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9届高三地理热点-港珠澳大桥

2019届高三地理热点-港珠澳大桥

2019高考地理热点追踪:珠港澳大桥港珠澳大桥(Hong Kong-Zhuhai-Macao Bridge)是中国境内一座连接香港、珠海和澳门的桥隧工程,位于中国广东省伶仃洋区域内,为珠江三角洲地区环线高速公路南环段。

港珠澳大桥东起香港国际机场附近的香港口岸人工岛,向西横跨伶仃洋海域后连接珠海和澳门人工岛,止于珠海洪湾;桥隧全长55千米,其中主桥29.6千米、香港口岸至珠澳口岸41.6千米;桥面为双向六车道高速公路,设计速度100千米/小时;工程项目总投资额1269亿元。

珠江入海口的三个城市所处位置、成三角状分布于珠江口的大洋两侧、城市之间是一眼望不到头的海洋!在港珠澳大桥开通之前三地之间往来、只能选择坐船或者从深圳绕行走东莞的虎门大桥,所耗费时间从一个钟头到3个小时不等,如遇上堵车或者其他事情耽搁,时间成本将是更多。

毕竟虎门大桥是我国最堵大桥,堵上几个小时,或更长时间根本不是事。

首先是技术创新上的意义。

中国部分桥梁的使用寿命都是五十多年,而港珠澳大桥作为一个全长55公里的桥梁,使用寿命竟高达120年,东、西体结构采用深插式大直径钢圆筒和抛石斜坡堤组合结构。

连接大桥东、西人工岛的沉管部分是中国建设的首条外海沉管隧道,也是世界规模最大的公路沉管隧道和唯一的深埋沉管隧道。

为什么港珠澳大桥耗费巨资修隧道? 这是迪拜的教训, 我国提前避免迪拜修筑过类似的工程,但没有考虑到桥周围会有泥沙的淤积,从而造成水流速度的减缓。

而在之后迪拜为了改善这种情况,甚至花费了巨款来修缮。

海底通道,不仅可以解决船只的问题,还能避免一些不必要的海上事故发生。

为什么港珠澳大桥被修建成曲线而不是直线?原因其实有4点原因一:大桥弯曲度受海流或潮汐影响。

曲线的桥梁在遇到大风大浪的时候,可以有效的减少台风的袭击,就像一根竹子一样,如果是挺拔的竹子,在遇到台风时候,或许直接被台风给吹倒了,而弯曲的竹子在遇到台风的时候,由于是弯曲的本身就有韧性,这样就不至于快速被台风给吹倒。

并且在大风大浪的海面上的时候,由于跨海大桥受到水流的冲击比较频繁,也就说海水本身面积大,很容易对桥梁造成冲击。

而这些桥梁需要更稳定的曲线形状,而不是直线的形状,曲线的桥梁自然比直线的物体牢固很多了。

原因二:大桥需要根据海底地形有相对应的弯曲度。

海底地形高低不平,并且在海底有些地方岩石比较坚硬,而有些地方泥土就会比较松软,所以不可能准确的做到港珠澳大桥的桥梁柱子都是直线的。

许多跨海大桥需要避开一些形势险峻、建设难度大的地形。

也就是说在修建任何跨海大桥的时候,都会有专业的团队在海底探勘一番,这样准确的绕过一些比较难建设的地段,有效减少了时间,也节约了成本。

原因三:港珠澳大桥的弯曲建设也是为了司机们考虑对于开车的车主们来说,相信都有这样一个体验,就是在看到前方路段都是很平坦的时候,这个时候司机们都会放松了警惕,感觉前方都是一路畅通,所以没有什么顾虑直接开车行驶起来,而如果自己开车的路段多数都是一些比较弯曲的路段的时候,那么这个时候司机们就会警惕很多,丝毫不敢马虎,打起精神来专注的开车,而在港珠澳大桥上面车辆较多,而大桥下面都是海水,一旦有司机开车走神的话,这样就很容易影响司机对前方车辆的判断,造成重大交通事故,而如果是桥梁选择弯曲形状建设,司机们就不敢在开车的时候打瞌睡或者走神,以为自己的生命永远要比打瞌睡重要的多。

