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第一章发展高效种草养畜禽概述 (1)第一节发展高效种草养畜禽的意义 (1)一、发展以草食动物为主的畜牧业是农业劳动力转移的关键一步 (1)二、种草养畜禽,发展以草食动物为主的畜牧业是现代化农业的本质 (8)第二节种草养畜禽的前景 (23)一、种草养畜禽是粮食转化的客1观要求 (25)二、种草养畜禽是参与国际竞争的客观要求 (28)第二章高效种草养鹅技术 (31)第一节发展种草养鹅是社会发展需要 (31)第二节种草养鹅注意事项 (45)第三节养鹅场布局和建设 (55)第四节科学养鹅 (59)第三章鹅病防治 (130)第一节鹅病毒性疫病防制 (130)2第二节鹅细菌性病防治 (173)第三节鹅维生素缺乏症防治 (206)第四节鹅寄生虫病防治 (229)第五节鹅食物中毒诊断治疗 (249)第四章高效种草养兔技术 (264)第一节发展养兔的意义 (264)第二节兔舍建造要点 (272)第三节兔子养殖技术 (278)第四节养兔疫病防治技术 (348)3第一章发展高效种草养畜禽概述第一节发展高效种草养畜禽的意义一、发展以草食动物为主的畜牧业是农业劳动力转移的关键一步按照世界的规律,农业劳动力的1转移分四步: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叫做农业内部转移。
农业内部的转移就是在调整农业产业结构过程中转移农业劳动力,所以可以这样说,农业劳动力的转移过程就是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过程,也就是农业现代化的过程。
具体地说,就是把大量从事种植的劳动力转移出来去发展以草食动物为主的畜牧业。
当今世界农业发达国家就是最典型的例子,这是2全世界的规律,这既影响到人类的健康,也牵涉到加工的多样性。
第二步,是向着农村的食品工业、农村的建筑业和农村的第三产业转移。
世界上最大、最发达的的产业是食品工业,食品工业被世界公认为是永不衰败的产业,除此之外,所有的产业最终都可能要衰败。
因为人永远要吃,而且是吃的越来越好,吃得越来越精,所以食品加工业是永无止境的、不会衰败的。
正因为这样,所有3发达国家都把食品加工业当成国民经济最核心的产业,而且食品工业80%都建在原料产地,建在农村地区。
而中国恰恰相反,食品工业多数建在消费地区。
也就是把农业原料从农村拉到城市加工,变成食品消费,废品就留在城市造成污染。
随着技术的进步,生产、储存、包装条件的改变,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国家强调加工厂建在原料产地。
此外,我国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4础,但是这个基础作用已经不再以传统的形式体现出来,主要体现在现代农业上,然而,现代农业的基础作用又主要体现在市场上,体现在食品工业上。
食品工业发展了,农业的市场解决了,农民生活水平才能提高,才是农业的基础。
所以,食品工业是一个国家最重要的产业,它不仅带动农业,更重要的是解决了人类吃的问题。
食品工业80%的原料来自于畜牧业,没有畜牧业的发展,尤其是草食动物,5就没有食品工业,没有食品工业就没有农业的商业化,就没有农业现代化,农业基础作用就不能体现。
第三步是向大中城市转移,那里可容纳大量劳动力。
之前,很多人错误地认为,只要劳动力已转移就必须进城市,不进城的不算劳动力转移。
现实中只要搞好第一、第二步的转移,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以草食动物为主的畜牧业,才能为食品加工业发展提供物质保证,才能带动农村6建筑业和农村第三产业的发展。
第四步是回流。
也就是说,一个国家,一个地区大中城市发展到一定程度后,人们意识到健康的重要性,回归大自然的欲望也越来越强,还有乡村产业发展,减少了城乡差异性,人们观念的改变,城里人花更多时间多农村生活。
7二、种草养畜禽,发展以草食动物为主的畜牧业是现代化农业的本质1、种草具有生物产量高,经济效益好的特点草从广义上讲是指草本植物。
饲草是只用作畜禽饲料的植物新鲜的茎叶,因富含叶绿素又称为青绿饲料。
饲草主要包括天然牧草、栽培牧草、刈割利用的饲料作物以及田间杂草、水生植物、嫩枝树叶等。
8优良的饲草营养价值高,适口性好,适合于多种畜禽特别是草食畜禽饲用,是草食畜禽最主要的经济、安全饲料。
畜禽的配合饲料中,使用部分饲草产品可以降低养殖成本,提高畜禽产品的产量和质量。
种植牧草经济效益好,目前世界发达国家计算单位产量都是以生物量为计算单位的,所以计算产量都要把它换成生物量,生物量的代表就是蛋白质。
种植人工牧草,平均每年每亩9地蛋白产量是200kg以上,特别是华南温暖潮湿地区,种植人工牧草,每亩地蛋白产量在300kg以上,换算成种粮食,按平均400kg/亩计算,水稻的蛋白含量6%,玉米8%,以平均7%计算,亩产蛋白质仅28kg,加上秸秆亩产蛋白质7kg,平均亩产蛋白质35kg。
以人工种植黑麦草为例,我国南方地区种植大叶黑麦草亩产5000kg~8000kg,烘干可以获得干物质10742.5kg~1188kg,粗蛋白质为90kg~114kg,取均值为117kg。
现用种植稻谷、玉米、大麦等农作物饲喂奶牛产奶进行类比,即从产量、营养价值、效益方面进行比较见如下:——————————————————————————名称亩产干物质粗蛋产奶经济Kg kg 白kg 11净能效益元黑麦草6500 963 117 6934.2 780稻谷400 362.4 33.2 2580 543.6玉米400 353.6 34.4 2864 601.12大麦230 204.2 24.84 1541 306.3其中单价(元/千克):稻谷1.5,玉米1.7,大麦1.5.,黑麦草0.12。
结果,12蛋白质比:黑麦草:稻谷:玉米:大麦= 1:0.37:0.38:0.28;能量比:黑麦草:稻谷:玉米:大麦= 1:0.48:0.54:0.29;效益比:黑麦草:稻谷:玉米:大麦= 1:0.70:0.77:0.39。
