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固定化细胞技术

固定化细胞技术


固定化细胞技术(简称IMC),也称固定化微生物技术,是指通过 化学或物理手段,将微生物细胞固定在载体上使之成为不悬浮于水但仍保 留其固有的生物催化活性,在适宜条件下能被重复连续使用的生物工程技 术。最初主要用于工业微生物发酵中。70年代后期,由于水污染问题日 益严重,迫切需要开发高效废水处理技术。于是人们开始考虑将固定化细 胞技术引入废水处理领域。该技术可将筛选出的优势菌种或微生物加以固 定,从而构成一个高效的废水处理系统。
Thank you!
2、包埋法 包埋法的原理是将微生物细胞截留在水不溶性的凝胶聚合物孔隙的
网络空间中或埋于半透膜聚合物的超滤膜内,通过聚合作用、离子网络形 成、沉淀作用,以及通过改变溶剂、温度、pH 值来阻止细胞的泄漏,同 时能让底物渗入和产物扩散出来。
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是凝胶包埋法固定大肠杆菌细胞。与液体发酵 相比,包埋的大肠杆菌生产周期短、产物分离方便、能耗低、设备投资少 且大大改善操作条件。包埋法仍存在一些不足,如包埋材料对细胞的毒性 作用、材料本身阻碍大分子底物和氧的扩散、使用过程中的杂菌污染等, 这些还需要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5)在反应器内长时间运转过程中,固定化系统具有良好的机械稳定性 和化学稳定性; (6)用于制备固定化细胞的载体对细胞来说是惰性的,不损伤细胞; (7)固定化系统使底物、产物和其他代谢产物能够自由扩散,因为产物 和其他代谢产物常常能抑制细胞的酶反应,更需要能够尽快扩散,以消 除抑制作用; (8)单位体积的固定化系统拥有尽可能多的细胞,以更后,氧和底物的传质速率也发生了变化,尤其是采用多 孔载体时,由于载体的作用,使得反应系统中主体的底物浓度及氧浓度与 微生物所处区域的底物及氧浓度发生差异,从而引起固定化后传质效果的 变化。通常,固定化后氧传质收到的阻碍更为明显,因此在好氧条件下, 由于氧传质的限制,固定化微生物处理的废水中的有机物浓度不能过高, 以免限制高密度的微生物活性的充分发挥;在厌氧条件下,由于不存在氧 传质供应的问题,废水中有机物的浓度可以大大高于好氧情况。所以,固 定化微生物的高处理能力可以得到充分体现,而且可以长时间地保持较高 的生物量和活性,充分显示出固定化微生物的优越性。
固定化细胞技术与传统环境治理方法相比,具有以下优势:
(1)微生物细胞的固定可以使容器内的微生物活性和浓度得以有效保持, 有利于提高污染物的去除效率和处理负荷; (2)采取固定化微生物细胞技术的手段,可以减少污泥产量,降低后续污 泥处理的负担; (3)微生物细胞固定化所形成的颗粒态有助于沉淀过程中的泥水分离; (4)将可以降解一些难以降解具有有机物特质的微生物细胞固定化,可以 有效处理特殊行业废水; (5)载体对微生物起到保护作用,使固定化的微生物细胞对有毒物的承载 能力强,稳定性较好; (6)微生物细胞被固定后,单位容器内的生物量能够维持在高浓度,从而 提高降解效率,减少微生物处理所需容积。
三、固定化细胞的制备方法
固定化细胞的制备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原则上讲,任何一种能够限制 细胞自由流动的技术都可以用于制备固定化细胞。
理想的固定化细胞的制备方法,应该具有如下特点: (1)能够控制固定化细胞颗粒的大小和孔隙度; (2)固定化所使用的材料价廉易得,固定化成本尽量低; (3)固定化方法简便、易行,固定化条件尽可能温和,少损伤细胞; (4)固定化系统具有稳定的网状结构,在所使用的pH和温度下,不容易 被破坏;
固定化细胞技术
目录

