=2200-2300;
(4)蒸汽用量:0.125~3 t蒸汽/ 1m3水
泡罩塔:0.08 t蒸汽/1m3水, 浮阀塔:0.13 t蒸汽/1m3水。
1.0MPa蒸汽 价格在180-200元/吨
影响硝化反应的环境因素
环境因素 微生物对生化环境的 要求
温度
4~45℃
亚硝酸菌: 30~35 ℃
硝酸菌: 35~42 ℃
溶解氧 1.5~2.0mg/L以上
工程参数 15~35 ℃
> 2.0mg/L
pH
亚硝酸菌: 7.0~7.8
硝酸菌: 7.7~8.1
7.2~8.0
硝化作用(Nitrification)
折点加氯法
基本原理:
Cl2 H2OHOCl H Cl
NH
4
HOCl
NH 2Cl H 2O H
NH 2Cl 0.5HOCl 0.5N2 0.5H 2O 1.5H 1.5Cl
NH
4
1.5HOCl
0.5N2
废水脱氮理论与技术
Nitrogen removal from wastewater: principles and technique氮素的来源与危害 二. 氮素污染控制 三. 生物脱氮原理 四. 废水生物脱氮工艺与技术 五. 废水生物脱氮新型处理技术
1 水体中氮素的来源与危害
>40
离子交换 10~50
1~3
沸石再生费用高。
10~15
3 生物脱氮的基本原理
生物法脱氮的基本原理
污水中氮主要以有机氮和氨氮的形式存在,通常只含有 少量亚硝酸盐和硝酸盐形态的氮。
氨化菌
亚硝酸菌+O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