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2管理工具在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
2管理工具在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
⑥计算权重系数(W)。W= SR× W′ / ∑ SR× W′
综合指数法示例
各指标的秩和、秩和比、分比、经验权数、权重系数
指标 x1 x2 x3
秩和 (∑R)
22 24 22
秩和比 (RSR)
0.5500 0.6000 0.5500
分比 (SR)
0.1000 0.1091 0.1000
经验权数 (W′)
C-检查:总结执行计划的结果,注意效果,找出 问题; A-行动:对总结检查的结果进行处理,成功的经 验加以肯定并适当推广、标准化;失败的教训加 以总结,以免重现,未解决的问题放到下一个 PDCA循环。
PDCA循环的四个阶段八个步骤
阶段 步骤 1、分析现状,找出问题 2、分析各种影响因素或原因 因果图 主要方法 排列图、直方图、控制图
然后有针对性的采取措施解决质量问题的
方法。
因果分析图法步骤
1. 确定分析对象,明确最终结果,即明确找什么
问题的因果关系,最好能测出数据;
2. 召开有关人员的质量分析会,把影响质量问题 的特性原因找出来,一直找到能采取具体措施 为止;
因果分析图法步骤
1. 把影响因素进行分类,并依次用大小箭头标出; 2. 判断关键原因。可采用排列图法、投票表决法 等来确定,并用方框把关键因素框起来,以示 区别; 3. 绘制因果分析图。
10项护理指标标准化值(Y)及秩次(R)
A科 指标 x1 x2 x3 x4 x5 x6 x7 x8 x9 x10 Y 1.0028 1.0196 1.0227 1.0029 1.0127 1.0281 1.0039 1.0126 1.0455 0.6667 R 2 7 8 3 6 9 4 5 10 1 Y 0.9917 0.9860 0.9773 1.0029 1.0014 0.9380 0.9794 0.9863 0.9200 0.8000 B科 R 8 6 4 10 9 3 5 7 2 1 Y 1.0138 0.9972 1.0114 1.0146 0.9843 1.0367 1.0295 1.0082 1.1500 1.0000 C科 R 6 2 5 7 1 9 8 4 10 3 Y 0.9917 0.9972 0.9886 0.9796 1.0014 0.9970 0.9872 0.9929 0.9200 0.8000 D科 R 6 9 5 3 10 8 4 7 2 1
常用管理工具
工作程序工具 因素分析工具 质量评价工具
PDCA循环
解决问题是需要方法的,否则必将杂乱无章, 思路混乱。 一般问题的解决都需要一定的工作程序和方法。 PDCA循环是有效进行任何一项工作的合乎逻 辑的工作程序。在质量管理中它得到了广泛的 应用,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PDCA循环 由美国统计学家戴明提出,反映了在 全面质量管理中的一般规律,是反馈 原理在质量管理中的应用。
医疗质量管理实际上是一个不间断的 确立标准、衡量成效、纠正偏差的动 态循环过程,每循环一次,质量就改 进,永无止境。
PDCA循环
计划阶段
执行阶段
检查阶段
处理阶段
plan
DO
CHECK
ACTION
P
D
C
A
PDCA循环
P-计划:确定方针和目标,确定活动计划;
D-执行:实地去做,实现计划中的内容;
50.0 40.0 30.0 20.0 10.0 0.0
某医院某年医疗质量缺陷排列图
注意事项
做好因素分类 主要因素不能过多 数据要充足 适当合并一般因素 合适的计量单位
因果分析图法
又称特性因素图,是由结果找原因的方法, 即根据反映出来的质量问题(结果)来寻
找这种结果的大原因、中原因、小原因,
3、找出主要影响因素
4、针对主要原因,制定措施计划 P
排列图、相关图
回答5W1H 为什么制定该措施(why) 达到什么目标(what) 在何处执行(where) 由谁负责完成(who) 什么时间完成(when) 如何完成(how) 排列图、直方图、控制图 制定或修改工作规程、检查 规程或其他有关规章制度
D
C A
5、执行、实施计划
6、检查计划执行结果 7、总结成功经验、制定标准 8、把未解决的或新出现问题转入下一个循环
质量因素分析
1
排列图法
2
因果分析图法
排列图法
由意大利统计学家帕累托首先采用,也称 帕累托图。它反映的是一个“关键少数和 次要多数”的思想。在影响质量的因素中, 尽管数量少,但是关键,虽属多数确是次 要。排列图就是寻找少数关键因素的方法。
因果关系图示例
因果分析图示例
步骤4:描述和排序真正的原因——可能性最 大或最有可能解决的原因是什么?
