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9甘肃省 中考专题训练语文试卷:阅读理解 附答案.

2019甘肃省 中考专题训练语文试卷:阅读理解 附答案.

优质大题说明文 2 篇(一)(2019 抚本铁辽葫黑白卷改编)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4 题。

(13 分)用“面粉”修复牙齿①俗话说“牙痛不是病,痛起来真要命”,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结构的变化,牙病的发病率不断上升,主要的牙齿疾病就是牙齿缺损。

造成牙齿缺损的原因有很多,主要是龋齿,其次为外伤、磨蚀、酸蚀等。

修复方法可根据牙体缺损情况和使用材料情况,选用树脂修复、全瓷修复、烤瓷修复等。

可以采取的方法也有很多,如拔牙、补牙、种植假牙等方式,但这些方法不仅给患者带来痛苦,还耗时费力、花费不菲。

有没有更简便的办法治疗牙病?②最近,一项获得中国专利银奖的再生医学材料展示出美好的应用前景。

所谓再生医学,是指利用生命科学、材料科学、计算机科学和工程学等学科的原理与方法,研究和开发用于替代、修复、改善或再生人体各种组织器官技术,其技术和产品可用于因疾病、创伤、衰老或遗传因素所造成的组织器官缺损或功能障碍的再生治疗。

基于这种研究方向研究出的用于牙齿修复的再生医学材料,会给现在传统的口腔疾病治疗方法,打开一片新的天地。

③这种再生医学材料外貌朴实,长得像我们平时司空见惯的“面粉”。

可这面粉来头不小,可别小看它,它是由纳米级的颗粒组成。

研发团队成员仇越秀博士告诉记者,人体的软硬组织其实是三维网状结构,组织受损后如何恢复是一个世界难题。

她所带领的团队瞄准这个方向,历经上万次实验,研制成功这种高科技再生医学材料。

在显微镜下,这些再生医学材料颗粒表面看起来就像马蜂窝状的孔洞,其内部也布满密密麻麻但大小均匀的孔洞。

孔洞虽小,它们的表面积加在一起却非常巨大,100 克材料的孔洞面积相当于 5 个足球场大小。

④这些细小颗粒的基础材料是硅、钙、磷:硅元素通过植酸改变前驱分子结构,将硅键有序排序,形成和人体组织接近的三维网状细胞支架,诱导细胞的键合、修复、再生,形成和原来一样的组织。

这些细小颗粒材料进入牙齿表面缺损的地方后,快速吸附口腔中的唾液,唾液与材料孔洞表面均匀地发生反应,生成了人类牙釉质的主要成分,这种成分是人体内最坚硬的部分。

它们像一块块“盾牌”一样密集附着在牙齿表面,随着材料使用时间延长,这些“盾牌”和原来牙齿表面牙釉质形成的保护层长成一体,和人类自己生长的牙齿几.乎.一样,实现了牙齿的永久性修复。

目前,这种材料已经在北京的 14 家大医院试用,成功地为近 500 人修复了牙齿。

⑤再生医学材料 pH 值在人体内稳定,不会对细胞和其他接触组织有过敏刺激和毒性伤害。

团队牵头人、北京幸福益生高新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胡方表示,再生医学已成为世界各国重点发展的方向。

该材料可应用于骨骼和软组织修复、3D 骨骼打印、人工骨头、可降解心脏支架、人工角膜修复、创伤愈合、疤痕修复等十多个领域,而每一个领域的应用都可以形成一个广阔的产业链,产值可达上千亿元规模。

(选自《人民日报》2019 年3 月25 日,略有改动)1.选文第①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2 分)2.结合文章内容,简要概括再生医学材料修复受损牙齿的过程。

(2 分)3.下列对文章结构层次的划分,正确的一项是(3 分)A.①/②③/④⑤B.①②/③④⑤C.①②/③④⑤D.①/②③④/⑤4.请分析文中画线句子的说明方法及作用。

