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总需求总供给
第十七章 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第四节 古典总供给曲线
3.古典总供给曲线的政策含义 位于充分就业水平上的垂直的古典总供 给曲线,与向右下方倾斜的总需求曲线相交, 决定了充分就业的产量。此时,国家通过增 加总需求的政策并不能增加产量,而只能造 成物价上涨,甚至通货膨胀。
图17—9 古典总供给曲线的政策含义
选择题
• 假定经济尚未实现充分就业,总供给曲线 有正的斜率,那么,减税会使( )。(金 融联考2003年考研) • A 价格水平上升,实际产出增加; • B 价格水平上升,实际产出不变; • C 价格水平下降,实际产出也下降; • D 价格水平下降,实际产出增加。
选择题
• AD和LAS(长期总供给)曲线交点表示( )。 • A 充分就业; • B 充分就业,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均 衡; • C 货币市场均衡,产品市场均衡; • D 都不正确。
第十七章 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第一节 总需求曲线
2.总需求与价格水平的反方向变动关系的原因 第二,实际余额效应 若价格水平上升,人们所持有的货币及其 他以货币衡量的具有固定价值的资产的实际价 值会降低,人们会变得相对贫穷,于是人们的 消费水平就相应地减少,这种效应称为实际余 额效应。
第十七章 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第一节 总需求曲线
3.非线性的常规总供给曲线
第三,由于充分就业并不意味着整个社会 的全部资源和有劳动能力的人口均已就业,仍 然存在着难以利用的资源和能力较差的劳动者, 因此,充分就业之后,如果产量还要增加,那 么,价格的上升还要加快。
非线性的常规总供给曲线可以代表西方经 济的常规状态。
图17—14常规总供给曲线(非线性的)
判断题
• 假定经济处于长期均衡状态,部分投资者持 悲观态度使得总需求曲线左移500亿元,假定 政府想增加支出以避免出现衰退。如果挤出 效应永远是乘数效应的一半,MPC等于0.9, 政府支出应增加( )。 • A 1000亿元; • B 500亿元; • C 900亿元; • D 2000亿元。
选择题
图17—5 劳动需求曲线
第十七章 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第二节 总供给的一般说明
二、劳动市场
2.劳动供给曲线 劳动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斜率为正值, 表示劳动的供给函数是实际工资的增函数,即 劳动供给与实际工资成同方向变动关系:实际 工资低时,劳动的供给量少;实际工资高时, 劳动的供给量多。
图17—6 劳动供给曲线
思考题
• 试说明边际消费倾向、投资对利率的敏感 性、货币交易需求对收入的敏感性、货币 投机需求对利率的敏感性与总需求曲线斜 率的关系(北京大学2000年考研)
选择题
• • • • • 下列何种场合,总需求曲线比较陡峭( ) A 投资支出对利率比较敏感; B 支出乘数较小; C 货币需求对利率不敏感; D 货币供给量比较大
第十七章 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第四节 古典总供给曲线
1.古典总供给曲线的形状 总供给曲线是一条位于经济的潜在产量 或充分就业产量水平上的垂直线。
图17—8 古典总供给曲线
第十七章 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第四节 古典总供给曲线
2.古典总供给曲线是一条垂直线的原因 长期中,价格和货币工资具有伸缩性,在 不同的价格水平下,劳动市场最终调整到均衡 状态,从而使得经济的就业水平或产量并即经济的产量水平总位于潜在产 量或充分就业的水平上,不受价格变动的影响。
5、总需求曲线斜率的决定
总需求曲线的斜率反映价格水平变动一定幅度使 国民收入(或均衡支出水平)变动多少。从IS-LM模型分 析中可知,价格水平变动引起实际货币余额变动会使 LM移动,进而影响收入水平,而LM移动究竟会使均衡 收入变动多少,取决于IS曲线和LM曲线的斜率。IS曲 线斜率不变时,LM曲线越陡,则LM移动时收入变动就 越大,从而AD曲线越平缓;相反,LM曲线斜率不变时, IS曲线越平缓(即投资需求对利率变动越敏感或边际消 费倾向越大),则LM曲线移动时收入变动越大,从而 AD曲线也越平缓。
选择题
• 在任何一个既定的价格水平下,货币供给增 加使实际货币余额增加,LM曲线向下移动 以及收入增加,因此,货币供给增加使( ) 。(厦门大学2005年考研) • A 总需求曲线向左移; • B 总需求曲线向右移; • C 总需求曲线位置不变; • D 总需求曲线位置无法确定。
第十七章 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第二节 总供给的一般说明
第十七章 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第六节 常规总供给曲线
1.常规总供给曲线 第三,常规总供给曲线的斜率 常规总供给曲线的斜率在0和∞之间,或常 规总供给曲线的斜率大于0。
2.线性的常规总供给曲线 线性的常规总供给曲线易于说明和理解, 所以它经常被用于教学中。
图17—12 常规总供给曲线(线性的)
第十七章 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第六节 常规总供给曲线
• 为应对2008年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政府及 时出台了4万亿的投资政策,并配以宽松的货 币政策,放松信贷,增加货币供应。货币供 应量的增加会使( )。 • A LM曲线向左上方移动; • B IS曲线向左上方移动; • C AS曲线向右上方移动; • D AD曲线向右上方移动。
选择题
