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透皮吸收制剂的研究概况
中药透皮吸收制剂的研究概况
刘彩云
(内蒙古自治区医院药剂处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17) 本文从中药透皮吸收的机理\实验研究及促进剂的研究三方面 综述了中药透皮吸收制剂的概况,并对中药透皮吸收制剂特点及存 在的问题作了简要综述,为中药透皮吸收制剂的进一步开发应用提 供了参考,是目前新剂型研究的方向之一。药物透皮吸收制剂又可称 经皮给药系统或经皮治疗系统,它是指药物以一定的速率通过皮肤 经毛细血管吸收进入体循环而起全身或局部治疗作用的控释制剂。 药物经皮给药系统在药剂学中是一个比较新兴的研究领域。药剂学 的发展经历了格林药剂时代(Pharmacy)[1]’物理学药剂时代(Phar一 髓cy&,Phar 2吼ceutics),生物药剂学时代①iopharⅢace
【4】zeschA.BRTDe珊at01.1985:“5(supal31):63270
【5]RutcerN.Arch Di∞hild 1987:62:2202l
万方数据
中国美容医学2012年12月第21卷第12期(下)Chinese Joumal 【6】李熙,刘玉亭,吴淑梅等,青藤碱微乳体外透皮特性的研究川.中成药2008,30
宋志
(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图书馆 医院图书馆是医院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发 展,传统的主要以搜集、整理、流通图书资料为模式的图书馆服务方 式正发生变化,必须完善医院中的图书馆的各项工作,给予医疗人员 提供丰富的医疗信息。 1现在存在的问题 1.1目前普遍存在的现状是医院领导对医院图书馆的建设不够重 视,一些医院的领导认为,对图书馆的投资没有经济效益的回报,以 至图书馆的人员配置、设备购置、经费投入无法达到医院图书馆建设 的最基本要求。图书馆的经费是靠医院拨款,现如今图书价格涨幅较 大,经费投入较少,信息资源建设受限制,缩减图书、期刊、报纸的种 类,购置的新书也十分有限,不能满足医务人员的需求。 1.2馆藏中的图书、期刊的利用率很低。现今网上资源丰富,医疗人 员工作繁重,没有时间到图书馆来借阅,而且图书馆的工作时间和医 院的工作时间一样,这致使各书刊的无法有效使用。 l:3图书馆的服务意识不强也缺乏创新意识,医院的图书馆中配备的 馆员人数不足,工作人员配备不合理、专业人员少,工作人员素质差、 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50) 读书自学场所,应用现代化的科学知识。如计算机管理、图书自动化管 理等,使新发明、新成果、新方法取代旧的传统的管理方法,使图书馆逐 步向现代化管理过渡。 2.4建立一个舒适、安静的阅读环境,图书馆的阅读中心应保持安静 的环境,这样才能让阅读的效果更好。进入馆后不可大声喧哗,室内 的采光应充足,室内的温度应适宜,良好的环境才可让更多的医疗人 员来此进行阅读。如医院图书馆也可以开展多项有偿服务,如打字、 复印、刻录、检索、为临床搞课题索引等。充分利用自身优势,提供多 途径的服务方式和服务内容,去赢得读者。另外,要改变重书轻人的 思想观念,强化服务意识。一是在纸质书刊学习区放置部分精选中外 文现刊,并方便查阅相邻的书刊库。二是将馆员办公区设在电子学习 区内,馆员可通过计算机进行书刊的编目、借阅、流通、馆际互借,信 息收集、整理、传递等工作,并可通过网络与读者即时沟通与交流。另 外在报刊及宣传展架区沿窗配置各类报纸报架及介绍图书馆馆藏和 服务功能的宣传资料。自1996年起,我院图书馆开始购置计算机,并 订购了中、外文医学文献光盘数据库,如《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 (cB岫isc)》、《中国医学期刊文献数据库(cMCc)》、《美国医学索引 (她DLINE数据库)》等。题录数据库’。2000年,清华同方的《中国学
[10】孙考祥,吴琳华,黄海燕,含不同透皮促进剂的丹参贴膏在体透皮吸收示踪 研究阴.黑龙江医药,1998,(1):16.18 【ll】孙亦群,周莉玲,透皮吸收实验对九分散喷雾剂处方的筛选叨.中草药,
作者简介刘彩云,女,1964年生,本科,副主任中药师,母院方向为中药调剂.
浅谈医院图书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8】李国峰,刘立捷,神山文,肉豆蔻酸异丙酯对酮基布洛芬经皮渗透的影响田.
