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固定化技术.
甲基丙烯醇共聚物 机械性能好,但有疏水结构 聚苯乙烯
2)偶联方法:
偶联成功与否取决于:
•载体:功能基团:芳香氨基,羟基, 羧甲基等。
•酶分子:侧链非必需基团:羧基,巯 基,羟基,酚羟基,咪唑基。
制备方法:
由于载体上的功能基团与酶分子上的侧 链基团间不具有直接反应的能力,因此在偶联 反应前,需先进行载体活化,在载体上引进某 种活泼基团,然后此活泼基团再与酶分子上某 一基团反应形成共价结合。
①严格控制反应条件,提高反应的专一性。
例如:使反应局限于α-氨基,保护ε-氨基;
② 应用可逆抑制剂或底物,封闭或牵制酶的活性中心与必需基 团,避免试剂影响酶的活性构型和相应基团。
例如:在进行腺三磷酶(ATPase)固定化时,可先用对羟汞
苯甲酸(PHMB)将酶的活性巯基保护起来,然后通过叠氮反 应将酶偶联于羧甲基纤维素上,在完成固定化以后,再用还 原剂使-SH活化,这样可得到高活性的固定化酶。
常用的偶联反应有:重氮化法、叠氮法、 溴化氰法、烷基化法等。
① 重氮法:
这是带芳香族氨基载体的主要反应,即载体 先用亚硝酸处理成重氮盐衍生物,然后再在温 和的条件下和酶分子上相应的基团如酚羟基、 咪唑基或氨基直接进行偶联。
② 叠氮法:
此反应适用于含羟基、羧甲基等的载体,如 CM-纤维素、可先在酸等作用下转变为叠氮衍 生物,这种产物能在低温、pH7.5-8.5的情况 下和酶的氨基直接偶联。但叠氮衍生物也能和 羟基、酚羟基或巯基反应。
优点: (1)可提高稳定性。 (2)能回收,易与产物分离,可反复使用。 缺点: (1)存在扩散限制。适于催化小分子物质。 (2)酶活性下降。 (3)首次投入成本高。
2、固定化细胞的特点 优越性:
(1)降低成本,省去酶的分离纯化工作; (2)既可作为单一酶,也可作为复合酶系
完成部分代谢过程。 局限性: (1)细胞内多种酶的存在,会形成不需要的副 产物。 (2)细胞膜、细胞壁和载体都存在着扩散限制 作用。
一、什么是固定化酶/固定化细胞?
水溶性酶
水不溶性载体
固定化技术 水不溶性酶/细胞 (固定化酶/细胞)
固定化生物技术——
是通过化学或物理的方法,用固体材料将游 离的酶或细胞束缚或限制于一定区域内,但仍 具有催化活性、并可回收及重复利用的一类技 术。
二、固定化酶和固定化细胞的特点
1、固定化酶的特点
对含有羧甲基的载体,与肼基作用生成含有酰肼基团的载 体,再与亚硝酸活化,生成叠氮化合物,最后与酶偶联。
⑴ 酯化 ⑵ 肼解 ⑶ 叠氮化 (4) 偶联
③ 溴化氰法: 带羟基的多糖类载体如纤维素、葡聚糖和琼脂糖等常用
的反应。在碱性条件下载体羟基和溴化氰反应生成极活泼 的亚氨基碳酸酯,它在弱碱中可直接和酶的氨基进行共价 偶联反应。
硅胶、羟基磷灰石、纤维素(有机吸附剂)等。
无机吸附剂的吸附容量一般很低,多在1mg蛋白/g吸附剂。 有机吸附剂的吸附容量一般较高,
2)离子结合法(ion binding):离子交换剂的吸 附容量一般大于物理吸附剂 作用力:离子键 常用载体:DEAE-纤维素、DEAE-葡聚糖凝胶、 CM-
优点:条件温和,操作 简便,酶活力损失少。
缺点:结合力弱,易解 binding or covalent coupling)
借助共价键 将酶的活性非 必需侧链基团 和载体的功能 基团进行偶联。
1)载体:亲水载体优于疏水载体
如:天然高分子衍生物: 纤维素 葡聚糖凝胶 亲和性好,机械性能差 琼脂糖 合成聚合物: 聚丙烯酰胺
⑴ 活化
(2) 偶联
异脲键
④ 烷基化法: 含羟基的载体也可在碱性条件下和三氯三嗪(triazinyl)
等多卤代物反应,在引入活泼的卤素后能直接与酶的氨基、 酚羟基或巯基等偶联。 反应产物带正电荷,易于中性或碱 性酶偶联固定。
•优点:酶与载体结合牢固,不会轻易脱落, 可连续使用。
•缺点:反应条件较激烈,易影响酶的空间 构象而影响酶的催化活性。
3.交联法(crosslinking)
借助双功能试剂使酶分子之间发生交 联的固定化方法。
双功能试剂:
常用的是戊二醛
O
O
H — C — CH2 — CH2 — CH2 — C — H
利用戊二醛两个醛基 都可与酶蛋白分子的 游离氨基反应,形成 Schiff碱,从而使酶或 菌体蛋白交联,制成 固定化酶或固定化菌 体。
Immobilized enzyme and cell
第四章 酶与细胞的固定化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固定化酶的制备 第三节 固定化酶的性质及其影响因素 第四节 固定化细胞 第五节 固定化辅酶和原生质体 第六节 固定化酶(细胞)的应用
第一节 概述
游离酶的缺点:
1.酶是蛋白质,稳定性差(热、酸碱、有 机溶剂对其有影响)。 2.酶和底物只能反应一次,难于回收利用, 不仅成本高,而且难于连续化生产。 3.产物中混杂酶蛋白,产物分离纯化困难。
此法与共价偶联法利用的均是共价键, 不同之处:交联法不使用载体。
交联反应既能发生在分子间,也可发生 在分子内。 • 酶浓度低时,交联发生在分子内,酶仍保 持溶解状态。 • 酶浓度高时,交联发生在分子间,酶变为 不溶态。
缺点:
(1)反应条件激烈,酶分子的多个基团 被交联,酶活力损失大。 (2)制备的固定化酶颗粒较小,给使用 带来不便。
在没有其它载体参与,仅通过酶分子间交联形 成的固定化酶,颗粒很小,而且机械性能不佳, 为克服这一缺点,一般可先将酶吸附于载体上, 或者包埋于胶内或微囊内,然后再交联制成固定 化酶“网”膜或“网”颗粒。这种方法又称为双 重固定化法。
4. 包埋法(entrapment)
二、固定化方法
(一)酶的固定化方法 固定化方法
吸附法 共价偶联法 交联法 包埋法
物理
离子交
吸附法 换吸附
网格型 微囊型
1.吸附法(adsorption)
依据带电的酶或细胞和载体之间的静电作用, 使酶吸附于惰性固体的表面或离子交换剂上。
根据吸附剂的特点分:
1)物理吸附法(physical adsortion) 作用力:氢键、疏水键 常用载体:氧化铝、硅藻土、多孔陶瓷、多孔玻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