步骤5:针对所确定的主要原因采取改进措施, 并由改进效果检验所确定的主要原因是否正 确。
注意事项
问题要尽量具体、明确、有针对性
充分发扬民主,集思广益
分析到能采取具体措施为止 主要原因的确定 对关键原因采取措施后,再用排列图法检验其效果。
4.8
4.2 3.7 3.2 2.1 2.1 100.0
84.8
89.0 92.7 95.9 98.0 100.0
排列图法步骤
100.0 90.0 80.0 70.0 60.0
比率
100 90 80 70
累计百分比
60 50 40 30 20 10 0 病历 护理 诊断 治疗 用药 医德 手术 医院感染 其它
0.1533 0.1110 0.1013 0.0846 0.0159 1.0000
综合指数法示例
5.计算各指标的综合指数(I)。I=WY,即各科室各 项指标的标准化值乘以该指标的权重系数。 6.计算整体护理工作综合指数(G)。公式为G=∑I,
即科室的各指标综合指数的和.
综合指数法示例
各科室的整体护理工作指标综合指数 指标 x1 x2 x3 x4 x5 x6 x7 x8 x9 x10 合计 权重系数(W) 0.0969 0.1268 0.0969 0.1216 0.0916 0.1533 0.1110 0.1013 0.0846 0.0159 1.0000 A科 0.0972 0.1293 0.0991 0.0122 0.0928 0.1576 0.1114 0.1026 0.0884 0.0106 0.9012 B科 0.0961 0.1250 0.0947 0.0122 0.0917 0.1438 0.1087 0.0999 0.0778 0.0127 0.8627 C科 0.0982 0.1264 0.0980 0.0123 0.0902 0.1589 0.1143 0.1021 0.0973 0.0159 0.9137 D科 0.0961 0.1264 0.0958 0.0119 0.0917 0.1528 0.1096 0.1006 0.0778 0.0127 0.8.1318 0.0955 0.1045 0.1091 0.0273 1.0000
0.12 0.08
0.12 0.12 0.10 0.08 0.06 1.00
0.0125 0.0095
0.0158 0.0115 0.0105 0.0087 0.0016 0.1032
0.1216 0.0916
质量评价
1 2
统计指标法 综合指数法 Topsis法 应注意把握的问题
3
统计指标评价
运用医疗统计指标评价医疗质量沿用已久,是目前比较普遍采 用的评价医疗质量的主要方法。一般包括医疗工作效率指标包 括病床使用率、平均住院日、日均门急诊人次数、急诊抢救成 功率、术前平均住院日等;诊断质量指标;包括入院三日确诊 率、入出院诊断符合率等;治疗质量指标;无菌手术甲级愈合 率、住院抢救成功率等;管理质量指标:院内感染率、手术并 发症发生率、处方合格率、甲级病案率等,还有单病种质量指 标。
统计指标评价
我国医院分级管理评审标准中,对各级医院的医疗
工作数质量指标作出了明确的规定和要求,是具有统 一性、先进性、权威性的评价标准。 医疗指标是医疗服务质量特性的数量化。但各项指 标只是反映了一所医院或一个科室医疗服务的一个方
面或医疗质量单位的质量情况。
综合指数法
是将一组相同或不同指数值通过统计学处理,
x6病人对护理工作满意度/% x7危重病人的护理质量/分 x8病人对外勤工作满意度/%
x9护理缺陷发生率/% x10护理纠纷发生率/%
95.9 90.2 92.4
2.2 1.2
87.5 88.0 90.0
2.5 1.0
96.7 92.5 92.0
2.0 0.0
93.0 88.7 0.6
2.5 1.0
质量、病种医疗质量等。
综合指数法示例
1. 确定评价指标体系。可采用文献检索法、专家咨询法。如以整 体护理为例确定10项指标为评价指标 2. 确定指标值。按照确定的指标,组织护理管理人员进行调查或 考核,收集评价对象的相关数据。 3. 指标值标准化。当各个指标的属性、计量单位、数值大小等有 差别时,不可直接综合,必须将指标值标准化。基本方法是将 指标值同参考值相除。本组以4个科室平均值作为参考值。指 标有两种类型,一种为数值越大越好,如满意度,成为正向指 标;另一种为数值越小越好,如护理缺陷发生率,称负向指标。 正向指标按公式y=x/m、负向指标按公式y=m/x(y为标准 化值,x为实测值,m为参考值)
综合指数法示例
②计算秩和比(RSR) 。公式为RSR=∑R/mn。(R为秩次; ∑R
为4个科室每项指标秩次之和;m为指标个数,本组为10;n 为参评科室个数, 本组为4)
③计算分比(SR)。公式为SR=RSR/ ∑RSR(∑RSR为10个指标秩
和比之和)
④确定经验权数(W′)。专家赋予的权重。 ⑤计算各指标的分比值与经验权数的乘积(SR× 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