中国药学杂志。2002,37(10):755 【9】沈子龙等,雷公藤巴布剂透皮吸收研究【刀.中国药科大学学报,1994,25(3):
14l
【13塌泣新刘宝库,薄荷醇的促透皮吸收作用田.中国医药工业杂志,199930⑦:90
[14]刘辉,匡长春,汤韧,促渗剂对奥沙普秦经皮渗透的促进作用叨.中国医院药 学杂志'200l'2l(7):405 【15]马云淑,程欣,阎红等,羌活挥发油对大黄藤素体外经皮渗透的影响阴,中 成药2008.30(9):1298-130l 【16]陆彬.药物新剂型与新技术[MI.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353
[参考文献] [1】PD.R.1988 Edition.Medical Economic co.4032436 [2]刘国杰,屠锡得,毛风斐等,药剂学,第2版[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427 【3】奚念朱,药剂学,第3版【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3214
tics)∞],临床药剂学时代(Clinical phar眦cy)[“,目前进入药物 传递系统DDs时代。透皮控释制剂特别是中药透皮吸收给药制剂正 是药剂学发展进程中的产物,其具有很广阔的发展空间。
(8):1119.1122
of
Aesthetic Medicine.Dec.2012.V01.21.No.12
85
2002.33(3):221
【12】朱建平,王宗锐,吴宋夏,龙脑促进药物经皮渗透作用的研究[J】冲国药学杂
志,1999,34(2):104
[7】甘恕潮,麻黄素滴鼻液的透皮吸收研究【J】.安徽医药,2003,7(2):95
ceu—
达到治疗量是许多药物透皮给药系统研究的关键问题之一。透皮吸 收促进剂的应用,已成为增加药物透皮吸收的首选方法。是许多药物 TDS研究中的重要环节。从天然产物中筛选有效的促进剂是当前透 皮研究的热点,其毒性一般小于合成的促渗剂,作用于皮肤后可不同 程度地改变其理化性质,从而达到促渗的目的。 3.1冰片的促渗作用:冰片是龙脑和异龙脑的混合消旋体,有芳香开 窍,止痛消炎的功效,能引药由肌表直达腠理。冰片本身可作为透皮 药物,又是一种很好的透皮吸收促进剂。孙亦群等“”在将传统中药制 剂九分散改制成喷雾剂的过程中,通过透皮吸收实验发现,3%的冰片 对样品溶液的促渗效果最好,其最佳处方为:20%样品乙醇溶液+3% 冰片+5%甘油,提出冰片是有效的透皮促进剂。朱建平等㈦通过改良 的Franz双是渗透装置以家兔在体实验和人体皮肤苍白试验进行药 物活体透皮试验证明,在整体兔试验中,龙脑能使水杨酸经皮吸收增 加;在志愿者前臂内侧试验中,龙脑能提高醋酸曲安奈松的生物利用 度,在离体蛇蜕皮吸收试验中,龙脑能增加甲硝唑,氟尿嘧啶的透皮 吸收,并存在剂量效应关系,再次证明龙脑是一种有效的透皮促进 剂。 3.2薄荷醇类促进剂:薄荷醇和薄荷油为中药薄荷经蒸馏提取的单萜类 化合物。经实验证明可对水杨酸,曲安缩松,双氯芬酸,抗生素,52氟尿嘧 啶等10多钟药物有良好的促渗作用嘲。刘辉等Ⅱ司研究了薄荷脑对奥沙 普秦的促渗作用。结果表明,薄荷脑对奥沙普秦有一定的促渗作用,在1% ~25%范围内促渗作用随浓度增大而增强。由大量的实验证明,薄荷醇对 许多药物都有促渗作用,而且其价格比氮酮低廉,又是纯中药提取物,安 全性很好。 3.3挥发油促渗作用:中药挥发油作为透皮吸收促进剂近年来已越 来越受到重视,多数挥发油对药物有促进皮肤透过的作用。马云淑等 [1”考察羌活挥发油的促透皮作用。结果显示5%羌活油对大黄藤素透 过裸鼠离体皮肤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大黄藤素对照组6h平均透皮速 率明显小于加入羌活油后的透皮速率。 4中药透皮制剂特点和问题探讨 由于药物透皮吸收制剂的开发可以从一个已上市的口服药物开 始,其研制成本远低于一个新化合物药物的研制经费,因此药物透皮 吸收给药系统,特别是中药透皮吸收给药制剂具有很广阔的发展前 景。 