2、种草养畜禽可以缓解人畜争粮的矛盾我国是人多地少的国家,同时也是一个农业大国,目前用13以种植粮食的土地不足世界种植总面积7%,却养活占世界22%的人口,如何解决人畜争粮问题已是摆在人们面前亟待解决的首要问题。
经过研究,出路就是种植人工牧草养畜禽,用同样数量的土地,通过种植优质饲草比种植粮食饲料单从产量就可以超出50%以上。
饲草利用对象主要是草食畜禽,它们是节粮型动物,消耗粮食少,料肉比高。
如增重1kg需要消耗的精饲料量(kg)计算:猪3.2,鸡142.3,兔2.7(其中1/3为粗饲料),鹅1~1.5(仅牧草7kg牧草克产1kg 肉)。
通过种植人工牧草养畜禽,可以有效地缓解我国饲料粮不足、人畜争粮的矛盾。
3、种草养畜禽有利于种养业内部结构的合理调整改革开放30多年,经济的发展,第二、三产业的兴起,传统的“粮——经”二元结构已经不能满足现代社会的需要,畜牧业也不在强调以猪为主,15草食畜禽的比重不断提高。
因此,“十二五计划”规定农业产业结构内部调整已经成为重中之重。
今后我国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粮食的增产任务以增产饲料为主,而饲料生产效率的高低,又以单位土地面积种植饲料转化为畜产品的数量作为标志,所以必须改变饲料生产依附于粮食生产的状况,确立饲料生产在种植业中的战略地位。
由此决定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变成通过人工种植饲草养畜禽,实行粮16草轮作或套种、林草间种、果草套种、农林牧结合,逐步把传统农业生产中的“粮——经”二元结构改变为“粮—经-饲(草)”的三元结构,使它们的比例趋向合理化(即5:2:3);通过重点发展节粮型畜牧生产,提高草食畜禽的比重。
种草养畜禽可以推动农业和畜牧业结构的优化,促进传统项目向优势产业的转变。
4、种草养畜禽有利于满足市场需求,改善人们的膳食结17构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饮食由温饱型向营养健康性转变。
目前我国人民的饮食结构中,主要问题是蛋白质含量偏低,质量不高,动物性食品的蛋白质量多质优,一般比谷类食品高0.6~2倍以上,而且所含氨基酸比较齐全,限制性必需氨基酸含量较高,容易被人体消化吸收。
所以,人们对动物性食品的需求不断增加。
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18对高蛋白质、低脂肪食品需求量显著增加。
大力发展种草养畜禽,提供更多的高蛋白质、低脂肪食品,有利于满足市场需求,改善人们的膳食结构,提高人们的身体素质。
5、种草养畜禽禽有利于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是我国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
近几年来,政府出台一系列保稳定、促发展、19保民生的惠农政策,然而,传统农业的限制,实际上农民增收速度明显趋缓,甚至出现了增产不增收的情况。
农民迫切希望找到一条新的致富途径,种草养畜禽就是一条振兴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
6、种草养畜禽禽有利于保持农业生态系统良性循环开展种草养畜禽,一方面为人类提供畜产品,同时每一头家畜又是一个小型的“有机肥加工厂”。
20有机肥具有各种植物生长所需要的各种营养元素,施用有机肥可以提高土壤中有机质的含量,是土壤不致板结,增强土壤的保水性、保肥能力,而且不污染环境,所产生的产品对人类健康无害;可以减少化肥的用量,节省开支,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由于种草养畜禽在农业生态系统中起着不断向系统归还营养物质的作用,维持了植物——动物——微生物三者之间组成的食物链的良性循环,是物质21和能量的输入输出能互相交换、互相调节和互相补偿,从而为建立一个良好的农业生态系统创造了有利条件。
种草可以保护土壤,防止水土流失,进一步提高土壤肥力。
饲草特别是多年生豆科牧草及禾本科牧草根系发达,能在土壤中积聚大量有机质,增加土壤中腐殖质的含量,是土壤形成不易受水破坏的团粒结构,提高土壤肥力,增加后茬农作物的产量。
牧草生长茂盛的茎叶,可以覆盖在地面22上,减少土壤地表水土流失,保持土壤水分。
第二节种草养畜禽的前景开展种草养畜禽,发展草食畜禽是我国农业产业结构和畜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组成部分。
由于市场需求的拉动,加上政府的倡导和科技、资金的投入等,我国目前草食畜禽养殖业的发展呈现良好的态势,种草养畜禽的前景十分广阔。
23随着我国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农业种植技术的开发与里利用,粮食由长期短缺变为相对过剩,如何搞好粮食加工转化,是农业结构调整的重大课题。
种草养畜禽,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
由于我国粮食价格普遍高于国际市场,畜产品,特别是草食畜产品价格普遍低于国际市场,因此,种草养畜禽,对提高农业经济效益,增加农民收入也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24一、种草养畜禽是粮食转化的客观要求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新科技技术的研发与推广粮食短缺的矛盾逐渐缓和。
由于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各级领导对农业的重视,近年来,我国的粮食已由长期的供给不足变为相对过剩。
据专家统计2000年,我国粮食产量的目标是6000亿千克。
然而人25均直接消费的口粮为213千克。
而1993年和1986年的人均口粮消费分别为232千克和235千克,依此计算,1986年11亿人口消费的粮食为2783千克,这相当于1993年12亿人的口粮和2000年13亿人口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