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十三五”我国石化行业发展规划情况
“十三五”我国石化行业发展规划情况
化工园区数量过多、发布过散、管理过乱,管理政策不完善
社会舆论压力较大,行业形象亟待提升
大宗产品面临国外中东和美国低成本产品的竞争
总体思路和发展方向
总体思路
以化工新能源、化工新材料、高端石化、传统化工产业升级作为主要 发展方向,以原料路线多元化、产品结构高端化、产业布局集约化、 节能环保生态化作为主要发展路径,以科技创新和体制创新作为主要 驱动力,推动我国石化化工产业转型升级,按照“重质轻量”的原则,从 产品结构、产品质量、原料路线、节能环保、产业布局等多维度全面 提升行业发展质量,着力提升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到2020年奠定我国升级为石化化工产业强国的基础
双重影响下的不稳定状态,转向较为稳定、平缓发展的状态,进入
了行业的“新常态”
行业发展现状及“十二五”规划完成情况
产业宏观布局 东南沿海省份(山东、江苏、广东、浙江、上海、福建)继续 引领产业发展,占全国总产值的50%以上
中西部地区地位快速提升,中部六省(山西、江西、河南、湖 北、湖南和安徽)和西北六省区(内蒙古、陕西、甘肃、青海、
“十三五”我国石化行业 发展规划编制情况介绍
石油和化学工业规划院 蔡 杰
主要内容
石油和化工行业“十三五”规划编制进度
石油和化工行业发展现状及“十二五”规划完成情况
石油和化工行业“十三五”规划研究的总体思路和发展方向 氯碱行业“十三五”规划初步设想
规 划 进 度
2013年8月-2014年2月,国家发改委和工信部委托石油和化学工业规划院完
总体思路和发展方向
发展方向
以化工新能源、化工新材料、高端石化、传统化工产业升级作为主要 发展方向。化工新能源产业将取得跨越式发展,产量规模将由 2013 年的千万吨级提升至 2020 年的亿吨级。其中,煤化工产量规模将从 2013 年的 915万吨增加到 8929万吨 行业的发展模式由规模扩张型向质量提升型转变,即“重质轻量”, 行业规模增长速度可能继续减缓,提升产业质量和竞争力将成为核心 任务 化解产能过剩是最为紧迫的任务,在炼油、传统煤化工、盐化工、化 肥等产能过剩较突出的领域,坚持“总量控制-内部优化-淘汰落后” 同步推进,并完善相关配套标准与政策;对于有过热趋势的新型煤化 工、新材料等行业,尽快出台产业政策及相关规定,制定行业准入条 件或其它强制性规范要求,规范发展
2014年4月17日:国家发改委组织召开“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会议,“十
三五”规划编制工作全面启动
2014年7月-:国家发改委和工信部委托,石油和化学工业规划院《石油和化
工行业“十三五”规划前期研究》,形成“十三五”规划的基本思路
2015年, 《石油和化工行业“十三五”规划》将完成编制工作
行业发展现状及“十二五”规划完成情况
存在的主要问题
行业效益下降,发展形势依然严峻 • 在国内经济增速下降、国外经济复苏缓慢、能源价格波动等因素的影 响下,效益水平下滑明显,企业普遍经营困难,亏损面扩大 • 既与整体经济环境有关,也说明我国石化化工企业在抵御外部冲击和 波动方面的实力不强
存在的主要问题
产能过剩矛盾加剧,行业管理和引导仍需加强 • 产能利用率长期维持低位,近几年甲醇、电石、PVC、有机硅以及地 方炼厂的产能利用率均低于70%,造成大量产能闲置;1,4-丁二醇、 氟化工、有机硅、聚甲醛等一批精细化工和新材料产品也进入产能过 剩行列 • 产能过剩的情况:1、低水平落后产能的存在,包括小地炼、内燃式 电石炉、小型联醇等仍占有一定比例;2、“高水平重复建设”,新 建甲醇、烧碱、纯碱等项目的规模和技术均达到了较高水平;3、结 构性过剩,中低端产品多,高端产品少,或产品生产成本不具竞争力
1
2
3
总体思路和发展方向
根据《石化产业规划布局方案》,推动产业集聚发展,重点建设七 大石化产业基地,包括大连长兴岛( 西中岛) 、河北曹妃甸、江苏 连云港、上海漕泾、浙江宁波、广东惠州、福建古雷,同时推进现 代煤化工升级示范。
4
5
完善污染物排放和清洁生产标准,提升技术水平;提高化工园区建 设水平,加强规范化管理。在环保和安全方面满足我国新型城镇化、 生态文明建设的新要求。
6
全球化工产业一体化加速,化工企业走出去、先进技术、资源和合 作伙伴引进来的机会将显著增加,必须放眼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 两个市场,全面提升国际竞争力。
氯碱行业“十三五”规划初步设想
•摆脱单纯以追求规模扩张为目的的增长方式,进一步抑制行业低效、无序发展, 提升行业增长质量。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包括原料结构、技术结构(进一步提高 各项节能减排技术的应用比例和高技术含量氯产品的产出比例)、产品结构(提 高PVC专用树脂、氯化法钛白粉等高端产品的比重),逐步解决长期积累的结构 性矛盾和资源、环保约束问题,实现由氯碱大国向氯碱强国的转变