(3 分)5.第④段中加点的词语“几乎”能否删去,为什么?(3 分)(二)(2019 徐州黑白卷改编)阅读下面文章,完成 1~4 题。

(14 分)脱胎换骨:漆艺术的当代传承漆器源自中国。

早在史前时代,我们的先民已经发现漆的神奇,并开始大量在生活器物中应用。

从杭州跨湖桥遗址出土 8000 年前的漆弓,到 7000 年前河姆渡时期的漆碗,无不佐证着中华先民曾在不断试错中发现漆的胶粘、防腐等功能。

战国荆楚漆卧鹿、北魏司马金龙墓的漆屏风、元代雕漆名家张成的《云纹剔犀盒》及各地出土的漆帛画,所有这些漆艺术品,以其“千文万华纷然不可胜识”(明·杨明《髹饰录·序》)之美,与青铜器、陶瓷、丝绸等共同构建起一部绚烂华丽的中华文明史。

漆艺术作为中国最具代表性的文化元素之一,承载着中华民族深刻的精神追求。

但是,随着工业化时代的到来,它因材料的特殊性和制作的周期性,在人们的生活中开始式微甚至缺位;而化学材料聚酯漆的广泛使用,似乎替代了人们对天然漆的认知,以致概念混淆到“漆”好像就是指“聚酯漆”,人们对天然大漆的认识甚至需要重新启蒙。

作为一种艺术媒介,中国传统的漆工艺因为历史背景不同,南北气候不同,地域的工艺美术发展状态不同,形成了各地市独具特色的传统技艺。

比如,福州脱胎漆艺、北京金漆镶嵌、成都金银平脱、山西平遥推光漆、山西新绛剔犀(云雕)、安徽犀皮漆、湖北楚式漆器髹饰技艺、广东阳江漆、贵州大方皮胎漆器、彝族漆器等,都各具风采。

这些传统漆工艺,是现代漆艺术的源头和基础。

自 2006 年福州的脱胎漆器技艺等首批入选国家级非遗名录,全国各级文化部门通过非遗项目申报、非遗传承人培训等,全方位对大漆传统工艺进行保护与推广,并提出“非遗走进生活”“见人、见物、见生活”理念,形成了多种传承与传播的方式,如非遗传承人“师带徒”,非遗传承人走进高校开展技艺教学,非遗传承人进高校学习、进修等,这些都增强了传统手艺人对个人身份的认同感和对行业、对技艺传承的信心。

漆艺术在中国的传承,是艺术家们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抱持坚定信念使然,这既是一种文化自觉,也是文化自信的自然体现。

目前,全国各专业美术院校基本都设立了漆画专业课程,招收漆画本科生、研究生,培养漆画创作人才。

而漆艺术从工艺美术范畴向大美术方向转变,也为漆艺术在当代的重焕光彩奠定了坚实基础。

毫无疑问,“漆”不单单是一种工艺材料,它已经是一种文化传承的载体,更是一种东方精神的传达。

我们欣喜地发现,艺术家们的创作热情赋予作品的深刻审美意象,艺术家们在艺术作品中呈现的高度文化自觉,无不散发着坚定的文化自信。

这是最难能可贵的,也正是当代漆艺对“文化中国”构建的独特贡献。

(选自《光明日报》2019 年3 月1 日,略有改动)1.“漆艺术的当代传承”中的“漆”在文中具体指什么?(2 分)2.分析“而化学材料聚酯漆的广泛使用,似乎替代了人们对天然漆的认知,以致概念混淆到‘漆’好像就是指‘聚酯漆’,人们对天然大漆的认识甚至需要重新启蒙”一句的语言特点。

(3 分)3.漆艺术在传承与发展过程中的价值体现在哪些方面?请根据文章内容进行简要概括。

(4 分)4.文中画线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能否去掉,为什么?(3 分)漆艺术作为中国最具代表性的文化元素之一,承载着中华民族深刻的精神追求。

5.文中第①段所列举的数据在说明的过程中起到了怎样的作用?(2 分)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1 篇(2019 原创)阅读下面的文字和图表,完成 1~4 题。

(16 分)【材料一】《2018 中国移动消费者调研》调查显示,超过半数受访者确认,企业正在搜集使用消费者的个人信息,并向第三方提供此类个人信息。

企业在经济利益的推动下收集并向他人提供消费者信息,导致用户信息泄漏事件频发,垃圾短信、网络诈骗等行为层出不穷。

霸王条款是信息泄漏的“主凶”,包括涉及APP 安装的霸王条款。

总体来看,未阅读却接受隐私条款的用户高达八成。

调查中受访者普遍认为,大多数消费者接受条款却未阅读的原因,并非其个人隐私保护意识薄弱,而是企业的服务只能在接受其条款的情况下才能使用,消费者为使用服务不得不接受条款。

