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审计如何为企业提供增值服务李钧(中国长安出版社北京100006)【摘要】企业内部审计,属于企业内部管理的范畴,是基于企业内在管理需要而产生和发展的,是完善内部控制的关键要素,也是强化风险管理的重要手段。
企业,尤其是大型的现代企业集团,需要有健全的内部审计机构,以保障企业经营管理能够高效运作,提高公司治理的质量。
当代内部审计已从传统的财务型审计向增值型审计发展,。
本文将阐述内部审计的“增加价值”,以及在新形势下内部审计如何为企业提供增值服务。
【关键词】内部审计增加价值增值服务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关于内部审计的新定义是:内部审计是一种独立的、客观的保证工作与咨询活动,它的目的是为机构增加价值并提高机构的运作效率。
它采取系统化、规范化的方法来对企业的风险管理、控制及治理程序进行评价进而提高它们的效率,帮助机构实现它的目标。
审计目标是审计行为的出发点,是审计目的的具体化。
审计目标的确定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社会的需求,二是审计界自身的能力和水平。
内部审计的目标大体经历了为管理者服务、为管理当局服务、协助组织成员有效履行其职责、协助本组织成员有效地履行其职责并以合理的费用促进有效的控制系统几个阶段。
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关于新定义的提出,标志着内部审计的目标开始向增加企业价值转变。
它改变了过去内部审计纯粹是为了降低成本这一狭隘观念,强调了内部审计是组织提高其价值的需要这一新理念。
1对内部审计“增加价值”的理解机构的没立是为了其所有者、其它利益关系方、顾客和客户创造价值或谋取利益。
内部审计师在内部审计时收集资料、认识并评价风险的过程中,对经营和发展产生了深刻的理论见解,这些见解可能会给机构带来增值服务,如把这些有价值的信息可以以咨询、建议、书面报告或通过其它管理的形式呈现出来,所有这些都传达给相应的经营管理人员。
对于这一解释,可以从四个方面进行理解:1.1建立企业的目的建立企业的目的是为其所有者及其它利益关系人创造价值和谋取利益,为此企业要不断地创造出超过自身投入价值的价值,为利益关系人谋取利益,增加价值的目的由企业各个部门来共同完成,内部审计部门也不侧外。
1.2经济监督职能是内部审计最基本的职能经济监督职能是指以财经法规和制度规定为评价依据,对被审计对象的财务收支和其他经济活动进行检查和评价,以便衡量和确定其会计资料和其他资料是否正确、真实,其所反映的财务收支和其他经济活动是否合法、合规、合理、有效,检查被审对象是否履行其经济责任,有无违法违纪、损失浪费等行为,追究或解除其所负经济责任,从而督促被审单位纠错防弊,遵守财经纪律,改进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
1.3内部审计价值信息的产生和利用内部审计通过采取系统化、规范化的方法来开展保证审计和咨询审计活动,在收集资料、识别并评价风险的过程中对企业如何创造价值可能产生比企业管理层及其它职能部门更为深刻的见解,而且这些见解是富有价值的。
内部审计将这些有价值的信息以咨询、建议、书面报告或通过其它产品的形式呈现出来,为企业的经营决策部门及相关经营管理人员进行经营决策和管理提供帮助。
1.4内部审计增值目的的实现企业管理者采纳、利用这些有价值的信息后,一方面可以借此清除各种减值因素,包括风险因素、控制漏洞、治理缺陷等,另一方面可以将这些有价值的信息应用于经营管理活动中,从而创造出超过预期价值的价值。
2内部审计如何为组织“增加价值”内部审计通过采取一种系统化、规范化的方法评价企业的风险管理、控制和治理过程,通过管理手段进而提高企业的运作效率,帮助企业实现增值目标。
同时内部审计还可以通过完善自身管理机制,更新审计手段等改革措施。
提高审计质量,节约审计成本,为企业增加价值。
2.1通过评价并改进企业的风险管理过程。
为企业增加价值风险管理是企业管理层及相关管理人员的一项主要职责。
为了实现企业经营目标,管理层和相关管理人员应当建立良好的风险管理体系,明确各种风险因素,确保企业拥有良好的风险管理过程并使其发挥作用。
内部审计部门应对企业风险管理体系的有效性进行监督和评估,同时内部审计部门还应对企业经营过程中的各种风险因素进行评价,这些风险因素主要包括:①财务与经营信息的可靠性与完整性;②财务与经营的效果与效率;③资产的维护;④法律、法规及合同的遵守情况。
内部审计部门通过对企业风险管理过程的充分性和有效性进行检查、评估和报告,帮助企业发现并评价重要的风险因素,规避经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损失,从而为企业增加价值。
2.2通过评价并改进企业的内部控制状况。
为企业增加价值内部审计部门应在对企业风险管理评价结果的基础上,对其内部控制的充分性与有效性进行深入的评价,包括企业管理、经营及信息系统控制等。
评价体系可以设定为制度建设评价、制度执行评价和制度保障评价三大部分。
制度建设评价是内部控制健全性的评价;制度执行评价属于内部控制建没性评价范畴;制度保障评价主要是对企业监督保障部门职能履行情况的评价。
通过评价内部控制状况,衡量内部控制体系的建立程度和有效性。
寻找内部控制薄弱环节,向企业管理层和相关部门提出强化内部控制建设・166・万方数据L~~……一竺垡垦!!坠j!—塑苎!叁墨苎!!!塑一一的措施,以防范和化解经营风险,提高经营管理水平,为企业增加价值出一分力。
2.3通过评价并改进企业的治理程序,为企业增加价值内部审计为管理服务,内部控制制度是企业的管理活动,贯穿于各项管理职能之中。
内部审计人员的责任是就内部控制制度的运行情况向领导提供信息。
企业的治理程序是企业管理者所遵循的旨在对管理者执行的风险和控制过程加以监督的程序,它包括确定目标与战略的程序、监督目标实现情况的程序、衡量业绩并定义为“责任机制”的程序和维护价值的程序。