4.1透皮给药制剂是治疗长期性与慢性疾病的简单,方便和行之有 效的第三代新型制剂,它具有避免肝脏的首过效应和药物在胃肠道 的降解,减少用药的个体差异;延长给药间隔;维持恒定的有效血药 浓度;使用方便等特点“”。能增加药物在局部皮肤内的积累并起到持 续释药的作用,相对减少全身吸收以避免毒副反应。 4.2属于皮肤给药的中药膏贴制剂如果与经络理论指导下的中药穴位 敷贴疗法相结合,还可以提高药物起效时间的速度。但是黑膏药存在 诸多不足之处:如基质中加有铅丹,含有对人体有毒害的铅元素,使用 过程中会通过皮肤渗透入体内。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用黑膏药剂型 开发中药外用新药制剂。橡皮膏也存在着载药量小,对皮肤有致敏性 的不足。 4.3虽然中药复方制剂药味较多,成分复杂,药物在体内吸收速率不 同给研究带来一定的困难,但同时也提示我们中药复方制剂中药物 之间的促渗研究具有较大的潜力。中药透皮吸收制剂,特别是适合中 药复方的外用膏贴剂型在中药研究领域还是大有作为的。目前我国 已有很多研究部门在中药透皮吸收剂型和制剂方面做出了一定成 绩,有的产品已经上市,尽管有的研究还不是很成熟,但我们已经机理删
1.1皮肤的主要功能是屏障的作用,阻止体内水分和电解质的丧失,防 止水分进入体内,阻止外界微生物和有害化学物质对机体的损伤。另 一个功能就是吸收作用。皮肤的屏障作用主要是由角质层承担。角质 层由多层重叠的具有纤维蛋白的角质素的细胞板组成,药物透皮吸收 首先要通过角质层屏障,它是药物吸收的主要途径。药物的吸收绝大 部分是通过细胞吸收,是被动扩散过程,而通过表皮细胞问的汗腺,毛 囊和皮脂腺药物的吸收,与通过角质细胞的药物吸收相比要少的多。 局部透皮给药后的药物动力学,与其他途径完全不同,由于角质层有 很大的贮存作用和较低的运输能力,药物透皮吸收后,在低血药浓度 峰值之后,接着是一个长期的非常低的血药浓度扩散期,这一扩散期 可持续数日之久。 1.2中药透皮药物利用经络传导和穴位刺激作用充分发挥疗效,人 和动物体的经络已被现代科学证明,并证实经络穴位具有较周围皮 肤阻抗低,电容大等特征,且经络穴位对渗透药物的药效有迭加放大 的效果。 2中药透皮吸收实验研究 2.1体外透皮实验研究:通过模拟各种生物皮肤吸收,结合现代仪器 对中药透皮吸收药物的有效成分进行定性,定量等数据分析,研究其 透过性,透皮吸收促渗剂影响等。李熙等同研究了青藤碱微乳体外透 皮吸收的特性,用稳定性实验考查青藤碱微乳的稳定性。用Vali_ a_chien扩散池研究青藤碱微乳的透皮速率。他所制备的微乳具有 很好的透皮速率,有望成为青藤碱的新型经皮给药制剂。甘恕潮m研 究了麻黄素滴鼻液的体外透皮吸收,采用体外扩散池,以小鼠皮肤作 为屏障,通过高效液和紫外检测器检测不同时间透过小鼠皮肤的盐 酸麻黄碱的含量,观察其透皮吸收情况。结果表明麻黄素滴鼻液的透 皮吸收较好,适合局部用药。李国峰等嘲选择酮基布络芬为模型药 物,采用Franz扩散池,考察了药物经完整皮肤和剥离角质层皮肤对 体外表观透皮系数,并比较吸收促进剂肉豆蔻异丙酯共存时的促透 差异。结果表明,酮基布络芬经剥离角质层皮肤的表观透皮系数是完 整皮肤的1.7倍,肉豆蔻异丙酯能分布在真皮层并明显增加药物在 角质层的分布和经皮累计渗透量。 2.2在体透皮实验研究:将中药贴敷剂贴敷在实验动物的皮肤上用 同位素示踪法等方法测定各种数据和指标变化,研究中草药在体内 的透皮吸收及分布等。沈子龙等嘲用雷公藤甲素的3H标记物作示踪 剂,研究了雷公藤布剂中雷公藤甲素的离体皮肤渗透速率及辅料对 其影响,在体透皮吸收速率及其在体内分布和不同剂量的血药浓度 时程曲线。孙考祥等呻1用3H一丹参素的贴膏贴于大鼠,尾静脉采血, 通过测定丹参素对在体皮肤透皮速率和血药浓度,研究3H一丹参素 贴膏透皮吸收,发现大鼠贴膏后,血药浓度开始上升,12h前即达到 峰值,且能在较长时间内维持一定浓度范围,72h后仍有较高水平。 3促进剂研究 由于皮肤的屏障作用,以及药物本身的理化性质等因素,很多药 物不具备足够的渗透性,经皮肤到达体内的药物很难达到有效的治 疗浓度。因此克服皮肤的屏障作用,促进药物在一定时间内透皮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