原因四:船舶通航的考虑港珠澳大桥的历史沿革港珠澳大桥的前身是原规划中的伶仃洋大桥。

20世纪80年代初,香港、澳门与中国内地之间的陆地运输通道虽不断完善,但香港与珠江三角洲西岸地区的交通联系因伶仃洋的阻隔而受到限制;同世纪90年代末,受亚洲金融危机影响,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认为有必要尽快建设连接港珠澳三地的跨海通道,以发挥港澳优势,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

港珠澳大桥青州航道桥“中国结·三地同心”主题的斜拉索塔主席有话说港珠澳大桥是国家工程、国之重器,其建设创下多项世界之最,非常了不起,体现了一个国家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奋斗精神,体现了我国综合国力、自主创新能力,体现了勇创世界一流的民族志气。

这是一座圆梦桥、同心桥、自信桥、复兴桥。

大桥建成通车,进一步坚定了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充分说明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新时代也是干出来的!建设原因(香港)20世纪80年代以来,香港、澳门与内地之间的运输通道、特别是香港与广东省珠江三角洲东岸地区的陆路运输通道建设取得了明显进展,有力地保障和推进了香港与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的互动发展,但是香港与珠江西岸的交通联系却一直比较薄弱。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后,香港特区政府为振兴香港经济,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认为有必要尽快建设连接香港、澳门和珠海的跨海陆路通道,以充分发挥香港、澳门的优势,并于2002年向中央政府提出了修建港珠澳大桥的建议。

建设原因(内地)为完善国家和粤港澳三地的综合运输体系和高速公路网络,密切珠江西岸地区与香港地区的经济社会联系,改善珠江西岸地区的投资环境,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布局优化,拓展经济发展空间,提升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综合竞争力,保持港澳地区的持续繁荣和稳定,促进珠江两岸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建设港珠澳大桥是必要的,也是十分迫切的。

对香港的意义(1)对香港与内地的经济进一步融合和发展,有非常重要的策略性意义。

(2)项目开通后,将为香港与内地的交通联系开创新局面,为香港长远的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3)对香港旅游、金融、贸易、商业和物流等各主要行业均会带来新机遇凭借大桥的连系(4),珠三角西岸会纳入香港方圆三小时车程内可达的范围,大大提升该区对外资的吸引力,(5)有助优化区内工业结构,(6)也能为港商提供大量拓展内地业务的良机,香港的旅游、金融、贸易、商业和物流等各主要行业将受惠于这片新的经济腹地。

对内地的意义珠海是我国最早的四个经济特区之一,日后香港、澳门、珠海三地紧密连接,将有利于实现三地资源的优化配置,使珠海更好的融入香港和澳门,珠海同时可以将港澳的专业服务、国际化的商业环境优势与珠海的人才、产业和科技相配合,共同打造国际化创新平台和营商环境,突破现有的经济格局,形成经济发展新突破。

对于香港和澳门而言,港珠澳大桥的开通有助促进两地向内陆地区转移产业,让大陆的更多资源得到充分利用,解决港澳两地土地不足的问题。

对澳门的意义澳门回归祖国以来,与内地的交流日渐频繁;港珠澳大桥开通,在缩短地理距离的同时,更深化了同胞血缘之情。

在港珠澳大桥珠澳口岸,创新实现“合作查验、一次放行”的通关模式,为粤澳两地的人员往来提供便利,也为进一步探索创新通关模式做出了积极工作。

粤港澳大湾区连接“一国”、“两制”、三个关税区,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港珠澳大桥建成通车对于澳门和珠江三角洲西岸地区在推动经济发展方面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政治上的意义:港珠澳大桥很好的体现了一国两制的国策,这座大桥的修建,不仅是方便了道路通行,更连接了内陆与港澳人民的心,加强了内陆与港澳人的合作交流。

经济上的意义。

珠江三角洲是经济发展重区,虽然珠江三角洲的经济发展快速,但是两岸差距也越来越大,珠江西岸的经济远落后于东岸,而港珠澳大桥投入使用之后,能够加强两岸的经济合作,带动西岸的经济发展。