•利用政策平台,以安全、环保、能耗等指标为标准,对已有产能和新增产能执行 严格监管,淘汰落后产能及工艺,实现行业的有序、高效发展 •全面推广电石法PVC减汞集成技术,加紧无汞触媒和PVC新工艺路线的开发和工 业化示范,在有条件的地区推动氯碱化工与煤制烯烃、甲醇制烯烃和石油化工等 相结合 •优化产品结构,发展PVC专用树脂、氯化法钛白粉、氯化高聚物,以及新型含氯 农药中间体、医药中间体、食品添加剂和化工新材料等高附加值氯产品
•研发和推广氧阴极电解、膜(零)极距电解、催化制氯、国产化离子膜等高新技 术,以及高附加值氯产品生产技术,提高行业节能减排和自主创新水平
氯碱行业“十三五”规划初步设想
•电石法聚氯乙烯(PVC)汞污染防治
•国产化离子膜应用示范 •烧碱氧阴极电解节能改造 •姜钟法新工艺聚氯乙烯生产无汞化改造 •非电解法催化制氯(Deacon •环氧丙烷(PO)清洁工艺改造 •环氧氯丙烷清洁生产工艺改造 •电石炉尾气深度净化制备化工生产用高纯一氧化碳和氢气技术改造 •内燃式电石炉改造为密闭式电石炉 •管材级氯化聚氯乙烯 •水相法氯化聚丙烯 •丁二烯法氯丁橡胶
• 产能过剩且日益严重的原因:1、历史原因和项目投资惯性;2、存在 扭曲市场行为,GDP和政绩驱动、产业政策执行不力等;3、 企业盲 目投资,项目风险分析不足;4、“目的不纯”,套取资源;5、缺乏 有效的产能退出机制、政府补偿机制等配套制度体系
存在的主要问题
新型煤化工、氟化工、化工新材料等新兴领域发展过热,自给率和开工 率“双低”现象突出 行业减排难度加大,节能降耗任务艰巨:氨氮、SO2、碳排放等
成了《石化和化学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中期评估报告》,对“十二五” 前三年行业整体运行情况、规划总体实施完成情况、行业存在问题与原因进 行了分析总结,并对“十二五”后两年及“十三五”的发展提出了目标、战 略及政策建议
2014年1月-2014年4月,国家发改委和工信部委托石油和化学工业规划院完
成了《石油化学工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和政策研究》
宁夏、新疆)的石化和化学工业产值和固定资产投资持续快速
增长
京津冀及东北所占比重逐步下降
黑龙江
吉林 新疆 辽宁 甘肃 内蒙古 北京 河北 宁夏
青海
山西
山东
陕西 西藏
河南
海
>5000
亿
湖南
浙江
江西
2000 - 5000 亿
贵州
福建
1000 - 2000 亿 100 - 1000 亿 <1 亿
行业发展现状及“十二五”规划完成情况
总体走势
2010年至2014年前三季度,我国石油和化学工业产业规模持续扩大,
但主要增速指标波动明显,整体上经历了“快速恢复 回落 趋稳” 的过程
在全球经济恢复缓慢、我国经济进入“慢增长”通道的宏观形势下, 行业主要增速指标逐年下降
总体上看,我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已从金融危机以及大规模投资刺激
了一系列产业准入条件,提升了新建及扩建项目的规模门槛
行业发展现状及“十二五”规划完成情况
“十二五”规划完成情况
“十二五”后期,随着国内经济结构调整效果显现,石化和化工产品的
国内外市场有一定恢复,到2015年达到产值约14万亿元,基本可实现预 定目标
结构(包括组织、原料、产品和布局)调整目标、技术创新目标和节能 减排目标大部分预期可以完成,部分目标(如SO2、氨氮的排放总量目 标等)完成的压力很大
产业规模 2013年石油和化学工业总产值达到11.7万亿元,比2010年增长53%; 石油和化学工业总产值居世界第2位,其中化学工业总产值居世界第 1位; 2013年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16209亿元,约为2010年两倍; 2013年进出口贸易总额3985亿美元,比2010年增长30%
云南 广西 广东
统计包括:石油加工业、化学工业
海南
2013年石油和化学工业产业布局分布
行业发展现状及“十二五”规划完成情况
产业集中度
我国石化和和化工企业规模继续提升,企业平均产值规模显著提高,
2013年化学工业(统计内)企业平均产值比2010年增长了1倍 主要石化和化工产品企业的生产规模继续提高,甲醇、烧碱、PVC、 合成橡胶、氮肥、农药等产品的单企业规模显著提升 产业集中度提升主要原因:1、生产工艺与装备技术进步,新建项目 规模普遍实现大型化;2、生产企业在原有基础上扩大生产规模;3、 在国家淘汰落后产能政策及市场规律的双重影响下,小型化工企业逐 步退出;4、企业兼并重组进程加快;5、国家针对重点化工行业出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