【材料二】据国家互联网金融安全技术专家委员会发布的《互联网金融网站漏洞分析报告》数据显示,在检测分析的1529 家互联网金融平台网站中,共发现漏洞 7210 个,其中高危漏洞 451 个,占比 6.2 ,中危漏洞 3395 个,占比 47. 1 。

跨站脚本、PHP 版本官方不提供安全补丁和 SQL 注入成为排名前三的高危漏洞,这些漏洞不仅能窃取网站用户的密码等私密数据,还可能损害数据库的完整性。

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金融犯罪活动日益呈现出网络化、高科技化和快速敏捷化的特征。

此外,一些内部从业人员在利益的驱使下,也可能会出现从内部窃取数据或越权操纵,导致安全堡垒从内部被攻破的事件,内外安全问题夹击,使得金融业信息安全受到威胁和挑战。

【材料三】目前我国个人信息数据的法律保护存在几方面问题:我国目前对公民个人信息权利的保护始终是依附在隐私、网络安全等领域进行保护,尚未形成法定的独立权利,这直接导致相关保护规范力度不足,措施不够。

大多是概括性、原则性的规定,执行力非常缺乏。

同时在企业大量不同程度地违法采集使用个人信息的环境中,消费者不但难以知晓有哪些规范能够支持自己维权,甚至都难以知晓自己已被侵权。

虽然现在已经出台了“实名制”规定,但一些“实名制” 规定仍存在漏洞。

目前,各种“实名制”相关规定质量参差不齐,有些地方的规定甚至成为授权企业过度采集信息的合法依据。

1.下列表述不.符.合.以上材料内容的一项是(4 分)A.超半数的企业在利益的驱使下泄露用户的个人信息,导致垃圾短信、网络诈骗等行为发生。

B.目前我国用户个人信息泄漏事件频发,信息安全产业规模的增速逐年呈波动上升趋势。

C.据报告数据显示,在检测分析的互联网金融平台网站中,高中危漏洞占比已超过一半。

D.目前我国个人信息数据的法律保护仍存在问题,许多消费者根本不知道自己被侵权。

2.阅读【材料一】中的图 1 和图2,概括图表所反映的信息。

(4 分)3.阅读【材料三】,概括目前我国个人信息数据的法律保护存在的问题。

(4 分)4.目前我国个人信息安全存在哪些方面的挑战,应如何解决?请结合材料具体分析。

(4 分)记叙文 3 篇(一)(2019 云南黑白卷改编)阅读下面一篇散文,完成1~4 题。

(17 分)月光汤徐徐①当乡下的夜空升起一轮明月时,月光便洒满了山林村舍,地面上也都会凝起了一层透亮的“薄霜”。

此时,若有人侧耳去听,定可听得到孩童们的踏“霜”之声——三五成群的他们,在晒谷场上追逐打闹,做各种有趣的游戏,捕草屋屋檐下的鸟雀……玩得不亦乐乎。

②孩子喜欢有月光的夜晚,大人们也是。

一天晚上,月光很亮,亮得连父亲也觉得,待在屋内睡觉未免太过可惜。

于是,他便带我去村外的湖边夜钓。

③月光如水,湖平如镜,豌豆般大小的浮漂飘在水面上粒粒可见。

先是点点浮颤,继而微微下沉,当浮漂猛地一沉,父亲便迅速起竿,一条白花花的鱼便在水中扑腾翻转了起来,上钩了!④月光清澈、白亮,想是鱼儿也不忍就此睡去,纷纷就着一盏月光灯,在湖中来回穿行。

当鱼饵明晃晃地摇曳在水里,它们又怎会怀疑这份恬静背后的真相呢?纷纷咬钩,就这样,父亲的鱼篓,很快便满了。

此时,明月依然高悬在夜空之中,意犹未尽的父亲,并不打算回家。

⑤但我们有些饿了,父亲就索性找来一个废弃的陶罐,就着湖水洗净,然后支在火堆上——他要煮一罐鱼汤。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