企业的上述治理实务反映了不断变化的独特的企业文化,内部审计人员以其公认的道德修养和良好的职业技术,通过对上述治理程序的定期评价,对治理程序的完整性、有效性、合法性等做出结论,并提请企业负责人、管理人员和全体员工遵守法律、法规、道德和社会责任,推进企业依法管理经营,帮助企业完成各项治理目标,从而实现“增加价值”,内部审计部门还通过定期评价企业的道德环境及其战略、战术、信息流通和为了实现期望的遵纪守法水平而采取的其它过程的有效性、披露企业内部违反道德规范、政策和其他不正当行为的嫌疑,规避道德和法律风险,从而为企业“增加价值”。
2.4紧紧围绕企业的工作重点,从战略高度当好领导者的“参谋”和助手。
为企业增加价值审计部门作为企业综合经济监督部门,为决策层在宏观经济决策上提供准确而科学的依据,当好领导的“参谋”和“助手”是审计部门的职责,内审工作直接接触生产经营的第一线,易于发现、了解公司生产经营中存在的迫切需要解决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审计部门的工作着眼点应当立足于服务,找准审计工作在整个公司的经营管理中所处的位置,进入角色,将审计工作发现的问题进行归纳、整理。
针对普遍性、倾向性的问题,认真剖析、研究办法,提出具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形成高层次、高质量的审计报告,为领导层及时发现问题,进行宏观经济决策服务,为企业健康发展奠定基础。
2.5依托信息网络技术,建立立体审计网络,加大非现场审计力度。
降低审计成本,为企业增加价值内部审计应贯彻成本效益原则,使其工作成本小于其为企业带来的效益,即所得大于所费。
同时,内部审计还应该遵循效率原则,而提高内部审计效率和效益的有效方法就是不断创新审计手段,加大非现场审计力度。
现代企业正日益朝着“大型化”、“集团化”的方向发展,企业内部审计要在新条件下有效地发挥作用,就有必要主动适应发展趋势,而建立立体审计网络,则是大型企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跨区域以至跨国经营中进行自我监督、约束的有效措施之一。
同时现在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也为建立立体的审计网络提供了技术物质条件。
依托信息网络,企业内部审计完全有可能网络化,进行上下结合、内外结合、定时与不定时结合的立体式审计。
利用网络,还可以在企业内部开展各分公司、子公司、各部门之间的交叉审计。
联合审计将极大地提高审计的效率和质量,除在企业内部上下左右的交叉联合,充分利用企业内部审计资源外,还可以在内外审计相结合的运作中,借助外部审计解决难题,并降低审计成本,提高审计的效益性。
另外,在网络条件下,不定期的审计活动将会更容易,甚至在需要时可以开展定项、适时审计,这样发现、解决问题将比过去及时、准确的多,可以将这些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之中,以免给企业带来更大的损失。
参考文献[1]徐秀珍.浅谈现代企业制度下的内部审计[J].会计之友(中),2007(02).[2]曹明东.从新角度看现代企业制度下的内部审计[J].新选择,2006(02).[3]杜巧红.试论现代企业制度下的内部审计[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5(S2).[4]崔玉芝.何如发挥企业内部审计的作用[J].统计与决策,2005(19).(上接第163页)假象,即“经济泡沫”(金融泡沫)。
“泡沫”一旦破裂,会导致金融危机的发生。
据报道,几年来美国空头资本的膨胀主要就是以金融衍生品的形式出现的,有人指责金融衍生品是金融泡沫的制造者。
3.6投机性风险由于金融衍生品“杠杆性原理”,其收益会借助“杠杆”的力量而成倍放大,因而驱使一些投机者往往为追求高收益而忽略了高风险的存在,投机意识膨胀,从事于巨额交易。
岂不知如果一旦失败,也会因为“杠杆原理”造成巨额损失。
如上海万国证券公司在1995年3月27Et临收市前8分钟进行的巨额国债期货投机交易中损失了近20亿,从此宣告一个“证券王国”的覆灭。
金融衍生品风险的防范:针对金融衍生品风险的防范,我国业界在探讨中从宏观角度提出的措施有:③改革金融衍生品市场的监管机制,建立政府监管、行业协会内部管理和交易所自律三级监管体制。
④进一步加强金融衍生品市场监管的国际合作。
⑤培育金融衍生品的核心竞争力。
⑥改进金融衍生品业务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从微观角度提出的防范措施有:搞好金融机构自我监督管理的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提高金融机构的风险管理能力。
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包括:建立风险评估制度,建立风险限额管理制度,建立快捷而完善的资讯系统,加强内部控制与内部审计。
此外,还应培养精通金融衍生品交易的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1]刘松先.略论金融衍生品的风险及其防范[J].科学管理研究,1998(01).①积极稳健地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和汇率市场化改革。
[2]②加快进行金融衍生品市场监管的法律法规体系建设,制定与之相适应的会计制度、税收制度和监管制度。
[3]・167・王爱俭.金融衍生工具特点及风险管理[J].财经问题研究,1997(06).黄增玉.金融衍生品之风险及防范[J].财会月刊,2006(18).万方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