固定化细胞技术概述

固定化细胞载体

固定化细胞的制备方法

固定化细胞的反应特性
一、固定化细胞技术概述 固定化细胞是指固定在水不溶性载体上,在一定的空间范围进行生
命活动的细胞。它是用于获得细胞的酶和代谢产物的一种方法,起源于 20世纪70年代,是在固定化酶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技术。由于固定 化细胞能进行正常的生长、繁殖和新陈代谢,所以又称固定化活细胞或 固定化增至细胞。通过各种方法将细胞和水不溶性载体结合,制备固定 化细胞的过程成为细胞固定化。
国内外没有关于固定化细胞方法的统一分类标准,但总体上可分为吸 附法、包埋法、共价结合法、交联法四大类。 1、吸附法
吸附法是利用微生物和载体之间形成静电、粘附力和表面张力等作用 将微生物细胞吸附,使细胞固定在载体表面和内部形成生物膜的方法。吸 附法又分为物理吸附法和离子吸附法2种。吸附法操作简单、载体可以反 复利用、对细胞活性影响小,但固定的微生物细胞数量有限且易脱落。
实际上,很少有一种载体材料能满足上述所有条件。一般是根据固 定化对象和固定化方法去选择较为合适的载体材料。
目前,所采用的载体主要有以下几种:琼脂、明胶、海藻酸钙( 简称SA)、聚乙烯醇(简称PVA)和丙烯酰胺(简称ACRM),其性 能比较如表1[1]。
[1] 王新,李培军,巩宗强,张海荣.固定化细胞技术的研究与进展[J].农业环境保护,2001,20(2):120-122.
各种细胞固定化方法的特征比较:
四、固定化细胞的反应特性
微生物经固定化后,许多反应特性都发生了变化,其中主要包括微生 物活性的变化,微生物稳定性的变化,氧和底物传质速率的变化。
微生物从本质上讲也是一种含有多种官能团的蛋白质结构,经固定化 后,其官能团与载体之间发生了共价键或范德华力等形式的作用,使主链 结构得到加固,因此从总体上讲,经固定化后的微生物不易流失。而对微 生物自身而言,加固后的主链结构性质较稳定,不易被破坏,能耐pH值 变化,有机物浓度变化、生物毒性物质等的冲击,不易失活,从而也就增 加了固定化微生物的稳定性。另一方面,微生物固定化后,因其官能团稳 定性的增加,也使其生物活性有所减弱,不过由于采用固定化技术后使得 微生物在一定空间区域内具有很高的密度,因此单个微生物活性降低的缺 点还是可以弥补的。
酚醛树脂类和微生物丸等
复合载体:由有机和无机载体材料结合而成,有利于两者性能优势互补,它 具备了有机高分子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无机材料较高的稳定性和 机械强度等优点。如海藻酸钠/SiO2复合水凝胶。
开发筛选理想的固定化细胞载体是固定化细胞技术能否投入使用的 关键。优良载体应具有以下特性: (1)载体应具备一定的容量,可以偶联足够的生物分子; (2)载体表面应具有化学活性基团,这些基团可以直接或经过较为温和 的化学方法活化后与生物分子偶联; (3)载体的作用仅是使生物分子固定化,对生物分子而言载体应是惰性 的; (4)载体应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适中的粒度及孔径结构; (5)载体应是廉价易得的。
二、固定化细胞载体
无机载体:如多孔玻璃、氧化铝、活性炭、石英砂、硅胶、硅藻土、多孔陶 瓷、高岭土、沸石等。
多糖类:如纤维素、交联葡萄糖、DEAE-纤维素、几丁质、鹿
角菜胶和琼脂等。
常 用 载
蛋白质类:如胶原-纤维蛋白、胶朊和明胶等。
有机载体:
(研究重点)
水凝胶:如聚丙烯酰胺。

空心纤维:如醋酸纤维素、聚氯乙烯和聚丙烯腈共聚物等。
3、共价结合法 共价结合法是利用微生物细胞表面的官能团 ( 如氨基、羧基、巯基
、羟基和咪唑基等) 和载体材料上的反应基团形成化学共价键相连,从 而起到固定化细胞的作用。此法制备的固定化细胞结合牢固,但是反应 条件苛刻、不易控制。 4、交联法
交联法是利用微生物细胞与带2个以上多功能团的非水溶性试剂发 生反应形成共价键,使其彼此交联成网状结构的固定化细胞。此法得到 的固定化细胞较稳定,但可能使细胞活性大大降低,因而其应用受到了 一定的限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