• 下列哪种情况会导致总供给曲线向右移动( )。 • A 其他情况不变而厂商对劳动力需求增加; • B 其他情况不变而所得税增加了; • C 其他情况不变而劳动生产率下降; • D 其他情况不变而劳动生产率下降。
第十七章 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第一节 总需求曲线
1.总需求函数的概念 总需求函数被定义为以产量(国民 收入)所表示的需求总量和价格水平之 间的反方向变动的关系。
第十七章 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第一节 总需求曲线
2.总需求与价格水平的反方向变动关系的原因 第一,利率效应 若价格水平上升,商品和劳务越贵,所需交 易的现金就越多,即人们需要更多的货币从事交 易。如果货币供给没有变化,价格上升使货币需 求增加时,利率就会上升。利率上升,使投资水 平下降,因而使总支出水平和收入水平下降。价 格水平变动引起利率同方向变动,进而使投资和 产出水平反方向变动的情况,称为利率效应。
图17—11凯恩斯总供给曲线的政策含义
第十七章 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第六节 常规总供给曲线
1.常规总供给曲线 第一,常规总供给曲线的走势 常规总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 第二,常规总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的原因 在短期,当经济中的工资和其他资源的价格 相对固定,或不太易变时,随着企业产品价格的 提高,企业增加产量通常能够盈利。因此,更高 的价格水平将导致更高的总产量。所以,总供给 曲线是向右上方延伸的。
第十七章 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第二节 总供给的一般说明
一、短期与长期宏观生产函数
2.短期宏观生产函数 第二,短期总产量曲线的特点 ①短期总产量曲线向右上方倾斜,表示总产出 随总就业量的增加而增加。 ②短期总产量曲线随着就业的增加越来越平缓, 原因在于“边际报酬递减规律”的作用,总产 出按递减的比率增加。
一、短期与长期宏观生产函数
1.宏观生产函数的概念 宏观生产函数又称总量生产函数,是指 整个国民经济的生产函数,它表示总量投入 和总产出之间的关系。 宏观生产函数可表达为:y=f(N,K)
图17—3 宏观生产函数
第十七章 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第二节 总供给的一般说明
一、短期与长期宏观生产函数
2.短期宏观生产函数 第一,短期宏观生产函数的概念 短期宏观生产函数表示,在一定的技术水 平和资本存量条件下,经济社会生产的产出y取 决于就业量N,即总产量是经济中就业量的函数, 随总就业量的变化而变化。可表示为: y=f(N,K)
第十七章 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第七节 总需求和总供给模型对现实的解释
三、总供给曲线移动的后果
比如,充分就业条件下,如果总供给减少,AS曲线会向左移 动,使得经济社会处于滞胀状态,即失业和通货膨胀并存。
判断题
• 1、总供给曲线越平坦,货币供给增加对GDP 的影响越大。 • 2、物价水平下降将引起总需求曲线向右移动 。 • 3、若中央银行仅仅关心保持价格水平稳定, 当石油价格外生性增长时,中央银行应该增 加货币供给。 • 4、在长期总供给水平上,由于生产要素等得 到了充分利用,因此经济中不存在失业。
第十七章 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第二节 总供给的一般说明
二、劳动市场
3.劳动市场的均衡 第二,劳动市场的均衡条件
NS(W/P)=Nd(W/P)
第十七章 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第二节 总供给的一般说明
二、劳动市场 4.劳动市场的作用 劳动市场在经济的总供给方面处于主导 地位,因为它决定经济的总供给或产量,使 得经济中的产量始终等于充分就业时的产量 或潜在产量。
第十七章 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第七节 总需求和总供给模型对现实的解释 一、宏观经济的短期目标 在短期中,宏观经济企图达到的目标是充分就业 和物价稳定,即不存在非自愿失业,同时,物价既不 上升、也不下降。
第十七章 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第七节 总需求和总供给模型对现实的解释
二、总需求曲线移动的后果
比如,充分就业条件下,如果总需求减少,AD曲线会向 左移动,使得经济社会处于萧条状态,从而其产量和价格二者 均低于充分就业的数值。
图17—4 利润最大化的就业产量
第十七章 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第二节 总供给的一般说明
二、劳动市场
1.劳动需求曲线 劳动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斜率为负值, 表示劳动的需求函数是实际工资的减函数,即 劳动需求与实际工资成反方向变动关系:实际 工资低时,劳动的需求量大;实际工资高时, 劳动的需求量小。
第十七章 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第五节 凯恩斯总供给曲线 1.凯恩斯总供给曲线的形状 凯恩斯总供给曲线是一条水平线。
第十七章 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第五节 凯恩斯总供给曲线 2.凯恩斯总供给曲线是一条水平线的原因 第一,货币工资和价格均具有刚性,也就是说, 二者完全不能进行调整。 第二,《通论》所研究的是短期的情况,即使不 动用刚性工资的假设,由于时间很短,W和P也没有 足够的时间来进行调整。 3.凯恩斯总供给曲线的政策含义 只要国民收入或产量处在小于充分就业的水平, 那么,国家就可以使用增加总需求的政策来使经济达 到充分就业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