总结1 港澳珠建立"自由贸易区",这样既利于香港与内地的经济联系与融合,巩固和提升香港国际金融中心、航运中心、贸易中心的地位,促进港珠澳三地经济共同发展。

2 港珠澳大桥的建成将带来港澳珠产业的互动和新的合作领域的形成,大大改善人员、生产资料的流动效率。

方便三地之间人员车辆经济交流、有效吸引香港资金到珠江西岸城市投资、可有力的促进澳门、珠海乃至珠江西岸的经济发展3 缩短三地城市之间交流的时间,减轻交通拥堵;简化香港或澳门、珠海之间往来通关手续,使珠海与港澳联系加深,利于珠港澳三地优势互补 .4 有利提升珠三角产业升级,发展现代服务业创造良好条件5 可以完善已有合作拓展新合作领域。

6 先进的科学技术是克服各种障碍的保证。

检测习题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港珠澳跨海大桥是连接香港、珠海和澳门的超大型跨海通道,该大桥拥有世界上最长的沉管海底隧道,也是中国建设史上里程最长、投资最多、施工难度最大的跨海桥梁。

该大桥所在海城每天有上千艘轮船和数百架飞机经过。

下图为港珠澳大桥示意图。

(1)列举港珠澳跨海大桥的建设需要克服的困难。

(2)分析港珠澳跨海大桥没有全部采用桥梁构造而是建造了6.7千米海底隧道的原因。

(3)分析港珠澳跨海大桥建设的意义。

【答案】(1)台风;海浪侵蚀;跨度大;修建海底隧道难度大;投资多;技术水平要求高. (2)该海域位于飞机航道上,修建海底隧道有利于飞机的起飞和降落;修建海底隧道有利于轮船的航行。

(3)加强中国内地和港澳地区之间的联系;促进香港、澳门的长期稳定与繁荣;带动珠三角地区经济的发展;缩短了香港和澳门、香港和珠海之间的通行时间(节省能源消耗)。

(1)港珠澳大桥建设需要克服的困难,主要结合材料信息,从大气、海水、建设难度、资金需求、技术水平等角度作答。

(2)结合材料所述“每天有上千艘轮船和数百架飞机经过”,从修建隧道对飞机飞行、船舶航行的有利影响。

(3)港珠澳大桥修建的地理意义主要从社会和经济两个角度作答。

社会方面,从该地区的稳定、港澳与内地的联系、通行时间几个角度作答。

经济发展,主要分析其对该地区经济的促进作用。

【点睛】地理意义类题目的作答。

主要从社会、经济和生态三个角度作答。

社会方面,如收入水平、社会稳定、民族团结等;经济方面,如经济水平、产业发展、产业升级等;生态方面,如大气、水、土壤、生物等。

2.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港珠澳大桥是连接香港、珠海、澳门的超大型跨海通道,全长55公里,是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

2017年9月27日,港珠澳大桥主体桥梁工程全线贯通。

通车后,从珠海、澳门到香港原来4小时的路程,只需45分钟。

下图为港珠澳大桥示意图。

(1)从自然环境角度,简述建设港珠澳大桥面临的主要困难。

(2)请指出港珠澳大桥建成的意义。

(1)海洋多风浪、大雾,施工和保障难度较大;亚热带季风气候,夏秋季降水量大,季节变化、年际变化不稳定,影响施工;处于多台风多发地区,工程防台风标准高;海面上无依托,较陆地施工技术要求更高,工程量更大;海水盐度高,桥梁防腐蚀标准高。

(2)完善了我国的交通网;缩短了运输时间;加速珠三角区域融合;受自然条件影响小,安全,可全天候通行。

3.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珠江口伶仃洋临近中华白海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地貌条件独特、水沙条件复杂的敏感海区,也是我国乃至世界沿海航线最密集、船舶密度最大的水域之一。

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隧道的东、西两端各设置一个海中人工岛,选定在珠江口的伶仃洋之上,以衔接桥梁和海底隧道。

相关主题